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教师座谈会上的发言9 月 10 日下午,参加了汽车与交通学院的教师代表座谈会,这也是学院成立以来第一次在教师节举办这类座谈会。会上大家都充分肯定了学院这些年来取得的成绩,我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为便于表述,我把当时的发言要点和自己的思考进行了整理。当了很多年大学教师,我一直认为两点,一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二是“考上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好学生”。我不否认大学还有其他的功能,但是,如果偏离了培养学生这一基本功能、如果因为其他功能而冲淡了培养学生这一基本功能,都是错误的。学校最大的成果就是学生。多年以来,我们在很多省市都是一本分数线招生,可以说,进来的学生都是好学生,为什么总会有学生出现问题
2、?这当然可以找出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既然问题出在我们这个环节,就说明我们这个环节存在问题。很多时候,我也设身处地的想,新入学的学生都是刚刚高中毕业,第一次离开家乡,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陌生的生活方式、陌生的学习方式,随后还要面临考研、就业、走向社会等等,自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可是,遇到这些问题,能够向谁说呢?向谁寻求帮助呢?经常有学生出现心理、精神方面的问题甚至自杀,那么,又有多少老师能够真正的了解这些学生、走进(这里,我用的是“走进”,而不是“走近”。因为“走近” 是距离上的, “走进”是心理上的。 )这些学生,给予这些学生切实的帮助呢?又有多少人能够体会到
3、学生在这期间的孤独无助的感觉呢?没有,很多时候,只能是靠学生自己化解。以前,也经常有学生遇到问题向我反映,我也通过谈话、聊天、短信、电话、写信等方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一直到这个暑假,还有学生主动找到我,当面聊了关于学习、关于个人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昨天(9 月 9 日)还有一个今年考上外校研究生的毕业生来看我,和我聊刚刚进入研究生学习的困惑。每次交流,学生一方面说受益匪浅,另一方面是感激不尽。这说明什么?说明学生需要这样的交流,说明我们和学生这样的交流太少了。我们总是习惯于说, “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这句话,可以做为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但不应该成为不关心学生的托词。毕
4、竟,他们还是学生。我说这些,不是标榜我多么关心学生,说实话,我关心的也是很不到位。我是在想,为什么我们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这么少。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只是口头上把学生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实际上并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甚至,所制定的制度是背道而驰的。现在每个学校都在对教师进行考评,但是,考评的依据是什么呢?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论文,唯一和教学有点儿关系的考评指标是讲课效果。没有一个指标是和关心学生有关。对教师工作也在实行量化,直接和收入挂钩,但是,老师对同学的关心根本无法体现。我并不是为自己鸣不平,而是说,制度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现有的制度就根本没有把学生培养放在应有的位置,所以,导致很多老师也不会把
5、关心学生放在应有的位置。我曾经在 qq 空间上说过, “制度是第一生产力”。这不是和邓大人唱反调,而是自己的切身感悟。因为任何管理理念、任何管理方式都是通过具体的制度来实现的,莲山课件 也是通过制度来保障的。 (有老师说,有制度不执行,也不会有效果啊。我说,有制度不执行,本身就说明制度设计存在问题。 )好的制度可以让人积极向上、心情舒畅;不好的制度可以让人不思进取、萎靡不振。好的制度可以让好人扬眉吐气,甚至让坏人变为好人;不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肆无忌惮,甚至让好人变成坏人。我们总是说,教师是一个良心活,这话没错。但是,不能总是让老师仅凭良心干活。作为管理者,应该从制度层面、管理层面多加考虑,充分利用制度的导向作用,让有良心的老师理直气壮,让没良心的老师反躬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