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吻合血管的骨与骨 膜移植 一、活骨移植的外科解 剖学研究及临床进展 临床骨移植术的开展已有悠久的 历史,传统骨移植最早由 Ollien( 1887)研究, Barth( 1893)、 Axhausen( 1908)相继作了骨移植的 实验和临床研究,此后逐渐推广用于 临床 。 传统骨移植可分为以下 两种: 1)传统自体骨移植;也称死骨移植 ; 2)非自体骨移植,包括同种异体和 异种骨 。 传统自体骨移植,移植骨仅起着刺激成 骨细胞生长的作用,有诱导和桥梁作用,最 终将移植骨完全改造成为与受骨相同的骨质 ,称为 “爬行代替 ”。因是死骨移植,就有移 植失败和骨不连的危险。多次手术 -短缩 、畸形、
2、截肢,愈合率据统计为 85% ,大块 移植失败率有超过 50% 报道 。 从 1896年 Lsreal用尺骨骨皮瓣进行鼻再造; 1908 Rydjgier用锁骨复合瓣移植修复下颌骨; 1918年 Blair 用肋骨或锁骨骨皮瓣重建下颌骨; 1962年 Judet将带蒂骨瓣移植用于临床。这些是依 靠肌皮瓣少量血运骨移植。 70年代以来,随着显 外发展,用带血管骨瓣移植,血管吻合后,骨瓣 立即重建血运,此法称 “活骨移植 ”; 1966年杨东 岳吻合血管第 2趾移植成功,相继有吻合血管腓骨 移植,髂骨移植,肩胛骨移植等。 自体骨膜移植研究,开始于 Ouiey,已有 100 多年历史, 1978年
3、Finley 作了大量胫骨缺损重 建血运的骨膜移植的实验研究,获得成功; 1979年芦家祥等用吻合血管的腓骨骨膜移植治 疗 1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成功; 1981年解放军总 医院用带血管蒂的桡骨骨膜瓣移植治疗腕舟骨 骨折。(陈旧性) 至今,多种骨类,多种形式的带 蒂的或吻合血管的骨移植,骨膜移 植已经成为显微外科的重要课题, 得到迅速发展,前景广阔。 二、骨移植的种类 1 传统骨移植 带蒂骨瓣移植 )带肌或皮瓣的骨瓣移植,锁骨胸锁乳突肌 骨肌瓣,肩胛骨斜方肌骨肌瓣,肋骨胸大肌骨肌 瓣,肋骨背阔肌骨肌瓣,股骨粗隆区骨肌瓣,髂 骨缝匠肌骨肌瓣,髂骨臀中肌骨肌瓣。 )带血管蒂骨瓣移植,带较粗知名血管骨
4、瓣 就近移植,如旋髂深髂骨瓣。 )吻合血管的骨瓣游离移植 髂骨, 带旋髂深血管;肋骨,带前、后肋间血管;腓 骨,带腓血管;肩胛骨,带旋肩胛血管和颈横 血管;跖趾骨,带足背动脉或第一跖背动脉和 大隐静脉。 )吻合血管的骨膜游离移植 腓骨骨 膜;胫骨骨膜;肋骨骨膜;肩胛骨冈下窝骨膜 和桡骨骨膜等。 三、活骨移植的应用指征 1 外伤后骨缺损; 2 慢性骨髓炎后的骨缺损,或某些脊柱结核病灶 清除后骨缺损。 3 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 4 某些脊柱先天性畸形; 5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6 先天性骨缺损; 7 头面部某些矫形。 四、骨移植后骨的再生与 修复 1 影响骨移植后再生及修复的因素 1)移植骨与宿主
5、骨接触是否紧密,时间长短, 骨细胞的增生,成骨细胞的分化,诱发成骨的活 动,骨传导过程及移植骨的生物力学特性之间的 平衡有关。 2)宿主骨的骨外膜,骨皮质内细胞;骨内 膜及骨髓质量。有人通过定量实验研究发现, 30% 的新骨形成与骨膜有关,最近的定量研究 表明,覆盖骨内膜的细胞及骨髓基质可以共同 形成一半以上的新骨。 3)宿主的年龄,移植的部位及创伤的大小 等 。 2 活骨移植后骨的再生与修复 因有血运的骨和骨膜移植不会发生骨坏死,也不 必经过 “爬行代替 ”过程,能象一般骨折那样完成骨 愈合。实验证明,哈佛氏系统中活的骨组织依然存 在,在成功的移植骨内,充满活的骨细胞的骨陷窝 所占比例可高达
