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毕业论文(20届)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与第二产业关系实证分析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与第二产业关系实证分析2目录摘要关键词ABSTRACTKEYWORDS1理论基础111传统贸易理论1111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111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2113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212产业内贸易理论213创新理论22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与第二产业关系321浙江外向型经济发展历程322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对第二产业发展的经济效应3221推动了第二产业的调整与优化3222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3223促进了第二产业技术进步523浙
2、江省第二产业的特征及其与外向型经济的关系5231浙江省第二产业的特征5232浙江省第二产业及其与外向型经济的关系73外向型经济发展与第二产业关系的计量分析931相互关系分析的逻辑前提和模型选择932多元回归模型建立933模型结果分析和解释1134浙江外向型经济发展与第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2341出口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过度依赖人力资本投入12342浙江省利用外资水平和规模仍有待提高12343浙江民营企业生命力短,创新能力缺乏134浙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对策1341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1442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产业优化升级1443增强民营企创新能力,推进产业
3、集聚14参考文献16致谢17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与第二产业关系实证分析1摘要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已经席卷世界各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在利用这一机遇来调整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与产业结构,以推动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浙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极大地加速了浙江省的经济发展进程。在新一轮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当中,如何进一步扩大开放,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循环是浙江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现实任务。通过本文的研究可清晰地认识第二产业发展在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浙江省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关键词浙江省外向型经济第
4、二产业ABSTRACTCURRENTLY,ECONOMICGLOBALIZATIONHASSWEPTTHEWORLDANDMOSTDEVELOPINGCOUNTRIESARETAKINGADVANTAGEOFTHEOPPORTUNITYTOADJUSTTHEIRECONOMICDEVELOPMENTSTRATEGYANDINDUSTRIALSTRUCTUREINORDERTOPROMOT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HEIRECONOMIESZHEJIANGSEXPORTORIENTEDECONOMICDEVELOPMENTSHOWSTHEMOMENTUMOFRAP
5、IDDEVELOPMENT,GREATLYACCELERATINGTHEPROCESSOFECONOMICDEVELOPMENTINZHEJIANGPROVINCEINTHENEWROUNDOFWORLDWIDEINDUSTRIALRESTRUCTURINGANDECONOMICDEVELOPMENTS,HOWTOFURTHEREXPANDOPENINGUP,ATAHIGHERLEVELPARTICIPATIONINTHE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RANDECONOMICCYCLEISAMAJORISSUEANDREALISTICTASKSTOTHEDEVELOPM
6、ENTOFZHEJIANGTHROUGHTHISSTUDY,WECANCLEARLYUNDERSTANDTHEDEVELOPMENTOFSECONDARYINDUSTRYPLAYSANIMPORTANTROLEINDEVELOPMENTSTRATEGYOFEXPORTORIENTEDECONOMYINZHEJIANGPROVINCE,TOSOMEEXTENTITCANHELPZHEJIANGPROVINCEOPTIMIZEANDUPGRADEINDUSTRIALSTRUCTUREANDMAKETHENATIONALECONOMYDEVELOPBYLEAPSANDBOUNDSKEYWORDSZH
7、EJIANGPROVINCE;EXPORTORIENTEDECONOMY;SECONDARYINDUSTRY1理论基础11传统贸易理论贸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学说就是国际分工理论。西方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是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理论来表达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和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111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阐述了,一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的那些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而进口那些本国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其交换的结果是使双方都能够得到比不发生贸易时更多的利益。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局限性
8、很大,即如果一国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其生产成本都相对于外国同类商品的生产成本处于绝对劣势,这个国家是否仍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却没有说明,他的理论无法解释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与第二产业关系实证分析211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著名的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创立了“比较优势理论”奠定了国际贸易理论演进的重大基础,进一步解释了贸易基础和贸易利益。该理论论证了一国无论处于何种发展阶段,都可以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择其轻”的原则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扬长避短,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通过参与国际分工获得贸易利益。然而,
