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综合课程的设计.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4051780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式综合课程的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主题式综合课程的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主题式综合课程的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主题式综合课程的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主题式综合课程的设计摘要:中小学综合课程主要是一种主题式设计,常见的有多学科课程、科技课程和超学科课程三种设计模式。综合课程设计的主题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学生生活中的经验、社会中的热门话题,也可以是学科知识概念、时令节日等。主题式综合课程设计方案的撰写有其特殊的要求,需要突出设计理念及教材架构。 关键词:综合课程 课程设计 主题式设计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2、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这说明综合课程已经成为新课程的主要形态。 “综合课程”是与“分科课程”相对的一个概念,是指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而形成自身特色的一种课程。如果这个中心主题或问题源于学科知识,那么这种综合课程即是“学科中心本位综合课程”(或“综合学科课程” );如果这个中心主题或问题源于社会现实,那么这种综合课程即是“社会本位综合课程” ;如果这个中心主题或问题源于学生自身的需要、动机、兴

3、趣、经验,那么这种综合课程即是“经验本位综合”(或“综合经验课程” 、 “儿童本位综合课程”)。这是综合课程的三种基本类型。与其说 “综合课程 ”是课程的一种形式,不如说它是一种课程观,因为它代表了一种教育思想。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对教材、教学过程、教师素质等都提出了新的规范。 一、综合课程的开发策略 尽管综合课程是新课程的主要形态,但国家并没有提供现成的课程样式,基于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都需要学校进行自主开发,对于长期处于课程执行生态下的教师来说。这无疑是一大挑战。无论是学校还是广大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都必须生成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而从学生自身需求出发的综合课程开发。则是课程

4、能力的核心。怎样有效开发综合课程,国外学者提出如下策略: 一是确定作为综合课程组织核心的主题、问题和概念的选择标准。选择什么样的主题、问题和概念作为综合课程的组织核心,这反映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和课程目标观。明确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和课程目标观,据此确立选择课程组织核心的基本标准,在此基础上选择强有力的主题、问题和概念。这是开发综合课程的首要环节。就目前的综合课程实践来看,对课程组织核心的选择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这就很难开发出理想的综合课程。 二是教师与教育行政人员要对综合课程进行恰当规划与合作。教师与教育行政人员进行交往的时间、对综合课程进行“行动研究”的时间,都必须是综合课程的有机构成部

5、分。相反,琐碎化、教师对课程缺乏理解与信任,必然招致综合课程实施的低效化。 三是开发综合性评估形式。评估是开发与实施综合课程的基本保障,与综合课程相适应的评估应当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的。 四是建立单一学科知识与跨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师培训计划。要求那些在师范院校中没有机会去观察、反思、从事综合课程开发的教师在不同课程要素间建立起恰当的联系。这是不现实的。如果教师对各学科的概念缺乏恰当的理解,就不可能加以整合。因此。必须对他们加强培训,使其对每一门学科的重要主题和概述有深入的把握,又对不同学科的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产生深刻的理解,唯有如此。才能为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提供有效机制,也才能为未来能够胜任综合

6、课程的教师提供强固的基础。 二、主题式综合课程设计的三种模式 由于综合课程的主要诉求在于建立学生面对问题的能力。于是综合课程的设计多为主题中心式课程。台湾学者周淑卿认为主要有三种“主题式”综合课程设计模式,并比较了三者之间的差异。 多学科课程设计。这种设计以学科知识为主要学习目的,设计时乃是基于各学科本身的体系,在既有的知识内涵中寻找与主题有关的概念或素材,借此而建立各学科与主题的关联性。 多学科课程的思考起点在各学科知识,每个学科将在主题的范围内寻找各自领域中相关的知识。主题的作用在于划定一个范围或提供一些素材以供各学科探讨各自的知识内容。学科知识才是学习目标。主题只是一个导引线索,甚至可能

7、是一些讯息总和的“名称”而已。第一个情况“主题是某种概念” 。作为欲结合不同学科的中心主题,这个主题概念不能专属某个学科,而必须是更广的概念,如权利。然而,这样的概念范围太大,在不清楚其次概念的状况下。由学科角度来思考,最直接想到的将会是该学科经常处理的素材或现象。例如以“权利”为主题,政治科会2提出“公民的权利” ,文学或艺术会提出“著作权” 。生物科提出“动物的生存权” ;这些都是一次概念。但是,对于语文、数学等工具性较强的科目来说,就只能提出一些活动,如统计人权问题、阅读相关文章等。第二种情况“主题是一个现象或事实” 。例如“社会中的媒体” ,社会科谈媒体的发展史,音乐科谈音乐媒体类型,