6、 70% ,因此成骨率高 对软骨膜移植后可再生出有功能的关节面 软骨 ,不同的软骨膜所再生的软骨,具有原先软 骨的特征:耳软骨能形成弹力软骨,肋软骨可 形成透明软骨。 对骨膜移植,临床应用吻合腓血管的腓骨骨 膜移植治疗胫骨假关节获得成功。 吻合血管游离骨骺移植经实验证明, 移植后不仅可以成活,还可以继续生长, 保持骨的正常结构,增长长度可达正常比 例的 2/3,证明是可行的 。 五、常用移植骨结构及手术 要点 1 肋骨 血供特点 1)滋养孔数: 112肋依次为 26、 27、 38、 39、 45、 43、 46、 47、 41、 41、 30、 28。 2)最大滋养孔分布于肋角后段占 51%
7、 ,前段占 49% 。 3)临床:肋骨有双重血液供应,血运丰富, 多用于下颌骨修复和再造 ,后肋间动脉起始处 外径平均 2.3mm,右侧后肋间动脉以第 8后肋动脉 最粗,左侧第 7肋间动脉最粗,外径 2.70 mm,动 脉干长,左侧平均为 6.62cm,右侧平均为 8.04cm ,肋间滋养动脉于肋颈附近发出,进入骨内,起 始处外径平均为 0.01mm0.6mm,骨膜支外径为 0.01mm0.07mm。 (A )吻合后肋间血管的后部肋 骨瓣游离移植,一般取自第 8、 9肋 骨。 手术要点 在第 8或 9肋骨后部作横切口,内侧距中线 12cm,切开斜方肌和背阔肌及其深面的下后踞肌 ,自内牵开骶髂肌
8、;切开肋间内肌于下位肋骨上 缘,肋间内常与胸膜之间寻找血管神经束并游离 之,按需要长度截取肋骨及其肋间血管蒂,观察 端面活动性出血情况,在尽可能高处结扎并切断 后肋间动脉的起始部,保留并携带肋骨主要滋养 动脉支,此间要特别注意保护脊髓支 。 (B) 吻合后肋间血管的侧部肋 骨瓣游离移植一般取自第 7、 8、 9 肋骨。 手术要点 侧卧,在第 7(或 8、 9)肋骨相应的体表部位 做横切口,距中线 10cm,根据需要决定切口长度 ,分离斜方肌和背阔肌后,暴露肋骨,分离肋间血 管束,在剥离时,上方要紧贴被切取肋骨的上缘, 下方尽量多带肋间肌以利保护肋间血管蒂,切断并 结扎血管的两断端,将肋骨移植到
9、相应的受区,供 区按一般的胸腔造口引流术关闭创口的方法处理。 (C) 吻合前肋间血管的前部肋骨 瓣游离移植一般取自第 5、 6、 7肋 骨 手术要点 侧卧,在右侧胸骨外缘第 4肋间隙处作横切 口,切开第 5肋软骨的软骨膜,截除一段肋软骨 ,即可暴露胸廓内血管及其发出的到相应肋骨 的前肋间血管,保留肋骨周围软组织和前肋间 血管的分支,按需要截取肋骨,保持血管的连 续性,断蒂后将骨瓣植入受区。 上述三种类型肋骨移植术优缺点: 后肋间肋骨移植 , 手术分离时容易伤及血管束 ,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如气胸,能造成脊髓缺 血危险,血管蒂短; 侧部肋骨瓣移植 ,是肋骨移 植最佳部位,特点是血供可靠,自然弯曲
10、度,手 术操作简便,安全;前部肋骨瓣移植,操作简便 ,损伤小,体位好,血管蒂长,血管口径粗,有 利吻合。 2 肩胛骨 血供特点 滋养动脉:在冈上窝的喙突基底与肩峰之间 ,在冈下窝和肩胛下窝,相当于肩胛冈的基底部 有肩胛上动脉(动脉干长平均 5.75cm,动脉起始 处外径平均 2.32mm,伴行静脉外径 2.78mm)及 其分支冈上支、冈下支、肩胛下支的滋养支进入 骨内。 肩胛下窝和冈下窝接近肩胛颈处, 有旋肩胛动脉(动脉干长平均 4.01cm, 起始处外径平均 2.85mm,伴行静脉外径 平均 3.34mm)的肩胛下支和冈下支的滋 养支进入骨内 。 肩胛上角至肩胛冈内侧端茎基底部,有颈 横动脉
11、(颈段长平均 4.70cm,起始外径平均为 3.97mm,静脉 4.33mm,背段长平均为 6.31cm ,起始处外径平均为 3.35mm,静脉 3.64mm) 及其分支的滋养支肩胛骨颈处有上肩胛下动脉 (动脉干长 4.56cm,起始处外径 2.26mm,静脉 2.82mm)和肩胛上动脉分支,肩胛下角区有胸 背动脉(肩胛下动脉发出)分支的滋养支进入 骨内。 2)骨膜动脉:由血管网向骨膜均匀地发 出细小的骨膜动脉,营养肩胛骨,主要分 布于肩胛骨周边,肩胛冈及肩胛骨颈处, 中央分布少。 临床应用 1)肩胛骨腋缘 以旋肩胛血管或肩胛下血管为吻接血管,侧 卧位,在三角肌和大圆肌与肩胛骨腋缘相交处的 中
