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府谷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目 录 一 总 则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依据 .1 1.3 编制原则 .1 1.4 适用范围 .2 1.5 预案执行与修订 .2 二 基本情况 .2 2.1 自然概况 .2 2.2 社会经济情况 .5 2.3 山洪灾害概况 .6 2.4 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10 三 危险区、安全 区的划分 15 3.1 划分原则 .15 3.2 “两区”的基本情况 15 四 组织指挥体系 .16 4.1 组织机构 .16 4.2 分工与职责 .16 五 监测、通信及预警 20 II 5.1 监测 .20 5.2 通信方式 .20 5.3 预报预警 .21 六 转移
2、安置 .26 6.1 转移安置原则 .26 6.2 转移安置路线 .26 6.3 转移安置方式和应急措施 .26 七 抢险救灾 .27 7.1 抢险救灾准备 .27 7.2 抢险、救灾 28 八 保障措施 .29 8.1 汛前检查 .29 8.2 宣传教育及演练 .29 8.3 责任 .30 九 附件 .30 1 府谷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一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府谷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河川众多,沟壑纵横,由降 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山洪灾害频繁,为有效防御山洪灾 害,最大限度避免人员伤亡和减少财产损失,做到有计划、有准备 地防御山洪灾害,避免群死群伤事件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3、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细则 陕西省河道管理条例 经过批准的国家、省、市、县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和地 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 1.3 编制原则 2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避、抢、救相结合;坚持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具有可操作性;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党 政同责、一岗双责的防汛责任制,落实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 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坚持工程措施和
4、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群测群防, 科学防控。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是指在府谷县山洪灾害防御县级非工程措施建成条件 下,针对可能发生的山洪灾害而预先编制的防御方案、对策和措施, 适应于府谷县境内山洪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是各级山洪灾害 防御指挥部门、单位实施指挥决策和防洪调度、抢险救灾的依据。 1.5 预案执行与修订 本预案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组织编制,由县人民政府 负责批准并及时公布,报上一级防汛指挥机构备案,预案自批准之 日起执行。今后将根据我县山洪灾害灾情、防灾设施、社会经济和 防汛指挥机构及责任人等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并按原审批程序 报批。 二 基 本 情 况 2.1 自然概况 2.
5、1.1 地理位置 3 府谷县位于陕西省最北端,地处晋陕蒙三省(区)交界处,界于 北纬 38423935,东经 1102211114之间,东与山西省河曲 县、保德县隔河相望,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接 壤,西南与神木县毗邻。 2.1.2 地形地貌 府谷县处于内蒙古高原与陕北黄土高原东北部的接壤地带。 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主要由西北至东南流向的黄甫川、清 水川、孤山川、石马川四条大川和相应的五道梁峁为骨架,海拔高 度在 780.01426.5 米之间,相对高度差为 646.5 米。自第四世纪 以来,由于受外力地质作用和几千年来人为活动的影响,区内植被 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
