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4053432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看待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看待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看待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看待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从 4100 万人享有“低保”谈起如何看待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低保”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简称,在 2007 年全国“ 两会 ”上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早在 1993 年,党和政府就开始了城市“低保”制度的试点工作,到 1999 年覆盖了全国城镇。2007 年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8 月 13 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对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截至 5 月底,全国超过 4100 万人享有“低保”,切实保障了城乡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成就。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

2、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群众生活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改革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最近又在“625” 重要讲话中明确强调,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些都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指明了方向。为什么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礼记?礼运中写道:“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这些古语大家都十分熟悉,表达了古人对社会和谐的憧憬,也反映了古人对良好的生活保障的期待。一般说来,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予以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

3、制度和措施。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19 世纪 80 年代,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德国建立。经过 100 多年的发展,它已成为现代国家一项不可或缺的社会经济制度。在我国,虽然“社会保障”这一概念提出得比较晚,但历史上出现的救灾备荒、扶贫济困、养老抚幼的制度和机构,实际上发挥了社会保障的功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与计划经济相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但当时的保障水平比较低,效率不高。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我们开始探索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并相继建立起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制

4、度。改革开放 29 年的实践证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概括起来,社会保障制度有以下 4 个作用。一是“安全网 ”的作用。社会保障,民安所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功能就是保障人民群众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收入和基本医疗不受影响,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人民群众有生活来源,满足他们的基本生存需求,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安全网”。 二是“平衡器 ”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调节中高收入群体的部分收入,提高最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标准,减少贫困,适当缩小不同

5、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使其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这样,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我国目前城乡、区域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而且能够增加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三是“助推器 ”的作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既有利于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促进劳动力的有序流动,一定程度上激发我国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更快地发展,又可以避免社会消费的过度膨胀,引导消费结构更为合理,平衡社会供需的总量,有利于防止经济发展出现波动,实现更好地发展。四是“稳定器 ”的作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能为劳动者建立各种风险保障措施,帮助他们消除和抵御各种市场风险,避免因生活缺乏基本保障而引发一系列的矛盾,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6、。此外,积极鼓励先富的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帮助那些困难群体,也可以融洽社会各阶层的关系,使社会不同阶层和谐相处、共同进步。怎样看待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 “交上十元钱,看病管一年!”这是不少农民兄弟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生动描述。从 2003 年 1 月开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始试点。这项制度的主要做法是以大病统筹为主,适当兼顾小病,农民个人只要缴纳 10 元钱,就能享受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双重补贴,最多可获得上万元的补助。截至 2007 年 3 月底,全国 31 个省区市的 2319个县(市、区)开展了试点工作,占全国总数的 81.03,有 6.85 亿农民

7、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占全国农业人口的近 80。预计到 2008 年年底,我国广大农村将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和推进,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的一个剪影。经过长期努力,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有了长足进展,初步形成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保险方面,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覆盖的范围不断扩大,社保基金的支撑能力逐步增强。近几年,社会保险覆盖人数每年递增 6%左右,社保基金收入每年递增 20%左右。截至 2006 年底,全国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为 18766 万人、15732 万人、11

8、187 万人、10268 万人、6459 万人。五项社保基金总收入 8626 亿元,支出 6472 亿元,共积累 8239 亿元。全国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了5374 万人,积累基金 354 亿元。在社会救助方面,初步建立了以城市低保、农村五保、农村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为基础,临时救助为补充,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相衔接,政策优惠和社会互助相配套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框架。截至 2006 年年底,全国城市有 2240.9 万人、农村有1509.1 万人被纳入“低保” ,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1249.8 万人次农民、85.6 万人次城市居民分别从医疗救助中受益。未开展农村“低保”工

