1、电梯直接入户式公寓的风险性分析一、基本情况近 期,各地安全事故频发,火灾、交通事故以及电梯事故频频敲响安全警钟。电梯作为垂直交通工具,在我国特别是城市有限土地资源的大背景下,在城市日益长高的 今天,在国民经济以及城市公共安全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从市民出行使用电梯的频率来看,要远高于使用水平交通工具。电梯的安全运行状况,日益受到政府部门和 广大百姓的关注,电梯的安全乘用与科学管理关乎社会和谐与民生发展。近两年来,笔者在进行电梯检验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开发商为了制造公寓 住宅楼的“新卖点”,设计、开发的房产采用电梯直接入户(刷卡直接进户)的房屋结构,其中不少电梯停靠层站只通往住户的进户门厅而不直接连通
2、消防通道(或 建筑物楼道)。救援人员或维修人员要到达电梯停靠层站,无法借助消防通道(或楼道)实施救援,只有在有住户在家的情况下,借助住户的房间,才能到达施救的 层站。从电梯服务的生命周期来看,作为一种固定于建筑物中长期使用的机电设备,电梯预期的工作周期较长,在 15 甚至 20 年以上。随着电梯 利用率的不断提升、设备的老化,电梯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相应的故障。上述房屋设计结构将导致电梯在出现故障后,救援(或维修)通道不畅 ,受困人员无法被及时解救,存在安全隐患。二、布置形式电梯不经过建筑物的楼道而直接入户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图 1:“一梯一户”形式电梯不经过建筑物楼道直接入户示意图图 2:“两
3、梯两户”形式电梯不经过建筑物楼道直接入户示意图国内不少大城市如上海、南京、成都、石家庄也遭遇类似救援通道不畅问题。这说明电梯制造商、房产开发商都对此问题解决缺少关注,在建筑物完工后,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三、风险分析由于该类电梯存在救援通道不畅通的安全隐患,当建筑物设计建造完工后,难以通过二次施工的方式改变其结构形式。居民入住后,电梯在日常使用、维护保养、定期检验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使用缺陷与安全隐患:1. 电梯故障困人后,救援人员无法及时到达困人层站。特别是对于“一梯一户”形式的电梯,进入电梯故障困人的楼层,必须要经过该层住户的房间,一旦住户家中无 人,将无法到达救援层站。通常境况下,由
4、于轿厢内乘客数量较少,轿厢总重小于对重重量,救援人员无法采用单一的“松闸”方式进行向下溜梯操作。由于对重、 轿厢质量差距较大,松闸盘车操作实施困难,救援人员需要长时间的、持续的松闸并盘动盘车手轮装置,方能将电梯轿厢放至基站,并开门放人,此过程耗时较长。 而且长时间的对曳引机进行松闸操作存在安全隐患。(电梯盘车移动轿厢的原理简述:电梯轿厢的拖动是利用轿厢载重与平衡对重在曳引机上的正压力,进而利用正压力产生的摩擦力来实现。救援放人工作中,电梯断电,轿厢与对重就像挂在滑轮两端的重物一样,哪边重些,往哪边盘车就相对省力些。)笔者对某地区高档国际社区 20 层 20 站电梯进行现场的救援模拟试验,4 名
5、专业维保人员全力进行松闸、手动盘车操作,电梯下行一个楼层耗时 10 分钟,若电梯在顶层出现故障,盘车下行至 1 楼门厅的时间将在 3 小时以上。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条例第六十四条的规定,若救援时间超过 2 小时,此次故障即属于一般事故的规定。(乘客被困数小时极易产生焦躁情绪,风险性很高。)2.电梯故障停梯、就近平层后,轿内乘客迅速撤离轿厢。此时若电梯厅门关闭,乘客进入候梯厅后,不经过该层住户的房间,将无法离开建筑物,若该层住户不在家中,乘客无法有效撤离候梯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3.小区内发生电力故障时,(如供电变压器故障),小区内双回路供电失效,此时服务于高层建筑的电梯将出现集体停梯现象。即
6、使“两梯两户”形式的电梯也无法为救援与逃生提供有效的帮助,乘客长时间被困轿厢,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4. 建筑物出现火灾的情况时,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由于受热容易发生误动作。而且电梯的供电线路、信号传输线路容易被烧坏,电梯故障后将停止运行。若此时乘客被 困轿厢,救援人员若不能及时到达机房、施救层站,火势蔓延后,火场上烟气涌入电梯井道,极易造成“烟囱效应”,人在电梯里随时会被浓烟毒气熏呛而窒息死 亡。即使乘客能够撤离电梯,到达候梯厅,若不能及时经过住户房间,亦无法脱离火灾现场,仍将导致葬身火场的悲剧。5.该类电梯在维护保养以及定期检验中,维保人员、检验人员无法通过搭乘电梯方式便捷的到达机房,为维修、
7、检验工作带了不便。随着该类电梯台量的增加,通过“爬楼梯”的方式逐台的从基站登上上端站,势必会为维修保养及定期检验工作带来大量屏障。由此可见,该类救援通道不畅通电梯在日常使用、维护保养、定期检验过程中存在着亟待解决的服务缺陷与安全隐患。四、法规依据现行的电梯安全技术规范与国家标准中对电梯救援通道的规定有明确规定。综上所述,该类救援通道不畅通电梯其形式虽未违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但由于救援通道不畅,在发生停电、电梯设备故障、建筑物火险的情况下,可能造成被困人员无法被及时救出,进一步造成人员、财产损失。该布置形式的电梯存在较大的隐患与风险,如果不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电梯应急救援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势必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此类电梯不应投入使用。建议由城建部门牵头联合政府职能部门,在房屋建筑设计环节予以严格把关,从源头上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 笔者在此呼吁广大购房者,购房前一定要仔细查看图纸,不能被开发商所谓的“电梯直接入户”,体现尊贵身份,乘用便捷的幌子迷惑,盲目消费。最后,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关注电梯安全,科学文明乘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