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4088084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静脉输液是直接地、大量地将药液输入血管内,所以对输入药液的质量,所用器具以及输液时的操作,都必须严格要求。如果输入被细菌、致热源、微粒污染的液体,其危害可立即显现。常见的静脉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有以下几类。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1. 静脉炎的发生原因 (1)化学因素 药液过酸或过碱 过高渗或过低渗 刺激性较大 人体对血管通路材料产生反应常用药物的 pH 值:氨苄青霉素 10.0 磺胺合剂 10.0 环丙沙星 3.34.6 地伦丁 1012 多巴酚丁脸 2.5 多巴胶 2.54.5 强力霉素 1.8 吗啡 2.06.0非那根即异丙嗪 4.0 钾 4

2、.0 托普霉素 3.0 万古霉素 2.54.5 (2)机械因素 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 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 留置静脉导管时操作粗鲁 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 (3)细菌因素无菌操作不严格 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 导管内血液残留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 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2. 静脉炎的分级(INS ) 0 级:没有症状 1 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 2 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 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祥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 级:输液部位疼

3、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1 英寸,有浓液渗出 对静脉炎进行分级,利于进行区分、记录、管理及追踪。 3. 临床表现 按临床表现进行临床分型,包括: 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 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 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 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血栓性静脉炎) 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4. 静脉炎发生率的计算静脉炎的例数 静脉炎发生率= 100% 静脉输液的总数 静脉炎发生率应低于 5或更低(INS 标准),如果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于 5,应寻找原因并予以排除。 5. 静脉

4、炎的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选择适合的静脉导管及穿刺针; 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避免在关节或活动度大的部位置针或置管; 对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或留置深静脉导管(全麻术后 24 小时更换输液部位); 避免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 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穿刺输液; 适当加人缓冲剂,使输入液体的 pH 值尽量接近正常人体的 pH 值(7.4); 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 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 72 小时; 使用高质量的无菌透明敷料; 加强外周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 输人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选用粗大的血管或留置深静脉导管。 6. 静脉炎的处理 停止在患肢静脉

5、输液; 将患肢抬高、制动; 局部进行热敷或热湿敷(50硫酸镁或 95酒精);搽喜疗妥软膏; 中草药外敷; 必要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 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抗炎能力。 药物渗漏包括渗出和外渗。 渗出: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外渗: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1. 渗漏发生原因 (1)静脉针头部分或全部脱出血管。 (2 )针头斜面穿透血管的后壁。 (3)局部静脉内压增高。 静脉痉挛; 血管硬化:如老年人、糖尿病、动脉硬化、雷诺综

6、合症、肝硬化等; 长期输注高渗、过酸或过碱或刺激性强的溶液,引起静脉炎或静脉血栓造成渗漏; 输液速度过快,如:静脉推注、加压输液。 (4)可致血管通透性增强加的药物: 高渗性溶液:如 50葡萄糖液、甘露醇、肠外营养液等。 阳离子溶液:如氯化钙、葡萄酸钙、氯化钾等。 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20磺胺嘧啶钠、硫贲妥钠等。 缩血管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垂体后叶素等。 化疗药物:发疱性药物和刺激性药物。 (5)发疱性药物:发疱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阿霉素 表阿霉素 柔红霉素 氮芥 丝裂霉素 长春新碱 长春花碱酰胺 长春花碱 去甲长春花碱等 (6)刺激性药物:外渗后可

7、以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的药物。 卡氮芥 氮烯咪胺 足叶乙苷 鬼臼噻酚苷 链脲霉素等 2. 渗漏的一般临床表现 (1)输液部位疼痛,为烧灼痛或刺疼,并且逐渐加剧(2 )患部肿胀,通常是沿着注射部位或针头的周围。(3)静脉推注时感觉有阻力。 (4 )滴注过程中溶液的流速突然变慢。 (5)浸润部位周围皮肤的温度较低。3. 外渗的严重合并症 发疱性药物外渗后,可出现疱疹及大水疱,随后出现溃疡,溃疡下方可见广泛组织坏死。 神经损伤:如高渗液外渗造成尺、桡、正中神经损伤。 骨筋膜室综合症:如手部间隔综合症,前臂筋膜室综合症。晚期并发症:如关节挛缩、肌腱粘连等。 4. 渗漏的预防 (1)提高穿刺技术。