6、,地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形成了 特有的半干旱黄土风沙地貌。 2.1.3 气象特性 府谷县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 冬夏长,春秋短,雨热同期,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年差与日差 气温变化较大,降水年际变化大。春季由于冷空气活动频繁出现寒 流霜冻、大风等天气,夏季雨量集中,多发短阵性降雨,秋季多发 阴雨天气,冬季在强大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压的控制下寒冷干燥。 (1)温度:年平均气温 9.34;最热的 7 月,月平均气温 24.2, 极端最高气温 38.9(1966 年 6 月 21 日);最冷的 1 月,月平均气 温零下 8.2,极端最低气温为-24 (1967 年 1 月
7、15 日)。气温年 4 较差 32.3。 (2)降雨:全县年平均降水量 418.6 mm;降水主要集中在 7 至 9 月,占年降水量的 62.1。尤其以 8 月份最多。降雨量的分布特 点是由南到北递减,南北地降水差异在 5080mm,多年平均年蒸 发量为 1576.2mm,为降雨的 3.77 倍。降雨呈短时高强的特点,如 1977 年 8 月 2 日一次暴雨,历时 9 小时,暴雨中心三道沟降水量 达 210mm。 (3)光照:多年平均日照为 2894.9h,日照率 65,农业活动主 要季节的 4 至 10 月每月日照数都在 230h 以上。初霜为 10 月 5 日; 终霜为 4 月 27 日;
8、无霜期 177 天。 (4)风:县内刮风天数较多。冬春多西北风,夏秋多东南风,年 平均风速 2.6m/s,大于 5 级风平均 8 到 9 天出现一次,年平均出现 大风 20 次。近 50 多年来最大风速为 24 m/s(1965 年 5 月 23 日 NNW 风),瞬间最大风速为 39 m/s(1978 年 6 月 28 日 NNW 风)。 各年最大风速在 1723 m/s 之间。夏季大 风主要与雷阵雨有关。 (5)积雪、冻土 据 19592010 年统计府谷最大积雪厚度 16cm(2002 年 12 月 23 日),最大冻土厚度 141cm(1984 年 2 月 19 日)。 2.1.4 水
9、文特征 我县境内河流多为山溪性河流,来水主要由降水产生,洪水暴 涨陡落,年径流深由北向南递增,变化范围在 80135 毫米之间, 相差 55 毫米,全县年平均径流深 90.9 毫米,径流的年内变化和降 5 雨量的年内分布相一致,大部分径流集中在汛期的 79 月份,其 径流量约占年径流总量的 70.3%,多数河流属季节性河流,雨季暴 涨,旱季断流。 我县境内水系多,分布广,主要的河流有黄河、黄河一级支流 黄甫川、清水川、孤山川、石马川、胡桥沟等,黄河沿岸还有很多小 支流在本区直接流入黄河。集水面积大于 100 平方公里的干、支流 有 11 条。 府谷县主要河流特性参数表 河流名称 特征名称 黄河
10、府谷段 黄甫川 孤山川 清水川 石马川 胡桥沟 悖牛川 全流域 404039 3246 1272 881 243 210 2274流域面积 (km 2) 境内 3229 496.8 1085.3 567.4 238 119 395.9 全流域 125 79.4 78 43 38.5 109境内流长 (km) 境内 103 48 57 47 43 18.0 10 总量 180 1.35 0.71 0.42 0.13 0.10 0.75年平均径流量 (亿 m3) 境内 1.56 0.20 0.60 0.27 0.13 0.06 0.15 (m 3/s ) 11000 11600 10300 198
11、0 2180 8150最大流量 日期 1977.8.2 1989.7.21 1977.8.2 1977.8.11 1967.9.1 1989.8.21 最小流量(m 3/s) 14.6 0 0 0 0 2.2 社会经济情况 2.2.1 行政区划 府谷县辖 15 个镇、2 个农业园区,3 个办事处,3 个社区服务 中心、232 个行政村、10 个社区,总人口 24.91 万,农业人口 17.97 万人,非农业人口 6.94 万人,县城主城区人口约 10 万人,大部分 行政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居民住户均集中在新府山下地势较低的 平缓地带及新区,农业人口主要分布在各镇(农业园区、办事处)。 6 2.
12、2.2 社会经济情况 2015 年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83.76 亿元,同比增长 5.7%; 完成财政总收入 51.28 亿元,下降 26.4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 入 16.46 亿元,下降 28.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28417 元和 10871 元,分别增长 6.22%和 8.06%。 2.3 山洪灾害概况 2.3.1 建国以来典型历史山洪灾害 1972 年 7 月 19 日,黄甫川、清水川、黄河沿岸 12 个公社(镇) 87 村庄遭受严重洪灾,淹没、冲毁农田 1 万多亩。黄河洪峰流量 达 10700m3/s,洪水 “扫街”,县委地下室及部分居民区被淹,黄河 大桥工程