9、总体来说,以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理论过于简单地把不同的劳动生产率的根源仅归结为技术水平的差别,且单一生产要素等诸多假设也不符台客观现实。113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赫克歇尔一俄林定理”(简称HO定理)。他们认为一国应当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决定了各国的相对优势和贸易格局,又是进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12产业内贸易理论许多国际贸易是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之间进行,而且大部分贸易具有在同一产业内进行的性质,甚至还出现相同产品互相买卖。所谓产业内贸易,是指一国同时存在
10、着进口和出口同类产品的贸易活动。70年代中期,格鲁贝尔、劳艾德、克鲁格曼等人进一步系统阐述了产业内国际贸易理论,并指出产业内贸易发生主要依据是产品的异质性、规模经济、需求偏好。与传统贸易理论相比,产业内贸易理论大量运用产业组织、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等概念和思想来构建新的理论模型,使国际贸易分工理论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该模型表明,第一,产业内贸易是建立在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基础之上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国之所以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净出口国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净进口国,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仍然是比较优势。第二,产业内贸易则是建立在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基础上的,即使两国具有同等的技术
11、水平和相同的资本一劳动比率,两国同产业的厂商仍将生产异质产品,消费者对外国差异制成品的需求仍将引致产业内贸易。由于对规模经济的追求,贸易双方一般只能生产种类有限的产品,然后通过产业内贸易来增进双方的社会福利。第三,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和以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为基础的产业内贸易是可以共生并存的。13创新理论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创新理论”。创新包括五种情况第一,采用种新产品;第二,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第三,开辟一个新市场;第四,控制或掠取了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第五,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技术进步包括在生产、流通、信息交流等方面所使用工具和程序水平等“硬技术”的提高,也包括管理水平的
12、提高、改善新的组织与管理方法、采用新的决策方法、改善资源配置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与第二产业关系实证分析3方式等“软技术”方面的进步。技术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杠杆,也是促成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众多学者都认同技术进步是影响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关键因素。从供给方面看,首先技术进步能过创造出新的产业;其次,技术进步能够使资本和劳动在产业间发生变化,从而产业结构发生变革。从需求方面来看,技术进步会不断创造出新的生产和生活需求,从而推动满足这些新需求的行业的发展,需求的创新同时也加速了生产过时产品行业的消亡,技术进步改变了生产和生活需求结构,从而使生产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2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及
13、其与第二产业关系21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历程浙江省“外向发展环境”的初步形成和外向型经济的较快发展是在1984年以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浙江省经济增长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浙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国内生产总值,利用外资规模,投资环境改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2372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299035亿元,增长了18483倍。利用外资规模也日趋扩大,自1984年以来浙江省利用温州和宁波两市的有利时机,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利用外资工作,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从1984年的4487万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1087685万美元。投资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对外商来浙江省投资的吸引
14、力日益增强。在改善投资“硬环境”的同时,投资“软环境”的建设步伐也不断加快。主要是改革了外贸体制,扩大了各级自营出口权限,基本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出口格局,海关等一批涉外机构相应建立起来,颁布和健全了涉外法规和吸收外资等规定;通过建立“一条龙”办事制度,简化了办事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22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对第二产业发展的经济效应221推动了第二产业的调整与优化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大推动了浙江省第二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下,浙江省第二产业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形成了以开发区为平台的各类产业集群。杭州形成了以摩托罗拉、西门子为代表的电子工业群,宁波地区形成了以托普集团、用友软件为
15、代表的软件开发企业群;温州经济开发区则形成了以服装、皮鞋、眼镜、制笔等为主导的传统产业和以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并存产业发展态势。这些又反过来促进浙江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222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浙江省人口众多,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工人处于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的状况,就业压力非常大,再加上每年的高校毕业生,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轻者扰乱社会治安,严重的会造成社会动荡,甚至会影响到国家政权的更迭。而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进外资,为浙江省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与第二产业关系实证分析4浙江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不仅解决了本地的就业问题,大量
16、的外来工和农民工实现就业也缓解了全国的就业压力,提高了就业率。由于外向型企业中工业比重较高,相应带来工业劳动力比重逐步增加。表21浙江省按三次产业分的从业人员总数年底数年份构成(以合计为100)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855490317013401986534032101450198752003280152019885120321016701989527030501670199053202980170019915300299017101992523029601810199347703390184019944520348020001995440033702230199643003380232
