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专题教案.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4061165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渊明专题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陶渊明专题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陶渊明专题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陶渊明专题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陶渊明专题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走进陶渊明教学目标1、了解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他的生活经历,体会其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全面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意义。2、分析体会陶诗歌平谈质朴的语言特色。3、初步学会诗歌分析、诗歌赏鉴的技巧。教时安排五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 陶渊明的人生道路和思想性格一、导入以初中所学陶渊明的作品导入二、陶渊明的时代与生平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曾祖陶侃曾官至大司马,祖父和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不过到了他,家境已经没落。陶渊明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经的影响,对统治阶级抱着幻想,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他的家世出身和所处的时代却是对他十分不利的。这时,反动的门阀制度

2、发展到了顶点,门阀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出身于庶族寒门的人则遭到无理的压抑。陶渊明的曾祖陶侃虽以军功取得晋朝的高官,但本身并非门阀士族,在当时就已被讥骂为“小人”和“溪狗”,到了陶渊明时代,连这样的家世也没落了,他自然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渊明直到二十九岁才出仕,以后十多年里,他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等职,不仅济世的抱负无由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这一切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和“违己交病”。三十九岁时,他的思想有了更大的变化,他说:“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就是说本应该是忧道的,可是道不可行,那就只好躬耕自给了。就在这一年他亲自参加了劳动。此后,

3、他又作过镇军、建威参军,因为“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田的道路。陶渊明的后期最值得重视的是他亲自参加了劳动。这就当时文人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封建社会和儒家思想本是鄙视劳动的,两晋南北朝士族尤甚。陶渊明却冲破了这种剥削阶级的意识,坚决地走上了躬耕自给的道路。三、陶渊明的生平阶段 陶渊明(365?427),友人尊他为陶征士,私谥靖节,世称陶靖节、靖节先生。曾任彭泽县令,因称陶彭泽、陶令。他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一生大致分为三个时期。(一)、居

4、家读书时期 这一时期从陶渊明出生到 29 岁。此间他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居家读书。由于父亲早逝及战乱等原因,至陶渊明时家道衰落。陶渊明的少年和青年时代是在柴桑农村度过的。此间他潜心学习经籍。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陶渊明俨然是个超脱“尘事”、忘乎“世情”的读书郎。其实,陶渊明并没有完全忘却“尘事”与“世情”,他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他有三个志向:一是忠君孝亲,二是弘扬信义,三是诚心获显。这三个志向的宗旨是做一个“大济于苍生”(感士不遇赋)的好官。(二)、时仕时隐时期 这一时期从陶渊明 29 岁任州祭酒到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元年(405)辞去彭泽县令。此间他共四次

5、出仕,担任过五个官职。1、任州祭酒陶渊明第一次出仕陶渊明为扶济家境的“穷苦”,更为实现“大济于苍生”的“猛志”,29岁时走出书斋,应征为江州祭酒。2、入桓玄幕陶渊明第二次出仕隆安四年(400),桓玄为督荆、司、雍、秦、梁、益、宁七州诸军事、荆州刺史,以荆州为中心,拥有全国三分之二的地盘,一时声威大振,许多士人纷纷入其军幕以展大志。陶渊明大约在这前后入桓玄幕任事。3、任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第三次出仕4、任彭泽县令陶渊明第四次出仕(三)、归隐田园时期 这一时期从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到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四年(427)去逝。此间他曾于义熙末被征著作佐郎而不就,生活的主要内容是闲居、种田、读书和创作。四、陶

6、渊明的思想与性格 1、陶渊明的思想陶渊明的思想历来都是研究者极为关注的论题,出现了所谓主儒家说、主道家说、主玄家说、主老子说、主庄子说、主儒释道合一说的分歧与考辨。陈寅恪称陶渊明“实为吾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是有卓识的。我们这里主要以其辞彭泽令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来加以说明。前期尚积极谋仕,但也向往隐逸生活,追求精神自由。后期走向归隐 ,陶渊明的反复出仕和反复归隐,其思想根源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造成陶渊明“入世”情怀的原因,在于中国儒家思想的长期熏陶;造成陶渊明“出世”情怀的原因,在于中国道家思想的长期感染。中国封建社会中,儒家要

