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刺法中职.ppt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4099779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毫针刺法中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毫针刺法中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毫针刺法中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毫针刺法中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毫针刺法中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Acupuncture Techniques * 2 教教 学学 要要 求求 掌握毫针的基本知识,熟悉毫针刺法的进 针操作。 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 3 * 4 皮肤针(梅花针) * 5 * 6 一、毫针的构造、检查和规格一、毫针的构造、检查和规格 针尖 松针状 钩 钝 针柄 圈柄、花柄(盘龙针)平柄、管柄 针尾 角度 艾灸 针身 光滑挺直 弹性 锈蚀 弯曲 针根 牢固 锈蚀 松动 构造与检查 * 7 长短规格 粗细规格 寸 1 1.5 2 2.5 3 4 5 毫米 mm 25 40 50 65 75 100 125 号数 26 27 28 29 30 31 32 毫米 mm

2、 0.45 0.42 0.38 0.34 0.32 0.30 0.28 规 格 * 8 针刺操作,一般将持针的手称为 “ 刺手 ” 按压穴位局部的手称为 “ 押手 ” l 临床施术时,一般是右手持针,左手按 压,故称: l 右手为刺手, l 左手为押 (压 )手。 二、针刺练习二、针刺练习 进针 * 9 刺手刺手 刺手的作用 掌握毫针 刺手持针的姿势 以 拇、食、中指 三指夹持 针柄,以无名指抵住针身, 进针时运用指力,使针尖 快速透入皮肤,再行捻转, 刺向深层。 * 10 押手押手 押手的作用 主要是 固定穴位 皮肤, 使针能准确地刺中腧穴,另 外可 夹持针身 ,以助刺手进 针,使长针针身有

3、所依靠, 不致摇晃和弯曲。 * 11 三、针刺前准备三、针刺前准备 长短粗细 个人情况 年龄 性别 体质 胖瘦 部位 头面 四肢 胸背 腰臀 病情 虚实 表里(深浅)寒热 急慢 注意 : 一穴一针 选择针具 质量(地) 不锈钢针 金针 银针 磁极针 检查各部 * 12 选择体位 选择原则 便于医生取穴、施术 便于留针、患者舒适 仰卧位 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 部分(前侧面)腧穴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 13 体 位 俯卧位 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 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4、侧伏坐位 针刺前的准备 * 14 体 位 侧卧位 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 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针刺前的准备 * 15 体 位 仰靠坐位 适宜于取前头、颜面 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针刺前的准备 * 16 体 位 俯伏坐位 适宜于取后头和项、 背部的腧穴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针刺前的准备 * 17 体 位 侧伏坐位 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 、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 穴 注 意 暴露与松弛 针刺期间勿改变体位 医生适当的位置 常用体位

5、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针刺前的准备总原则:要使病人舒适 ,耐久 和便于医生操作为原则 * 18 消 毒 针具器械消毒 高压蒸气灭菌法 1-1.4kg/cm2 115-123oC 30min 药液浸泡消毒法 75%酒精 30-60min 煮沸消毒法 水沸后 15-20min 医生手指消毒 针刺部位消毒 治疗室内消毒 针刺前的准备 * 19 持针法 刺手 掌握针具 相应手法 押手 固定腧穴 协助进针 多指持针法 难经 知为针者信其左 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四、毫针的针刺方法四、毫针的针刺方法 减轻疼痛 调节针感 二指持针法 * 20 以押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切按在穴位旁

6、,刺 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 本法适合于短针的进针 毫针的针刺方法 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双手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指切进针法 * 21 押手拇食两指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刺 手拇食指执持针柄, 将针尖对准穴位,双手配合 动作,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 . 本法适合于长针的进针 毫针的针刺方法 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双手进针法 挟持进针法 夹持进针法夹持进针法 * 22 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用押手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肤向 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刺手持针从其间将针刺入。 双手进针法 此法多适用于腹部腧穴的进针 毫针的针刺方法 舒张进针法

7、 舒张进针法舒张进针法 * 23 即用押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刺 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 腧穴的进针 毫针的针刺方法 双手进针法 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提捏进针法 * 24 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 直刺 针刺的角度 毫针的针刺方法 适用于大部分腧穴 斜刺 肌肉浅薄 重要器官 疤痕 平刺(横刺) 皮薄肉少 头面部 透针 * 25 针刺的方向 毫针的针刺方法 u依经脉循行 u依穴位与病位 针尖对向病痛部 * 26 针刺的深度 个体差异 年龄、体质、胖瘦等 病 情 虚实表里寒热 /急慢 时 令 春夏浅 秋冬深 针 感 感应敏感 感应迟钝

8、 毫针的针刺方法 凡刺浅深,惊针则止 针灸大成 部位 参考腧穴常用深度 * 27 行针手法 广义 从进针至出针的整个过程 狭义 进针后为促使得气、调节针感和为 使针感向某一方向传导而采取的操 作方法(运针) 行针概念 五、行针与得气五、行针与得气 行针法 行针基本手法 行针辅助手法 * 28 提针与插针结合 ,对穴位施行上 下进退的操作方法 (3-5分 ) 基本手法 提插法 捻转法 行针与得气 提插法 幅度 /层次 /频率 /时间 * 29 刺手挟持针柄前后、左右交替旋转捻动 (180-360) 行针与得气 捻转法 角度 /频率 /时间 基本手法 提插法 捻转法 * 30 辅助手法 方法 指用

