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目 诊断学 任课老师 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 专业 年制 学生授课章节及内容 心电图(一)(Electrocardigram ECG)一、心电图产生原理二、导联体系三、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授课时数 3 学时(150 分钟)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心电图产生原理及导联体系2掌握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讲授重点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讲授难点心电图产生原理及导联体系授课方式课堂讲授,辅以启发式提问,配合多媒体投影教具多媒体心电图 原理及导联正常心电图心房、心室肥大心肌缺血与 ST-T 异常改变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原理心肌细胞除极过程心肌细胞复极过程影响
2、体表所收集的心脏电位强度因素常规导联肢体导联:、aVR、aVL、aVF胸前导联:V 1V6连接爱氏三角心电图各波段意义及测量P 波P-R 间期QRS 波ST 段T 波Q-T 间期U 波P 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时的电位变化钝圆形,可有轻度切迹振幅肢导联不超过 0.25mV,胸导联不超过 0.2mV 宽度不超过 0.11sP-R 间期反映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正常成人 0.12-0.20sQRS 波群(I)反映全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命名:第一个出现的向上的波为 R 波,第一个向下的波为 Q 波,R 波后向下的波为 S 波,S 波后再出现向上的波为 R波,R波后再出现向下的波为 S波正常
3、成人 0.06-0.10s波形及电压:V 1、V 2呈 rS 形,r1,+1.5mvST-T:ST 段:多为一等电位线,亦可有轻微偏移。T 波:方向多和 QRS 主波方向一致,振幅不低于同导联 R 波的 1/10左房肥大P 波增宽0.11s,呈双峰型,双峰间期0.04sV 1P 波终末部的负向波变深,Ptf 超过-0.04mm.s,典型者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为“二尖瓣型 P 波”右房肥大、aVFP 波尖而高耸,振幅0.25mv,P 波宽度正常,称为“肺型 P 波”。 常见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左室肥大1、左室高电压表现:(1)V 5、V 6R 波2.5mv,RV 5+SV14
4、.0mv(男性)或3.5mv(女性);(2)R I1.5mv,R aVL1.2mv, R aVF2.0mv 或 R +S 2.5MV2、额面电轴左偏,一般不超过-30 o3、QRS 时间0.10s(一般不超过 0.11s)4、并存 ST-T 改变,ST 向量与 QRS 最大向量呈对向的趋势,心电图表现为在以 R 波为主的导联中,T 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同时可伴有 ST 呈缺血压低达0、05mv 以上,在以 S 波为主的导联(如 V1)中,则反而可见直立的 T 波。右室肥大 V1R/S1,R V1+SV51.05mv(重症1.2mv),aVR 导联 R/S 或 R/q1(或R0.5mv).电轴右
5、偏,额面平均电轴90 o(重症110 o)少数可见 V1呈 QS、qR 型(心肌梗塞除外)ST-T 改变,右胸前导联 T 波双向、倒置,ST 段压低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出现与 QRS 波主波方向一致的高大对称 T 波 T 波改变体表导联与缺血部位相对应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出现与正常方向相反的 T 向量,T 波倒置与缺血部位相对应典型的心肌缺血往往表现为 ST 段呈水平或下垂型下移0.1mv。ST 段与 R 波夹角90 o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特征分期定位图例急性心肌梗塞特征“缺血性”改变:心内膜下缺血,T 波对称,高而直立;心外膜下缺血,T波对称性倒置“损伤性”改变:内膜面或对侧心肌损伤时,ST 段平直
6、压低;外膜面心肌损伤时,ST 段抬高,明显抬高可形成单向曲线“坏死性”改变:出现病理性 Q 波心肌梗塞分期早期:见于急性心梗的很早期(数分钟或数小时)。QRS 时间、振幅有所增加,ST 段向损伤面斜形升高,T 波振幅增加,指向损伤面急性期:ST 段起始部呈弓背向上抬高逐渐下降至基线;坏死性 Q 波、损伤性 ST 段抬高和缺血性 T 波倒置可同时并存。此期始于梗塞后数小时或数日近期:抬高的 ST 段基本恢复至基线,缺血性倒置 T 波逐渐变浅,直至恢复正常。出现于梗塞后数周或数月陈旧期:ST 段和 T 波不再变化,只留下坏死性 Q 波。出现于急性心梗后 3-6 个月之后或更久心梗定位前间壁:V 1