7、求每一个读书人忠君报国,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而当读书人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时,便会想到道家的“自然而然”“无为而为”“顺其自然”,归隐田园。可以说中国古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几乎都是在儒家和道家的熏陶下成长,都是在建功立业和渴望归隐之间徘徊。文学史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李白,一方面大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足显他的入世情怀之强烈;可另一方面,在现实中被“赐金放还”后又说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话,足见其思想的矛盾。陶渊明在 422 年,离他去世就只有 5 年了,写了这样的一首诗,更能说明他晚年的心态。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存。这首诗借刑天舞戚的至死不屈的顽强意志和斗

8、争精神,用以寄托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在此我们不难看出,从 41岁归隐一直到晚年,作者这种“入世”的情怀还一直存在。作者一直生活在矛盾之中,渴望有所作为,实现心中的梦想,但现实的残酷又迫使他走入了田园,人在田园,心又时刻在官场。 我们可以这样概括:他是在出世和入世的夹缝中生存,是在理想和现实间徘徊,是在“出世”和“入世”间徘徊。 (1)陶渊明坚守“固穷”的思想 不失气节和人格 “固穷”是以儒家所倡导的个人品德和节操为思想基石的。 “猛志逸四海”、“有志不获骋”、“猛志固常在” (2)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 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表现在诸多方面,这里主要谈三点:其一,表现在道德修养上的“抱朴含

9、真”。“抱朴含真”即抱守自然的本性,不为外物所诱惑。其二,表现在生活道路上的“归园田居”。其三,表现在生死观念上的“纵浪大化”。这是讲人有生有死,从生到死也是“化”,同样是一种非人力能抗拒的规律,所以有生之年当“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死亡降临之时当“无虑”、“不复悔”、“无恨”。归纳陶渊明的思想: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

10、2、陶渊明的性格陶渊明的性格可以从他的带有自传色彩五柳先生传中概括:性格: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生活:环堵萧然 宴如志趣爱好: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第二节 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陶渊明的文学创作有诗 125 首,赋文 11 篇。但以诗歌的成就最突出,他历来是以诗人的身份被载入文学史的。教材分为五类:田园、咏怀、咏史、行役、赠答。一、陶渊明的田园诗(一)、描绘田园风光的恬美,抒写闲适自得的心境 在仕与隐的矛盾斗争中,陶渊明最终选择了隐,由对园林的静念化为皈依的现实,心与形得到统一。描绘恬美静穆的田园风光,抒写闲适自得的愉悦心境,成为陶渊明田园诗的基本内容。他视

11、田园为人生安身立命之所,是与黑暗现实、混浊官场对立的理想境界。如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 )1、诗歌鉴赏一: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写心远世俗、欣赏自然的兴致和领悟。诗人归隐后闲适自得的心境,于采菊、见山、视夕、观鸟之间表露无遗。品一品:1、诗人既然在人境结庐,为什么没有车马喧呢?说说你的理解。2、“此中有真意 ”中“真意”是指什么?诗人为什么又 “欲辨已忘言”呢?总结:这首诗是作者自叙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通章意在心远二字,真意在此, 忘言亦在此。从古高人只是心

12、无凝滞,空洞无涯,故所见高远,非一切名象之可障隔,又岂俗物之所妄干。”(王士祯 古学千金谱)这首诗中,景、情、理三者巧妙结合,2、诗歌鉴赏二: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应作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诗写诗人归田的原因和重返田园的愉快生活。诗人称官场为“俗”,称官场中逢迎应酬、钻营取巧为“适俗韵”,以“尘网”、“樊笼”喻肮脏无聊、束缚人性的官场,以“羁鸟”、“池鱼”喻误入官场的自己,

13、可见诗人对官场的憎恶。归隐田园,正如笼中之鸟飞回山林,池中之鱼重返水潭,让诗人感到无比自由和愉悦。十余亩田地足以养生,八九间草屋足以托身。远处的村落与饮烟,近处的狗吠与鸡鸣,充满生机而又恬美静穆。人的本性在这至真至淳的境界中得到恢复。探究、合作?“归园田居”这个标题告诉了我们那些信息?题眼是那个字?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归 园 田 居官场:黑暗 田园:闲适、幽美尘网厌 弃 恋 归 方宅 草屋樊笼 榆柳 桃李村庄 炊烟狗吠 鸡鸣写作练习: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写一篇关于“陶潜农庄”的解说词,200 字左右。(二)、热爱农业劳动,强调劳动意义 作为一个不再追慕荣利

