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 words1引言1一、社会悲剧:作品悲剧性的主要因素1二、性格悲剧:作品悲剧性的典型因素2(一) 、性格悲剧的具体表现31理智与情感的冲突 32理想与现实的落差33封建传统思想与新思想的对抗4(二) 、人物性格立体化塑造41老好人,懦弱夫 4(1)他是一个坦诚、正直的男人4(2)他是一个懦弱、老好的读书人52背叛者,重情女 5(1)她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女子5(2)她是一个抛夫弃子的背叛者53贤良母,恶婆婆 6(1)她是一个一切为了儿孙的慈母6(2)她是一个狭隘刁难的恶婆1婆6三、 “寒夜”与“肺病”:作品悲剧艺术的意象性营造6(一) 、 “寒夜”7(
2、二) 、 “肺病” 7致谢7参考文献7浅析寒夜悲剧艺术 摘要:寒夜是巴金写作风格转变后的一篇代表作, 这部作品的 风格主要倾向于沉郁悲苦。它所 记叙的是一家小人物的悲剧生活,作者在塑造 该作品悲剧品 质的过程中将人物的性格悲剧与社会悲剧相结合,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悲 剧和社会悲剧;在人物塑造方面,作者多角度、多 侧面地刻画人物,塑造出让人既怜又恨的立体化人物;通过细节的描写烘托出作品的悲剧品质,而“寒夜”和“肺病”在强化悲剧感中作用突出。关键词:巴金;寒夜;悲剧The Tragedy of Cold Night Abstract:The Cold Night is one of Bajins m
3、asterpiece after he shift the writing style which tend to heaviness and sorrow in main style.It describe the tragedy of a familys life.The author combine character tragedy with social tragedy in the describtion process of the tragedy quality,which fully represent characters tragedy and social traged
4、y.In the characterization, the author depict the characters in multiple angles and sides.The artical portray a cubist person who is pitiful as well as hateful.The tragedy quality is foiled through detailed description.besides,the “cold night“ and “pneumopathy“ is standing out in strengthening the tr
5、agic.Key words:Ba Jin; cold night; tragedy引言巴金前期的作品,主要以激流三部曲为代表,其风格奔放浪漫,可被称为青春浪漫型小说。到了四十年代,巴金的小说创作达到了另一个高潮,而其创作风格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前期青春奔放的笔调转向悲哀忧郁,创作笔法也日趋成熟,更如一个成熟的中年人以冷静洞察的眼光关注着社会和人生。2寒夜以沉郁的笔调叙述者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生活现实的压迫下的悲剧生活,通篇笼罩在沉郁悲凉的气氛中。作品中的小人物将一丝丝希望寄托在这个风雨飘荡的社会上,却转瞬被更大的悲伤席卷,摔入绝望的悬崖,正是由于作品强烈的悲剧感,所以让读者读起来觉得深沉压抑
