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共生性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40972 上传时间:2018-05-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9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共生性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共生性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共生性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共生性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共生性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科毕业论文(20届)中国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共生性研究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中国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共生性研究摘要摘要本文从考察中国内需战略的历史沿革出发,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和金融危机的国际背景,分析了中国内需战略面临的两难困局,并指出了这一困局在认识上和实践上的根源。同时,本文平行地考察了中国引进战略所面临的特殊国情,由此提出了在中国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不是相互矛盾的政策取向,而是具备共生性和互促性的论断,并进一步采用数理经济学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这一论断作出了理论上的证明和实证上的检验。关键词内需战略;引进战略;共生性;互促性;经济增长ABSTRA

2、CTBASEDONTHEREALSITUATIONOFCHINAANDBACKGROUNDOFTHEONWAYFINANCIALCRISIS,THISPAPERSTUDIESTHEHISTORYOFCHINASINTERNALDEMANDSTRATEGY,ANDTHENGIVEANANALYSISTOTHEPARADOXOFOURCOUNTRYSINTERNALDEMANDSTRATEGYFACESANDITSTHEORYANDPRACTICALROOTSMEANWHILE,THISPAPERRESEARCHESTHEVERYUNIQUEBACKGROUNDOFCHINASBRINGINSTR

3、ATEGYWITHTHEWHOLESTUDYABOVE,THEAUTHORPOINTSOUTTHATTHEINTERNALDEMANDSTRATEGYANDBINGINSTRATEGYARERATHERMUTUALCULTIVATIONTHANCONTRADICTIONONESINCHINAFINALLY,THEAUTHORUSESTHEECONOMETRICANDMATHMETHODTOPROVETHECONCLUSIONOFTHISPAPERANDACHIEVESAPERFECTRESULTKEYWORDSINTERNALDEMANDSTRATEGYBRINGINSTRATEGYMUTUA

4、LCULTIVATIONMUTUALPROMOTIONECONOMICGROWTH中国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共生性研究目录摘要关键词ABSTRACTKEYWORDS引言11中国内需战略的分析111中国启动内需战略的历史背景与政策渊源112内需不足的原因与单纯内需战略的困境2121当前中国内需不足的内在原因分析2122单纯内需战略面临的两个“两难困境”213对于内需战略认识误区与实施缺陷的探讨314内需战略在两难中的抉择与突破方向探讨32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的共生性与互促性分析321中国引进战略的制度渊源与发展症结分析3211中国资金引进特征及其制度渊源3212中国贸易引进面临的特殊国情与发展症结思考

5、422中国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的矛盾性与共生性分析43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共生性的的数理模型探究531模型的基本假定532SD垄断竞争框架6321消费者行为6322生产者行为733空间经济增长模型8331价格指数方程8332资本存量方程8333工资方程9334技术进步率与长期均衡条件934模型的模拟分析935数量经济学分析结论104中国进口与内需共生性历史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检验1041数据设定1042内需总值与引进结构相关性的多元回归方程拟合1143统计学检验1244计量经济学检验1245实证检验结论135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1351主要结论1352政策建议14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15附录一数

6、据列表16中国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共生性研究1引言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一必然的历史过程,一国如何让自己在错综复杂的全球化经济中谋取一席之地;如何结合内外部条件和资源,更好的发展本国经济;如何把握走出去和引进来之间,内需和进口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是当代稳态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题中之义,也是每个国家政策制定者所必须考虑的重大课题。这一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固定的答案模板,其思路只能在改革的尝试中渐渐清晰。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通过金融、贸易等方式向世界各地传导,其影响至今仍在不断加剧和扩散。面对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萎缩,实施内需战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10

7、年10月刚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令人瞩目地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独立一个章节进行了具体论述,并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三条详尽措施。然而,一方面,发展内需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转型的关键棋子,另一方面,我国在技术、资金以及产品等诸多层面依然需要依赖于进口。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内在的逻辑矛盾减少进口不利于我国消费结构以至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我国经济增长思路走进闭门造内需的死胡同,而进口依赖会挤压国内消费者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从而影响本国产业的内需状况。笔者认为,处理好这一矛盾不仅仅是