8、 (2 )尽量避免使用静脉钢针。 (3)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的病人,建议使用静脉中长导管或行深静脉插管。 (4)输注易致渗漏损伤的药物时,应选弹性好且较粗的血管,避免选用下肢静脉。(5)最大程度地稀释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 (6)穿刺前局部热敷、输注时以缓释型硝酸甘油敷贴局部。 (7)输液过程中,若出现局部疼痛,不能根据回血排除渗漏。 (8)告知病人输液渗漏的症状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9)过度活动的病人适当固定,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 (10)为不合作、意识混乱、定向力障碍的病人进行静脉输液时要有人在旁协助。 (11 )避免在肢体屈曲的部位进行注射。 (12)进行静脉输液时,

9、协助病人下床及回到病床上。 5. 渗漏的处理 发生渗漏时停止在原部位静脉滴注,抬高患肢。 如果渗出溶液刺激性不强时则予以热敷患部。6. 细胞毒药物外渗的处理 (1)立即停止输液。 (2 )以空针回抽渗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针。 (3)局部封闭治疗,生理盐水 5ml地塞米松 2.5mg ,需作多处皮下注射,范围大于发生渗漏的区域。 (4)使用拮抗剂。 氮芥,丝裂霉素5 10硫代硫酸钠溶液在渗漏的区域作皮下注射。 蒽环类药物如阿霉素、柔红霉素外渗二甲亚砜涂于患处,每 6 小时一次共两周。 柔红霉素外渗局部注射 50100mg 氢化可的松或局部静注 8.4碳酸氢钠 5ml,减少药物与 DNA 结合。

10、长春碱类药物局部封闭+磁疗以缓解症状。 (5)局部冰敷。渗出后局部冰敷 612 小时,但草酸铂及长春碱类药则不宜采用冰敷,以免加重末梢神经毒副作用的发生。(6)水疱的处理:多发性小水疱注意保持水疱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保持局部清洁并提高局部肢体,待自然吸收;直径大于 2cm 的大水疱,应在严格消毒后用 5 号细针头在水疱的边缘穿刺抽液使皮肤贴附,避免去表皮。 (7)磁疗:减轻疼痛和肿胀。 (8)外科治疗:保守治疗后仍持续疼痛或发生溃疡,早期手术切除可以加快愈合,避免长期疼痛。 (9)恢复期:鼓励患者多做肢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肢体功能。 1. 发生原因 短时间内在同一穿刺点反复穿刺。

11、 针头对穿血管壁。 过度消瘦或年老患者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和血管壁薄弱。 拔针后按压时间过短、按压部位不准确。 误穿动脉而未确切止血。 静脉穿刺失败后又立即在穿刺肢体的上方绑止血带。2. 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疼痛,局部皮肤呈青紫色 3. 预防及处理 1 加强培训,提高穿刺技术。 2 熟悉常用静脉和动脉间的解剖关系。 3 如一侧肢体穿刺不成功,应改为对侧穿刺。 4 局部隆起疑有血肿立即停止穿刺并拔针进行局部加压止血。 5 拔针后正确按压(按压针进血管处而不是针进皮肤处)。 6 拔针后勿立即在穿刺肢体的上方绑上止血带。 已形成血肿者:小血肿无需特殊处理。大血肿早期冷敷,48 小时后再用热敷促进淤血吸收

12、。 1. 发生原因 使用夹板使外周浅表神经受压(尺神经经尺沟处、腓总神经经腓骨小头处)、静脉针刺伤神经或发疱性药物渗漏损伤神经。 2. 症状受损神经支配部位的肢体出现麻木、无力、刺痛感,甚至功能障碍。3. 预防及处理 避免局部神经受压。熟悉神经与血管的解剖结构与走向,穿刺中病人出现剧痛或触电感时,立刻拔针更换穿刺部位,并观察患者的肢体有无疼痛、麻木和活动功能。 发生神经损伤后,患肢不宜过多活动,可进行理疗或据医嘱使用神经营养药物。 1. 发生原因 病人对输入的溶液或药液产生过敏。2. 临床表现 轻者出现发热、皮疹、寻麻疹; 严重者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冷汗、紫绀、头晕、眼花、烦躁不

