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管活性药物的临床应用定义n 作用于血管系统n 改变血管平滑肌张力,调控血压n 影响前负荷(通容量)n 影响后负荷( SVR和小动脉收缩和舒张)n 多数血管活性药物有心脏正性 /负性肌力作用对心脏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n 维持血压n 改善心功能n 改善重要器官血流灌注血管活性药物调控机制副交感 节前纤维S24 节后纤维自主神经 脑干 Ach神经( M、 N)交感 节前纤维T1L3 节后纤维 汗腺骨骼肌 NA神经其他绝大多数纤维 (、 )血管活性药物调控机制血管活性药物血管调控 神经调控 一氧化氮血管调控受体血管调控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AR 其他肾上腺素能受体( 1、 2)肾上腺素能受体( 1、
2、2) 胆碱能受体 血管紧张素受体多巴胺受体n 心脏:主要是 1受体,兴奋时产生正性变时、正性变力作用。n 皮肤黏膜血管: 受体,兴奋时血管收缩。n 骨骼肌血管: 和 2受体,兴奋时分别产生缩血管和扩张血管的作用。n 肾: 、 1、 2受体均有。n 支气管平滑肌: 2受体血管调控受体n 去甲肾上腺素( NE)是肾上腺素能神经的主要神经递质。血管活性药物通过控制肾上腺能神经释放神经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产生作用。n 大多数血管收缩剂通过释放三磷酸肌醇( IP3)从而增加细胞浆内钙离子来发挥作用。n 大多数血管舒张剂通过增加细胞内 cAMP或cGMP的水平,从而抑制平滑肌的收缩机制来发挥作用。神经调控n NO是近年来被确定的心血管信使物质,由内皮细胞合成, 1980年,美国科学家 Furchaout 在一项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小分子物质,具有使血管平滑肌松弛的作用,后来被命名为 血管内皮细胞舒张因子 (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 EDRF),EDRF被确认为是 NOn NO通过以下途径引起血管扩张:减少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激活鸟苷酸活化酶促使 cGMP的形成,后者可降低胞浆内钙离子水平一氧化氮( NO)靶器官n 双重支配n 作用互相拮抗,互相统一、优势支配n 高级中枢:下丘脑、边缘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