8、把握一个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结构问题。作为一个拥有广阔国内市场且具有相当程度发展落差的发展中大国,我国未来几十年内的发展潜力是不可限量的。然而,我国如何处理引进战略与内需战略的关系如何使引进结构和内需发展结构较好地啮合又是否能使引进战略与内需战略达到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状态,从而实现动态平衡这是接下来一个阶段我国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本文尝试探讨的角度。1中国内需战略的分析11中国启动内需战略的历史背景与政策渊源1997年,中国经济刚刚成功实现了“软着陆”,即遭遇了亚洲金融危机。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的对策;同时施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采取增发国债、降低

9、利率和提高出口退税等措施,并开始了医疗、教育、住房三大市场化改革。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中,我国又采取了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刺激政策。前后两次刺激内需,其思路上是基本一致的。笔者认为,作为一项应对危机的措施,这两次扩大内需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无疑取得一定成效,应该是成功的。然而,从“扩大内需”战略对内需本身的绩效问题这一角度看,始于1998年的政策无疑是“失败”的。我们通常以所谓的外贸依存度来观察一国经济的外向度。外贸依存度是反映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包括外贸整体依存度、出口依存度与进口依存度三种。从“外贸整体依存度”看,1998年为3420,1999年为34;

10、此后每年以高达近10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2004年上到70,此后几年基本维持在70左右,最高年份到了80,即使是在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2010年,外贸整体依存度也达到了66、62。这说明,十几年的扩大内需反而使“内需”所占份额不断减少。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次“扩大内需”战略的提出的初衷,是因为当时的政策制定思路是我国当时经济对外依存度不够高,无法通过外需来解决需求不足问题,所以要扩大内需。而政策执行的结果却导致了出口挤压内需的状况,这不得不让人思考,我们的内需战略的用力方向把准了中国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共生性研究2吗在当前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而内需不足的趋势难于迅速扭转的情况下,“扩大内

11、需”不应该只作为一个权宜之计,而应该成为一项“国策”,不应该仅仅从其本身的内生变量中寻找出路,而是应该在开放经济的外生变量环境里为自己开辟道路,以使中国经济发展能走上“内生”的良性循环轨道。12内需不足的原因与单纯内需战略的困境121当前中国内需不足的内在原因分析首先,劳动者低收入是内需不足的直接原因。消费需求才是最终的需求,因而国内的消费需求提高才是扩大内需的根本之道。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关键就是增加占人口绝大数的劳动者的收入,提高他们的购买力。但是,我国特殊的国情和“三低一高”(低工资、低成本、低产业链的产业结构、高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决定了我国劳动者的收入很低,而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12、劳动者收入占比太低,而投资又高居不下,导致生产出的产品在国内需求少,于是只好加大出口力度,造成内需进一步相对减少。其次,劳动者低工资的根源在于低端的国际产业链分工。“中国制造”的产品物美价廉,畅销世界,但是中国企业从中分得的利润微乎其微。由于加工制造环节利润微薄,加上竞争激烈,企业为了维持生存,只能拼命降低劳动者报酬,以降低成本。中国是个劳动力密集型国度,农村大量的过剩劳动力一方面为生产低成本竞争出口产品提供了可能,但同时也造成大多数人的购买力低下,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反过来又只好以更低成本竞争将过剩产品出口,从而形成了所谓的“三低一高”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有一定的必然性和“

13、合理”性,但久之则会形成“内生内需不足”的机制,改变起来十分困难。由于这种“内需不足”不断再生,“扩大内需”的方式又是凯恩斯主义的扩大投资需求,如果这种“投资”不能切实解决劳动者低收入问题,内需不足的“再生机制”就不能打破,内需就不能真正扩大。因此,内需战略急需找到一个突破口,为自己突围,为自己开辟道路。122单纯内需战略面临的两个“两难困境”既然劳动者低工资是内需不足的直接原因,是不是“扩大内需”就应大幅度提高劳动者工资呢既然劳动者低工资的根源在于低端的国际产业链分工,是不是将我国在国际产业链分工提到“高端”,“扩大内需”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呢笔者认为问题没有这么简单。实际上,我们在解决内需不