13、安、抽搐、血压下降、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重者喉头水肿,病人呈濒死状态。3. 预防和处理 1 询问过敏史。 按规定进行过敏试验。2 正确判断阳性指征。 3 密切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4 按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 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进行抢救。1热原样反应的原因 (1)非代谢微粒:如橡胶屑、纤维、玻璃屑、药物结晶等。 (2)某些药物:如右旋糖酐中带有大分子物质、生物制品含有微量蛋白质、还有类胆固醇类药物等。 (3)某些机械刺激:如输入静脉的液体温度与人体体温差异过大,输液速度太快,药物浓度太高、刺激性过大,都会造成机体反射性的发冷发热。 (4)溶液的质量问题: 瓶盖松动、瓶身破裂,使瓶内液体被污染。

14、 (5)某些药液本身就易致输液反应,如白蛋白、B-内酰胺类药物、细胞色素 C、蝮蛇抗栓酶等。 (6)输液器具被污染:输液器具包括输液瓶、袋、管道及针头等。 (7)联合用药:加药时被污染或药品变质。有些液体在加入某种药物后,可导致 pH 改变,或药物相互作用发生分解、聚合、沉淀、产生微粒而导致热原反应。 (8)护理操作过程不正规或环境的空气造成溶液污染。 (9)病人机体自身因素: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2. 处理1)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 2)对症处理。 3)药物治疗。 3. 预防 1)输液前应注意检查药物。 2)加强供应室的管理和质量的控制。3)输液环境应清洁卫生。 4)减

15、少联合输注、注意配伍。 5)控制输液速度、药液温度。 6)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七、静脉输液危象气栓型危象1. 原因较大量气体随液体进入人体静脉系统,大量双氧水治疗过程中也可发生。 2. 机制 大量气体随静脉进入血循环至右心、阻塞右心室肺动脉口,妨碍血流进入肺内,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衰,严重缺氧可危及生命。 3. 临床表现 眩晕、皮肤苍白、紫绀、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后背痛、伴有窒息感,呈濒死状。 4. 预防处理 静脉输液时避免气体随液体进入人体静脉系统。 给氧,嘱病人左侧头低脚高位卧位,避免气体阻塞肺动脉口。 八、静脉输液危象负荷过重型危象 1. 原因 输液过多、过快,使循环血量急

16、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引起。 2. 临床表现病人突然感到胸闷、呼吸困难、紫绀、大汗、咳嗽、咳泡沫血痰、烦躁不安、被迫坐位。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 3. 预防处理 控制输液速度。 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使病人端坐,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血量;35酒精湿化加压给氧使用镇静剂、脱水剂、强心剂等。 九、静脉输液危象超高热危象 1. 原因 输液过程中致热原进入静脉系统。 2. 机制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引起病理性体温升高,并出现一系列全身反应。 3. 临床表现 病人表现为寒战、体温高达 40以上,神志不清,烦躁不安、脉搏快、血压下降,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4. 预防处理严格执

17、行操作前查对,如有效期、密封情况等。 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环境清洁。 高热病人先降温再进行输液。输液时,不能食用冰冷食物及冷水,减少因冷刺激引发过敏反应。 输液过程中出现寒战要立即停止输液,适当保温;病人高热时,用药物降温;抽搐时用安定、地塞米松等药物;物理降温时可用酒精擦浴与温水擦浴交替进行。 十、静脉输液危象晕厥型危象 1. 原因 病人体质弱、精神紧张、穿刺疼痛、环境不良等都可引起。2. 机制 该反应平均 10 分钟可以自行缓解。反应实质是血管性晕厥:精神紧张可造成迷走神经亢进,内脏血管扩张。 3. 临床表现 突然晕倒、出汗、面色苍白、口唇甲床发绀、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或测不到,呼吸加快,呈迷走神经亢进样反应。 4. 预防处理 穿刺前做好解释工作,细致观察、体贴病人,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 体质虚弱者卧床。 发生晕厥反应时立即将病人平卧床上,松解衣扣,约 10 分钟不能自行缓解者,吸氧,必要时药物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