6、。、 社会悲剧:作品悲剧性的主要因素巴金在其后期的创作中逐渐完成了其作品风格的转型,由浪漫奔放逐步走向成熟,作品中多揭示黑暗,内容也多侧重于反映一些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与茅盾三四十年代所创作的“社会问题小说”有一些相似之处。 寒夜立足于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描写这个平凡普通的家庭的生活悲剧,然而,这些平凡人的悲剧在某种程度上与当时黑暗冷漠的社会是分不开的。巴金正是将对小人物生活故事的描写放在社会大背景这一基石之上,而动乱黑暗的社会环境,奠定了这部作品的悲剧性。在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作家在对这一小家庭生活进行描写的时候,通常不忘点缀以战争环境的描写,着力渲染战争环境,营造沉郁悲凉而又慌乱的意境。
7、以战乱的大环境来主导和决定小家庭的悲剧命运。在小说开头的一章里,寒夜中警报响了起来,汪文宣百般劝说,母亲执意不肯先走。她说:“ 就是炸死了, 也没有关系。我们像这样过日子, 还不如炸死好。 ”值得注意的是汪母此时的语气,不是绝望的任命,不是可怜的埋怨,而是赤裸裸的控诉,控诉这个黑暗冷漠的社会,毫无希望的社会。像他们这样的小人物对眼下无可奈何,对未来没有奢望,他们被这个社会牵着鼻子走,一切的理想与希望都取决与这个冷漠的社会。时局动乱?好吧,干脆炸死好了,也许以后就是这样无休止的灾难。时局好转?好啊,等到那一天,我们可以选择自己要走的道路。平定的社会大形势又使人们心中涌起无限的希望,久违的教育救国
8、的理想忽而再次涌上汪文宣与曾树生的心头。稳定的时候,就连剑拔弩张的婆媳关系也变得平和了很多,每个人的内心有了无限的期待,并且均已抗战胜利作为借口安慰着彼此。一切都会好的,等到抗战胜利。可悲的是,胜利的脚步逐渐靠近的时候,一切都变了。理想中胜利的场景不该是这样的。理想中:文宣的病好了,起码好转了,看着窗外欢歌笑语的人们庆祝着胜利,心里也轻松了许多;树生回来了,依旧那么美,那么年轻,经年的战乱已成为往事,没有在她身上留下痕迹。她在笑,冲着文宣,甜甜地,舒心地,似乎在说:我回来了,再也不离开了。抗战胜利了,文宣的病好了,母亲可以休息休息了,心情不再忧郁,不再担心操劳,接纳了树生,再也没有无休止的争吵
9、。不得不说,现实开了一个大玩笑,依旧牵着人们的鼻子一路摔进了深渊。小说结局发人深省地设置了文宣在胜利的锣鼓声中死去的情节。 “九月三日,胜利日,欢笑日,也没给这个房间带来什么变化。在大街上人们带着笑脸欢迎胜利游行的行列。飞机在空中表演,并且散布着庆祝的传单。然而在汪文宣的屋子里却只有痛苦和哭泣。 ”汪家一直苦苦期盼的胜利日,到头来才发现,胜利,只是属于他们的,自己仍旧是被抛弃的小小人物而已。 “最后他断气时,眼睛半睁着,眼珠往上翻,口张开,好像在向谁要求公平 。 ”最后的最后,他看清了世界,看清了自己,他睁大了眼睛要控诉,控诉这个冷酷的社会。巴金说过,他的作品不是在写生活,而是在宣泄感情,作者
10、在寒夜中通篇渲染着悲凉黑暗的意境,加之主人公悲剧的结局,我们可以想到,作者意图在于宣泄愤懑,在于控诉这黑暗冷酷的社会。正如巴金所说:“我写到汪文宣断气,我心里非常难过,我真想大叫几声,吐尽我满腹的怨恨。 ”1二、性格悲剧:作品悲剧性的典型因素3作品中描写了三个主要人物:汪文宣,曾树生和汪母。作者对这三个人物的性格悲剧的描写,最终成就了这部作品的悲剧性。而在汪文宣身上更清楚地表现出了性格悲剧与社会悲剧的结合。汪文宣是一个在半官半商图书公司上班典型中国小公务员的形象,然而由于他处在抗战后期国统区战乱的大社会背景之下,时代与社会赋予了他更多的灾难与无奈,生活的痛苦与冷酷。汪文宣与她的妻子早年一同毕业
11、于上海某大学教育专业,受到西方现代新思潮的熏陶与影响,接受现代教育,一心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他们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和清晰地进取理想,在个性解放的感召之下,不顾母亲的一位阻挠,在没有传统婚礼的情况下自由结合。他是一个受过西方思想教育的知识分子,其性格悲剧的形成首要原因就在于他过分的自省意识。这种自省意识已超过了理论中能够觉察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来加以改正和提高的程度,正是由于他的这种过分的自省精神,导致其性格的缺陷。他依旧可以找到自身的错误和不足,然而同时,他也会找到影响其改正错误的客观外部环境,一一罗列,越列越繁,明知自身有着错误,却由于过度地考虑到自身或者环境的各种不利因素而久久不能付诸行动