14、足问题时陷入了一个“两难”困境。先看提高劳动者报酬。如果不提高劳动者报酬,维持这种低工资的低成本竞争战略,内需就不可能真正“扩大”,只能是越来越“缩小”但是,如果在发生经济危机时,国际需求减少,增加劳动者工资意味着产品成本的提高,使产品出口更加困难。一个高外向型的经济外需突然降低,会造成大量企业经营困难,工人失业,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国内需求也将剧减。这样,将会导致更加严重的问题。在宏观经济困难、需求萎缩的情况下,企业为了生存,往往采取的是降低劳动者工资以降低成本的办法。因此,陷入提高劳动者报酬与降低劳动者报酬的“两难”困境。再看国际产业链分工问题。长期来看,固然只有挣断这个被锁定的“低

15、端”产业链条,才能打破内需不足的“再生机制”,走出“两难”困境。但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个长期的过程,且需要一系列内外部条件,比如劳动者素质、劳动力的供给条件、企业的核心技术,更重要的是国家长期的产业计划和战略布局。这些问题都不能在短期内解决。而危机的出现需要解决眼前的就业、企业生存与经济发展问题。如果不解决“低端”国际产业链分工的问题,中国将永远走不出“内需不足”泥潭;如果现在解决这个问题,即使不考虑条件是否完全具备的问题,也必定使大量低素质的农民工暂时失业,使“内需”更加困难。由于产业升级意味中国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共生性研究3着经济资源流入资本密集度高的重工业部门和高端产业链,在其他措施不匹

16、配条件下,分配会朝着有利于资本而不利于劳动的方向倾斜,这也会加剧消费不足以及使得消费在GDP中比重的下降。这是另一个“两难”困境。13对于内需战略认识误区与实施缺陷的探讨1998年和2008年两次启动的“扩大内需”计划之所以没能扩大内需,除了国内外的环境影响外,我们扩大内需的一些措施本身也可能存在不足。这又可能源于一些对扩大内需的认识“误区”。笔者认为,主要的认识误区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认为扩张性投资就是扩大内需。中国多年来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但是,投资不是真正需求,因为投资形成的供给需要另外的“需求”来消化;投资引致的需求只是一种派生需求,即投资带动的劳动者收入增加带来的需求,而且这

17、种派生需求是不可持续的。因此,靠投资来短期拉动经济增长也许有效,但不能拉动“长期需求”,更谈不上持续地拉动“内需”。第二认为医疗、教育等市场化就是拉动内需。医改、教育等市场化当初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认为能对扩大内需起巨大的作用,但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他们其并没有起到真正扩大内需的预期作用,而且还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片面的医疗和教育市场化改革不但带来一些社会问题,还增加了低收入人群的负担,从另一个侧面影响了内需的提升。第三认为内需不足是因为人民有钱不消费。我们的许多扩大内需举措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前提之上的即人民有钱不消费,或不愿意消费。上述关于医改、教改、房改等措施都是以此为前提设计的。可是,

18、考虑到我国收入分配差距,2010年基尼系数达到了06左右,绝大多数储蓄存款是少数高收入人群所有的事实,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实际购买力其实是很低的;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绝大多数的属于富人的储蓄是很难转化为“消费需求”的。14内需战略在两难中的抉择与突破方向探讨面对内需战略实施过程中这一两难,困境我们似乎不能在本国经济母体中孕育出内生化的拐点因子,至少在短期内这是不现实的。那么,我们似乎应该在全球经济的接合缝隙中寻找跳出圈子的落脚点,然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破坏力远未完全释放的背景下,我们寄希望于大量出口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应该的。笔者认为,内需导向下的引进战略,或者说是引进刺激下的内需战略,恰恰是我

