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教学反思参考 2) 有的人有的人是 1949 年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 13 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 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所以我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 理解诗中所运用的对比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2 反复诵读,品味诗中含有深刻哲理的句子。 3 领会诗歌 内涵,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一、强化朗读训练,领悟文章内涵如何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 感情受到触动?我想诗歌应通过诵读来领悟它的内涵。对比是这首诗
2、的主要写法,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 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 主题更突出。 所以这节课我主要是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感受 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 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样的人才是为人民的人,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该如何去 做。在朗读指导中我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 如: 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对比读; 行为和结果的对比读; 还有更加细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 (以此类推) 的对比读。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 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 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
3、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 做到以情带声, 以声传情。通过这种对比朗读, 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 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 手法。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 这样以读代教, 让学生在读中品味, 读中感悟,好多学生甚至能当堂背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教学活动中,适时进行德育渗透语文学科, 作为德育材料是丰富而生动的;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于是,有感情诵读了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讨论: 1.结合古今中 外的实例,你觉得哪些人虽生实死,哪些人虽死犹生呢? 2.这首富含生活哲理的诗,告诉我 们哪些通俗而深刻的道理呢? 3.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 什么样的生命才有意义?你能从古今 中外的其他作品中得到关于生存意义的启示吗?通过讨论, 学生明白了要像鲁迅先生那样热 爱人2 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而且热爱人民的人将在人民中永生, 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3 亡。事实证明, 善于捕捉时机的德育渗透, 似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味地为了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德育, 或者脱离了教育最佳时机而盲目的空洞说教, 则显得苍白而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