17、01997425033602390199842403270249019994100299029102000355835452897200133443610304620023097374431592003283041203050200426064361303320052450450730432006226345783159200720074678331520081922476133172009183248053363注按三次产业划分口径从2000开始调整。注来自浙江统计年鉴2010由表21看出,浙江省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由1985的317上升到2009年的4805,提高了16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
18、从业人员份额在2000年以前有所波动,但变化幅度不大,2000年后呈明显上升态势。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在1993年和2000年的高速增长态势恰好与第一产业的下降态势形成反差,说明浙江省第二产业的发展对转移农村劳动力做出了较大贡献。2000年以后第二产业的对新增就业的拉动作用相对占上风,可见近年来浙江省第二产业的发展为新增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与第二产业关系实证分析5223促进了第二产业技术进步外向型经济对浙江省第二产业技术进步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引进新的设备和学习新的技术。新设备通常是新技术的载体,通过从国外引进新设备,学习新技术,可以扩大产品出口质量
19、和数量,提高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2)外国直接投资。外国直接投资为浙江省不但带来了丰厚的资本和先进的管理营销知识,而且也带来了新技术。外商直接投资往往以出口为导向,这就要求外资企业必须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并按照最佳的生产方式组织生产和管理,客观上给浙江省劳动力提供了掌握先进科学技术与管理营销知识的机会。此外,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尤其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使本国企业充分认识到必须加大自身的研究开发和科技创新,推动了本地区的技术进步。23浙江省第二产业的特征及其与外向型经济的关系231浙江省第二产业的特征第一,浙江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增长迅速,占国民经济比重较大并保持平稳态势。
20、自2000年以来,浙江省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的态势,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614103亿元增至2009年的2299035亿元,通过计算可以发现9年间增长了19倍,其中第二产业由2000年的318347亿元增至2009年的1190849亿元,增长了20倍,浙江省GDP总值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变化如图21所示。在此期间,浙江省经济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二产业在GDP中的占比由2000年的533降至2009年的518,并基本保持稳定;浙江省自2000年以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情况如图22所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增长成为浙江省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推
21、动力。图2120002009年浙江省GDP总值及构成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与第二产业关系实证分析6图22浙江省20002009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GDP所占比重第二,浙江省第二产业内部传统产业仍然保持强势地位,新型制造业对经济拉动作用突出,第二产业呈明显的升级趋势。浙江省的优势主导产业主要集中于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仅考虑单一制造业部门对浙江省生产总值的影响,不难发现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化学工业、非金属制品业等产业对浙江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强;而纺织、服装鞋帽业、通用机械、电器器材等产业对浙江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对较低,这也反映出那些曾经对浙江经济发
22、展作出很大贡献的传统的制造业部门,如纺织、机械等制造业部门对浙江经济的拉动作用处于递减状态。这种趋势表明浙江省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正呈现升级的趋势。表22浙江省按行业分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0062009年浙江省主导产业工业总产值亿元2006200720082009纺织业34735741900844820646915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33331307470366819372749通用设备制造业20007025844629741638256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1064613170414457113927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56972214397264482270404交通运输
23、设备制造业1659372145072624492880909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造业97483110924109028107138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158360181458170558149657金属制品业109905145270176823173298塑料制品112501138205149865154437注来自浙江统计年鉴2010第三,浙江省第二产业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去轻型化”。而“去轻型化”的另一面,就是产业的重工业化,这也是浙江“十二五”产业结构变动非常重要的一个趋势。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浙江省内就出现轻工业比重缓慢下降,重工业产值逐步上升的趋势。从图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与第二
24、产业关系实证分析723我们可以看到,2004年时的重工业比重已经超过了轻工业比重,2008年省内重工业比重已经达到585,而轻工业只有415。图2319902008年浙江轻重工业比重趋势成本加大、周边省份竞争激烈是浙江省重工业发展障碍,但总体上来说,重工业化将是大势所趋。一是传统轻工业产值比重持续走低,重工业产业空间得到进一步释放;二是从需求角度来看,未来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将不断增加,住房消费支出持续较快增长,这将有效拉动建材、化工、钢铁、机械装备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三是从区位角度分析,浙江省内临港重化工业发展优势突出,石化产业、船舶工业以及海洋装备业发展迅速;四是相关行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也将加快
25、重工业行业技术改造的深入,产业发展将迎来新机遇和契机。232浙江省第二产业及其与外向型经济的关系首先,浙江省第二产业工业制成品出口势头强劲,优化了出口贸易结构。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契机下,我国经济将进一步融入全球一体化,浙江省出口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按产品类型分,初级产品出口总值由2000年的195547万美元升至2009年的469568万美元,增长140倍,占比由2000年的1010降至2009年的353;工业制成品出口总值由2000年的1748732万美元升至2009年的12831464万美元,增长634倍,占比由2000年的8994升至2009年的9647。从图24可以清楚地看到,浙江省