7、、V 2、(V 3)前壁:V 3 、V 4、(V2、 V5)前侧壁:V3、V4、V5、V6、AVL、(V2)下壁:、AVF侧壁:V6、AVL、(V5)下间壁:、AVF、V1、V2、(V3)下侧壁:、AVF、I、AVL、V6、(V5)正后壁:V7、V8图例(I)(见多媒体)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图例(II)(见多媒体)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静止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成人心率100 次/分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心率0.12s窦性静止窦性心律出现长的无窦 P 的 P-P 间隔长 P-P 与正常 P-P 间隔无倍数关系常可见逸搏过早搏动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提前出现一
8、个变异的 P波、aVF 的 P波直立,aVR 的 P波倒置;P-R0.12s 代偿间歇常不完全, QRS 波一般呈室上性,也可增宽变形(室内差异性传导)房早房早二联律交界性早搏产生一个提前的 QRS波,QRS 波之前或之后可出现逆行 P,也可无 P 波。、aVF 的 P波倒置,aVRP波直立,P-R0.12s,T 波方向与主波相反代偿间歇完全异位心动过速阵速房性阵速交界性阵速室性阵速房性阵速常见于洋地黄中毒,低血钾,P 波形态与窦性不同的三个以上的连续的房性提前收缩心房率 150-240 次/分,分心房内异位自律性心动过速和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交界性阵速三个以上连续的交界性提前收缩频率 150
9、-240 次/分,自律性心动过速和折返性心动过速室性阵速三个以上连续的室性期前收缩频率 140-200 次/分,可见房室分离或心室夺获尖端扭转型室速心房扑动无正常的窦 P,出现大锯齿状 F 波(扑动波),波幅大小一致,间隔规则,无等电位线F 波频率 250-350 次/分,可出现 2:14:1 下传心房颤动无正常窦 P,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 f 波(纤颤波),f 波频率 350600 次/分,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心室扑动介于室性心动过速与心室颤动之间的心律,均匀而连续的粗大 QRS 波群,频率 150-250 次/分,ST-T 无从分辨心室颤动形状振幅都不规则的心室颤动波,心肌只有杂乱的电活动
10、,没有协调均匀的收缩,频率 250-500 次/分,ST-T 无从分辨房室传导阻滞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1. 二度型(文氏型)2. 二度型(莫氏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R0.21s二度 I 型房室传导阻滞P-R 间期逐渐延长直到一个 P 波后脱漏一个 QRS 波群,漏搏后 P-R 间期又趋缩短,之后又复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称文氏现象。二度 II 型房室传导阻滞P-R 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部分 P 波后无 QRS 波群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所有室上性脉冲均不能下传心室,所有 P 波与 QRS 波毫无相关性,房率室率,出现逸搏心律(交界性或室性)。束支传导阻滞完全
11、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室上性激动QRS0.12s,I、V 5、V 6导联 q 波减少或消失,V 1、2 呈 QS 形,或有一极小的r 波;QRS 主波顶端粗钝有切迹;电轴左偏;ST-T 方向与 QRS 主波方向相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室上性激动QRS0.12s;V 1呈 rsR形,I、II、aVL、aVF、V 4-V6有宽而钝挫的 S 波,其时限0.04s,V 1、V 2导联 ST 段轻度压低,T 波倒置。课堂提问1房性起搏点 P-R0.12s,而交界区起搏点 P-R0.12s,为什么?2QRS 波群增宽见于哪些情况?课后思考题1影响心电图图形因素?2P 波、QRS 波群、ST 段、T 波的特点,正常值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参考书目1黄宛主编临床心电图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