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增养殖.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4077147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7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贝类增养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贝类增养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贝类增养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贝类增养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贝类增养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绪论贝类增养殖学:是研究经济贝类的生物学原理和生产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贝类又称为软体动物。第一节 贝藻套养1、贝类与藻类混养,贝类的代谢产物为藻类提供了有机肥料,藻类光合作用排出的氧气,有利于贝类的呼吸。2、贝类的生物沉积物对底栖藻类的生长具有刺激作用;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营养盐循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3、贝类可以固碳,为其它生物提供生存场所。第二节 五次海洋海水养殖 “五次浪潮”引领蓝色技术革命科技浪潮这 5 次浪潮发源于山东,成形于山东,迅速从山东沿海推向全国 1.8 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堪称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的丰硕成果,又是科学技术惠及人民群众的光辉典范。正因为有了海水养殖的 5 次

2、浪潮,我国水产业才实现了“养殖高于捕捞” 、 “海水超过淡水”的两大历史性突破。第一次:上世纪 60 年代,海洋藻类养殖浪潮天然海带只适应冷水生长。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呈奎院士等为代表的山东海洋科技工作者对此进行了人工移植的科学研究。使我国海带的总产量大幅度提升,迅速成为世界第一。荣获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现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带生产国,全世界 80%的海带由我国生产。第二次:上世纪 80 年代,海洋虾类养殖浪潮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瑞玉院士为代表的海洋科技工作者开展了大量关于对虾的调查研究工作。80 年代初,以农业部黄海水产研究所赵法箴院士为

3、代表的科研人员突破了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长期主要依靠捕捞天然虾苗养殖的局面。该成果获 1985 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对虾产量世界第一。第三次:上世纪 90 年代,海洋贝类养殖浪潮1982 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张福绥院士首次从美国大西洋沿岸引进海湾扇贝,并系统研究解决了在中国海域养殖海湾扇贝的一些生物学与生态学问题,突破了产业化生产的一整套工厂化育苗与养成关键技术,掀起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第三次浪潮。海湾扇贝工厂化育苗及养殖技术研究成果获 1990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稳居世界第一位。第四次:2000 年左右,海洋鱼类养殖浪潮农业部黄海水产所雷霁霖院士 19

4、92 年首先从英国引进冷温性鱼类良种大菱鲆,突破了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构建起“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开创了大菱鲆工厂化养殖大产业。2001 年大菱鲆引种和育苗生产技术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 斤大菱鲆由最初的三四百元变成了三四十元,也标志着一个新的海水鱼类养殖浪潮的到来第五次:2005 年以后,海珍品养殖浪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范领导的课题组,从解决皱纹盘鲍的种质问题入手,采用遗传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国际上首次将皱纹盘鲍种内杂交和杂种优势应用于大规模生产。培育的“大连 1 号”鲍鱼新品种,出苗率稳定提高 45 倍,生长速度提高 20%,养成周

5、期缩短 1/3。获 2007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总结海水养殖产业的 5 次浪潮带来了我国蓝色产业的技术革命,标志着我国的水产业逐步从“捕捞”转向“养殖” ,养殖重心逐渐从“淡水”转入“海水” 。目前,用基因转移、细胞克隆、多倍体诱导、人工性别控制等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支撑的海水养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必将为 13 亿中国人的食品工程作出更大的贡献。第三节1、鲍的养殖主要有潮间带围池养殖和潮下带沉箱养殖,陆地工厂化养殖等。2、贝类养殖的基本特点和方式贝类养殖具有生产成本低,适宜养殖的海区范围广,便于管理等特点。3、贝类养殖方式主要有三种:扇贝、牡蛎、贻贝等的浅海垂下式养殖,蛤

6、仔和文蛤为主的滩涂贝类养殖,以及鲍的潮间带与工厂化养殖。4、贝类养殖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1.选育优良品种 2.保护水域环境 3.防治病害 4.改善营养与饲料 5.发展设施渔业第二章 贝类生物学 第一节 贝类的主要特征1. 身体柔软不分节,多数种类两侧对称;2. 由头部(双壳类除外) 、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 5 部分构成;3. 体腔退化,只有围心腔;4. 口腔中有颚片和齿舌(双壳类除外) ;5. 神经系统由神经节、神经索和神经环组成;6. 间接发育的种类经历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期。围心腔:包围心脏的空腔,称为围心腔,亦称心包腔,是心外膜和围心膜之间的空隙。 闭管式循环系统,围心腔与血液流动无直