26、工业制成品出口总值增速远大于初级产品,在进口总额中的占比也大幅提升,出口贸易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与第二产业关系实证分析8图2420002009年浙江省按产品性质分的出口总值其次,外商投资的工业企业出口比重较高,在促进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表23中我们可以看出,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里面外资企业有5057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860,出口交货值占全部出口交货值的2810,出口交货值占工业销售比重为4566,是平均值2474的185倍,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在出口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速了浙江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表232008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
27、要经济指标(单位个、万元、)企业数工业销售产值(当年价格)出口交货值出口交货值占工业销售比重总计58816397175091982662472474轻工业29679164551254535470393254重工业29140232623837447192091922内资49463289970719548359221891国有31226054973271188104集体4261377317108100785私营企业40320163176590379046262323港澳台商投资429646724873158183743385外商投资505760479499276119514566制造业579363
28、68522595982258802665注表中数据均来自浙江经济普查年鉴2008浙江省第二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浙江省经济结构调整,关系着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质量。而浙江省的外向型经济结构变动将对第二产业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加速效应。二者相互影响的定量性质关系将在下节进行实证计量分析。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与第二产业关系实证分析93外向型经济发展与第二产业关系的计量分析31相互关系分析的逻辑前提和模型选择对外向型经济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相互关系的客观分析,一方面取决于所观察的角度、维度和事实的真实度,另一方面取决于适度的分析方法和其应用的前提设定。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定性对定量的导向和定量对定性的深化的结
29、合,是有效分析的科学原则。从理论上讲,外向型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应有全面一致的分析口径相对应,但在考虑现有外贸统计体系的不完整时,所依据的外向型实际只能选择易得的现有主要领域。在近年来浙江省的外向型经济与产业发展的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的过程中,随着各产业高速的发展以及科技知识进步的作用,浙江省的出口总额持续增长,其中以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对浙江省外向型经济贡献最为突出。因此,本文选择分析浙江省外向型经济与第二产业发展的相关关系。回归分析REGRESSIONANALYSIS是研究一个变量关于另一个(些)变量的具体依赖关系的计算方法和理论。从一组样本数据出发,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对这些关
30、系式的可信程度进行各种统计检验,并从影响某一特定变量的诸多变量中找出哪些变量的影响显著,哪些不显著。利用所求的关系式,根据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取值来预测或控制另一个特定变量的取值,并给出这种预测或控制的精确程度。通过回归模型分析可以通过后者的已知或设定值,去估计和(或)预测前者的总体均值。因此运用回归模型可很好地分析第二产业在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能满足本文实证所需。32多元回归模型建立本文选择第二产业的GDP值(X1)、第二产业劳动力人数(X2)和第二产业利用外资(X3)作为3个影响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成果(出口总额Y1)的自变量来分析浙江省外向型经济与产业发展的相关关系。设Y1出口总额
31、;X1第二产业GDP值;X2第二产业劳动力;X3第二产业利用外资额;为随机变量,有多元回归模型如下式(31)。Y1C1C2X1C3X2C4X3(31)表31浙江省第二产业发展与出口总额数据表单位万美元、亿元、万人、万美元年度出口总额Y1第二产业GDPX1第二产业劳动力X2第二产业利用外资X31986109128230897651349322919871234062814780204530262198814900434539803676221581989187222386257701274619319902188814081876248889283199129062849411770861013
32、5619923571276534377081121411719934323139839688691453938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与第二产业关系实证分析10199460865713981291787155096519957697821854528828220792051996804147223217886022534526199710111132554578814226699571998108662327669585414301124119991287125297474784293317456200019442793273939663388761420012297747357288100955
33、55385902002294110240904810701382929802003415949950963812013147998120045814638625038130494202805920057680353716475139769347131120061008942785115114522950601472007128272931015425159284559758920081542670011567421660046972452009133010321190849172606645654用EVIEWS做出各个变量的时间序列图,如下图31模型各变量时间序列图04,000,0008,00
34、0,00012,000,00016,000,0001990199520002005Y1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990199520002005X1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1990199520002005X2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990199520002005X3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与第二产业关系实证分析11运用EVIEWS实现最小二乘估计,得到如下参数估计结果和各项常规检验表32DEPENDENTVARIABLEY1METHODLEASTSQUARESSAMPLE1
35、9862009INCLUDEDOBSERVATIONS24YC1C2X1C3X2C4X3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C110748531011655306247100307C231474851147545274279900125C312458841334888193332500618C414437741298348111200900000RSQUARED0994954MEANDEPENDENTVAR3496551ADJUSTEDRSQUARED0994197SDDEPENDENTVAR4762286SEOFREGRESSION3627798AKAIKEIN