19、们所面临的两难困境的突破方向。2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的共生性与互促性分析21中国引进战略的制度渊源与发展症结分析引进战略的范畴是相当广泛的,它包括了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产品引进、人才引进、项目引进、理念引进等诸多范畴层面。本文所探讨的范畴集中于可以量化的资金引进与产品引进两个层面,并适当考虑了作为长期经济增长最终引擎的技术引进方面。211中国资金引进特征及其制度渊源根据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显示,2006年外商直接投资存量为5442亿美元,占对外负债的5641,远高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吸收FDI反映了国内外经济体制尤其是金融体制的相对效率水平。中国的资源配置明显向国有企业倾斜,民营企业

20、在市场准入、资金融通方面被边缘化。即使民营企业在服装等出口加工业具有比较优势,也不得不向外资1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局网站资料中国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共生性研究4出让股权。此外,许多国有企业出现亏损,很容易成为外资的收购对象,经济条块分割,既减弱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也增加了对外资需求。在国内金融体系不发达、企业难以通过金融市场规避风险的情况下,较为强调吸收稳定性强、且便于中国与国外投资者分担风险的FDI成为我国引进战略的最主要实现方式。实际上,中国FDI在对外负债中占比偏高,主要不是FDI流入过多,而是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证券投资、其他投资流入太少这一原因导致的。从制度渊源上看,我国资金

21、引进与对外负债结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在很大程度上,中国金融制度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公共制度特别是政府管理体制的完善,它们对负债结构的影响难以截然分开。二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分权制的影响。在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的动力较强、而对外借债、股票融资的自主权很小的情况下,它们只能通过土地、地方税等优惠政策吸引FDI。由于国有金融体系主要受中央垂直管理,金融风险并非地方政府考虑的主要因素。三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公共制度、金融制度都在变化之中,其作用于对外负债结构的机理可能与成熟市场经济体有较大不同。四是非正式的习俗和传统观念对引进外资决策的影响。如国人少借债的观念根深蒂固,可能导致银行借款和债券融资规模

22、较小。212中国贸易引进面临的特殊国情与发展症结思考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此之前,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更多是内生的,是制度改革带来要素资源逐渐优化配置,庞大的内需释放所带来的需求拉动和投资推动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更多的是依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需要。加入WTO,使中国经济更深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体制的改革不再仅仅是依据本国的阶段性需要,而必须落实自己的国际承诺,更多地依据世界经济统一的竞争规则。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也将进一步加深,经济全球化将推动中国从追求产品的国产化、产业的自我配套到追求加入全球产业价值链,进行全球化生产,占据国际分工中的有

23、利位置。借助全球产业链,实现本国产业经济系统与全球产业经济系统的互动,给中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的调整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从产业结构演化角度来看,十年引进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原有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众多跨国公司积极到中国投资,在利用中国大量廉价劳动力基础之上实现对中国市场的占有,这种投资模式推动了中国制造概念的诞生和发展。众多跨国公司都愿意把制造中心放在中国以使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接近市场。因此,中国产业的重型化趋势明显,钢铁、冶金等传统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发展十分迅速,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的重型化。过去我们的引进战略在强化我们原有的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同时,却使我们的比较劣势产业,

24、特别是服务业面临更大的发展压力,即也强化了弱势。相对于制造业的发展,入世之后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发展需要,从中国的产业结构演变看,十年引进战略的实施加深了中国产业结构开放化程度,扩大了中国产业的市场空间,但延缓了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22中国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的矛盾性与共生性分析从经典宏观经济学的视角看来,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是两种作用力完全相反的经济战略。进口会排挤国内产品的销售量,这似乎是不争的常识。在过去的政策实践中,我国曾基于不同的,互相独立的目的推行了内需战略和引进战略,两者在时间上亦有重叠期,但是却从来没有将二者纳入一个整体的政策战略框架设计,也从来没有在各自的战略部署中考虑

