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岳麓版.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4063777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二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必修二岳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必修二岳麓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必修二岳麓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必修二岳麓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必修二岳麓版,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复习考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 )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 )我国农业进入了 “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

2、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 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

3、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 “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 黄河流域 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

4、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 ”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 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 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

5、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 海禁” 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 )清代一直实行的 “闭关锁国 ”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6、。7 课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对黄金的需求量增加;马可.波罗游记把东方描绘成“遍地黄金”的天堂,刺激了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的通商要道,造成上路不畅;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准备了必要条件;葡萄牙和西班牙热衷于传播天主教。(2)影响:引发了商业革命,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同时也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人走上了殖民扩张道路,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第 8早期殖民国家的扩张方式:葡萄牙以侵占军事

7、据点为主,同时以垄断商路、建立商站、进行欺诈性贸易的方式掠夺财富;西班牙主要是直接掠夺金银,并建立农业大庄园和大种植园;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是荷兰人进行殖民扩张的重要手段;英国则依靠是“海盗式”的掠夺,并结合商业战争来掠夺财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方式进行罪恶的黑人奴隶贸易。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欧洲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美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因殖民者的屠杀、折磨、奴役,以及从欧洲带来的传染病的侵袭,种族几乎灭绝;土著居民劳动力的锐减,又引起罪恶的黑人奴隶贸易,加剧了殖民地的落后。对欧洲殖民国家来说:源源流入欧洲的巨额财富,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为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

8、的发展开辟了市场,从而促进了欧洲的发展和兴旺。欧洲的殖民扩张也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第 9 课1、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含义:指通过国家间的买卖而使各国国内市场联系起来的交换区域,它被认为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2)过程: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引起了殖民侵略的扩大。1518 世纪,早期的殖民侵略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初步形成:随着海外市场的扩大,工场手工业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18世纪 60 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然后扩展到其他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对殖民扩张

9、,把许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57 年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就表明了世界市场的存在。最终形成:19 世纪 70 年代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牢牢地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再次急剧扩大,促使生产领域进一步提高,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认识:结束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存在的孤立、闭塞的落后的经济体系,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相互交往,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它是建立在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宰割、奴役的基础上的,是一种不公正、不公平的现象。2、工业时

10、代欧美国家的殖民扩张(1)条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为他们征服世界提供了物质基础,加紧在全球扩张。(2)表现:通过对外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武力战争等形式,使亚非拉地区成为欧美国家殖民地。(3)特征:通过商品和资本输出以及武力手段进行扩张。扩张目标不再以掠夺贵重金属为主,而是抢占商品、资本市场和掠夺原料。殖民扩张遍及全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4)影响:进一步破坏了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旧的社会结构,给当地人民带来沉重灾难,殖民扩张和统治,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缓慢纳入商品经济轨道,传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有利于当地的现代化,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

11、工业资产阶级攫取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极大地促进了殖民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工业时代欧美国家的经济1.表现:(1)18 世纪中期到 19 世纪中期,英国及欧美大陆许多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巨大变化,英国成为世界工场获得工业垄断地位。(2)19 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有蒸汽时代过渡到电气时代。2.特征:经济状况:受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西方各国经济发展迅速,进入工业时代。经济组织: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进入了大企业时代。经济结构:工农业比重发生显著变化,工业生产取得对农业的绝对

12、优势。经济体系: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影响:(1)在工业时代的早期,自由主义思想盛行,但大企业出现后,政府与企业关系密切。(2)工业国家加紧对亚非拉地区进行殖民扩张,但是客观上也有利于这些地区的近代化。课后练习一.中国早期工业处境艰难:既要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又要受封建政府的重税盘剥,处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夹缝中,导致其发展缓慢。 主要困难有(1)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先天不足 (2)工业布局不合理:主要分布在沿海及通商口岸附近 (3)工业比例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以重工业为辅,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4)内外压制,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夹缝

13、中艰难存发展。后天畸形 二 如果就间接作用来说,新式交通的引入和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就直接的作用来说,对于政治文化的交流,对于贸易的往来,对于邮政业务的发展,对于旅游事业的发展作用相对来说要更大些。(可再具体说一下)三 “斯大林模式”(1924-1953)1、 形成标志:1936 年,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它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斯大林创建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形成。2、 形成原因: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的威胁;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制度制约,斯大林个人因素。3、 历史功绩: 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

14、实现国家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苏联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国民素质得到提高,不仅扫除了文盲,而且培养了一大批各方面的专家。4、 弊端:(1) 政治方面:高度集中,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监督,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2) 经济方面: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国内经济平衡和持续发展; 通过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实施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的作用,造成企业生产消耗大、经济效益低,阻碍劳动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为了给工业化提供资金,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挫伤他们生产积极性

15、,造成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5、 评价: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兴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唯一模式,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发展不利。6、 斯大林时期经济政策与列宁经济政策最大区别:对市场和商品货币的认识斯大林经济政策:在计划经济下,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起决定作用,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列宁的经济政策:改变国家垄断做法,恢复市场和货币关系。四 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机制是在不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市场机制经济运行方式的前提下,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维护资产阶级统治而对生产关系的局

