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全).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081243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饮食文化1什么是饮食文化?2为什么中国古代会出现“发达的食文化,滞后的食研究”的现象?3 “食医合一”与“饮食养生”有何差别?4中国饮食文化理论有哪四大原则?是如何形成的?5在中国历史上, “味”的含义是如何演变的?6如何理解孔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7中华民族饮食文化有哪五大特性?8中国菜的地方性有哪些表述方式? 9关于“菜系”的数目,目前主要有哪些流行的说法? 有的专家提出用“菜系”表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差异,有的专家提出用“饮食文化圈”表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差异,试分析两种观点的主要分歧是什么?你认为如何表述较好,为什么10什么是饮食文化区?中国有哪些饮食文化区?11饮食文化区的

2、形成原因有哪些?12什么是素食?什么是斋食?13中国各饮食文化区的大致区域范围是什么?各饮食文化区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点?14什么是饮食文化层? 试论中国饮食文化层次性结构理论的内容和方法论意义15中国历史上饮食文化有哪几个层次? 16果腹层主要由哪些人群构成?基本特点是什么?17小康层主要由哪些人群构成?基本特点是什么?18富家层主要由哪些人群构成?基本特点是什么?19贵族层主要由哪些人群构成?基本特点是什么?20宫廷层主要由哪些人群构成?基本特点是什么?21试述各时期宫廷饮食文化的特点。22试论中国历史上各饮食文化层的典型代表及文化特征。2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发展中国饮食文化,满足不同消费层

3、次的需要。 24什么是民俗?什么是饮食民俗?25试述中国主要传统年节的食俗。将“七夕节”宣传为“中国情人节”的时代意义?26年节食俗有哪些文化特征?27中国的餐制是怎样发展的?居民的食物结构有何特点?28什么是人生仪礼? 29诞生礼食俗主要有哪些内容? 30婚事食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1寿庆食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2丧事食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3什么是宗教?宗教信仰食俗有哪些特性?34试述佛教食俗。35试述伊斯兰教食俗。 36试述基督教食俗。37试述道教食俗。38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哪些食俗是积极健康,需要提倡的?哪些食俗不良,甚至是迷信、恶俗,需要拚弃的? 39试述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

4、原因。40茶叶有哪些种类?41茶艺与茶道有何关系? 中国的茶道以儒、释、道三家文化为主体构成,试比较分析各家茶文化。42中国的茶道有何特点?与日本茶道有何区别?43茶馆是怎样形成与发展的?四川、杭州、广东、北京的茶馆有何不同?44中国酒道有什么特点? 按白酒的特点分,白酒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45什么是酒令?酒令有哪些常见的种类?46试述中国饮食的“十美风格” 。 举例说明你对菜点浓烈美与清淡美,以及菜点触感设计艺术的理解。47、什么是合卺?48、什么是乌兰伊德?49、什么是满汉全席? 47饕餮贵族食思想的要点是什么?48庶民大众的食思想是怎样的?49为什么说清正之士的食思想是历史上饮食思

5、想健康科学的代表?50本草家的食思想是怎样的?51试论素食者的食思想。52试论美食家的食思想。53结合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食思想? 54、什么是查干伊德 ?55、简释茶经 。 56、简释随园食单 。57如何理解“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礼有何作用?58中国传统宴席的座次有何讲究? 先秦时期筵席的含义是什么?59参加中国式宴会应注意哪些问题?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弘扬中国饮食礼俗的优良传统?60.按白酒的特点分,白酒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61. 试述中国筷子的功能与文化意义。一、基本概念1、饮食文化: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

6、、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合。2、食医合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四大基础理论形成最早的理论内容。其标志是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素问。3、饮食养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之一,形成于先秦时期。饮食养生是食医合一理论与实践长期发展的结果,是旨在通过特定意义的饮食调理达健康长寿目的的理论和实践。其思想体现在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素问等本草学文著中。4、孔孟食道: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之一,形成于先秦时期。首先是孔子和孟子饮食观点、思想、理论及其食生活实践所体现的基本风格与原则性倾向,即孔子的“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和孟子的食志食功食德

