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 树 问 题 说 课 稿 折美莲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植树问题”。一、说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3情感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二、说重难点:1.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2.掌握已知间隔长和全长求棵数的方法,以及已知棵数和间隔长求全长的方法。三、说教学设计思路:新课标要求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他们所学习的数学是有用的,体验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所以全
2、课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植多少棵树、公交车站等)都是来自于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潜意识里明白学习是为了解决身边的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学生去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猜测、实验、推理、验证、归纳这一系列的活动经历,感悟出数学规律,从而很好的满足了学生想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的强烈欲望,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新理念。让学生通过“植树规律”的探究,自主建构数学模型,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和组织学生有条理的去探究。在学生获取规律后,老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把“植树规律”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其它类似的问题。所以、就安排了诸如设计公交车站等问题让学生解决。本节课教学的最终目的
3、是希望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后,能明白解决类似植树问题的题目时,较好的方法是先画图,然后根据图来发现规律,从而解决问题。四、说教法、学法新课程要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设计了如下环节:1、采用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植树问题2、分组探究,发现规律首先创设这一教学情境:为了美化学校环境,学校要在一条长 20 米的小路一旁种树,每隔 5 米种一棵,然后提出问题:一共可种多少棵树?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让学生初步有自己的设计方案后,将自身的设计方
4、案带到小组中交流,在合作时,再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变抽象为形象,就得出:两端都种的设计方案,经过交流后,选择小组代表到讲台上展示,当每个同学都了解了这种方案后,教师再逐个进行分析,重点分析第一种方案“两端都种”,得出在这种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是棵数=间隔数+1,由于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再经过教师的提炼。在这个过程中,把一个复杂问题通过画图,讨论交流等多种方法,分解成了一个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对新课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体验。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我出示课本中的例题,要求学生应用刚得出的规律来解决。再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以此来巩固刚发现的规律。4、回归生活,实际应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
5、生解决生活中类似于“植树问题”的题目,我设计了 3 个题目。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5 总结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整理,起到知识系统化的作用植树问题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 117、118 页例 1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3情感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密切 联系。教学重难点: 1利用
6、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具准备:课件、尺子等。教学过程:一、游戏问答, 认识“间隔” 1同学们,我们先做个游戏请你们伸出一只手张开手指,仔细观察。2. 把你的手放好,我们进行快速问答:五个手指几个空?4 个手指几个空?2 个手指几个空?3 个手指几个空?一个手指几个空?3. 这 4 个“空”也可以说成 4 个“间隔”,5 个手指之间有 4 个间隔, (全班一起找)通过刚才我们找
7、手指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 1 或间隔数比手指少 1。)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跟间隔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二、创设问题情境:1.最近我们的学校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新修建的操场旁有一条小路需要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来绿化、美化我们,现在请你来当设计师,你对自己有些信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2.多媒体出示题目:学校操场边有一段长 20 米的小路,学校打算在小路一边植树(两端都栽).并且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请按照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3.从屏幕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认为在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什么?你能解释什么是两端吗?(总长
8、20 米 两端都栽 间距相等 )4.在分组探讨前,请先商量好准备每隔几米栽一棵,然后动动手、动动脑,看用什么方法能够又快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同桌合作)三、探讨新知:1.谁能展示一下你的设计才能,注意说明白你是每隔几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你是怎样获得这个结果的?2.学生交流汇报(画线段图法、计算法)3. 教师介绍讲解概念: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并随机板书)4、用多媒体演示线段图的推理过程。在设计方案、交流方法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没有画线段图,而是直接列出了算式,他们一定找到了规律,我们现在也一起来找一找这个规律是什么。 5.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并板书:棵数总比间隔数多 1,间隔数
9、总比棵树少 1。总长间距=间隔数 间隔数+1=棵数6.当总长是 20 米时,我们可以用线段图来解决,当路段变长是 1000 米、2000 米时,就不能这样做了,就需要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这样的问题。7. 多媒体出示例 1:同学们在全长 100 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 5 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苗?(1)了解题目内容。(2)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8.刚才我们所提到的手指数和间隔数分别相当于植树问题中的哪个数量呢?生活中不止是植树问题包含着间隔现象,在其他方面也广泛存在,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锯木头、路灯、表面上的间隔和数字)9.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独立思考
10、解决,全班交流)(1)同学们做早操,某行从第一人到最后一人的距离是 24 米,每两人之间相距2 米,这一行有多少人? (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2)5 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 12 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 1 千米。一共应该设置几个车站?(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3)在一条全长 2 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 50 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听老师读题你自己再读一读,你发现这道题与我们刚才所解决的问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词语?(2 千米 两旁)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方法。四、拓展例题, 训练思维:1.多媒体出示例 1:同学们在全长( )米的小路一边植
11、树,每隔 5 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栽 21 棵树苗.(1)了解题意,解决问题。(21-1=20 段 205=100 米)(2)学生质疑:为什么用 21-1=20 算出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减 1? (3)我们所解决的这个问题跟刚才我们解决的例 1 有什么不同?(不论是要算出棵数还是总长都要先知道间隔数,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2.思维训练:第一个同学到第二个同学之间的距离差不多是 1 米,那么,第一个同学到第五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 6 米种一棵,一共种了 36 棵。从第 1 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学习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情
12、况,谈一谈你的收获有哪些。其实植树问题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植树问题教学反思这节课中我教学的是植树问题中的一种情况,即两端植树问题。反思这节课,我是有喜也有忧。喜的是学生学习比较投入,气氛比较活跃,大多数发言积极,悲的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标,中等以上的学生掌握的很轻松,但基础较差的学生掌握的不太好,还没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我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学生在手指并拢、张开的活动中,首次清晰地看出手指的个数与空格数之间是相差 1 的。可以说是扫清了解答此题的障碍,降低了此题的难度。但这节课不足的地方:其一,上课前课件准备不充分,那就是我把学生估计过高,我以为只要学生弄懂了棵数和段数之间的关系之后,解决植树问题就应该没多大的问题了,但事实出乎我的预料,因为有一部分学生知道了全长和间距不会求段数,我以为这是学生早已经学过的而且经常用到的,所以没特别的引导,导致了学生无法下手。其二,在时间的分配上我前松后紧,在规律的寻找和简单应用中花费的时间有点长,以致后面的练习很仓促。其三,条理不够清晰,简直成了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参与面不广,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