36、FOCRITERION2859199SUMSQUAREDRESID263E12SCHWARZCRITERION2878833LOGLIKELIHOOD3391039HANNANQUINNCRITER2864408FSTATISTIC1314481DURBINWATSONSTAT1888686PROBFSTATISTIC0000000得到线性回归方程如下11231074853314748512458841443774YXXX(32)33模型结果分析和解释为了进一步分析和说明浙江外向型经济和第二产业发展的内在影响关系,现对上述方程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进行进一步讨论。第一,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各回归
37、模型所含的变量的数目未必相同,以R2的大小作为衡量拟合优劣的尺度是不合适,所以修正自由度的可决系数R2作为更常用的评价指标。根据表32可以看出,R20994197,说明方程的拟合度非常高。第二,本方程变量为3,作为样本总量的年度数据有24个,在1显著水平下,自由度为20的单侧T检验的临界值查表可知T(2431)T(20)1325,而方程各变量T检验值绝对值大都均大于在在1显著水平下T(20),即模拟所得方程(42)中相应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因为该方程主要模拟的是浙江省出口总额与外向型经济中代表性的第二产业发展及其相互间制约关系的回归经验公式,故其T检验结果表明浙江省第二产业GDP值
38、X1、第二产业劳动力X2、第二产业利用外资额X3各自变量对因变量浙江省的出口总额影响是显著的。第三,同样,根据F检验对上述方程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方程变量为3,作为样本总量的年度数据有24个的情况下,F检验值为1314481,远大于F检验临界值为F(3,20)在5显著水平下F(3,20)310,在1显著水平下F(3,20)494,也即说明该回归方程所描述的线性相关关系是比较显著的。同样也说明浙江省的出口总额与浙江省第二产业GDP值X1、第二产业劳动力X2、第二产业利用外资额X3各相关影响因子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反映了浙江省外向型经济与第二产业发展的相互作用内在关系。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与第
39、二产业关系实证分析12第四,在对上式做DURBINWATSON检验以论证上述模型自变量之间的序列相关性。上式DW值为DW1888686,而在K3,N24的条件下,5置信水平下DW检验取值DL119,DU155,分析发现方差DW值大于DU并且小于4DU,DW的数值为1888686接近于2,说明上式自变量的自相关性不明显,因此,本文认为选取上述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是可取的,浙江省第二产业GDP值X1、第二产业劳动力X2、第二产业利用外资额X3取值做的模型设计较为合理。总体上来说,通过对浙江省的出口总额与浙江省第二产业GDP值、第二产业劳动力、第二产业利用外资额的进行回归模拟,对模拟模型做T检验、F
40、检验以及DURBINWATSON检验证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非常合理,也说明浙江省的外向型经济与产业发展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与相互转化关系,第二产业是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34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与第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实证分析结果证明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与第二产业发展存在较高的相互依存关系,第二产业是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的同时,本文研究也发现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341出口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过度依赖人力资本投入改革开放30多年,浙江省依靠生产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依靠不断扩张的市场的营销能力,取得了良好的出口经济效益。从实证分析得出的结果来看,第二产业
41、的劳动力投入量和出口总额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随着劳动力的不断加大投入,出口总额也节节攀升。但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也使浙江省的外向型经济处于较低端的发展水平上。如纺织业、机械等传统产业占有第二产业部门主要份额的产业结构均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支撑,如果一味地增加劳动力突然显然会使浙江省出口规模受到制约,遇到瓶颈障碍。不难发现,近年来,浙江等沿海地区已经出现了“民工荒,招工难”的现象,严重影响地区经济地可持续发展。所以如何摆脱单纯依靠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增加经济效益的增长模式,同时又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是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342浙江省利用外资水平和规模仍有待提高从实证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外
42、商直接投资的可以有效地拉动出口额的增长,推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但其推动力远远小于劳动力的拉动作用。1995年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为125775万美元,2008年增至1007294万美元。但从表33中不难发现浙江省的实际外资直接投资金额一直处于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四地区的较低水平,相应地,出口总额也长期居于落后地位。近年来,虽然浙江省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有所增加、规模有所扩大,但引进外资的水平和规模仍有提升的空间,投资方向也可多元化,可以成为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器。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与第二产业关系实证分析13表3319952008苏、浙、粤、沪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指标数据来源历年江苏、
43、浙江、广东、上海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整理343浙江民营企业生命力短,创新能力缺乏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迅速,成为推动浙江经济较快发展的主要力量,民营企业出口总值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333上升至2009年的4806,在出口中占据半壁江山。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就全国来看,国有企业生存时间最长,平均预期寿命为1874年,民营企业的平均预期寿命仅为432年,不足国有企业平均预期寿命的四分之一。而浙江省企业平均预期寿命仅为514年,更比全国水平低145年。浙江民营企业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发展于“轻、小、集、加”经济基础上,缺少创新能力的浙江民营企业只能更多地从事那些劳动密集的低附加值的加工制成品的出口,
44、出口商品中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达到95以上,纺织服装和机电产品各占民企出口的1/3。这种发展模式也导致浙江民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与占比都落后于全省平均,是造成浙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全国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浙江民营企业出口迫切需要从低附加值、低成本的竞争转变到提升出口商品质量档次,增强自主创新、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4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对策随着一批国际新经济体的崛起和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一般工业品市场的竞争将更趋剧烈;劳动力、土地、原材料、能源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提高,以低成本为主要竞争优势的产品的盈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竞争力逐渐下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市场,为有效应对