7、。5、果腹线: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一般表现为简单再生产)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量质食物的社会性极限标准。6、果腹层:中国历史上饮食文化的社会基础层次,由社会广大最底层民众构成,是反映民族食生活基本水平的社会层次。该层次的食生活基本水准经常在“果腹线”上下波动。7、饮食文化创造线:位于果腹线之上的相对稳定的饮食生活社会性标准。8、饮食文化圈:是由于地域(最主要的)、民族、风俗、信仰等原因,历史地形成的具独特风格的饮食文化区位。9、陆羽:陆羽(733804)唐中叶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中国古代茶学奠基人、茶道创始人,民间称其为“茶圣”、“茶神”、“茶仙”。所著茶经为中国、亦为世界第一部

8、茶学专著,也是迄今为止最有影响的茶学巨著。10、袁枚:袁枚清代中叶钱塘(今杭州)人,生于康熙五十五年三月初三日(1716.3.25)、逝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1798.1.3),著名诗人、文学家,中国古代食学的集大成者,有“食圣”之誉。所著随园食单是中国古代食学著作的典范。11、饮食文化层:中国饮食史上,由于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的不同,而自然形成的饮食生活的不同社会层次。12、满汉全席:中国清代光绪初期形成的官场筵式,又称满汉大席或满汉酒席,是康熙年间满席汉席、道光时期满汉席的承续发展。其基本特征是燕翅等海珍与烧烤菜肴的组合。13、茶经: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成书于 758年,全书

9、分上、中、下三卷,七千余字,著者陆羽。茶经是中国茶文化成熟的标志,体现了系统的茶学思想和完备的茶道程序,对中国和世界饮茶风气与茶学发展影响重大深远。14、随园食单:1792 年出版的中国历史上成熟典范的食学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食经”,著者袁枚。该书约二万字,由十四单和一序组成,记载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个别食品上溯至元明时代)的 326种肴馔茶酒等名食,系统的食学理论和详确可行的烹调方法。该书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并有相当的国际影响。15、酒道:中国酒道源于上古时代形成的酒礼,体现敬、欢、宜的精神,根本要求是“中和”,即孔子所说的“惟酒无量,不及乱。” 16、乌兰伊德:蒙语“红食”,泛指

10、羊、牛、马、骆驼以及禽兽的肉或肉类食品。17、查干伊德:蒙语“白食”,鲜奶、酸奶、奶酒、奶茶、奶干、奶酪、奶豆腐、奶皮子、奶点心等各种奶品。18、糌粑:藏族的传统和代表性食品,是青稞炒熟后磨成面;用茶和后手食,若调以奶茶、酥油、奶渣、糖等则更香甜可口。藏族谑称为本民族的“方便面”。19、茶德:中国儒学传统君子完美人格修养对茶的比德思想,是传统茶人对茶与茶事的道德和哲学认识的升华,主要理解为:诚、清、真“茶德三昧”,即:诚诚厚、诚明、诚信、诚敬;清清真、清俭、清正、清明;真真情、真性、悟真、归真。20、合卺:中国历史上传统的新婚夫妇洞房中的共饮合欢酒礼,破一匏瓜为二杯,一线连两端,取夫妇一体、同

11、甘共苦之意;现代婚礼中的“交杯酒”是其遗俗。21、民俗:是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22、饮食民俗:是指人们在筛选食物原料、加工、烹制和食用食物的过程中,即民族食事活动中所积久形成并传承不息的风俗习惯,也称饮食风俗、食俗。二、简答题1、 茶道与茶艺的关系怎样?答:茶道与茶艺是茶文化的核心。“艺”是指选茶、制茶、用器、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与风格;“道”则是指艺茶过程中贯彻的精神、体现的思想。茶艺有名有形,是外在表现形式;茶道一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心灵去体会悟识,是精神、道理、本元与本质。有艺无道则空,有道无艺则枯,