25、过相互之间的共生互促因素。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西方经典经济学在我国的机械套用所致。在美英法德等当代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中,他们的工业化进程是内生促发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成熟阶段瓜熟蒂落的结果,而他们的内需市场也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自然壮大的,西方经典经济学也是在这一经济母体中孕育诞生的。这和我国当前的情况大不相同。以引进战略发挥工业化后发优势,以内需战略发挥有发展落差的大国优势,这是我国未来几中国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共生性研究5十年内跨越发展的根本倚仗所在。所以,西方经典经济学所认为的互相矛盾的两大战略在我国必须寻找到,也一定能寻找到共生的平衡点。笔者认为,简单地从进口排斥内需的角度推断出

26、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是矛盾的这一结论是不妥的。内需战略强调国内市场对国内产业的消化能力的提升,引进战略强调的是国外资金、技术以及产品对国内市场以及国内产业结构的补充和刺激能力。两者在范畴上首先就是不同的,因此无所谓排斥和对立。内需与进口在数量上所表现出来的此消彼长的关系是短期的,非必然的。相反地,笔者认为,我国当前扩大内需的政策目标无法以单纯的扩大投资或增加出口来达到,当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预期引擎的时候,引进战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也就越来越表现出共生性与互促性。首先,以内需为导向的引进战略可以更具有方向性地找到具有发展空间的投资领域、销售领域以及空间地域。过去,我国引进外

27、资以及国外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盲目性,外国资金、产品在国内热门领域内排挤内资,排挤国内产品,而在边缘产业上却是一片空白,没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究其原因,是在引进过程中没有真正做到以国内实际需求或潜在需求为导向,而是以高价、高利、低监管作为首要流向标准,而这里的高价高利往往并不是由有效需求带来的,而是短期市场操作的产品。以实际内需为导向,是完善我国引进战略的必由之路。其次,引进资金、项目、技术一方面可以刺激国内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管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可以极大地丰富国内市场,打开消费者的消费视野,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档次,促进国内消费氛围的形成。再次,以结构性内需为导向的引进战略可以将外

28、资引入我国的空白产业、边缘产业以及不发达地区,从而发现新的消费增长点,形成有梯度、有后劲的内需增长格局。最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进项目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现象。无论是对于政府还是民营资本来说,当其面临外来先进的项目、技术时,原本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也许会因为其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而变得缺乏竞争力,由此,他们或是重新司考自己的投资方向,以适应有效内需的要求,或是被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规则所淘汰。而这两者都将有利于抑制我国投资挤出消费的状况,从而有利于优优化产业结构,从真正意义上扩大内需。以上是笔者在逻辑上的推断,以下进行数理证明与实证检验。3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共生性的的数理模型

29、探究31模型的基本假定假设经济中存在N个国家,包括一个发达国家和1N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中包含农业品AC与工业品厂MC两种产品,及劳动力、资本、中间产品和人力资本四种生产要素。同时,我们假定两个国家的消费者所面临的效用函数均为柯布道格拉斯形式,即1MACCU。两个国家的居民消费支出为一个线性支出系统,即假定两国消费者均存在一个维持生存所必需的食品消费水平Y,其收入中Y部分全部用于农产品支出,而超过Y以上的部分为可支配收入,并在农产品与工业制成品之间进行分配。农业部门为完全竞争产业,其生产需要投入单一的劳动力要素。农产品生产的规模收益递减,且可以在两国之间进行无中国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共生性研究6成

30、本交易。为简化分析,我们将农产品的价格标准化为1。工业品生产部门遵从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垄断竞争框架,其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三种要素,其中资本要素形成企业的固定成本,为了简化分析起见,我们假定每个企业的设立需要投资1单位的资本作为固定资产投入。因此,企业的数量实际上也就等同于资产的存量。同时,劳动力和中间产品要素共同构成了企业的可变成本。工业制成品可以跨国界进行贸易,但贸易过程中存在“冰山”特征的交易成本。在传统的核心边缘空间经济模型当中,一个基本的假设是劳动力可以进行跨区域的流动。然而在现实的世界当中,劳动力的跨国流动存在着较大的壁垒,而劳动力能否进行流动也就构成了国家边界的一个最典型的特征。因