8、美术科谈媒体的视觉效果,科学科谈媒体的科技。虽然提出的都是事实,但是各科的学习仍将涉及诸多概念。所以,多学科课程并不见得降低认知层次。其实多学科课程既然分科属性强,也更接近学科课程,其学科概念应不至于被忽略,而不易掌握的是这些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恰恰是综合课程的核心。科技课程设计。其设计起点在主题,由主题分析出相关的概念或可探究的问题,再将这些内容依知识归人各学科领域中。 科技课程的主题可由师生共同决定。其后师生共同脑力激荡找寻与主题相关的问题、事件、材料。在建立起学习网络之后,教师应通盘思考整个学习内容,提出一些导引问题,以确认学习范围、科目之间的关联与学习顺序。这些导引问题联系

9、各科概念,共同探讨主题内涵。科技课程与多学科课程的差异在于:科技课程中的主题里安置了一个“概念透镜” 。于是相关的各学科均使用共同的透镜、利用一些事实或现象作为工具来探究主题。在此模式中,相关的学科对本身内涵的理解有其深度,而不同学科也结合起来探究一个共同的问题。如同样是“社会中的媒体”这一主题,科技课程可以预设一个“概念透镜”“说服力” ,科学科谈说服力不同的科技选择,音乐科谈广告诉求音乐的渲染力。社会科谈媒体说服力的社会效果、潮流趋势及媒体影响性。这就与多学科课程不同。多学科课程虽然有一个主题。但是缺乏“概念透镜”来结合各学科的焦点,于是这些放在同一个架构中的学科并未共同发生作用。因此,分

10、析科际课程的结构,主题之下的各个学科概念的选择乃是因为这些概念与主题直接相关,而非因为其在特定学科中的代表性。学习者透过各学科概念,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主题内涵;主题既是组织中心也是课程目标。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结,则依赖“概念透镜” 。综合课程的目的就在于培养综合的思考能力,亦即站在概念的基础上,以及可迁移理解层次上来看待知识之间的关系,主题虽然作为课程的目标,然而学习目标并不是主题所包含的事实,而是主题之内的重要概念。 超学科课程的思考起点亦是主题,但是不同于科技课程的是,不再确认相关概念的学科属性。超学科课程的思考与科技课程最大的差别即在于完全忽视学科分际的存在。主题之下所探讨的概念并不再进

11、行学科属性确认,于是也不存在学科之间相关性的问题:整个课程的目标就在探讨中心主题。所以主题对超学科课程而言最重要。在这一模式中,主题是一个联结相关学习内容的脉络,所以选择主题时应先考虑学生的经验如何进入学习的意义架构。因此基于文化、背景、个人知识的主题,更能被理解,也更具意义。对超学科课程而言,主题就是真实的生活脉络。所有概念的学习就是为了理解真实生活的问题。而事实上学科素材与概念并未被忽视或舍弃,而是在主题脉络中重新安排。综合课程要问的不是该不该有学科知识,而是如何将这些内容放入学习者的生活中去运用。 三、综合课程主题选择的来源 1、以学生有兴趣的事物为主题。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都有基于

12、其年龄特点的兴趣领域,作为教师,要善于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提炼课程主题。如小学生对动物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动物联欢会”为主题,通过认识动物、扮演动物、动物故事会、化装舞会、动物歌会、童话展等系列活动,将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知识有机整合,编制出学生喜欢的综合课程。这类主题综合课程多为超学科主题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的安排都是以学生的活动为线索,是师生共同设计的。由于是兴趣课程,所以强调知识的实际运用,在运用中提升学生的能力,所以不追求知识的深化。 2、以学生生活中的经验为主题。从学生自身经验出发进行课程整合。是综合课程有别于分科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他们的经验往往较

13、为感性,教师可以从他们的感性经验出发,提升课程主题,引导他们反思经验,从问题入手进行探究,从而掌握新知,培养能力。如学生对天气的变化都有所体验,尤其对梅雨天气都有一种烦躁的情绪,一位中学教师就以“云深深,雨蒙蒙”为主题,设计了一个主题单元综合课程。他通过“我当气象主播” 、 “梅雨霉雨” 、 “居家环境湿度大调查” 、 “酸雨的烦恼”等活动,将地理中的大气层、云的来源、雨的形成等知识,理化中的水的形态、气压、热胀冷缩、酸雨等知识,生物中的发霉、天气对生物的影响等知识,生活科技中的气象侦测、干燥剂、灾害防治等知识,有机融合。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丰富的知识。这类主题综合课程,多是多学科课程。有利于学

14、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 3、以社会中的热门话题为主题。生活中时常会出现一些热门话题,因为学生身处其中,所以很容易激起他们的3学习兴趣。对于这些话题进行加工,也是综合课程主题的重要来源。如 SARS 病是大家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我们可以在中学以“抗击 SARS,从我做起”为主题,通过“SARS 知识竞赛” 、 “面对 SARS 人们的心理调查” 、 “人体抵抗SARS 免疫力分析” 、 “病毒习性实验研究” 、 “SARS 病毒的遭遇戏剧表演” 、 “个人卫生与传染病”等系列学习活动,将生物、人体、化学、语文、生活技能等多学科知识融合,让学生在分析社会现象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这类课程可以是科技课