7、接关系;开管式循环系统,围心腔参与血液循环。间接发育:是与直接发育相对而言的、描述动物个体发育的胚后发育阶段过程和特点的概念,间接发育是指幼体发育到成体过程中在形态和生活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的胚后发育。也叫变态发育。第二节 贝类的外部形态由贝壳、外套膜、头部、足部四部分构成。1、贝壳的基本组成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形成的,可分为三层: 1角质层:在贝壳的最外面,由硬性蛋白构成,起保护作用。2棱柱层:贝壳中间层,由角柱状的 CaCO3 结晶(方解石)和少量的贝壳素组成。角质层和棱柱层是由外套膜的背面边缘分泌碳酸钙和有机物质形成的。 3珍珠层:贝壳最里面的一层,是一种 CaCO3 结晶和贝类素组成,这种

8、 CaCO3 结晶是片层状的,称为霰石或文石。珍珠层是由外套膜中央部分泌碳酸钙和有机物质形成。4生长线:外套膜的生长受水温、贝类自身繁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角质层的增长是不连续的,就在贝壳表面形成环状的脉轮,称为生长线(或称生长纹) 。二、外套膜外套膜:是贝类躯干部背侧皮肤的一部分皱裂延伸而成,由内外表皮、结缔组织、肌肉纤维组成。外套膜具有分泌贝壳的功能,还有感觉作用、保护作用、控制水流、免疫等三、足部贝类的足:是身体腹面的一肌肉质突起,是运动器官。固着型:足完全消失。附着型:足退化。埋栖型:足发达。游泳型:足特化成腕和漏斗。第三节 多板纲的外部形态多板纲,软体动物门的一纲。多板纲动物为世界性

9、分布,全部海产。多板类约有 1000 种,我国沿海习见种类有:毛肤石鳖体型较大,环带上有成丛的白色针束;鳞带石鳖壳片高,头板具放射肋;锉石鳖具贝壳侧部有细肋。鳞侧石鳖目 锉石鳖目 毛肤石鳖目多板纲全部是都是石鳖。一、多板纲的外部形态1贝壳:由 8 块壳板组成,是一种保护器官。分为头板、尾板、中间板 外套膜:即环带。头部:不明显,位于腹部前方,有吻。足部:位于腹面、头后方,呈椭圆形第四节 瓣鳃纲的外部形态分类主要依据铰合齿的数量及形态、鳃的类型、闭壳肌的数目、韧带的变化等。分为五个亚纲: 古列齿亚纲(胡桃蛤目) 、翼形亚纲(蚶目、贻贝目、珍珠贝目) 、古异齿亚纲(蚌目) 、异齿亚纲(帘蛤目、海螂

10、目) 、异韧带亚纲(笋螂目)古列齿亚纲特征:1、铰合齿分裂成拟主齿和长侧齿或退化; 2、鳃为真瓣鳃型;3、全部淡水产。翼形亚纲 贻贝目特征:(1)壳呈楔形或不等三角形;(2)铰合齿退化;(3)仅有后闭壳肌,前闭壳肌退化;(4)丝鳃型;(5)外套膜为双孔型;(6)足不发达,但分泌足丝;(7)多数海产。淡水的是? 扇贝科特征:(1)两壳不等,左壳突,右壳较平;(2)有前后耳;(3)壳面有鳞片;(4)后闭壳肌 1个;(5)外套触手发达。珍珠贝科 代表种:合浦珠母贝、大珠母贝一、瓣鳃纲的贝壳(有两种):对称贝壳:两片壳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不对称的贝壳:两片壳的形状不完全相同。壳长:从贝壳前端至后端的

11、最大距离。壳高:从壳顶到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壳宽:左右两壳之间的最大距离。二、瓣鳃纲的外套膜外套膜边缘一般可分为三层:外层:生壳突起,分泌贝壳。中层:感觉突起,具有感觉作用。内层:缘膜突起,控制水流进出。1外套膜的各种形状 简单型、双孔型、三孔型、四孔型水管的作用:水流进出的通道,调节呼吸、摄食水流。与肛门一都在身体的(前/ 后)端三、瓣鳃纲的足部1.足是运动器官,还可挖掘泥沙、穴居。2.足丝:是营附着生活瓣鳃类的特殊器官,由沟内的足丝腺分泌,扇贝用它附着在海底的岩石或其他物体上。成体足退化,已经失去运动功能。主要成分:为硬蛋白的强韧性纤维束。足丝孔相当于腹足纲的足孔,内有足丝腔。硬蛋白:一类