13、受损。 1977 年 8 月 2 日,全县普降暴雨,城区和三道沟、木瓜等公社 两小时降水 200 多毫米,80 高龄老人未见闻。这次水灾伤亡 9 人, 死牲畜 516 头,倒房 2120 间,冲毁农田 94200 亩,冲走柴油机、电 动机 257 台,架子车 1200 辆,毁林 35 万株,毁坏公路 399 公里, 黄河大堤 670 米,其它河段河堤 1.79 公里,共计冲毁水利工程 2687 处。黄河洪峰流量达 11100m3/s,孤山川洪峰流量 10300m3/s, 县城街道水深 1 米多,洪水“扫街” ,县 委地下室及部分居民区被淹, 不少机关、仓库、民房进水。交通堵塞,电源、通讯中断。
14、山体崩塌、 滑坡多处发生,造成损失达 3016 万元,其中县城损失 223 万元。 1995 年 7 月 28 日晚 8 时到次日上午 12 时共 16 小时,县城 7 及城郊附近 6 个乡镇降雨 182mm,县城山洪暴发,泥沙阻塞排洪 渠道,洪水在街道到处横流,街道水深 12m,县城大部分机关、工 厂、店铺进水,停产停业,部分民房倒塌,大片农田、蔬菜被淹没, 造成全县直接经济损失 3009 万元,其中水利工程水毁损失 350 多 万元。仅造成县城直接经济损失达 3000 万元。 2003 年 7 月 30 日凌晨,全县境内普降大到暴雨,全县 20 个 乡镇,降雨量在 100mm 以上的有 9
15、 个 乡镇,降雨量在 50mm 以上 的有 8 个乡镇,形成两个暴雨中心,第一个暴雨中心位于东北部的 黄甫镇、哈镇、赵五家湾乡一带,调查点降雨量历时 7 小时,共降 雨 136mm,第二个暴雨中心位于 县城城区一带,调查点降雨历时 5 小时 50 分,共降雨 133mm,最大暴雨 时段在 5 时至 6 时 30 分, 一个半小时降雨达 70 多 mm,降雨历时 短,强度大,为多年来罕见 的特大暴雨。由于全县普降暴雨,造成全县境内所有河流、河道全 部暴发洪水,形成县城及全县性的山洪灾害发生。黄甫川 4 时 30 分出现 6580m3/s 的最大洪峰,清水川在 6 时出现 1200m3/s 的洪峰
16、 流量,孤山川于 7 时 36 分洪峰流量达到 2920m3/s,黄河于 8 时出 现府谷水文站建站以来最大的实测流量 12800m3/s 的洪水。县城 区受到了特大山洪灾害的袭击,23 条排洪渠大多淤积堵塞、排洪 不畅,致使山洪溢出渠道,在街上奔流泛滥,街道积水 1m 多深, 部分低洼区积水深达 2m。据统计,这次洪灾,给府谷城区及全县 人民造成严重的灾难和巨大的损失。全县 20 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地 遭受洪灾的侵袭,特别是城区损失相当严重,道路、电力、通信、供 8 水设施、民房、校舍冲毁倒塌严重,府店公路、府准公路水毁严重, ,受灾群众 3.4 万人,倒塌民房 48 间,造成 1641 人无
17、家可归,受 灾农作物 17438 亩,冲毁水利设施 358 处,抽水站 18 处,水井 160 眼,淤地坝 65 座,截潜流井 7 处,人饮工程 9 处,护堤护岸 4500m,特大暴雨山洪给全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1 亿元。 2012 年 7 月 20 日晚 11 时 30 分至 21 日下午 2 时许,我县大 部分地区先后普降暴雨。全县 15 个镇、2 个农业园区、3 个办事处 有 12 个降雨量超过 110mm,其余区域 总降雨量均在 76mm 以上, 县境内四条黄河一级支流流量均达到 20 年来的最高值,黄甫川洪 峰流量达到每秒 4720 立方米,清水川洪峰流量达到每秒 1560 立
18、方米,黄河府谷段流量达到每秒 7000 立方米,超过了警戒流量。 此次降雨是 1989 年以来发生的最严重暴雨灾害,此次暴雨灾害中, 全县共紧急撤离处于危险地段群众 1030 余人,转移安置因暴雨房 屋受损群众 286 人,成功解救被洪水围困 49 人。此次暴雨灾害受 灾范围之广,造成损失之重,为历年来少见,全县各乡镇均不同程 度受灾,受灾人口达 8.98 万人,暴雨引发山洪造成清水川电厂区 域 8 人死亡,13 人失踪,灾害损失约 2.37 亿元。 2.3.2 山洪灾害成因 (1)山洪灾害类型及易发区 府谷县山洪灾害类型主要为山洪、及由强降雨引发的滑坡、泥 石流等次生灾害。 山洪灾害易发区主
19、要分布在黄甫川、孤山川、清水川等较大流 9 域,其它镇、农业园区、办事处也有不同程度的隐患点存在。 (2)山洪灾害成因 持续降雨或局部地区的短时间强降雨是诱发府谷县山洪灾害 的直接因素,降雨汇入河道形成灾害性洪水;洪水携带大量土石进 入沟道,引发泥石流;持续降雨使山体土体滑动,产生滑坡。我县 人民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比较淡薄,遇山洪灾害,极易发生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 小流域洪水:随着经济发展,城镇规模扩大,一些民房、生活 设施、厂矿等建在河滩地、沟口处、陡坡下,侵占了行洪河道,使河 道行洪能力降低,极易发生灾害。 流域性洪水:黄甫川、孤山川、清水川等较大流域,河道坡降 大,流域下垫面条件差,水
