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摘要】初中数学教学应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我们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动机;尊重选择,拓展时空,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动手操作,体验学生自主探索的乐趣;关注情感,营造主动参与的氛围,并注重学法指导。【关键词】自主探索;情境;学法指导学生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不是学生“懂”了、 “会”了,而是学生自己“悟”出了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的观点中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因此,必须让学生“自主探索” ,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 ,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2、” 。1 营造氛围,唤起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探索的信心教师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平等的、自主的人,这样他们才能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肯定、欣赏学生在课堂上一切为探索知识而作的言行及稚嫩的结论,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心理安全、自由的精神状态下,这样他们才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到探索学习中来,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主动探索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能够引起学生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而又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 “轴对称”这一节时,开头就说“两个小村庄 a、b 位于一条河的两岸,现要在小河上建造一座桥,使 a 村的人到 b 村所走的路程
3、最短,那么桥应建在哪里?”同学们在百思不得其解时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轴对称” 。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空间和时间。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的学习能力,而且,只有经过一个让学生相对独立学习的过程,才能达到使学生完全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因此,既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尽可能让他们自己获取知识,还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诱发者、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重在启发引导、点拨与激励,促进和完成从教到学的转化,使学生学会学习。2 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问题自主解决”能力的第一步是让学生自主地发现
4、问题、提出问题。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加之受知识面狭窄的限制,学习知识或思考问题时常抓不住要领,发现不了实质性的问题,同时,学生易被一些表面现象干扰和迷惑,往往提不出关键性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科学地设计问题,精心安排提问时机,注意向学生提示设问的角度和方法,为学生质疑问难作出示范,使学生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认知规律等实际情况,利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情、实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有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其探索的欲望,取得
5、激其情,引其疑,促其思的效果。 教师既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又要设法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可教给学生一些发现问题的方法。 教师还可教给学生一些提出问题的方法,如追问法、反问法、类比法、联想法等。3 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也作为认识的对象,理解、总结自己学习的全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解题的策略。3.1 教学生学会读书。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读书和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学会学习,首先要诱发学生“读”的欲望,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如教师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话题,激发学生自学课本,探求下节课新知的强烈动机和兴趣。其次,在具
6、体指导读书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三边”:第一、边读边记。划出重点和记录不理解的地方。第二、边读边说。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知识的形成过程或结论。第三、边说边想。知识的形成过程怎样?结论是怎样得到的?结语中的关键字眼是什么?3.2 教学生学会观察。数学观察力强的人,善于发现图形的特点、数量关系的特征和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进行正确恰当的判断,合乎逻辑的推理和准确迅速的运算,因此数学学习必须重视数学观察力的培养。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应要求学生做到有明确的目标、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把观察与思维想像结合起来,提高观察的效果。3.3 教学生学会思考。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是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因此,在指导学法过程中,要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为主线,教学生做到三个“善于”:善于带着预习中和问题思考;善于随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的思考。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机会,多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提供一点表达思维的机会。3.4 教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学生要真正理解以至运用一定的方法,必须学会归纳学法,然而归纳学法并非易事,须经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