12、,主要表现在其行为的延宕上。汪文宣就是一个延宕而又软弱的人,然而不幸的事,当时的客观环境施加给他更多的不利因素:战乱不断,不停的警报声和不断的躲闪;工作不顺心,薪酬低廉;妻子与母亲无休止的争吵更是让他痛苦不堪,夹在两个至亲至爱的人中间他无从选择,也无所适从。于是他发挥了其自身自省的精神,将一切的责任归结于自己身上,不做判断,不去定夺,揽了一身剪不断,理还乱的麻烦。另外,正如上文所说,早年汪文宣与妻子有致力于教育的共同理想,而乱世吞噬着每个人的理想,妻子曾树生放弃了,而他,虽说在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也是不过是做了一个在乱世中无为的理想坚守者。当然,这也怪不得他,只因为社会大环境抛弃了这些无钱无势的
13、小人物。他表面无争,内心却愤懑不已。作品正是以小人物的命运悲剧折射社会的时代悲剧,并表现社会对小人物的扼制与操控。这正表现出小人物性格悲剧与社会悲剧的内在联系。(一)性格悲剧的具体表现巴金很多作品是通过将社会悲剧与性格悲剧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悲剧的主题的。比如说在家中,作者淋漓尽致的描绘了一个即将崩塌的旧家庭,其中包含着各种不可调和的矛盾。灭亡,对于这个就家庭来说,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作者正是将着眼点放在这样一个家庭上,通过家庭的悲剧折射出整个社会的悲剧。对于觉新这一人物的性格悲剧的描写无疑对于社会悲剧的营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在寒夜中,对于知识分子小家庭的生活悲剧的描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扩
14、展到社会悲剧,同样,悲剧品质的形成离不开作品对主要人物的性格悲剧的描写。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理智与情感的冲突读罢寒夜不难感受到,作品通篇最为外在的矛盾是婆媳之间的矛盾,两个人之间无休止的争吵使夹在中间的汪文宣无所适从。一边是独自一人把自己一手养大的敬爱的母亲,一边是自己深深爱恋的妻子,情感上他不由自主的偏向于自己的妻子,而又处于理性,不忍心去责备自己的母亲。每当此时,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便发挥了其自省的精神,包揽一切责任,却始终不能彻底解决母亲与妻子之间的矛盾。生活依旧每天在争吵与痛苦中度过。他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妻子,希望能与之同甘共苦,一起生活。却又出于理性,不希望妻子跟着自己受苦。小
15、说在第二十一章中当他发现树生的调职通知书的时候说:“走了也好,她应该为自己找一个新天地,我让她住在这里只有把她白白糟蹋。 ”而在树生走后的第二天他就病倒了。汪文宣始终挣扎在情与理的拉扯中,个人的悲剧与他的性格是分不开的。2.理想与现实的落差4早年,汪文宣与妻子有着“教育救国”的共同理想,他们激情,热烈。然而现实却不给于任何的机会,填饱肚子成为了第一大事。何况家庭的矛盾与日俱增,生活基本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又何来理想可谈。作品一开始,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汪文宣就已经是一个没有了理想和目标的落魄知识分子,面对母亲与妻子的争吵,他痛不欲生,在酒馆喝酒的时候,他甚至想:“只希望她们从此好起来,那么我吐血也值