14、、依赖官府供给的文人,陶渊明最可贵之处莫过于自食其力。他的不少田园诗是写农业劳动的。如归园田居其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诗写诗人早出晚归的劳动生活和富有诗意的感受。由于诗人刚开始学种庄稼,缺乏管理农田经验,所以“草盛豆苗稀”。但他不辞辛苦,“晨兴”而作,“带月”而归,希望庄稼长得好些,体现了对农业劳动的热爱。这种感情,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是罕见的,也是世家大族所蔑视的,正因为这样,更可见出陶渊明归隐之心的坚定不移与对抗官场和世俗的勇气。陶渊明特别强调劳动的意义。他有一首劝农诗,其中云:哲人伊何?时维后稷;赡之伊何?实

15、曰播植。舜既躬耕,禹亦稼穑;远若周典,八政始食。 对农业劳动如此充分的肯定并能如此真诚的歌颂,陶渊明之作是中国古代文人作品中的第一次;对农业劳动如此执著的热爱并能如此强调其意义,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人中的第一人。(三)、歌咏闲居生活的乐趣,表现与人交往的情谊 陶渊明在劳动中享受着生活的乐趣,又与下层文人和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反映这方内容的诗歌,常常流露出一种其乐融融的生活情调。如和郭主簿其一中写道: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这里写的是诗人的文化生活和

16、家庭生活。书、琴、酒是他的三大生活嗜好。自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四)、反映诗人生活的贫困,揭示农村凋敝的惨象 在陶渊明笔下,田园生活也不都是惬意的,农村景象也不都是宜人的。陶渊明本人也既遭天灾,又遇人祸。他品味了个人生活贫困的苦涩,也目睹了农村凋敝的惨象。在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中,他写道: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此中“炎火”句写兵祸,“螟蜮”与“风雨”句写天灾,“收敛”句写天灾人祸的结果。既然如此,“长抱饥”与“无被眠”就在所难免了。这里虽然是诗人对自己

17、贫困生活的倾诉,但从此也不难想象广大农民更加悲惨的生活情景。在归园田居其四中,诗人写道: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余。” 这当是诗人看到的田园真相。若以这一情景看,田园并非风和日丽,也很难说是复苏与净化人性之所。可见,陶渊明笔下那种田园之美,多少还是有理想的成分。(五)、建构桃花源式的社会理想蓝图 陶渊明对苦与乐的生活体验,最终使其晚年写出了表现理想社会蓝图的桃花源诗。它标志着诗人思想的进一步提高,也标志着他田园诗的进一步升华。在这个桃花源式的理想社会里,人人劳作而没有剥削:

18、“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民风淳朴而和乐安宁:“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自然天成而民无烦忧:“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这是一个“与外人间隔”的“绝境”,也是一个与秦汉魏晋相对立的、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它虽然有很强的理想虚构性,但也表现了诗人与广大民众反抗剥削压迫、要求和平幸福的殷切希望,因而又有很强的现实合理性。二、抒发孤独苦闷和慷慨不平的咏怀诗与咏史诗 陶渊明的一生是充满矛盾的一生,最明显的表现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在矛盾冲突中,他感到孤独苦闷和慷慨不平。他的咏怀诗与咏史诗就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内容。陶渊明的咏怀诗以

19、杂诗十二首、饮酒二十首、拟古九首等为代表。如杂诗其二: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这首诗写时光流逝,有志难展的悲哀和世无知音的寂寞。这也是杂诗的主调。如其一:“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其五:“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饮酒主要表现诗人在晋宋易代之际对政事的感慨和归隐的决心,多是借饮酒来抒写情志。如其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是写不满晋宋易代的政局。其二:“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20、!“是写怨恨善恶不分的世风。陶渊明的咏怀诗与咏史诗明显继承了阮籍、左思诗歌的传统,又有陶氏自己的特点,多围绕仕与隐的矛盾,表现他与世俗的隔阂和对恬淡生活的安然;当然也有忧愤激越时。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等。三、陶渊明的行役诗悲叹行役的辛苦,表达对仕宦的厌倦,反复诉说对田园的思念和归隐的决心,是陶渊明行役诗共有的主题。如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等。四、倾诉对友人真挚敦厚感情的赠答诗陶渊明是个爱憎分明的人。对朋友,他能敞开真挚的胸怀,以敦厚待之。赠羊长史、与殷晋安别、答庞参军等赠答诗,都写得情真意浓、语重心长。如答庞参军:相知何必旧,