12、不溶于水、盐、稀酸或稀碱的蛋白质统称。 这类蛋白质在动物体内作为结缔组织的重要组分而存在,是执行保护机体的功能蛋白。 主要有角蛋白、胶原蛋白、网硬蛋白和弹性蛋白等。它是体内的一种简单蛋白质,不溶于水,消化酶对其不易水解。硬蛋白包括骨胶原、弹性硬蛋白、角蛋白,一般为身体的支持组织。四、瓣鳃纲的消化系统:1组成:包括唇瓣、口唇、口、食道、胃、肠、直肠、肛门及消化腺。2唇瓣:体前端,左右各一对。唇瓣有纤毛,作用是收集食物运到口中。3食道:没有消化腺。4胃和晶杆:位于体前半部。胃壁没有肌肉组织。胃内有一透明胶状物质-胃楯。在胃腔内有一个幽门盲囊,称为晶杆囊。囊内有一条乳白色胶状杆体,称为晶杆。晶杆的作

13、用:物理作用:旋转、搅拌食物,帮助消化。化学作用:晶杆在溶解过程中产生糖原酶和淀粉酶,消化食物。 5消化盲囊:或称肝胰脏,包被在胃的周围,呈褐色。6肠和肛门:位于胃的腹侧,肠后面是直肠。7.瓣鳃类的摄食是在外套膜、鳃和唇瓣共同作用下完成的。8.瓣鳃类的摄食与消化作用是在呼吸器官的鳃、消化器官的食道、胃、食道选择盲囊、消化盲囊、晶杆、肠、直肠、肛门和辅助消化器官以及唇瓣等共同配合下进行的。贝类消化食物过程它的特点是:(1)瓣鳃类一般在选食时,除了对它特别有害的化学刺激物品外,一般对吞食物体是没有什么选择性,而对于食物的颗粒大小和重量却有严格的选择性。(2)鳃是滤食和选食器官,唇瓣仅能起选食和运输

14、功能。口和食道不能分泌消化液,仅为运输的通道,食物选择盲囊是最后一次选择作用的器官。(3)胃和肠在晶杆和胃盾帮助下营细胞外消化作用。胃不能分泌消化液,也无使胃壁蠕动的肌肉;消化盲囊的细胞和吞噬细胞有吞噬食物的能力,并营细胞内消化作用。直肠和肛门仅为排出废物的通道。五、瓣鳃纲的呼吸系统:鳃的构造分为 4 种类型:1原始型:在鳃轴两侧各有三角形的鳃叶。2丝鳃型:鳃叶延长成丝状的鳃丝。进化种类的鳃有丝间联结和板间联结,结合成为二枚相连的鳃瓣,故称瓣鳃类。3真瓣鳃型:这种类型的鳃,板间连接是血管联系。4隔鳃型:鳃本身已退化,不起呼吸作用。此种贝类靠外套膜呼吸。六、瓣鳃纲的排泄系统:排泄器官主要有肾脏和

15、围心腔腺。1肾脏一对,位于围心腔的腹侧,左右对称,囊状器官。原始瓣鳃类是肾管。进化种类肾脏分 2 部分:海绵状腺上皮有排泄作用;纤毛上皮起输送作用。牡蛎的肾脏是树枝状的。 2围心腔腺:位于围心腔的内壁或外壁,上皮细胞特化,密集了许多血管。3排泄机理:在围心腔腺上富有血液,依靠血液渗出排泄物质,或者通过吞噬细胞的作用,将废物排到围心腔中,再从肾孔进入肾脏,然后由外肾孔排出体外。七、瓣鳃纲的生殖系统:分为雌雄异体和雌雄同体两大类,多数为雌雄异体,少数为雌雄同体。无交接器,无第二性征。1雌雄异体的生殖器官:形态:生殖腺一个,位于身体两侧。通常雄性乳白、乳黄色;雌性红、桔红、粉红色。生殖腺的构造:由滤