16、” 。此时,他已没有任何理想可言,所有的理想都在日复一日的家庭纷争中消磨殆尽。对于一个知识分子来说,理想的缺失无疑是他们性格悲剧的开始。另一方面,对于一个没有理想的普通人,起码希望自己成为自己喜欢的人。汪文宣已经厌恶了被母亲和妻子冠以的“老好人”的名号,他努力试图去改变,然而他延宕的本性又把他拉回了现实。 “可是怎样才能不做老好人呢?” “没办法。我本性就是这样。 ”一番思考过后,他屈服了,即便之前想要改变自我,却依旧服从了现实。其性格悲剧便在理想的放弃中展现出来了。 3. 封建传统思想与新思想的对抗寒夜通过对汪文宣一家错综复杂的矛盾的描写,写出了他们一家的悲剧故事。汪家的这一悲剧,三个主要人
17、物错综复杂的矛盾织成了混乱波折而又痛苦的汪家的生活。从其外在的矛盾来看,最为突出的是婆媳之间的矛盾,而这一矛盾可以看作是封建传统思想与新思想的冲突。汪母的封建家长制思想一方面处处打压着具有独立、追求美好生活新思想的儿媳曾书生,一方面将自己深爱的儿子逼入两难的境地。这从另一侧面表现汪母的传统思想在与新思想的对弈中,对家庭造成了不可避免的伤害。不得不重视的是作品中贯穿始终的婆媳矛盾。曾树生在汪母眼中可谓是一无是处。而汪母的这种判断确实出于脱离现实的对儿媳的憎恨。汪母是一个中国传统女性的形象,她意图按照中国最为传统的方式组织这个家庭,同时,对于儿媳也有一个确切的定位。这种定位,在汪母看来,起码应该做
18、到对她权威地位的拥护。而曾树生是一个接受西方现代教育熏陶与影响的女性,不愿意按照传统女性的方式去相夫教子,依附着男人为之建造的家。她有自己的生活交际的圈子,并且乐意去享受这种交际的氛围,去体验一个独立女性的自尊和自由。她首要是一个独立的新女性,而“妻子” 、 “ 母亲”这样的角色只是处于次要的地位。正是如此,汪母所要求的媳妇服从于婆婆,妻子服从于丈夫都不能实现。曾树生的“独立”冲击了婆婆的权威,引起了婆婆的憎恶。加上树生的年轻美丽,并且逐渐成为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自卑感在这位昔日的昆明才女心中日益浮现,而唯一的心理慰藉只是“他不过是我儿的姘头,我是拿花轿接来的。”她对于儿媳曾书生的厌恶与憎恨,
19、正源于在她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思想。儿子爱着这个“独立”的女人,而这个女人也一直在轻易地统领着自己的儿子。她无法忍受,她憎恨,她一味地唆使儿子与树生离婚,鼓动树生的出走,为的只是取得在这场爱的争夺中的胜利。最终树生是走了,也带走了文宣的爱,带走了支撑着文宣的精神力量。汪母看着自己最爱的儿子随着这个女人的离去日益的萎靡,她应该清楚,这种胜利是多么表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汪母的封建家长制思想导致了她生活的悲剧,也最终导致了全家悲剧性的结局。(二)人物性格立体化塑造寒夜悲剧品质营造的另一个重要的手法就是人物塑造的立体化。巴金曾经说过:“我的生活中充满矛盾,我的作品里也是这样。爱与憎的冲突、思想和行
20、为的冲突、理智与感情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这一切织成一个网,掩盖了我的全部生活,全部作品” 2同样,在寒夜中,三个人物的不同的文化观念、人生观念、道德观念构成了三者之间的性格冲突,读者很难去断定谁好谁坏,各种思想因素交织,构成了人物性格的立体化和复杂性。巴金在谈论这部作品的时候说到:“三个人都不5是正面人物,也不是反面人物;每个人有是也有非;我全同情。 ”3正因如此,我们不能去憎恨其中的任何一个人, “罪在蒋介石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罪在当时重庆的和国统区的社会。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 ”4我们伴随着这三个主人公,一路经历着苦难和折磨,时而怨恨,时而同情。逐渐接近结局的时候,我们看清了,他们只是这