31、此,在我们的分析当中,假设劳动力要素是不能够跨区域进行流动的,但劳动力可以在国内的农业部门与制造业部门之间进行转移,其转移的动机取决于该国农业部门与制造业部门工资水平的对比。在农业部门的工资与制造业部门工资达到均等化的情况下,该国的经济处于均衡水平。与劳动力相比,资本可以跨国界流动,这是开放经济的一个典型的特征。但根据马丁和罗格斯“自由资本”模型的基本假设,资本的使用是与其所有者相分离的,资本所有者不能够跨越国界进行流动,但可以在其他国家进行投资,而投资的收益最终返还到资本所有者的手中2。为了简化起见,我们假定资本的流动以及收益的汇回均是无成本的。32SD垄断竞争框架垄断竞争框架与“冰山”成本

32、是现代空间经济理论的两大基石。我们的分析同样是建立在SD垄断竞争框架基础上的。321消费者行为首先来考察典型的消费者行为。假设代表性消费者消费两种产品农产品AC与工业品MC,农产品价格为AP,工业品价格为MP,消费者的总收入为Y,则由代表性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问题,可得代表性消费者对农产品与工业品组合的需求函数分别为PYCM/PYCA/1(1)进一步设工业品的种类为N,消费者对每种工业品的需求为,1NICI。各种工业品之间的替代弹性为。定义/1,消费者的工业品消费水平为1/110/10DCDCCINIINIM(2)设每种工业品的价格水平为P,则由典型消费者在工业品消费决策方面所而临的子效用最大化

33、问题的最优条件,可得工业品的总体价格指数P为1/111(DPINIIP(3)同时可得每种工业品的需求函数为CPCMIIP(4)2参考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中国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共生性研究7322生产者行为以下来考虑生产者的决策行为。假设典型生产者的生产过程需要三种要素投入,即资本K、劳动L与中间产品M。其中,资本投入形成企业的固定成本,劳动与中间产品投入形成企业的可变成本。为简化分析,仿照FUJITAKRUGMANANDVENABLES1999的方法假定企业以一种劳动和中间品的组合1LMX作为生产中使用的可变投入,且这种投入组合X的价格为G。设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边际要素

34、投入为MA单位资本投入的报酬率为R。假设每个企业建立需要1单位资本的固定资产投入,则典型企业的利润函数为RCGAPIMI(5)由利润最大化条件可知在企业数量足够多,企业之间不存在互动博弈行为的情况下,典型企业的最优定价决策为GAPMI1(6)同时假设企业以工业制成品作为中间产品投入,因此中间投入品M的价格等于工业品的价格P,劳动力投入的单位报酬即工资为W,则有1WPG在总可变成本中,中间品支出份额为,工资支出所占份额为1。将1WPG代入6式,可得11WPAPMI(7)为简化分析起见,可以对7式进行一定的标准化处理,选择一定的计量标准使得/1MA则可得企业的最优定价决策为1WPPI(8)此外,在

35、垄断竞争条件下,我们假设企业可以自由进出该行业,因此在长期均衡当中行业内的厂商获得零利润,即0RCGAPIMII(9)将8式代入9式中,可得RRCPIII/(10)GACRCPMIIII/11/11(11)其中IIICPR为典型企业在最优决策时的销售收入。10与11两式意味着企业的销售收入当中有1/部分用来支付资本所有者的报酬,另外的/11部分则用来支付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可变成本。中国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共生性研究833空间经济增长模型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着手构建关于产业在空间分布情况下的一般均衡模型。与经典的空间经济模型一样,该模型是由若干相互关联的方程所共同组成的一个系统性方程组所构

36、成,而这些方程的构建则依赖于前文DS垄断竞争模型所得到的结论。具体而言,构成该方程组的系统性方程主要包括如下部分331价格指数方程由于在国家U内部销售的产品包括了本地企业生产的产品和国外进口品,设任一国家J内部的典型厂商JN在当地销售的价格为JIP,出口过程中运输成本为JUT,且1UUT,则由国家JJ1,N生产并出口到国家U的产品实际价格为JIJUPT。假设所有的企业均是对称的,则根据3式,国家U的工业品价格指数为1/111NJUJJIJUTPNP(12)其中NJ为国家J中的企业数量。利用8式可将该价格指数方程写为如下形式1/11,1/11/1UJJJNJJUTWPNP13332资本存量方程进