12、艺道结合则灵;二者是相辅相成、表里互张的关系。2、 食疗与饮食养生的区别如何?答:食疗是针对目标进食者的已发疾病,以特选食料的计划进食为手段的医治行为;饮食养生则是旨在通过特定意义的饮食调理达到健康长寿目的的理论与实践。二者形似而实异,原则和目的均不同。但两者都源于“食医合一”的理论与实践,基础都是科学合理的进食。3、 如何理解中国古代文献中“羊大为美”的意义?答:说文解字段玉裁注:“膳之言,善也。羊者,祥也。故美从羊。”“羊大则肥美”。羊在古代是黄河流域先民最主要的肉源;羊的行走、产乳、繁殖、增肥加重诸特点为一切人所需要依赖,是最重要的财富与食料;是最普泛的一般等价物;祭祀和会盟时最重要的牺

13、牲;人际交往中的最重要礼物。4、 迄止 19世纪时,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类别怎样?答:迄止 19世纪时,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特征如下:在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内是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京津地区饮食文化圈、黄河下游地区饮食文化圈、黄河中游地区饮食文化圈、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文化圈、长江中游地区饮食文化圈、东南地区饮食文化圈、西南地区饮食文化圈、青藏高原地区饮食文化圈、西北地区饮食文化圈、中北地区饮食文化圈和素食文化圈等 12个相对独立又彼此紧密相连的子文化区位并存的民族饮食文化区域形态。5、 “满汉全席”演化的历史阶段性、基本特征与原因是什么?答:满汉全席是清代光绪年间流行的官场筵式模式。但其在清代的发展演

14、变却经历了满席汉席分立、满汉席、满汉全席三个不同形态的阶段。康熙皇帝为了永固爱新觉罗皇朝政权统治的政治目的,不断强化满族的文化优势地位,于康熙二十三年对宫廷宴事礼制实行“满席汉席”分立的改革。“满席”名目正式出现,获得了“国宴”的尊贵名分,并且一直严格维系到清帝国的最后岁月。但满席汉席分立的习尚在朝廷以外的官场维系到道光初年便逐渐被合一的“满汉席”筵式所代替。光绪初期,满汉席又被规模更大的满汉全席筵式所逐渐取代。这既反映了满族饮食文化再造与维系的发生演变历史,也同时表明满、汉民族饮食文化相互影响并最终融汇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整体的必然结局。 6、 “满汉全席”的相对稳定模式和不可或缺的品种是什么

15、?答:“满汉全席”的相对稳定模式是指燕翅加烧烤的基本格局。不可或缺的品种是指烤猪、烤鸭、烤排子和燕窝、鱼翅、海参等所谓“海八珍”类肴品。7、 “十美原则” 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十美原则是中国古代饮食文化重要的思想结晶。其具体内容是:质:原料和成品品质与营养的严格要求,是美食的前提、基础和目的。香:鼓诱情绪、刺激食欲的气味。色:悦目爽神的色泽。形:体现美食效果,服务于食用目的的富于艺术性和美感的膳品形态。器:精美适宜的炊饮器具。味:饱口福、振食欲的滋味。适:舒适的口感。序:一台席面或整个筵宴肴馔在原料、温度、色泽、味型、浓淡等方面的合理搭配,宴饮设计和饮食过程的和谐与节奏化程序等。境:优雅和谐

16、又陶清怡性的宴饮环境。趣:愉快的情趣和高雅的格调。8、试说中国茶的种类及其代表品种答:中国茶业的种类繁多,命名方法也不少。有的以茶叶产地的山川名胜为主题而命名,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有的以茶叶的形状而命名,如碧螺春、瓜片、雀舌、银针、松针等;有的以加工方式而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基本茶类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再加工茶类包括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和含茶饮料等。9、试说明粽子的起源答:“粽”字已见于东汉末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子又名角黍,起源约在距今 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三代时期,古人有以大公牛祭祀社稷的礼俗,后渐改为以芦叶裹黍米如牛角状代替