21、个黑暗社会里那么渺小的一类人,我们同情,我们怜惜,可悲剧仍不可遏制地降临到了他们身上。1.老好人,懦弱夫(1)他是一个坦诚、正直的男人 汪文宣毕业于上海某大学教育系,满怀壮志雄心,一心希望“教育救国” 。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即便国难当头,情势一旦好转,他仍旧念念不忘自己的理想。他老实,隐忍,作为一个小公务员,他老实本分,不会虚张作假,也不懂阿谀奉承。在与同事一同为周主任做寿的时候,所有同事都去敬酒,只有他不肯去。 “他看不惯大家对总经理和周主任巴结的样子,那些卑下的奉承话使他发呕。 ”他对母亲敬重体贴,每当看到母亲为家务操劳的时候,总会深深地自责,埋怨自己没有出息,没有能力支撑起这个家。可是
22、,他已经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病重的时候仍旧拖着沉重疲惫的身体坚持去上班。弥留之际,他所挂念的也是母亲与小宣今后的生活。他对妻子倾注了全部的爱,不计较自己的所得,全心全意的去爱她,在自己病重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他为了不拖累自己的妻子,竭力劝说妻子去兰州。在妻子从兰州寄信来要求自由的时候,他只是道歉,同意还她自由,并告诉她:“我到死还是爱你的。 ”让读者感受到他对妻子有着执着无私的爱,这是多么宽容善良的人。(2)他是一个懦弱、老好的读书人作者在对汪文宣懦弱老好的描写,可谓淋漓尽致。正是通过这种细致地描绘,塑造出来他懦弱无能,为人老好的性格,这也注定了其悲剧命运。在工作中,面对上级阴冷的脸,他选择隐
23、忍。在小说的十七章中对其懦弱的性格在工作中的表现描写的淋漓尽致。时局动荡不安,几个同事都没有来上班,周主任却要求他加倍的工作。他心里觉得不公平,而当工友催促的时候, “他连愤怒的表情也没有,他温和地答了一声好 。 ”因为咳嗽,两次跑到痰盂前吐痰,只是听到周主任哼了一声,他就不再敢去第三次了,只好咽到肚子里。作者细致地刻画出了汪文宣懦弱胆小的性格特征。在家中,面对母亲与妻子无休止的争吵,他无法决断,不能调和,夹杂在两种情感之间,他只能一味地埋怨自己,怪自己没用,甚至希望能够通过对自己的折磨来换取妻子和母亲的暂时的停息。他劝说妻子,等到抗战胜利,一切都会好的。对待母亲,也只是劝慰她对妻子宽容一些。
24、在处理妻子与母亲关系中,他充当的只是一个无能的调节者罢了。从单方面来看,他疼惜、包容妻子,是树生的好丈夫。他尊敬同情母亲,是母亲的好儿子。他遵从领导的安排,对朋友同事友善忍让,是个知书达理的读书人。而即便如此依然没能改变他悲剧的人生,原因就在于懂得传统为人处世的道理,却不懂得作出裁决。优柔寡断,将一切错误归于自己,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夹杂在矛盾中延宕而又懦弱,其悲剧命运是不可逆转的。2.背叛者,重情女(1)她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女子曾树生在社会动乱,丈夫病重的情况下离开了家,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可一切现象皆有原因,不能单单就其结果就为其判了死罪。前面说过,曾树生是一个漂亮年轻,充满朝气的年轻女子,
25、她接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具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意识和勇气,在她精力充沛,生命旺盛的时候,要她陪在一个丧失了理想、懦弱胆小、多病孱弱的丈夫身边,还要不停地接受婆婆的恶言恶语,这确实是难以让人忍受的。她的离去从这一方面来看是可以理解的。何况,曾树生一直是这个家的经济支柱,在现实的压迫6之下,她放弃了自己最初的理想,在银行里做“花瓶” ,这也并非是她愿意,为了这个家,她忍受着,坚持着。始终供给着家庭。就连始终憎恨她的婆婆也不得不承认,若不是她做“花瓶” ,他们的生活只怕会更加艰难。面对家庭的破落,陈经理的诱惑,她犹豫过,心里担心的仍是丈夫的身体,家庭的命运。即便是到了兰州,她仍不间断地寄钱回家。这都显示出