16、泡、生殖管、生殖输送管三部分构成。a.滤泡:是生殖腺的主要部分,是生殖管的末端的一个囊状物(球形) ,滤泡壁是生殖上皮,分别产生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b.生殖管:呈树枝状(叶脉状) 。c.生殖输送管: 是由很多生殖管汇合形成,有输送生殖细胞的作用。生殖输送管以生殖孔与外界(外套腔)相通。2雌雄同体的生殖器官:有三种情况(1)每一生殖腺都是雌雄同体生殖腺,即同一滤泡即可产生精子、又可产生卵子。(2)生殖腺分为雌雄二部分,雄性部分在贝体前端或背侧;雌性部分在贝体后端或腹侧。但只有一个生殖输送管,如海湾扇贝。(3)雌雄同体但明显分为精巢和卵巢,两个输送管,如色雷西蛤。 八、瓣鳃纲的感觉器官:主要可分为

17、四类:触觉器、嗅觉器、平衡器、视觉器。1触觉器官:瓣鳃类的触觉器主要分布在外套膜边缘,如触手、感觉突起。 2嗅觉器官:有水管的种类,在脏神经节附近皮肤特化,具有嗅觉作用;没有水管的种类有一对外套器,其作用都是检测水流。3平衡器:身体表面皮肤内陷形成的一囊状器官,内有耳石或耳砂,周围是许多感觉细胞与神经相连。平衡器在足神经节附近,在幼虫变态期都有平衡囊。4视觉器官:大部分种类,是分布在外套膜边缘或水管肌末端的色素细胞。个别种类,外套膜边缘有外套眼,起视觉作用。九、瓣鳃纲的神经系统由 3 对神经节和它们之间的神经联索组成。1脑侧神经节:一对,脑神经节和侧神经节愈合而成。2足神经节:一对,往往愈合为

18、一个。3脏神经节:一对,位于后闭壳肌的腹面。 第五节 腹足纲的外部形态腹足纲分为三个亚纲:前鳃亚纲 后鳃亚纲 肺螺亚纲 主要特点:腹足类的头部和足表现出明显的两侧对称,内脏团呈螺旋形,失去对称形与单板纲不同,两侧对称,无螺旋一、腹足纲的贝壳分为两部分,即螺旋部和体螺层。 螺旋部:由很多螺层组成,螺层是贝壳旋转一周的距离,螺层之间的界限叫缝合线。腹足类的螺层缝合线1 二、腹足纲的外套膜很薄,覆盖整个内脏囊,它的游离边缘常环绕成领状。外套膜与内脏囊之间形成外套腔,腔中有嗅检器、鳃等。外套膜边缘生有色素及外套触手等感觉器官。三、腹足纲的头部腹足纲除个别的翼足类外,头部都很发达,位于体前端。头部有 1

19、2 对触角是感觉器官,触角上有眼。四、腹足纲的足部1.足的形态:足发达,位于身体腹面,故称腹足纲2.足腺:足的表皮上有大量单细胞粘液腺,其分泌物帮助足运动。3.厣:腹足纲独有的保护装置,由足后端背面皮肤分泌而成的,角质或石灰质的片状物。第六节 头足纲一、头足纲的外套膜:头足纲的外套膜呈袋状、故又称“胴部” 。外套膜肌肉特发达,所有内脏器官包被在胴部中。二、头足纲的头部:头足纲的头部特发达,略呈圆球状;头中央有口,头前方有腕;头两侧有眼。三、头足纲的足:包括腕和漏斗两部分,都是游泳器官。1腕:腕的内侧有吸盘。2漏斗:由足部特化形成,位于头部腹面乌贼运动方法:漏斗管口可伸向前方或转向后方,借喷水的

20、反射力量使身体向后或向前游泳。掘足类在构造上,头部退化,足部发达,既有瓣鳃纲的特性,又有腹足类的特征,介于两者之间,是中间环节的类群。第七节 腹足纲的内部构造一、腹足类的消化系统:主要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1口与口腔:位于头前端,突出成吻,特别是肉食性种类口吻发达。双壳纲主要是滤食。齿舌是一种长在大多数软体动物的头上用来帮助进食的器官。一般来说,软体动物的齿舌有几千颗微小的牙齿,在吃东西时,这些牙齿像锉一样把食物磨碎,并运送到口腔内。齿舌上小齿的形状和数目,在不同种类间各异,为鉴定种类的重要特征之一。齿舌上小齿的排列方式称为齿式。2食道:食道的一部分膨大形成嗉囊。3胃:袋状或盲囊状。某些种类胃