17、杀牛祭祀。南北朝以后,逐渐有了端午吃粽子以纪念屈原之说,并流传至今。 10、孔孟食道的内容与意义是什么?答:孔孟食道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之一,形成于先秦时期。首先是孔子和孟子饮食观点、思想、理论及其食生活实践所体现的基本风格与原则性倾向,即孔子的“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和孟子的食志食功食德。孔孟食道同时是孔、孟二人对其先优秀饮食文化传统和其时饮食文化优秀成果的总结,它同时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的主体食文化思想观念,而且是其后二千余年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主体思想与观念。11、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哪些?饮食主要禁忌是什么?答: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共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柯

18、尔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保安族、塔塔尔族等 10个少数民族。饮食禁忌不善不洁者,主要是:猪肉、自死畜、血、未经呼安拉之名而宰杀的动物、奇蹄目动物、一切异形动物,以及酒等。12、怎样认识“七夕”节庆重新热起的现象?七夕节,又名七夕、乞巧节等,本源于牛郎织女神话传说故事,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民间有妇女乞求智巧之事,故名。七夕节的主要饮食活动是在农历七月初七日晚,家家陈瓜果食品,焚香于庭以祭祀牵牛、织女二星。相当长时间以来,七夕节在大陆地区已经被人们淡忘。但近年来由台北等一些城市酒店业的率导“中国情人节”的营销活动,使这一中华传统节日又得以焕发新的生机,七夕节已经开

19、始再次被炎黄子孙所心仪,开始重新回到民族大众(首先是青年群体)的现实生活中来。18、如何理解中国饮食史上“文化创造线”的意义?文化创造线位于果腹线之上,即居于果腹层与小康层的分界线与果腹线之间。所谓“饮食文化创造线” ,应当理解为是位于果腹线之上的相对稳定的饮食生活社会性标准。只有长期相对稳定地超出果腹性纯生理活动线之上的饮食生活社会性水准,才能使文化创造具有充分保证。13、简述中国年节文化的基本特征答:(1)多元复合。多元复合首先体现在参加者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涉及到社会各层面。其次体现在文化活动的多种功能上,往往融合了农事、娱乐、饮食、交际、信仰等多种功能。(2)崇祖好祀。中国人有崇祖好祀的

20、传统,每逢年节,人们特意烹制专门的美味佳肴,以示对祖先神灵的虔诚祭祀。(3)讲求功利。人们在节日中的饮食活动无不透着趋利避害的功利性。如过年吃年糕,寓年年高,吃鱼,寓年年有余等。(4)异乎寻常。古代中国普通居民的饮食水平是相当低下的,节日饮食则相对充裕得多。(5)区域差异。中国古代民间年节的饮食文化活动还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差异。(6)功能显著。传统节日有显著的社会功能,人们通过宴饮以及一系列节日活动加强亲族间的联系,调节人际关系,以及其他社会性意义。14、简述北京茶馆的类型与特点。答:老北京的茶馆遍及京城内外,各种茶馆又有不同的形式与功能。(1)市民文化味道浓郁的“书茶馆”老北京有许多书茶馆,饮

21、茶只是媒介,饮茶与文化娱乐相联系,给人以历史知识,又达到消闲、娱乐的目的。(2)其乐融融的“清茶馆”与“棋茶馆”北京的清茶馆,饮茶的主题较为突出,皆用盖碗茶。早晨茶客们在此论茶经、鸟道,谈家常,论时事。中午以后,商人、牙行、小贩则在这里谈生意。“棋茶馆”是专供茶客下棋的娱乐的场所。(3)颇具田园情趣的“野茶馆”“野茶馆”多设置在风景秀丽之地,一派田园风光,使饮茶活动增添了不少自然情趣。(4)功能齐全的“大茶馆”大茶馆集饮食、饮茶、社会交往、娱乐为一体,所以较其他种类茶馆不仅规模大,而且影响也深远。15、简述饮食文化区位形成的原因。(1)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等地域因素(2)政治经济与饮食科技因素(