16、部调整。其局限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五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要策源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自然进程中的一次巨大的历史性飞跃。20 世纪初到五六十年代,核能、半导体、合成化学等技术接踵诞生并得到初步发展;80 年代后半期,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宇航技术、新材料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所有这一切,仿佛巨大的羽翼,把人类从机器大生产时代提升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自动化生产时代。 2、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就业结构的调整。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一、第二产业大大下降,第三产业

17、迅速上升,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目前已达到 23左右。第三产业的领头雁是高科技产业,而雁头就是信息产业,它们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13 和 16 左右。与此相随,蓝领工人减少,白领工人增多;非知识型工人减少,从事信息处理的知识型工人增多。近年来,在美国数百万新的就业者中,知识型工人约占 90左右。工人阶级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组织形式发生变化。战后,银行信用体系膨胀,金融组织不再仅有商业银行,而且还有大量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金融资本与工商资本进一步融合,形成更为庞大的金融资本,扩大和加深了金融资本的统治。股份公司进一步发

18、展,吸收的社会资本更多,企业组织管理更加严密,垄断资本可以用更少的股份控制整个公司,进而垄断市场,榨取更多的利润。从事高新技术行业的新型公司异军突起。公司兼并之风此起彼伏,资本日益集中和垄断,跨部门跨行业的超级企业集团和巨型跨国公司联翩涌现。从某个方面来看,企业组织形式的这些变化,增强了垄断资本抵御风险、增殖自身的能力。 4、国家从市场经济的“守夜人”,转变为经济发展的干预者。国家或者利用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或者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实行一定的发展计划,直接投资某些产业特别是公共设施,交替实行国有和私有,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或者实施一定的税收政策和社会再分配政策,限

19、制过高收入和过度垄断,建立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所有这些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 5、加速推进经济全球化,为资本的扩张和增殖开辟了新的天地。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继续存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还没有建立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科技甚至军事优势,扩大资本输出,进行不等价交换,甚至操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巩固它们在经济全球化以至整个世界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把广大第三世界变成它们的廉价资源供应地、获取高额利润的投资对象和推销剩余产品的市场,从而造成了西方财富的不断增加。无偿利用巨额世界资本,是国际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

20、重要条件。 第 18 课解析与探究赫鲁晓夫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通过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在力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也阻碍改革的进行。自我测评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反对苏联的控制,因而改革时受到苏联的影响较少。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反对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能背离马克思主义方向。第四单元课后练习参

21、考答案第 19 课解析与探究动因:土地改革完成后,分散的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难以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评价: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进行,把小农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和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了城乡人民的生活需要,也改善了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程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问题,以致遗留了一些问题。自我测评1、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国家实行的政策是。2、我国从 1951 年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

22、会主义改造,逐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到 1956 年底,国家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3、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加以坚持,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的关系;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不可照搬别国模式;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第 20 课阅读与思考1978 年以来,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居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城乡生活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区别。今后,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解析与探究1、 材料一

23、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材料二认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美国罗斯福新政采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解决经济危机,即计划,取得很大的成效,二战后被西方国家广泛采用。而苏联则采用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经济,并取得成功。因而,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3、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它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发展到相当程度的产物,与所有制、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无关,其本身不存在姓“资”姓“社”的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市场经济,它的特征不在于是否有计划、有宏观调控、有政府指导,这些资

24、本主义市场经济也都有,而是在于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其他所有制和分配形式并存。 自我测评1、以包产到户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活动建议作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确保企业离休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工作;作好下岗职工思想观念工作、树立自强自立、勇于创业意识;各地区、各部门以及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积极为下岗职工提供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第 21 课知识链接世贸

25、组织的一项基本原则是非歧视待遇,充分体现了世贸组织缔约方之间平等的原则精神。它主要体现在“外外无别”和“ 内外无别”两个方面。分别体现了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精神。由于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同发达国家缔约方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存在明显差别,世贸组织还专门拟定一些条款处理“欠发达缔约方”的发展和贸易问题,这是非歧视待遇的一种特例。阅读与思考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解析与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外开放的实

26、行有利于中外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加以鼓励和肯定。但同时还应该注意,随着对外开放的实行,中国必将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中国应勇于面对挑战,迎接挑战。自我测评1、 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体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同时,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必将有力地推进全球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第 22 课阅读与思考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城市化的前奏,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的前提。一方面,能够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效解决;同时,意味着国民

27、经济增长模式、国民生活形态和国民意识的重大转变;另外,暂缓了人口流向大城市的步伐,减轻了大城市的人口、就业压力,同时还把素质较高的群体保留在农村,保证了现代农业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也带动了运输、餐饮等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解析与探究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里,中国青少年不应一味地崇尚西方的一切事物,而应当认清西方先进的方面,也应当看到其消极的一面。应辨证地分析。自我测评1、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变化更明显,年均增长率远远超过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超过同期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其原因有:中国的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中国社会环境的安定和相对和