21、壁内面有胃板,其作用是压碎食物。原始腹足类也具有晶杆,如鲍等。4肠与肛门:肠是一管状,有时与胃以瓣膜分开。 5消化腺:包括唾液腺、食道腺、肝脏。(1)唾液腺:又叫口腺,位于口腔周围。是一种粘液腺,无消化左右,起润滑作用。(2)食道腺:位于食道中,主要是肉食性种类有,起消化作用。(3)肝脏:是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腺体,位于胃的周围,呈黄褐色或绿褐色。肝脏主要分泌淀粉酶或蛋白酶,营细胞外消化作用,有的还具有排泄作用。二、腹足类的呼吸系统:水生腹足类用本鳃或者二次性鳃呼吸;原始腹足类一对鳃,进化种类右侧有鳃。陆生腹足类的本鳃消失,在皮肤表面产生了由外套腔壁特化的密集血管网“肺” ,营呼吸作用,如蜗牛。

22、鳃与心耳在心室的前端前鳃亚纲 鳃与心耳在心室的后端后鳃亚纲 四、腹足纲的排泄系统:排泄器官为肾脏和围心腔腺;此外,血窦中有一种莱狄细胞,也具有排泄作用。原始腹足类具有一对肾脏,进化的腹足类只有一个右肾。五、腹足类的生殖系统构造与瓣鳃类一样,分为滤泡、生殖管、生殖输送管三部分。除原始腹足类外,雄性都有交接突起,雌性都有交接囊,并有各种附属物。1雌雄异体的生殖器官:生殖腺一个:雌性颜色深,桔黄、绿、墨绿色等,雄性颜色浅,浅黄、乳黄色。生殖输送管:原始腹足类通过肾管,进化腹足类通过生殖输送管。交接突起:雄性特有。交接囊:雌性特有。但原始腹足类无交接器官,是体外受精。 2雌雄同体的生殖器官:生殖腺:可

23、分为精巢和卵巢两个部分,但精卵不同时成熟。经交尾才能繁殖,多为异体受精。生殖输送管:基本上是雌雄同管,即精子、卵子由同一管道输送。各种附属物:雌雄同体的种类有许多生殖附属物。六、腹足类的感觉器官:1触觉器:分布在身体表面,但头、足部特别敏感,头部 12 对触角,足部上足触手。2嗅觉器官:嗅检器的作用是检查进入外套腔的水流。3平衡器:在足神经节附近。4视觉器:一对头眼,位于触角基部。 七、腹足类的神经系统5 种神经节:脑、足、侧神经节各 1 对;还有 3 个脏神经节,1 对胃肠神经节。原始腹足类的神经节不集中;进化种类的神经节都集中在头部。第三章 贝类的生活与生长 第一节 贝类的生活环境 海洋贝

24、类的主要生活区域是浅海滩涂,而浅海滩涂的潮汐、水温、盐度、底质、海洋生物等各种因素对贝类有很大的影响。1、温度1广温性贝类与狭温性贝类对温度适应范围广的贝类称为广温性贝类;反之则称为狭温性贝类。2温度对贝类生活的影响 a. 引起生物变异; b. 影响繁殖和生长。2、盐度 对盐度适应范围较广的贝类,为广盐性贝类。如泥蚶、蛤仔、褶牡蛎等。对盐度适应范围较窄的贝类,为狭盐性贝类。狭盐性贝类一般分布在盐度较高的海区(原因?低盐区域一般在河口岸边,不稳定) ,如密鳞牡蛎、扇贝、鲍等。 对贝类生活的影响:a. 影响生理活动 b. 影响繁殖 c. 盐度突然变化甚至引起贝类死亡3、水质 1. 酸碱性:海水一般