9、手顺着经脉的 循行经路 ,在腧穴的上下部轻 柔地循按。 作用 疏通气血 激发经气 行针与得气 u循法 u弹柄法 u刮柄法 u摇柄法 u飞法 u震颤法 循 法 为了 促使针后得气 或 加强针感 的一些方法。 * 31 方法 弹动针尾 /针柄, 使针体振动 作用: 催气 守气 辅助手法 行针与得气 u循法 u弹柄法 u刮柄法 u摇柄法 u飞法 u震颤法 弹柄法 * 32 方法 刮动针柄,使针体振动 作用 刮法可加强针感,促使 针感的扩散。 辅助手法 行针与得气刮柄法 u循法 u弹柄法 u刮柄法 u摇柄法 u飞法 u震颤法 * 33 方法 直立而摇边摇边退 卧针而摇不进不退 作用 泄气 行气 辅助手

10、法 行针与得气摇柄法 u循法 u弹柄法 u刮柄法 u摇柄法 u飞法 u震颤法 * 34 方法 以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 ,细细捻搓数 次 ,然后放开两指 ,一搓一放 ,反复数次 , 状如飞鸟展翅 ,故称飞法。 作用 催气、行气 行针与得气飞法 u循法 u弹柄法 u刮柄法 u摇柄法 u飞法 u震颤法 辅助手法 * 35 方法 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动 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 作用 催气 守气 行针与得气震颤法 u循法 u弹柄法 u刮柄法 u摇柄法 u飞法 u震颤法 辅助手法 * 36 针刺练习针刺练习 2棉团练针 提插、速刺 指力、手法、灵活协调性 /精神专注 1纸垫练针 捻转与指力 * 3

11、7 得气的表现 l 针刺未得气时,病人无特殊感觉,医生感到针 下空虚无物。 l 其他问题 金元 .窦汉卿 医者 手下沉紧 /如鱼吞钩饵 /徐和 患者 酸 /麻 /胀 /重(热 /凉) 或传导或见局部肌肉跳动 * 38 1、是取得针刺疗效的保证 2、反映出机体正气的盛衰和病邪的轻重。 3、判断疾病的转归及疗效的快慢。 4、是施行补泻手法的前提。 得气的意义 * 39 留针 方法 静留与动留 l 时间 寒证、痹证、痛证、痉挛性疾病 从 10分钟至几个小时不等,一般在 半小时 左右。 意义: 便于继续行针施术和维持针感时间,加强疗效。 注意观察 相关问题 出针 防止出血与疼痛 -慢 针灸聚英 下针贵

12、迟,太急伤血,出针贵缓, 太急伤气。 出针不可猛出, 必须作三、四次,徐徐转而出之 则无血,若猛出必见血也。 七、留针与出针七、留针与出针 * 40 针刺流程 消毒 间 歇 行 针 单手进针法 双手进针法 指切 夹持 舒张 提捏 管针进针法 常用补泻手法 提插补泻 捻转补泻 疾徐补泻 开阖补泻 呼吸补泻 迎随补泻 热补凉泻 进针 得气 留针 行针 补泻 出针 针刺角度方向深度 行针基本手法 提插法 捻转法 行针辅助手法 循法 弹法 刮法 摇法 飞法 震颤 毫针刺法操作毫针刺法操作 l 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一次性毫针 、消毒棉签、消毒酒精,弯盘 1个。 l 2、与患者充分沟通。 l 3、体

13、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 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 l 4、消毒:术者手消毒、穴位消毒。 l 5、进针 l 6、运针得气 l 7、留针 l 8、出针 * 41 * 42 八、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八、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由于患者体位不适, 精神紧张,饥饿 ,体质虚 弱,或针刺时手法过重所致。 症状 突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冷 汗、恶心呕吐、精神疲惫、脉沉细 ;严重者 四肢厥冷、神智不清、二便失禁、唇甲青 紫、脉细微欲绝。 处理 出现晕针症状时,应镇静,立即出针,使病 人平卧, 头部稍低 ,给予饮温开水或糖水即 可恢复,重者可掐人中、内关,或灸足三里、 百会。 预防

14、针对原因 /注意观察 晕 针 * 43 原因 精神紧张或疼痛、手法、留针时间 现象 针体活动困难 或伴疼痛 处理 放松(精神 局部) 转移注意力 /调整针体 预防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 注意正确操作手法 异 常 情 况 的 处 理 与 预 防 滞 针 * 44 原因 体位、手法、外力、滞针 现象 方向角度改变 -针体活动 -疼痛 处理 放松局部 恢复体位 顺势拔针 预防 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 选好体位,勿随意移动身体 异 常 情 况 的 处 理 与 预 防 弯 针 * 45 原因 针具质量、手法过重、 弯针与滞针处理不当 现象 行针或出针时发现针身折断 处理 保持镇静 保持原有体位 预防 检查针具 ; 针刺时保留部分针身在体外 异 常 情 况 的 处 理 与 预 防 断 针 * 46 原因 针具质量 手法过重 刺伤血管 现象 疼痛 肿胀 皮肤青紫 处理 按压 冷敷 加压包扎 热敷 预防 检查针具 注意手法适度 熟悉解剖 异 常 情 况 的 处 理 与 预 防 血 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