37、一步确定各国的资本存量方程。假设国家U的劳动力禀赋总量为1,其中制造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即制造业劳动力数量为US,外生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为UZ,此时该国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要素可被视为一种“有效动动”,所投入的有效劳动数量为UUZS工资水平UW可被视为每单位有效劳的报酬,此时该国制造业工人的实际工资收入为UUUWZS。假设国家U中所拥有的全部企业数量为UN,由于每家企业拥有1单位本固定资产,因此UN也是该国拥有的全部资本存量。由11式可知典型企业会将其销售收入的/11用于支付可变成本支出,而在全部变成本支出当中,工资支出则占了1。假设典型企业的产量水平为UIQ可得如下等式UNIUIUIUUUQP

38、SWZ1/111(14)选取一定的计量标准使1/1UIQ,代入14式整理得企业数资本存量方程为/11UUUUUWPNSZ(15)中国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共生性研究9333工资方程假设国家U的代表性企业产量为UIQ,其产品在当地售价为UIP;由于跨区销售存在运输成本,该企业在国家JJ1,N产品的销售价格为UIUJPT。根据4式,其在任一国家J销售产品的数量JIC为JMJUIUJJICPPTC/(16)其中JMC是国家J对工业制成品的需求总量。假设国家J中用于购置工业制成品的支出为JE,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指数为JP,则国家J对工业制成品的需求量为JJJMPEC/。将其代入16式可得1JUIUJJJIP

39、PTEC(17)这就是国家U的工资方程。334技术进步率与长期均衡条件假设劳动效率水平NZ与SZ由两国外生的技术进步率N与S所决定且在基期0T时劳动效率水平为1,则在时点T,劳动效率水平为TUUTZ1(18)在长期条件下,企业有足够的时间对其区位分布进行调整。在我们的模型中,劳动力不能进行跨国流动,但可以在国内农业与非农业部门间转移。当一国的制造业工资高于农业工资时,总会促使一部分农业劳动力转变成制造业劳动者。随着农业劳动者的减少,农业生产规模收益递减条件会引起农业生产者的报酬上升,直到两部门工资相等。因此在一个长期均衡水平中,每个地区的资本存量规模会满足如下均衡条件,即农业部门的工资率等于工

40、业部门的工资率。假设农业部门为完全竞争部门,且农产品价格水平被标准化为1,因此农业生产者的报酬率等于农业边际产出A,由此可得区位长期均衡条件为1/1KSWUU(19)价格指数方程13、资本存量方程15、工资方程18、技术进步方程18以及长期均衡条件19)构成了空间经济增长的一般均衡系统。其中工业品价格UP、资本存量UN、制造业工资UW、工业从业人口US、劳动效率UZ、制成品购买支出UE、收入水平UY为该模型的内生变量。34模型的模拟分析在以上的分析中我们构建了空间经济增长的方程系统,如果能够对该方程系统进行求解,那么就可以得到在该系统处于均衡水平时的各变量的具体水平。然而由于该空间经济增长模型

41、属于多元非线性方程组,所以通过数学方法难以得到该方程组的显性解析解。因此,对该方程组进行分析就必须要依赖计算机模拟技术来进行。中国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共生性研究10按照一般性的理解,经济增长主要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产出水平变化。然而在前文建立的经济系统中并不包含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情况。在该空间经济增长模型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促进资本的形成,二是推动资本的转移。效率提升对于资本形成的促进作用是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在不考虑技术进步的情况下经济中所能够容纳的资本数量是既定的,当资本存量达到了经济所能容纳的最大数量后,新的资本进入无法获得正利润,资本存量也就不再继续

