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教学反思参考 4)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遵循常规,教中求变: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有常规可循的, 但方式方法不必固守一律, 可以多种多样, 要因不同教材、 不同教学要求、 不同教学对象而有所变化。 这是在教学实践中常中求变的一个可贵的 创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共分五段,我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程式,由课文开头向末尾讲,而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先讲二到五段(二、三段已在上一课时讲完) ,最后再讲第一段。这样由“因”推出“果” ,很巧妙地将部分和整体有机地衔接起来,整个教学过程重点 突出,安排紧凑,气氛活跃,效果显著。、既重文字,又抓思想:在 本 节 课 里 , 我 对 课 文 中 的 基 础 知 识 字
2、 斟 句 酌 , 从 不 放 过 。 如 对 第 三 段 开 头 两 句 话 的 时 间 、 风势 、 天 色 、 行 人 以 及 寒 冷 的 程 度 ; 对 “淌 ” “流 ”“滴 ”等 词 语 的 辨 析 比 较 ; 对 “扶 、 蹲、跪、夹、洗、敷、扎”等动词的推敲,无不精雕细镂。更可贵的是,在语言文字的讲解过程中,启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从而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我这样做,包含着几层意思: 一是从诱发感知入手,启发学生的认识; 二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促使学生将认识在实践中具体体现。 这两层意思又都紧密地联系语言文字训练,既提高学生的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又锻炼了语文能力,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