22、3)民族、信仰与饮食习俗因素三、论述题1、 试论中国饮食文化层次性结构理论的内容和方法论意义答:中国饮食文化层次性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层“果腹层”,在象征整个民族群体的图形中所占比例大约是 87%;由“果腹层”和“小康层”的 2/3合成的下层社会约占全民族人口的 90%;“小康层”、“富家层”约分别占 7%、4%;“贵族层”和“宫廷层”合计约占 2%,后者实际比例当在千分之三左右。中层社会与上层社会食者群占全民族人口的比例大约分别是 4.5%、5.5%。这与中国封建制时代社会财富实行集权分配、等级消费以及中层社会经济地位极不稳定的史实基本一致。饮食文化的五个层次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们之

23、间的关系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1)第一层次的存在,是其他四个层次存在的前提,而且是以第一层次食者群的无限广大和经常波动于果腹线上下为条件。2)层次越高,食者群越小。3)一般说来,一个食者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越高,他也就可能处在相应的较高层次上。4)一般说来,层次的高低,也就是饮食文化发展系列上的高低,愈高的层次,则愈能更多地反映饮食文化的文化特征。5)各层次间交互影响,高层次的辐射作用要大于低层次对高层次的影响。方法论意义主要是:是正确认识历史上中国饮食文化事象、规律、性质、原因的重要方法,这一方法对民族饮食文化的现实认识也是具有启示意义的。同时,这一方法也适用于一切历史文化领域。(要求正确

24、画出“中国历史上的饮食文化层示意图”)2、 中国饮食文化十美原则的具体内容与意义答:(具体内容见简答题答案 6)意义可以理解为:“十美风格”审美原则的形成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和历史文明不断进步、中国古代饮食审美思想逐渐趋向丰富深化和系统完善的标志。它说明,自遥远的古代,我们民族的先人,尤其是那些杰出的美食家和饮食理论家们,一向非常注重从艺术、思想和哲学等的高度来审视、理解与追求“吃”这一物质活动。饮食文化,作为精神和心理因素的一面,始终与物质和生理因素的另一面紧密结合并渗融参悟,逐渐形成民族饮食文化特征和民族历史文化重要组成的完美系统的审美思想。3、试论中餐公宴进食方式改革的出路与意义中餐公宴传

25、统人手一筷到底制的进食方式一直处于越来越强烈的责难声中,它的不文明和不卫生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是,碍于传统势力,改革的呼声虽高,实践的效果却并不明显。重要原因之一是改革的出路不明确。在公筷轮流制、小姐分食制、分餐合食制等方式一一被检验出局之后,我们认为“双筷制”是最具可行意义的选择,其意义是:1、中国人用筷助食的 6000年文明不能中断; 2、中国烹饪的艺术性和中餐公宴的和合性得以保全; 3、筷子文化得以提升; 4、宴享场合的文化品位与气氛更加突显; 5、 “一筷制”的弊端尽除。因此,可以说:用“双筷制”每个人用两双筷子吃饭,取代“一筷制”人手一筷到底制的中餐公宴进食方式不仅是保留而且还是

26、更好张扬中华民族筷子文化的最佳可行选择。4试述中国历史上五个饮食文化层的主要范围、典型代表及文化特征。层次 主要范围 代表及特征 总体风格果腹层 农民为主体 乡村农民饮食文化 清闲的村野情趣,粗糙简单的饮食,浓郁酣畅的乡土味几乎是纯生理生活。 粗,吃“无奈”小康层 市民、农村中 普通市民饮食文化 食品质朴可口,食品制作小地主,下级 简便易行,具有桥梁作用。 俗,吃“实在”胥吏 富家层 中等仕宦富商 士大夫饮食文化 追求饮食艺术,格调雅致,不重奢侈。 雅,吃“滋味”贵族层 贵胄达官累世 “衍圣公府”饮食文化 显赫的贵族气派,鲜明望族 的私家风格,浓烈的文化氛围。 贵,吃“气派”宫廷层 宫廷饮食 清宫御膳 华贵尊荣、气势恢宏,注重礼制和程式化, 威风八面的皇家气派 尊,吃“威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