26、她是一个具有责任心,重情义的女子。(2)她是一个抛夫弃子的背叛者曾树生在时局动荡,丈夫病重,一家人的生计都指望着她的时候选择离去,只显示了她的自私,即便是无奈的选择,即便她拥有者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她的离去不仅仅是家庭成员的减少,她的走带走了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带走了文宣唯一的精神支柱只因为她自私地想要自由,想要摆脱这个病态家庭的重担,一个人痛痛快快地生活。正如她所说:“为了我的前途,我必须离开你。我要自由。 ”在她看来,羁绊着她不能得到自由的原因就是这个毫无生机的家庭。于是,她离开了,不顾一切的,自私地选择了逃离。她的走加速了家庭最后的破灭,文宣的逝去。正因她具有以上两方面的性格特点,汪文
27、宣的妻子曾树生是小说中争议最大的一个人物。她和汪文宣一样,受过西方现代教育的熏陶,是一个独立的新女性。她漂亮,健康,充满朝气,从外貌到精神都显得与这个晦暗死板的家庭格格不入,更何况与婆婆之间无休止的矛盾,更成为推动她逃离了一个动因。曾树生的离开,成为了众人评论的焦点。有人认为她是一个抛夫弃子的背叛者,也有人认为她的离去出于无奈,现实的逼迫之下,这种选择也是情有可原。作者正是塑造出了曾树生这样一个具有双面性格的人物的多面性,使读者对她又爱又恨。作品的结局说:“她需要温暖。 ”营造出了悲凉的气氛,仿佛使读者看到了寒夜中曾树生孤独寂寥的身影。3.贤良母,恶婆婆(1)她是一个一切为了儿孙的慈母汪母曾是
28、昆明有名的“才女” ,接受过中国最为传统的文化教育,并使传统文化的思想在她的心里根深蒂固。因而她与儿媳的矛盾可以看做是新旧文化差异的冲突。作者正是通过两个人之间矛盾的逐渐激活,刻画出了汪母刁难的恶婆婆的形象。而与此同时,巴金同样使用细节的描写,并通过儿子汪文宣的眼睛刻画出了汪母慈爱的一面。在小说的二十七章,文宣和母亲谈过几句之后就各自回房睡去,过了很久,他看到母亲房间里的灯还在亮着,他在想母亲在做什么,她这样整年地劳累都得到了什么,她的生存只是为了自己和小宣。正像汪母自己说的:“我横顺是个快进坟墓的人,我不怕寂寞。 ”她何止是不怕寂寞,她同样也不惧怕死亡,她所担心的只是自己的儿子和孙子。自己终
29、归是要死的,她什么也不怕,只要能把他们照顾得好。文宣很晚回到家的时候,是汪母在昏黄的灯光中等待她;家用短缺的时候,她卖掉了丈夫留给她唯一的戒指;文宣病重的时候,她坐在床前喂儿子鸡汤的画面更是感人。即便是她对儿媳的刁难也不能磨灭她作为母亲的伟大。(2)她是一个狭隘刁难的恶婆婆对于汪母这个形象,每个读者最为清晰的是她与儿媳曾树生无休止的争吵。这也是这部作品最为明显、最外在的矛盾表现。而且我们不难看出,在这场无休止的婆媳争吵中,很大程度上是由她引起的。 “我十八岁嫁到你汪家来,三十几年了,我当初做媳妇,那里是这个样子?我就没见过像她这样的女人!”显然,她不满这个追求自由,有着新思想的儿媳对她婆婆权威
30、的威胁,她试图能够处处压制着树生,让她能够对自己毕恭毕敬。她处处对树生冷嘲热讽,并要求儿子登报与她离婚,鼓动树生出走,并且不顾儿子的感受,一心逼走儿媳:“我什么苦都受得了,就是受不了她的气!我宁肯死,宁肯大家死,我也不要再看见她!”汪母对儿子的爱是不顾一切的,而我们却7不能说是无私的。她自认为自己的一切都付出给了自己的儿子,他就应当听从自己的安排,对自己惟命是从。而儿子却无限依恋着这个不懂得婆婆为上的儿媳,儿子的喜怒哀乐掌握在这样一个女人的手中,于是她嫉妒,怨恨,不能忍受。她将这一切的不平衡都转为对儿媳的怨恨和不满。而这种怨恨却推进了儿子的死亡,注定了她丧子的悲剧。小说中的三个主人公之间交错着
31、复杂的矛盾,而婆媳矛盾是众多矛盾的焦点。汪母在这场婆媳矛盾中无疑充当着制造麻烦的主角。汪母的传统家长制的思想,在与儿媳新思想碰撞摩擦的过程中伤人伤己,最终牵连自己深爱的儿子,这也是其悲剧人生的根源。三、 “寒夜” 与“ 肺病”:作品悲剧艺术的意象性营造最后还需一提的是作者在营造沉郁悲凉的悲剧韵味时所采取的细节烘托的手法。小说记叙的是一个极为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在风雨飘摇的抗战时期痛苦凄惨的生活悲剧故事,以寒夜为题,通篇不忘渲染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慌乱和痛苦,欲给人们沉郁悲凉的感受。又通过“寒夜” 、 “肺病”这两个重复出现,贯穿全篇的主要意象,达到冻彻人心的效果。(一)“寒夜”“寒夜”无疑是整篇小说