25、呈弱碱性,在养殖海区影响酸碱度的主要因素是工业污染。2. 溶解氧:DO 可保证贝类正常呼吸。3. H2S、氨氮等四、潮流 1. 潮流可以给贝类带来营养物质和饵料。2. 潮流对贝类的分布有很大影响。3. 潮汐和海流对贝类幼虫的分布有重大影响。4. 潮流可以促进贝类的生长。5. 潮流对贝类养殖的筏架、池塘堤坝等会造成破坏。五、底质 1底质的分级:等比制( 标准)粒级分类法2底质的分析方法:筛析法 沉析法筛析法:适用于粗颗粒的分析。沉析法( 吸管法):用来测定 0.063 一 0.001 毫米范围的颗粒. 6、饵料 饵料的多少、是否适宜,直接关系到贝类的生长和发育。瓣鳃纲贝类的饵料主要是小型浮游单细

26、胞藻类。腹足纲中藻食性螺类的饵料主要是大型藻类。 第 2 节 贝类的生活型 一、埋栖型将身体埋栖在泥沙中,靠足挖掘泥沙,营穴居生活的双壳类,称为埋栖型。1. 特点:大多数双壳类有水管和足。2. 身体特征:(1)体型:埋栖越深的种类,体型越细长。(2)足:埋栖越深,足越发达,呈圆柱状。(3)贝壳:埋栖深的种类,其贝壳比较薄而光滑;埋栖浅的种类,其贝壳较厚。(4)水管:埋栖越深的种类,水管越发达;埋栖浅的,水管短或无。2、固着型 能用贝壳固定在其它物体上, 并且终生不再移动的贝类, 称为固着型。1. 特点:(1)通常是用一片贝壳固着。 (2)早期具有浮游幼虫阶段。 2. 身体特征:(1)体型:左右

27、两壳不对称,固着壳大。 (2)足:成体足退化或消失。(3)贝壳较厚,表面有棘、刺等。 (4)无水管。 (5)感官发达。牡蛎、猿头蛤、海菊蛤等则以一个贝壳固着在外物上生活,这些种类在固着后一般不再移动。3、附着型 利用足丝附着在其它物体上生活的双壳贝类,称为附着型。1. 特点:分泌足丝能力强。2. 身体特征:(1)体型:较扁平,可以减轻水流的冲击。 (2)足:退化,但足丝腺发达,分泌足丝。(3)贝壳多变。 (4)没有水管。四、匍匐型 在岩石表面或泥沙滩上,靠足作短距离爬行运动的贝类称为匍匐型。 1. 特点:(1)爬行能力强。 (2)少数腹足类既可以匍匐,又可钻入泥沙中。2. 身体特征:(1)体型

28、:不对称,螺旋型。 (2)足:有一宽大蹠zh面,易于爬行。(3)贝壳:有突起;钻砂的种类,表面光滑。 (4)有发达的口球和感觉器官。五、游泳型 能抵抗波浪和海流,有主动游泳能力的头足类,称为游泳型。远洋型、能长距离游泳的, 胴部纺锤状或流线型, 如枪乌贼、柔鱼等。近海型、不善于游泳的, 胴部球形,如章鱼。6、浮游型不能抵抗波浪和海流,没有主动游泳能力,只是随波逐浪而漂浮的贝类,称为浮游型。腹足纲的异足类和翼足类 主要是贝类的浮游幼虫7、凿穴型穿凿岩石或木材、营穴居生活的海笋和船蛆类,称为凿穴型。凿石类主要有:住石蛤、四带拟海笋等。凿木类主要有:船蛆、马特海笋等。身体特征为水管很发达;足不发达或

29、退化;往往有付壳8、寄生和共生型寄生在其他动物体上或者与其它动物互惠共生的贝类称为寄生和共生型。 腹足类的内寄螺,可寄生在棘皮动物体内。瓣鳃类的大岛恋蛤用足丝附着在蝼蛄虾的腹面,营共生生活。第 3 节 贝类的食性一、食料 埋栖型:以底栖硅藻为食。 固着、附着型:以浮游单细胞藻类为食匍匐型贝类分 2 种情况:(1)藻食性(草食性):如鲍,主要饵料为褐藻、红藻、绿藻。(2)肉食性:如红螺,主要饵料为小型双壳类,也摄食鱼虾的尸体等。二、食性1. 滤食性:多数双壳类靠鳃纤毛的摆动形成水流,滤下食物。 2. 舐食性:藻食性的腹足类可利用颚片和齿舌舐食大型藻类。3. 捕食性:肉食性螺类和头足类具有追逐、捕