42、增加经济增长的过程也将因此而终结。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效率提升为新的资本形成提供了可能。随着技术的进步,有效劳动投入的增长会提高各国的收入水平,从而扩大了市场需求,并为更多的资本进入创造了空间。正是这些不断增加的资本投入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因此,从世界的整体情况来看,技术进步是引发经济长期增长的唯一动力,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分析与新古典增长理论所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然而与新古典增长理论不同的是,技术进步在促进资本形成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产业的转移和扩散影响特定国家的资本存量和经济增长。随着技术进步过程的深入,制造业会摆脱原有的集聚力由发达国家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转移。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在技

43、术进步的过程中除了因直接的资本形成效应而实现的经济增长之外,还可以通过吸引发达国家已有的资本存量向国内转移而使该国的经济增长呈加速进行态势。在产业扩散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增长是克服产业在发达国家内部集聚力,吸引产业向其转移的关键。作为决定需求的主要力量,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是影响其经济增长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从前文的分析来看,本国资本与外国资本的最大差别就在于二者创造收入的能力不同。由于资本所有者不随资本的流动而迁移,东道国的产出中会有一部分作为外国投资者的利润被汇出而并未形成本国的收入,即东道国的产出会因外资的参与而出现一定的“漏出”。在同等的资本存量下,该国的外资依存度越高,产出的“漏出”

44、就会越严重,而收入水平也会更低。这种低收入水平将通过影响需求进而影响产业扩散和该国的经济增长。因此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本国与外国的外资依存情况将会对各自的经济增长效果产生影响。35数量经济学分析结论通过以上空间数量经济学模型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技术进步是长期内推动经济增长的唯一动力,技术进步若是依靠内生的积累,其前进速度是缓慢的,而引进战略的实施不但可以直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而且可以通过资金、项目的引进间接地引进技术,从而推动本国的经济增长;其次,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在技术进步的过程中除了因直接的资本形成效应而实现的经济增长之外,还可以通过吸引发达国家已有的资本存量向国内转移而使该国

45、的经济增长呈加速进行态势;最后,在产业扩散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增长是克服产业在发达国家内部集聚力,吸引产业向其转移的关键。作为决定需求的主要力量,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是影响其经济增长效果的重要因素。以下,我们利用历史数据对这一结论进行计量经济学检验。4中国进口与内需共生性历史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检验在论证了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在理论上的共生性与互促性之后,笔者尝试使用实证方法检验上述结论的可靠性,找到理论中存在的偏差,以期得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41数据设定33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CNKI,全部中国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共生性研究11本文以

46、我国1980年至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减去同期进出口差额(负值为加项)的数值作为当年内需总值序列ID,其中I部分为内部投资需求,GC部分为内部消费需求;设每期进口商品总额序列为IC,每期利用外资总额序列为FI。设定回归方程FIICID2142内需总值与引进结构相关性的多元回归方程拟合将ID序列作为应变量,IC序列、FI序列作为解释变量,首先考察ICID,FIID两组数据之间的散点图,观察其线性程度。EVIEWS模模拟结果如下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ICID050,0001

47、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02,0004,0006,0008,000FIID数据经过汇率调整,数据列表见附录一。中国内需战略与引进战略共生性研究12由上图可知,两组数据都具备较好的拟合性,ICID之间呈现线性相关关系,而FIID之间呈现非线性相关关系。对FI序列进行取对数处理后,试拟合回归方程FIICIDLN21EVIEWS拟合结果如下DEPENDENTVARIABLEIDMETHODLEASTSQUARESDATE04/05/11TIME2027SAMPLE19802010INCLUDEDOBSERVATIONS31VARIABLECOEFFICIE

48、NTSTDERRORTSTATISTICPROBC41992712470936166708901075IC31894620235247134899100000FI34364852371992144919701592RSQUARED0968534MEANDEPENDENTVAR7499112ADJUSTEDRSQUARED0955690SDDEPENDENTVAR7951321SEOFREGRESSION9090509AKAIKEINFOCRITERION2118743SUMSQUAREDRESID220E09SCHWARZCRITERION2132887LOGLIKELIHOOD3042177HANNANQUINNCRITER2123173FSTATISTIC1089962DURBINWATSONSTAT0595130PROBFSTATISTIC0000000拟合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