21、倾盖定前言。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这首诗融昔日相聚的欢乐、今日离别的伤感、情意绵绵的叮嘱为一体,平缓的语调中蕴含着深厚的友情。第三节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陶渊明诗歌,从内容到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是独树一帜的。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造了安静悠闲的田园境界 田园诗是陶渊明的独创,这是他在中国诗歌创作领域所开辟的一个新园地。他因此有“田园诗人”之称,是田园诗的开派者。陶渊明之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就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

22、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更多了。平凡的农事村景一经诗人点化,便进入了安静悠闲的诗的境界,田园也不再是贫穷饥饿、劳累痛苦的所在,而是令人神往的乐园。 (二)、形成了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 平淡自然是陶渊明诗歌的基本风格。这一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是诗人所表现的静穆平淡的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以及他处于这种环境中恬静自然的心情决定的。同时,又与诗人在表现这些内容时所运用的质朴无华的语言和不事雕饰的白描手法密切相关。(三)、情、景、事、理浑融一体,意境高远。陶渊明诗歌重在写心境,从众人常经之事、常见之物中发掘不易体悟的人情事理。他写田园、写禾木,但这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他善于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在他描写的景物上

23、,做到“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同时,他写自然景物不求形似,更不像谢灵运那样重在客观的描绘,只是着意于神貌的点染,写出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也正因为如此,陶渊明诗歌于平淡自然中充满了情趣与理趣。(四)、平淡自然中的语言锤炼语言质朴自然,精炼传神。陶诗用语质朴无华,而又精炼传神。如:“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倾耳希无声,在目皓已白。”(葵卯年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陶渊明诗歌虽然运用的是质朴无华的田家语言和不事雕饰的白描手法,看似“信手写出”,但这并不表明诗人对语言没有经过锤炼,其实这正是锤炼的结果,只是不露痕迹,自然得很,让人不易看出。这也是陶诗“自然本色,天衣无缝,到艺术极

24、境而使人忘其为艺术”(朱光潜陶渊明)的原因之一。如移居其二“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中的“呼”字,十分平俗,但出语的粗朴反见邻里间情意的真率,也见出诗人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自由,如果换上“请”、“邀”等,就逊色了不少。诗人特别喜欢写松、菊、云、鸟,又都能体现其思想性格。如写鸟,除有归鸟诗表现归隐的旨趣外,还有“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这是以鸟喻出仕和济世怀抱的;“望云惭高鸟”(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这是以鸟喻向往自由生活的;“羁鸟恋旧林”(归园田居其一)、“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五),这是以鸟寄思归的;“众鸟欣有托”(读山海经其一),这是以鸟喻隐居欣慰之情的。鸟的出林、遭际、归林,与诗人出仕、

25、受挫、归隐相比附,鸟的形象成了诗人的艺术化身。不经精心锤炼,如何能将鸟的行止与人的性情描摹得这样充分和贴切?(五)、风格多样陶诗以自然冲淡的风格为主,但有时也显得抑郁悲戚。如杂诗其二(白日沦西阿)、其五(忆我少壮时)等;而咏荆轲、读山海经等作品,则又露出鲁迅所言的“金刚怒目式”的雄豪悲慨之气。多媒体出示朱熹、钟嵘、苏轼等人对陶诗的评价。第四节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一、 散文:五柳先生传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赏析:五柳先生传是仿照史传体写成的一篇人物传记。全文包括 120 多字的传文和 40 多字的传赞两部分。传文部分,一写称号,“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见其不重

26、族第姓字,只重称号;二写品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见其不合世俗,不是势利小人;三写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见其不死抠字眼,没有学究气;四写嗜酒,“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见其性情爽快,胸怀磊落;五写家境,“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见其家境困苦,能安贫乐道;六写著文,“常著文自娱,颇示己志”,见其著文为的是自娱示志,不图名利;七写自终,“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见其不为患得患失所累,与世无争地了此一生。传赞部分,借黔娄之妻所言,盛赞五柳先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