12、点寻找分离旋肩胛血管及浅支,分至三边间隙 ,充分暴露旋肩胛血管及其浅、深支,按需要切 取骨移植。 2)肩胛脊柱缘 脊柱缘长 17.0cm,厚 0.35cm,优点:长,表 浅,方便。俯卧位,沿脊柱缘内侧纵切口,切开 斜方肌,分离出颈横动脉深支起端,沿肩胛骨缘 保留 1-2cm肌袖分离到所需骨质,切取后移植。 3)骨膜移植 以肩胛骨冈下窝骨膜移植多,以旋肩胛血管 深支冈下支为蒂切取骨膜移植。 3、桡骨 带血管蒂桡骨骨膜旋转移植 取桡骨茎突上 5cm向上作 10cm纵切口,找 到桡动静脉,沿经路找到骨膜分支,选合适的 骨膜分支切取所需骨膜,面积约 5cm*3cm大小 。也可用桡动脉腕背支带桡骨干骺端
13、骨材植骨 治疗舟骨陈旧性骨折。 4、髂骨 髂骨内侧组血管主要为旋髂深动脉,常用此 动脉游离和带蒂骨移植,该血管分三段:一段为 髂前和腹股沟段,沿腹股沟韧带外侧伴行向上外 ,经腹横筋膜与髂筋膜之间到髂前上棘的内侧缘 ,动脉起始部的浅面有髂外淋巴结和生殖股神经 ,在近髂前上棘处,动脉浅面有髂腹股沟神经越 过的占 36.54% ,有股外侧皮神经越过的占 84.62% ,动脉中部的后方有由高位分出的股前 皮神经越过的占 9.26% 。 第 2段髂内段,第 1段动脉的延续,沿髂棘 走向后外方,而后离开髂棘延为第 3段,分两种 : 1)低位占 68% ,动脉紧贴髂棘内侧唇及附近 ,在髂筋膜与髂肌之间行向后
14、外,其靠近髂前 上棘后的部分一般被髂筋膜和髂骨所形成的骨 筋膜鞘固定于髂骨内唇; 2)高位占 32% ,动脉 从内侧缘转向髂棘,沿髂棘中间线或其上方行 走于腹横筋膜与腹横肌之间,在髂棘前部髂内 段被髂腹股沟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越过。 第 3段髂后段,动脉离开髂棘后,在腹横筋 膜和腹横肌之间行向后上方,后穿过腹横肌走在 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末端分为肌支并穿至皮 下;在腹壁的行程中常与髂腹下神经交叉,髂腹 股沟神经也常行于髂内段的前上方。 该动脉全长平均为 17.2cm,第 1段平均 6.78cm,第 2、 3段长平均为 10.42cm,干长 78cm,动脉起始处外径平均 2.80mm,伴行 静脉
15、平均 3.70mm,起点位置在腹股沟韧带上 方者占 46% ,与韧带平齐者占 16% ,在腹股沟 韧带下方者占 38% 。 旋髂深动脉分支 髂骨支:主要由旋髂深动脉的第 2段发出 ,一般为 210支,以 24支多见。 髂肌支:由该动脉第 1、 2段发出,术中可分离 作血管束植入术,也可结扎,只留向髂骨支的 。 腹壁分支:常发出 13支比较粗而恒定的 分支斜穿腹横肌,经肌间分布于腹外侧壁的肌 层,并发出肌支至皮下。 吻合旋髂深血管髂骨移植 仰卧位,切口从股动脉与腹股沟韧带交点 内侧沿髂棘达中部,切开皮肤,在股三角接近 腹股沟韧带处暴露股动脉,在此平面腹股沟韧 带上下方寻找并分离发自股动脉的旋髂深
16、动脉 及伴行静脉,在髂棘外侧分离髂骨翼,分开股 外侧皮神经,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切断髂 棘内唇的肌层保留 1cm肌袖,按需要切取髂骨 块移植于受区 。 一般可移植于肱骨,胫骨等缺损和骨不连。 髂骨膜移植多用臀上动脉深支为供血血管蒂 ,动脉外径 3.44mm,伴行静脉 3.76mm,可供取 髂骨外板骨膜面积为 19.9420.73cm 2。后入路: 起自髂前上棘沿髂嵴向后,向坐骨结节方向 810cm,切开臀大肌、臀中肌,髂嵴附着向下翻 开即暴露臀上动脉深支,按需要切取骨膜瓣,从 外侧取髂骨瓣者,剥离内板,但要首先分离暴露 出臀上动脉,否则可改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移植 。 还有带第 3腰血管的后部
