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脾胃病科 张景洲 zjz362126血 证血液的生成、循行与脏腑关系生成: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谓生成: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谓 “ 脾能生血脾能生血 ”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精能化血,所谓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精能化血,所谓 “ 肾精化血肾精化血 ”循行:心主血脉(动力)循行:心主血脉(动力)肺朝百脉(气机)肺朝百脉(气机)脾主统血(统摄)脾主统血(统摄)肝主藏血(疏泄和贮藏)肝主藏血(疏泄和贮藏)肾主藏精(化生)肾主藏精(化生)2气血关系、血液循环必备条件气与血的关系:气与血的关系:气对血的作用气对血的作用 “ 气为血之帅气为
2、血之帅 ”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对气的作用血对气的作用 “ 血为气之母血为气之母 ”血能生气、血能载气。血能生气、血能载气。血液循环必备条件:血液循环必备条件: 脉管完整而畅通脉管完整而畅通血液充盈血液充盈脏腑功能正常脏腑功能正常3概述 概念热伤血络、气不摄血或瘀血阻络热伤血络、气不摄血或瘀血阻络 等致血液不循经脉运行等致血液不循经脉运行,溢于脉外,以口鼻诸窍、前后二阴出血,或肌肤紫斑,溢于脉外,以口鼻诸窍、前后二阴出血,或肌肤紫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
3、血、紫斑4概述 概念衄血:衄血: 凡血液不循经脉运行而溢于口、鼻、眼、耳诸窍的凡血液不循经脉运行而溢于口、鼻、眼、耳诸窍的称衄血。其中从鼻腔渗出者称为称衄血。其中从鼻腔渗出者称为 鼻衄鼻衄 ;从牙龈渗出;从牙龈渗出者称为者称为 齿衄齿衄 。如血溢于肌肤之间,皮肤出现青紫瘀。如血溢于肌肤之间,皮肤出现青紫瘀斑、瘀点的病证,称为斑、瘀点的病证,称为 紫斑紫斑 或或 肌衄、葡萄疫肌衄、葡萄疫 。咳血:咳血: 因损伤肺及气道络脉而引起痰血相兼、唾液与血液因损伤肺及气道络脉而引起痰血相兼、唾液与血液同出的病证称咳血。同出的病证称咳血。5吐血:吐血: 血从胃或食道而来,从口中吐出的病证称吐血或呕血。血从胃
4、或食道而来,从口中吐出的病证称吐血或呕血。便血:便血: 血从肛门而下,在大便前或大便后下血的病证,称为便血血从肛门而下,在大便前或大便后下血的病证,称为便血或圊血、清血。或圊血、清血。尿血:尿血: 从尿道尿出血液或尿中夹有血丝、血块而无疼痛者称为尿从尿道尿出血液或尿中夹有血丝、血块而无疼痛者称为尿血或溲血、溺血。血或溲血、溺血。大衄:大衄: 如口、鼻、眼、耳、皮肤出血和咳、呕、便、尿血一并出如口、鼻、眼、耳、皮肤出血和咳、呕、便、尿血一并出现的病证。现的病证。概述 概念6概述 历史沿革 病名 内经内经 有血溢、血泄、衄血、咳血、呕血、溺血、溲血、便血等记载。有血溢、血泄、衄血、咳血、呕血、溺血
5、、溲血、便血等记载。 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 称称 “ 血证血证 ” 为为 “ 血病血病 ” 。 医学正传医学正传 最早将各种出血病证予以归纳,并以最早将各种出血病证予以归纳,并以 “ 血证血证 ” 之名概括。之名概括。 血证论血证论 为最为系统全面论述各种血证的专著为最为系统全面论述各种血证的专著 ,包括,包括 “ 吐血、呕血、吐血、呕血、咯血、唾血、咳血、鼻衄、脑衄、目衄、耳衄、齿衄、舌衄、大衄、咯血、唾血、咳血、鼻衄、脑衄、目衄、耳衄、齿衄、舌衄、大衄、创血、疮血、经血、尿血、产血、便血、血臌等创血、疮血、经血、尿血、产血、便血、血臌等 ” 。7概述 历史沿革 病因病机 内经强调其发病与饮
6、食、起居、伤力等因素有关:内经强调其发病与饮食、起居、伤力等因素有关: 灵枢灵枢 百病始生百病始生 “ 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经络伤。阳络伤则血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经络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 ”有关预后有关预后 “ 脉至而搏,血衄身热者死脉至而搏,血衄身热者死 ” 诸病源侯论诸病源侯论 血病诸候提出吐血候、呕血候、大便下血候、小便血病诸候提出吐血候、呕血候、大便下血候、小便血候、九窍四肢出血候等,对其病因病机做了详细论述。血候、九窍四肢出血候等,对其病因病机做了详细论述。 济生方济生方 失血论治认为失
7、血可由多种原因导致:失血论治认为失血可由多种原因导致: “ 所致之由,因所致之由,因大虚损,或饮酒过度,或强食过饱,或饮啖辛热,或忧思恚怒大虚损,或饮酒过度,或强食过饱,或饮啖辛热,或忧思恚怒 ” 而对而对血证病机强调因于血证病机强调因于 热热 者多者多 “ 夫血之妄行也,未有不因热之所发夫血之妄行也,未有不因热之所发 ” 。8 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玄机原病式 认为失血主要由认为失血主要由 热盛热盛 所致。所致。 景岳全书景岳全书 血证血证 将血证的病机概括为将血证的病机概括为 “ 火盛火盛 ” 和和 “ 气伤气伤 ” 。“ 血本阴精,不宜动也,而动则为病。血主营气,不宜损也,而损则血本阴精,不
8、宜动也,而动则为病。血主营气,不宜损也,而损则为病。盖动者多由于火,为病。盖动者多由于火, 火盛火盛 则逼血妄行;损者多由于气,则逼血妄行;损者多由于气, 气伤气伤 则则血无以存。血无以存。 ” 金元医家朱丹溪在平治荟萃金元医家朱丹溪在平治荟萃 血虚阴难成易亏论中强调血虚阴难成易亏论中强调 阴虚火阴虚火旺旺 是导致出血的重要原因。是导致出血的重要原因。概述 历史沿革 病因病机9概述 历史沿革 治疗最早记载于金匮要略最早记载于金匮要略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中,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中,创立了泻心汤、柏叶汤治疗吐血,黄土汤、赤小豆当归散治疗便创立了泻心汤、柏叶汤治疗吐血,黄土汤、赤小豆当归散治疗便血的有效方剂。血的有效方剂。“衄家不可汗衄家不可汗 ”, “亡血不可发其表亡血不可发其表 ”。备急千金要方则收录了诸如犀角地黄汤等治疗血证确有其效的备急千金要方则收录了诸如犀角地黄汤等治疗血证确有其效的著名方剂数首。著名方剂数首。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吐血则提出了吐血则提出了 治吐血三要法治吐血三要法 ,即,即“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行血不宜止血 ”、 “宜补肝不宜伐肝宜补肝不宜伐肝 ”、 “宜降气不宜降火宜降气不宜降火 ”,这三种治法,一直为后代医家所推崇。这三种治法,一直为后代医家所推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