32、的核心意象,除了奠定了整部小说的基调之外,在不同的情节中也反映着主人公不同的心境。小说的开头与结尾都点到了“寒夜” 。一开始,汪文宣在寒冷的夜里寻找与自己生气出走的妻子,而天快亮了,他仍旧没能找到自己的妻子, “夜的寒气却渐渐地透过他那件单薄的夹袍,他的身子忽然微微抖了一下,这时他才埋下他的头。 ”这样的寒夜让他想到家庭的矛盾,想到出走的妻子,心里也一样的悲凉痛苦。在文宣送走了曾树生之后,他在门旁边的墙角里看到两个不到十岁的小孩,他们相互抱在一起,蜷缩一团,脸和破棉袄都是油黑的,满身的棉花疙瘩夜变成黑灰色了。汪文宣“浑身战抖起来,周围是这么可怕的寒夜” 。这时的“寒夜”又被赋予了更深广的内涵。
33、而在抗战胜利后,她从兰州回来,碰倒一个从桂林逃难来的枯瘦老太婆行乞,随即又碰得到一个街边抱着婴儿的年轻母亲在用呆滞的眼神看着面前一堆卖不出去的东西,她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 “夜真冷啊” 。听着周围人的议论,她意识到,胜利并不属于普通的老百姓。 “她又打了一个寒噤。她好像落尽了冰窖里似的,浑身发冷。 ”此时,这一“寒夜”将人物主观感受与具体背景相联系,赋予了这一意象深广的社会内涵,揭示人与社会的悲剧。(二) “肺病”小说的主人公汪文宣是一个患有肺病的知识分子,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小知识分子只是被社会忽视与遗弃的一类人。作者安排使这个平凡渺小的读书人患上肺病,更使这种苦难更深刻绵长。肺病不同
34、于其他病症,它要求病人安心休息,补充营养,心情舒畅,而这些对于一个动乱社会中生存都困难的人来说是奢侈的,无望的。小说中多次描写汪文宣病重的神色,咳嗽的痛苦,一声声的咳嗽抽动每个读者的心灵,唤醒着人们的同情心。汪文宣的苦难如同肺病一样,吞噬着生命,逐渐地溃烂,也同样不可抑制死亡的最终降临。这绵长痛苦的肺病伴随着汪文宣的苦难命运,构成了他的生命悲剧。寒夜作为巴金后期风格转变的典型之作,在整部作品中成功营造出了悲凉抑郁的基调。从社会这一大方面设定出人力不可改变的外在环境,写出小人物的无助与凄凉。社会黑暗、战乱不断,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小人物挣扎的徒劳。巴金在三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中更是突出了每个人物
35、悲剧性的所在,通过人物之间的矛盾以及8各自矛盾的悲剧性格,形象的勾画出了汪文宣一家的悲剧命运。同时,作者也始终未忘记通过环境意向的描写烘托悲凉的气氛。寒夜的笼罩、肺病无休止的折磨,如大石压在每个读者的心口,痛苦而又无处发泄。作者在整部作品中所采取的多种艺术手法,成功地完成了风格的转变,以成熟冷静的中年人的视角写出人生的无奈与痛苦。作品中悲剧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寒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致谢首先由衷地感谢在繁忙工作中的某某老师,在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初稿到定稿的整个论文写作的过程给予我耐心、细致的指导。导师的渊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钦佩并受益匪浅。同时感谢我的同学,在学习生活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能够共同完成学业及毕业论文的写作。参考文献:14巴金.谈寒夜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503.2巴金.文学生活五十年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87.3巴金.谈寒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