27、高洁情志。五柳先生传既是作者的自况,又是作者塑造的理想人物。此文为五柳先生作传,不重在叙述生平事迹,而重在表现生活情趣,笔调诙谐幽默,语言朴实通俗,从多个角度勾画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征,带有自叙情怀的意味,这种写法是陶渊明的首创。五柳先生也成为寄托中国古代士大夫理想的人物形象,光照千秋,为人们所喜爱。讨论以下问题: (l)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5)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 桃花源记赏析:桃花源

28、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写以“捕鱼为业”的“武陵人”逢桃花林、入桃花源、游桃花源、出桃花源的过程,重在描绘桃花源的景致美与人情美,虽是空想,却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混乱污浊社会的不满,为后人启示了一束亮光。“诗”是对“记”所叙的桃花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二者互相结合,互相补充,同为中国古代诗与文中的名篇。由官场到田园,由田园到桃花源,由关注个人的进退清浊到关注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是陶渊明对现实社会的进一步厌恶,对理想社会的进一步探求。桃花源不是虚幻的仙境,它的主人也不是神仙,这里是一片农耕的景象,生活着一群避难的普普通通的人。长期以来,桃花源既是文学的典型形象,又是人们美好生活的象征。二、辞赋

29、 :归去来兮辞、闲情赋、感士不遇赋赏析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抒写他辞官归田的喜悦心情和生活乐趣。语言清新流利,抒情色彩浓厚,富有诗意。1、文体介绍辞 :战国后期 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特点 :(1)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2)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3)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好用语气词“兮” (不包括在六字之内),虚词置于腰(第四五字)上,也可不计在字数之内,每句三拍。2、解题3、逐段研习课文学习第一段:自责自悲 自恕自慰表达对官场的鄙弃,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学习第二段归途抵家居室涉园学习第三段:重审心志结交之乐(悦)出游之乐(善、感)学习第四段:承上而问自我解答

30、卒章显志4、理清本文行文线索作品的结构层次:呼唤归去 闲适生活隐逸情怀抒怀言志5、探究、思索(1) 陶渊明为什么要选择一条归隐田园的道路?(2) 怎样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某种消极情绪?(3) 怎样挖掘作品中渗透出的某种意蕴与情绪?6、归纳主旨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家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7、艺术鉴赏(1)感情真挚,语言朴素,音节谐美,犹如天籁,呈现出一种天然真色之美。作者直抒胸臆,不假涂饰,自然真纯可亲。(2)丰富而又富于创造的想象, 尽显浪漫色彩。(3)引用典故,仿佛信手拈来,

31、语如己出,浑然无用典之迹。三、课堂小结淡远潇洒的文风,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四、布置作业:作文训练 将归去来兮辞改写为记叙文要求: 1.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场景描写。2.改写时不改变文章的原义,忠实于原文的主旨3.字数 800 字左右第五节 陶渊明的典型意义一、古今对其评价二、陶渊明诗歌的影响第一,他打破了玄言诗统治诗坛局面。第二,开创了田园诗创作的道路。第三,他创造了一种平淡自然而又韵隽永的风格 山水田园诗 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派发展脉络 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唐 王 孟 山水田园诗派 三、陶渊明人格的影响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

32、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世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综观东晋文坛,甚至是整个魏晋南北朝的文坛,陶渊明无疑是其中独占鳌头的一个。这当然首先得归功于他的诗词散文和辞赋的艺术成就高超,但同时,因为他品格的高尚,使得他的文章和人性相得益彰。也就是说,他的隐逸因为他的文赋显得更加高洁,他的诗文也因为人的淡泊名利而更加不朽。陶渊明的影响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扩大的。四、讨论交流:问题 1:陶渊明为什么毅然决然弃官归田?问题 2:能使陶渊明如此欣喜、魂牵梦绕的田园世界是什么样子的?问题 3:陶渊明理想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小结:陶渊明个人的人格无疑是高尚的,他对社会也绝非无所关心,但是,其文学创作的主导方面,却是渴望回避矛盾,力求超然物外而忘怀现实的痛苦。建安文学的进取精神,正始文学的悲剧意识,都是要求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实现人的意志自由;陶渊明的“自然”哲学,单方面地说不失为一种深刻的哲学,但藉此他恰恰躲开了人在社会中的自由这个根本性问题。可以说,这同样是个体意识减弱的表现。所以,后代文人越是在受到社会的压迫而难以反抗时,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