45、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保持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与第二产业关系实证分析1441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浙江省的传统产业任然占有较大的规模,所占经济的比重较高。在一定时期内,浙江省在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的优势,应在扩大浙江产品的市场方面多下功夫,使浙江成为世界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制造业中心。在此期间,立足于浙江的资源结构的优势条件,应采取多元化发展方向,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技术密集、劳动知识密集产业演化和升级。劳动密集型产品呈现不同的档次分布,内涵丰富。多元化的发展是要在若干产业中或产业群中同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技术密集
46、型和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以电子设备制造业和服装产业为例子,一般电子设备组装产业和中低档的服装产业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包含自主研究开发在内的的电子设备制造可以被认为是劳动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同样的,具有品牌性质的高品质服装制造也是一种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与服装业相关的服装设计、广告策划则是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以多层次的劳动力优势为基础的多元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将使浙江经济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内竞争,也为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提供了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平台。42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不仅要注重外资量的提升,更要注重外资质的转变。吸引外资质量和水平要
47、与浙江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配合,符合浙江省的产业发展导向和长远发展战略。结合浙江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规划,引导外资逐步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提高产业开发创新能力。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制止外资投向生产能力已经过剩的行业,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积极发展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承接以IT产业为代表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提高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43增强民营企创新能力,推进产业集聚浙江省是民营企业大省,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增强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是重要的一环。加快培育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
48、很多思路,要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继续加强民营企业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切实提高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快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向外拓展,优化环境,落实政策,为民营企业良好发展创造条件。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主要是推进产业集聚,推进城市化发展和专业化产业区的发展,利用经济全球化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发展机遇,鼓励企业推行跨区域发展战略,将本企业的研究开发部门尽可能地放到靠近具有相关知识集聚优势的地区,同时加快推动民营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产学合作”,以此来加快企业的自主创新建设,提高科研创新水平。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与
49、第二产业关系实证分析15刘红国际分工理论和日本贸易模式的选择J日本研究,20032张小蒂,李晓钟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比较优势的拓展J学术月刊,20016徐侠民,戚滨滨提升浙江省外向型经济水平对策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5陈建军,黄洁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思路J浙江经济,20072孙娜浙江“十二五”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02崔杰产业结构调整与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基于广州市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汪靓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实现路径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07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与第二产业关系实证分析16参考文献1崔杰产业结构调整与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基于广州市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廖东声广西外向型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机理研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83陈斐,尹继东,郭朝晖试论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调整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4金远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面临的问题及建议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75戴桂林,刘鑫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升级路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86孙娜浙江“十二五”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027陈睿洁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分析J中国商界,201088王树柏,李练军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实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