15、程。在将科学领域与人文领域知识的结合上,有着明显的优势。4、以学科知识概念为主题。学科知识中有些概念具有学科间交叉的性质,也就是说不同学科可能会出现相同或相似的概念。如前文提到的“社会媒体” ,政治、音乐、美术等学科都会涉及。再如“方位”这一概念,在小学科学课中,主要是指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向,可能会研究如何在野外识别方向如指南针的运用、GPS 卫星定位系统的运用等知识;在社会课中,谈到个人在集体中的位置、社会分工等知识,也是一种方位的概念;音乐中对音的识别,也有方位的意思。这样,就可以以“找准自己的位置”为主题进行综合课程设计。通过“模拟旅行” 、 “我的标记” 、“我为集体做贡献”

16、、 “我的学习分析” 、 “我生活中的数字” 、 “科学家的成功之路”等活动。将语文、数学、科学等知识结合进来,形成一个综合课程单元。在这样的课程设计中,学科概念实际上就是前文提到的“概念透镜” ,具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导引和筛选的功能。因此,这类课程主要是科技课程。 5、以时令节日为主题。学校除了会结合节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外。还会举行诸如开学典礼、艺术节、成人仪式等活动。这些都能成为综合课程的主题。如中学生十六岁是一个关键年龄。因为这个年龄标志着学生进入了青春期。好多中学会开展庆祝活动。一所中学就以“经历花季”为主题。进行课程设计。他们通过“成人仪式” 、 “时装秀” 、 “揭开性的面纱”

17、、 “今天我当家” 、 “花季诗会” 、 “拥抱社会”等活动,将语文、科学、社会、政治等多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获得对花季年龄的深层思考,并从中学到了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这类课程可以是超学科课程。也可以是科技课程。 四、主题式综合课程设计方案的撰写 这里所说的设计方案主要是指主题式综合课程的设计方案,一般由学习主题、教学对象、教学时间、设计理念、教材架构、课程目标、教学准备、活动流程、课程评价等部分构成。 “学习主题”的表述要使用形象化的语言,尽可能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对象”主要是明确施教的年级和班级。 “教学时间”以一完整的单元为时限,明确教学的

18、节数。 “设计理念”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阐明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包括教育哲学、设计思路、理论依据等。一位教师在设计小学五年级综合课程神蛙传奇时,从以下几方面来陈述设计理念:(一) 综合课程的内涵;(二)建构主义的实践;( 三)教学学科知识;(四)学校本位课程的发展;(五)实施的背景因素;( 六)以蛙为学习主题的优点。可以看出这位教师的设计理念包括了自身对综合课程的理解、学习理论的运用、学科知识的整合思路,并把单元课程的设计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与课程改革的背景密切联系,而且阐述了主题选择的优势。这种思路值得借鉴。 “教材架构”是课程设计方案中的重点内容。主要说明课程内容是如何组织的。既

19、要阐明内容的组织方式,并分析这样组织的依据及可行性,还要用图式把教材的架构呈现出来。如一位教师在说明小学三年级哗啦啦下雨了这一主题单元综合课程时,首先说明课程的整合方式:常用的课程整合方式不外乎“议题导向”或“学科导向” ,本课程的单元设计,则整合“议题导向”和“学科导向”两种课程整合方式。因为这样,一方面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更上一层的概念基础,让整个教学前有明确的目标。教学时能结合各领域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后有利于总结经验;另一方面,也让学习者的学习拥有更完整的面貌。 “课程目标”一般来说有两种编制方式,一种是从认知、情意、技能三方面来设定目标,另一种则是按综合课程所涉及的学习领域来

20、分类制定目标。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应突出学生的学习体验目标,明确要培养的关键能力,从而突出综合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特殊功能。 “教学准备”主要包括设计学习单、搜集学习资料、准备实验及活动器材、建立学习小组等。其中“学习单”的设计非常重要,所谓学习单就是学生学习时的记录单或作业单。如哗啦啦下雨了中的一个学习单: 由于综合课程主要以活动的形式实施。每个活动都需要设计相应的“学习单” ,这样才能引领学生的体验,避免只有活动没有体验的缺憾,从而增强课程的有效性。 “活动流程”就是整个课程实施过程的设计,可以用流程图来表现。也可以用表格来说明。这里提供一个表格样式: “课程评价”主要是提示学习评价的方法。如作品评价、口头报告评价、学生能力检查等。能力检查应有相应的评价表。如哗啦啦下雨了的学生能力检查表是这样设计的。 4从这张检查表的设计我们看出,综合课程的学习评价是种质性评价,要重视学生自评与家长的意见,评价内容既有知识、技能方面也有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突出体验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