9、作的地方,775.8 万人得到了特困户补助。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方面,初步形成了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供养机构为补充,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为重点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慈善事业进入政府全面推动的新阶段。截至 2006 年年底,全国收养性福利单位 4.2 万个,床位 187.1 万张,收养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 147 万人。全国共建立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 3.3 万个,接受捐款捐物折合约 100 亿元。不过,客观地讲,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存在覆盖范围窄、保障水平低、法律不够健全、监察执法不严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主要是针对城镇居民的,即使

10、在城镇,也有不少居民依然被排除在社会保障的范围之外。到 2006 年年底,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参保职工,分别只占到城镇就业人员的 66.3和 55.6。而且,从长远来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将承受来自三个方面的巨大压力。一是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问题更加突出。目前,我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 11%,预计到 2020 年比重将升至 16%,达到 2.4亿人。我国养老保险长期实行现收现付制,没有留出积累资金。老龄化提前到来,意味着“未富先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着养老负担重、筹集资金难和医疗费用大等诸多挑战。二是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使扩大社会

11、保障覆盖面问题更为凸显。近几年,我国就业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全国职工中,有超过一半的人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浙江、广东、江苏等省的比例还要高。然而,长期以来,相当数量的非公有制职工没有享受社会保障。在当前情况下,如何把这些人纳入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是我们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三是城镇化进程加速给社会保障制度带来新问题。截至 2006 年年底,我国城镇人口已达到 57706 万人,未来 15 年城镇化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镇人口将年均增加 1300 万人,这些新增城镇人口亟待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另外,目前失地农民有 4000 多万人,每年还有1 亿多农民进城务工,他们已成为产业大军中的重要力量。而我国的

12、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针对城镇人口设计实施的,如何适应城镇化过程中数亿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需求,是一个重大课题。如何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007 年 7 月,国务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并将在 3 年内全面推开,2 亿多城镇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将可享受大病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实施和推开,意味着我国城镇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向实现城镇居民人人享有医保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到 2020 年要基本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6?

13、25”重要讲话中提出了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和任务。 “覆盖城乡居民”是我们党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科学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的新的发展目标。应该说,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目前有许多有利条件。经过 29 年的改革开放,到 2006年年底我国经济总量超过了 20 万亿元,国家财政收入近 4 万亿元,这为我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实事求是地讲,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艰巨任务,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市场等各方面的作用。从世界其他国家来看,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义不容辞的

14、责任。在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政府首先要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积极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经验,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模式,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逐步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发展目标。一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目前,我国财政在这方面的投入偏少,2006 年的比重不到 13,低于许多国家。二是科学规划,使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适应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城镇化加快的特点,完善现有的保障制度,有计划地把应该纳入而未纳入的人切实纳入进来,真正实现“应保尽保”;探索新的制度建设,针对不同群体增加新的

15、保障项目,如建立符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三是加强社保基金的筹集和监管。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引导参保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鼓励社会捐赠,扩大社保基金的筹集渠道,不断做大做强全国社保基金。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社保基金的监管力度。2006 年的上海社保基金案,以及国家审计署查出省级社保基金违规金额 70 多亿元,都暴露出基金监管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提升基金的统筹层次,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促进基金管理的公开、透明,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还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企业要切实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按时足额为职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用,逐年增加养老金积累,建立健全福利集体协

16、商机制。社会组织和服务机构要积极行动起来,在社会救助、济贫帮困、慈善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家庭和个人要依法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用,发挥好赡养、自助、互助等功能,推动形成团结互助、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也要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商业保险虽然是一种经济行为,与保障基本生活为目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差别,但在减少危险、补偿损失、保障生活、安定社会上与社会保障制度又有相通之处。特别是商业保险投保水平可高可低,多投保多受益,能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和多样化的社会保障需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社会保障的整体水平。因而要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完善人寿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保险等险种,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此外,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体系,加快出台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慈善法等法律,制定养老保险条例、医疗保险条例、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条例等法规。同时要严格执法,依据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开展规范企业用工、清理社会保险关系等方面的监察执法,提高社会保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