17、髂骨瓣转移 横突骶骨融合和横突融合,腰椎间融合 。 腓骨移植 据 5809根国人腓骨资料统计,滋养孔为 7220个,腓骨的滋养孔数平均 1.24个, 07 个 占 1.46% 、 77.85% 、 17.02% 、 2.93% 、 0.43% 、 0.14% 、 0.05% 、 0.03% 。 腓骨滋养孔距上端 7.3022.59cm ,最小 平均距离为 14cm,最大平均距离 17.32cm;腓 骨滋养孔距下端 7.3928.03cm ,最小平均距 离 14.2cm,最大平均距离 19.03cm,因此腓骨 的滋养孔基本上位于腓骨的中 1/3段内。纵向 分布上 1/3段占 2.83% ,中 1
18、/3段占 93.58% ,下 1/3段占 4.04% ,横向分布位于骨间嵴占 3.49% ,内侧面占 14.21% 。 内侧嵴占 15.19% ,后面占 62.35% , 前面占 3.84% ,外侧面占 0.91% ,滋养孔 方向由上而下占 83.19% ,由下而上占 11.10% ,垂直 5.71% ,滋养孔大小 0.7mm 为大孔占 1.75% , 0.5mm为中孔占 35.81% , 0.5mm以下为小孔占 62.45% 。 血供: 腓动脉起源于掴动脉,起点距腓骨小头平 均 4.05cm,胫后动脉起点距腓骨小头为 2.50 17.10cm,最小平均为 5.32cm,最大平均为 8.13c
19、m,腓动脉起点与胫后动脉起点之间的距 离为 2.4cm,腓动脉起始处外径为 0.96.0mm ,最小平均为 2.64mm,最大平均为 4.25mm,腓 静脉一般为 2条,与腓动脉伴行,外径为 1.7 4.0mm,最小平均为 3.50mm,最大平均为 4.50mm。 腓动脉由上而下行走于胫后肌与拇长屈肌 之间至外踝处,终末支为跟外侧支,上段距腓 骨 1cm,沿小腿后外侧肌间隙(腓骨长肌与比 目鱼肌之间),牵开比目鱼肌即可暴露腓动脉 的上 1/3段,下 2/3段为屈拇长肌覆盖,有时屈 拇长肌特别发达,可将腓动脉全部覆盖,有时 腓血管穿行于拇长屈肌之中,周围有致密的结 缔组织鞘包绕,此时必须切开拇长
20、屈肌的内侧 部分才能暴露出腓血管。 据统计 5614腓动脉资料,将腓动脉起 源归纳为五种: 1型:发自胫后动脉占 94.83% , 2型发自 胫前动脉占 1.78% , 3型国动脉型占 0.89% , 4型(代胫后动脉型)占 1.96% , 5型(三叉型)腓动脉、胫前动脉、胫 后动脉共起于国动脉占 0.53% ,绝大多 数为胫后动脉 A型。(见图示) 临床应用注意点 : 腓骨瓣切取的部位:据以上滋养动脉入骨 点最好取外踝 8cm以上,主体以中 1/3段切取腓 骨瓣肌袖保留,上段腓血管距腓骨内侧约 1cm ,下段靠近腓骨内后方,因此上段肌袖不得少 于 1cm,中、下段只需保留 0.3cm。 腓骨
21、和踝关节生物力学: 根据报 道距骨向外移 1mm,胫骨与距骨接触面小 40% ,外移 2mm,可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经测力计 测量小腿负荷的 1/6为腓骨承担,腓骨移植后可 导致下胫腓关节韧带松弛、分离、踝关节不稳 定,继而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因此取腓骨要严 格掌握适应症 。 腓骨移植术 一般取小腿外侧切口,从腓骨长肌和比目鱼 肌之间进入,在拇长屈肌上内侧分离出腓血管至 起点,顺血管向下分离按上述留肌袖,分离腓骨 够长后截取移植之。 现在行逆行法分离,在远端找到腓动脉并 从外侧、前侧保留肌袖到上端,先截断腓骨上 下端,将腓骨向后下翻转,显露腓血管,连同 腓骨一起游离之。 腓骨骨膜瓣移植同腓骨移植解剖剥离骨膜 带血管切取之。 胫骨骨膜移植 常取膝下内血管作吻合,为胫骨上 1/3 骨膜供体特点范围大,血管变异小,血管 蒂长,外径粗的优点,但位置较深。入路 为胫内侧切口,在胫骨内侧髁下找到膝下 内血管,向下分离到所需长度,可作带蒂 骨膜移植或骨膜瓣移植 。 胫骨下 1/3的骨膜瓣以胫前血管 为蒂,从胫前肌与拇长伸肌之间找 到胫前动脉,胫前肌向外侧牵拉暴 露出骨膜支,按需要切取骨膜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