30、食的能力,属于捕食性贝类。4. 吸吮性:有的种类能吸吮其它动物体的体液为食料。5. 吸收性: 许多瓣鳃纲也可以利用皮肤或鳃吸收溶解的矿物质。6. 吞食性: 矿物质也是贝类营养所必须的物质,除了在食物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以外,还常常直接吞食矿物质,肉食性玉螺、骨螺等腹足类分泌酸性物质和用吻洞穿其它贝类,同时也吃食贝类的钙质。海笋能吞食坚硬的石灰粒作为必要的食料,这些石灰质贮存在结缔组织内,以供贝壳生长之用。第四节 贝类的灾、敌害 一、灾害1、温度、盐度等理化因子的剧烈变化;2、水质环境污染;3、风浪大、泥砂多,对养殖贝类也是灾害。4、着生性动物:藤壶、海鞘等,与贻贝、扇贝等贝类争夺附着基和食料。

31、5、贻贝、寻氏肌蛤等大量繁殖,对滩涂贝类也是危害。6、水鸟 各种水鸟常成群结队的来到滩涂啄食贝苗及成贝。可用猎枪惊吓或用勾钓、网捕等办法驱逐或捕捉。三、病害细菌、病毒等感染的疾病,还有水质或饵料不良诱发的疾病等。第 5 节 贝类的生长 一、生长类型(一)终生生长型:是指多年生贝类在若干年内连续不断生长,但一般 13 龄时生长速度较快,3 龄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 (二)阶段生长型:是指一年生贝类在某一阶段内快速生长,其贝壳的生长基本上是在第一年内完成,以后贝壳几乎不再继续生长。二、生长限度与寿命 (一)贝类的生长限度:贝类随着生长,个体达到某一限度后就不再继续生长,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大小和体形,

32、这一限度称为贝类的生长限度。贝类的生长限度是各种贝类自身遗传基因表达与调控的结果,与环境条件无关。 (二)贝类的寿命:贝类寿命分布曲线与其它动物一样,呈“U ”字形曲线,即幼年和老年时死亡率高,成贝期死亡率低。贝类的寿命长短与种类有关,还受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等的影响。由于遗传或生理因素死亡的贝类,为正常死亡。贝类因遭遇不良环境条件或受病敌害侵袭而死亡,为非正常死亡。3、影响贝类生长的因素(一)贝类的自身因素:繁殖 、 年龄 (二)外部环境因素:温度、营养、盐度、水质、底质、养殖方式 贝类的分类依据:神经、足(构造、位置) 、鳃(构造、位置、数目) 、眼(位置) 、贝壳(有无、数目、构

33、造)波特曼系统:七个纲(1)无板纲; (2)多板纲; (3)单板纲; (4)瓣鳃纲; (5)掘足纲; (6)腹足纲; (7)头足纲 第 4 章 贝类的分类 第一节 多板纲分类依据:有无嵌入片;嵌入片的形状及齿裂石鳖目主要特征:贝壳有分裂成齿状的嵌入片第 2 节 腹足纲分 类 依 据:1.侧脏神经连索是否交叉(交叉 8 字形前鳃亚纲,不交叉 8 字形后鳃亚纲);2.鳃与心室的位置(鳃在心室前方前鳃亚纲,鳃在心室后方后鳃亚纲) ;3.呼吸方式(肺螺亚纲以“肺”呼吸) ;4.本鳃的数目、构造;5.颚片的有无、形状;6.齿舌的有无、形状、数目、齿式;7.足的形态;8.厣yn的有无及形态;9.雌雄同体或异体;10.贝类的形状:内壳、外壳。前鳃亚纲特征(1)有外壳;(2)有厣,头部有 1 对触角;(3)一般雌雄异体;(4)侧脏神经连索交叉成 8 字形,故称“扭神经类” ;(5)鳃和心耳在心室的前方,故名“前鳃类” 。后鳃亚纲特征(1)侧脏神经连索不扭成“8”字形;(2)本鳃和心耳在心室后方,故名后鳃类;(3)外套腔不发达或消失;(4)贝壳退化或无贝壳;(5)无厣(捻螺除外) ;(6)雌雄同体;(7)全部海产。肺螺亚纲特征(1)鳃退化,以“肺” (外套膜内壁形成血管网)呼吸;(2)多数雌雄同体;(3)多数淡水或陆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