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教材分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自读课文,被评为 2001 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本文是历史教训的总结,报告水资源的滥用怎样破坏了生态环境,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前车之鉴昭示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一个战略重点,就是必须抓好生态环境建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体会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手法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通过学
2、习写作手法,体会语言的真实性和文学性;通过探究学习,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思考文章的时代意义,培养生态、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教学难点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方法1、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多媒体展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引导法等。据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2.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以自
3、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为主,要求他们课前查阅资料并整理、预习课文,同时教给他们跳读、勾画、批注、分析与思考等方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深入探究。因为初二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比较欠缺,所以要不断地训练。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解读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认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结合工具书,查阅背景资料,搜集有关罗布泊的知识。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罗布泊,曾经是有水的,曾经是有很多水的。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沙漠。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
4、?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曾经的仙湖罗布泊。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诺尔” ,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它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面,若羌县北部,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咸水湖。呈葫芦形,公元四世纪时面积为 2 万平方公里,1941 年面积为 3006 平方公里,到 1972 罗布湖干涸时仅为 450 平方公里。投影出示罗布泊的地图二、预习检测1.字词萧瑟 s 和煦 x 干涸 h 吞噬 sh 裸露 lu 戈 g 壁滩 庇 b 护所 近在咫 zh 尺2.解题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泊” ,三点水,罗布泊与水有关。“仙湖” ,宛如仙境、极其美丽的湖。“消逝” ,消失。 “逝” ,
5、含惋惜之意。仙湖消逝,可见作者的感情基调是遗憾、难过、悲痛的。三、欣赏朗读,整体感知问题: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出示过去的罗布泊牛马成群、 绿林环绕 ;牛羊欢歌;林边牧歌;鸟儿款款飞;草木丰茂;碧波荡漾;水如明镜;蓝天白云;花草摇曳;水丰鱼美;收获了满船的哈密瓜等美丽图片。 总结:过去的罗布泊:广阔、美丽、充满生机 。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在的罗布泊枯木哭泣;凝固的生命;静默的抗议;广袤却无人迹、寸草不生、不见飞鸟的罗布泊;动物的遗骸;最后的泉眼;余辉中的昔日河床;1980 年 6 月 17 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
6、罗布泊考察时失踪,国家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毯式搜索,却一无所获。等图片。今天的罗布泊: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神秘恐怖总结:现在的罗布泊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神秘恐怖。师:从前碧波荡漾的罗布泊现在没有一只鸟、一条溪,成了荒凉的痛苦的恐怖的罗布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请找出文中句子读一读。示例:1、“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 60 年代的321 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 1000 公里,320 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 5 万多亩耕地受到了威胁。2、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7、!3、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4、那奇行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 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5、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以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师: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呢?出示造成罗布泊消逝原因的结构示意图。学生讨论,总结投影:罗布泊变化原因总结:一是 20 世纪 20 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人们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造成这些悲剧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人们不懂得自然规律,不懂生
8、态平衡,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四、学习写作手法本文的文体是报告文学,它具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加以形象性和抒情性。本文的真实性和文学性分别体现在哪些地方?1.新闻的真实性在文中的体现?调查研究、实地考查、查阅资料;叙述事实,列举数据都是真实可靠的。(汉书.西域传 ,张骞,史书记载 4 世纪时数据,事实:国民党政府)投影: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
9、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2、文学性在文中的体现?作者运用了对比、拟人、排比等方法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灵的力量。对比:罗布湖和今昔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知道罗布泊并非从来如此,原来昔日这里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拟人:胡杨林的描写、罗布湖的“肋骨”作者将胡杨林拟人化:“那奇开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
10、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作者又将罗布泊拟人化:“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这里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排比:“四盲” 、遗憾的谴责之情、 “拯救”呼吁之声,发聋振聩“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 ”连用四个“盲目” ,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又如篇末三个“救救” ,呼吁之声,振聋发聩。直接抒情:“此时此刻心情沉重”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意识到严重后果,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凑齐以上找出的句子,加深体会作者的感情五、体味作者的忧患
11、意识示例: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 20 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那奇开惨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拟人手法,作者将胡杨拟人化,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投影: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青海湖水面下降月牙泉濒临干涸学生品读:(1)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这出悲剧”指的是罗布泊从绿洲变为沙漠;“又”表示再一次,说明人类不止一次地制造了悲剧。这句话有力地谴责了人类的盲目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警示人们对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应引起足够的注意。(2)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
12、湖,50 年间湖水下降了 8.8 米,平均每 6 年下降 1 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 10 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 50 年代的 1.1652 万平方米缩小至 5397 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用具体数字表明,更加令人不寒而栗!湖泊青海湖的伤害.由些及彼,以此类推,在文末发出的呼吁也就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了。师:全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字里行间充满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为罗布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痛惜,为人们的盲目造成的悲剧而痛惜。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播放影片:保护地球六、小结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
13、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的双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 七、课后小练笔:假如你是千百年来生长在罗布泊边上的一棵胡杨,见证了这沧海桑田的变化,你将向人类诉说些什么?板书设计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吴岗过去罗布泊 “绿洲” “仙湖” 。今日罗布泊 “沙漠” “神秘” 。消亡原因 “改道” “四盲” 。同样的悲剧“青海湖” “月牙泉” 。写作手法 对比、拟人、排比、直接抒情教后反思:我首先用简洁语言概括有关罗布泊的历史,然后出示现在罗布
14、泊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我有从题目入手,先解题,然后请学生就题目提问题: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原因什么?全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等等。再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通过朗读明白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仙湖绿洲:周边牛马成群、绿洲环境、河流清澈。而现在却变成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变化的原因是人为改道和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罗布泊的历史与现状对比鲜明,反差巨大,令人深思。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使学生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最后品位文章语言加强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通过找出周围环境遭到破坏的事例,写宣传标语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布置的作业也是围绕环保问题来设计的。教学效果良好,但在品析语言方面用的时间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