28、平的国际环境等。2、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电子商务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贸易方式,足不出户就可以和全世界的人做生意;互联网的快捷性对于习惯于规律性和节奏感的人类带来巨大的心理挑战;另外,互联网在缩短世界距离,增强思想、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引起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人们的独立意识、个人意识不断增强。第四单元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 24 课阅读与思考1997 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韩元一落千丈,贬值一半以上,外汇储备急剧下降。在此危急情况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韩国政府要求,向其提供了 195 亿美元的巨额贷款,从而使韩元升值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趋向稳定,在此基础上韩国经济迅速恢复。解析与探究(1) 1

29、929 年经济危机程度的加深,使世界经济秩序更加混乱,并由此促使德、日、意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挑起二战。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2) 罗斯福没有出说美国的全部目的。美国的目的还有通过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确立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从而为美国世界霸权政策的推行奠定基础。自我测评:1、 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过了如下步骤:(1) 1944 年夏,美、英、中等战时盟国的代表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美国凭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确定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其确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

30、世界银行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竟毛关系的两大支柱。(2) 1947 年,美、中等国家签署了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又一大支柱。(3)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2、 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使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它客观上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从而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银行的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第 25 课阅读与思考欧元图案的

31、设计特点在于:每种面值的纸币正面都有窗户和走廊的图案,象征着欧盟成员国开放、团结与协作的精神;每种面值的反面则是欧洲不同发展时代的建筑造型,这反映出欧洲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灿烂辉煌,激励欧洲人为创造更好的未来而努力。解析与探究欧共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点是:19511967 年,欧洲共同体出现;19681993 年,欧共体实现关税同盟、共同的农业政策、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1993 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使欧盟成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自我测评1、 欧洲一体化的饿主要内容是建立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由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32、即欧盟成立。2、 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来看,其合作内容虽然达到经济政治一体化的趁度,是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程度最高的。但是其成绩主要是表现在经济领域方面的合作。1993 年,欧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的内容已设计到政治领域,但是政治一体化需要欧盟各国转让国家主权,这种权利让渡的实施难度较大,不可能一帆风顺,由此影响到欧洲经济一体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可见,欧洲经济一体化不可能直线发展。第 26 课阅读与思考指导这些数据说明了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日趋明显,自 80 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 90 年代其速度大大加快。解析与探究摘要从亚太经合组织的组成来看,其由发达国家

33、和发展中国家组成;在经济结构上互补性很强,经贸关系十分密切;从其组织原则来看,提倡互相尊重和平等、开放的地区主义、协商一致和自愿,以及以渐进的方式实施目标等原则;从合作方式来看,是基于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从结果看,是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大提高。以上几方面体现出亚太经合组织七个关键词的精神。自我评测解答根据本课和上课所学的内容填表名称 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东盟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时间 1993 年 1994 年 1967 年 1989 年参与成员之间的差异性 大都有发达国家组成 有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主要由发展中国家组成 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合作领域 经

34、济、政治、军事 经济 经济、政治、军事 经济有无超越国家的权力机构 有 无 无 无第 27 课阅读与思考全球化使不同种类、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价值观念的国家之间距离拉近,因而全球意识加强。但由于各民族国家之间的国情迥异,因而我们在推进全球化上午同时必须做到全球化和多样化的协调统一,这样 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解析与探究材料一反映了 19 世纪中叶的世界贸易状况,材料二、三则反映了现代世界贸易的状况。综合比较三则材料可以看出,19 世纪世界贸易的特点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残酷的掠夺和剥削,即建立在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之上;世界贸易的发展和经济联系的加强是靠发达国家倾销商品来实现的。而

35、现代世界贸易的特点在于生产的国际化程度加深;世界贸易范围不断扩大;世界贸易把各国的经济有机的联系起来。自我评测经济全球化在 20 世纪迅速发展的原因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其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两极格局的结束为起发展消除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在 20 世纪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前推进,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大型跨国公司迅猛增加第一单元;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 农业起源;采集农业-种植农业(黄河.长江流域)2) 生产工具;原始的耒耜-春秋战国铁器.牛

36、耕-汉代犁壁. 牛耕推广- 唐代曲辕犁3) 水利设施;灌溉工具和水利设施不断完善4) 耕作方式;大规模简单协作-个体农业经济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 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商周井田制:土地国有制春秋: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战国;商鞅变法肯定了土地私有2) 租赁关系; 战国时产生宋代得到发展明清时普及全国三.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1) 区域经济; 表现;汉代以来形成四大经济区域特点;多样化,不平等性2) 中原人口南迁; 第一次;两晋之际第二次;唐代安史之乱后第三次;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后 3) 经济重心;南宋时期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四.农耕时代的手工业1) 发展概括;金属冶炼.纺织业.陶瓷业的不断发展2) 经营方式;由官营手工业向私营手工业不断演进五.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1) 商业; 产生;原始社会末期发展;尚待出现职业商人,春秋战国私营取代官商形成商业主体高潮;隋唐.宋元商业繁荣明清时期出现新特点2) 城市; 唐以前;商业贸易和市场规模不大,坊市分开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城市功能大大增强明清;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商业城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