20、土流失严重,由暴雨引发的山洪暴涨陡 落,破坏力极强。沿河两岸厂矿设防标准低,容易被淹没,地势较 低的临时建筑物可能被洪水冲毁,河道内的采砂场、河滩便道过往 人员和车辆存在安全隐患。 工程类出险洪水:病险水库、淤地坝所在区域也存在安全隐患。 滑坡及泥石流:府谷县境内滑坡、泥石流隐患点较多,不适当 的削坡建房、建厂是境内产生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植被覆盖较差 且结构疏松的陡坡遇较强降雨时容易产生泥石流。府谷县滑坡、泥 石流等地质灾害由县国土局负责制定专项防御预案。 2.3.3 山洪灾害特点 10 (1)季节性强,频率高。我县山洪灾害主要集中在汛期,特别 是主汛期,80%以上的山洪都发生在 6 至 9
21、 月份。 (2)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我县山洪灾害易发区主要分布在 黄甫川、孤山川、清水川等较大流域,遇强降雨极易形成具有冲击 力的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形成山洪灾害。 (3)来势迅猛,成灾快。我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高 坡陡,小流域密集,植被稀少,下垫面差,降雨迅速转化为径流,且 汇流快、流速大,降雨后几个小时即成灾受损,防不胜防。 (4)破坏性强,危害严重。山洪灾害发生时往往伴随滑坡、崩 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经常造成河流改道、公路中断、耕地冲淹、 房倒人亡的悲剧发生。 2.4 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2.4.1 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现状 (1)雨水情监测系统的建设 在 59 个受山洪
22、威胁严重的村建立简易雨量站 59 站。 在 20 条易产生山洪的河流建立简易水位站 20 站。 在 13 个镇建立自动雨量站 13 站,在庙沟门、孤山、古城、 石马川、孤山川、黄甫川、清水川建立自动雨量水位站 8 站。 在庙沟门沙梁村、后河川水库、孤山川野芦沟、木瓜川木瓜 村、黄甫川古城镇、清水川哈镇建立光纤传输的一体化网络视频监 视站 6 站。 11 (2)监测预警平台的建设 在县防汛办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了以防汛办为主会 场的视频会商系统,实现了与 15 个镇、2 个农业园区、3 个办事处 以及府谷县气象局的视频会商通讯。 建立了实时监视查询雨水情过程、预警发布、数据上报的 山洪灾害防
23、治监测预警平台和小流域洪水预报系统平台。 (3)预警系统的建设 县级预警系统 在防汛办建立了县级预警平台,能及时将预警信息通过多种 方式、多种渠道发送给有防汛任务的相关单位、防汛责任人和受山 洪威胁严重区域的群众,同时可将预警信息自动上报。 乡级预警 在 15 个镇、2 个农业园区、3 个办事处,建设安装了无线预警 广播 20 套,建设了 20 条 2M 防汛专网光 纤线路,配备视频会议终 端 20 台、查询计算机 20 台、传真机 20 台、微型交换机 20 台,液 晶电视 20 台和手持扩音器、手摇报警器、应急照明、对讲机、文件 柜等,在乡镇就能查看全县雨情、水情和洪水预报预警系统信息。
24、村级预警 在 54 个受山洪灾害威胁较严重的村、组安装无线预警广播 54 套,配备了手摇报警器、应急照明、铜锣、口哨等。 2.4.2 山洪灾害防御工程措施现状 (1)水库工程 12 我县共有 7 座水库,其中小(一)型水库 3 座,小(二)型水库 4 座,总库容为 1539.8 万立方米。 府谷县水库现状主要特征表 序号 水库名称 所在地 总库容 (万 m3) 坝顶高程 (m) 最大坝高 (m) 设计洪水位(m) 校核洪水位(m) 1 后河川水库 府谷镇院家峁村 812.33 148.60 52.00 144.41 146.84 2 水洞沟水库 赵五家湾办事处张家梁村 171.80 1293.
25、50 36.00 1290.63 1292.32 3 胖老婆沟水库 古城镇园则湾村 147.50 988.80 26.50 986.15 987.34 4 打虎沟水库 黄甫镇黄甫前村 104.85 898.70 20.50 896.37 897.73 5 李家沟水库 麻镇坪伦墩村 127.38 918.70 24.50 915.31 917.41 6 黄花沟水库 哈镇鱼儿沟村 99.31 1005.80 22.80 1003.30 1004.69 7 麻家沟水库 新民镇麻家沟村 76.63 1207.90 26.40 1205.82 1206.78 (2)河道治理工程 全县有防洪任务的河段长度
26、为 177.92km。已治理河段长度为 36.36km,其中治理达 标河段长度 5.91km。 全县已建成河道河堤工程总计 52.6km 达标河堤为 34.8km。 堤防保护人口为 6.80 万人、保护耕地 2.85 万亩。 黄河堤防 经过近 10 多年的建设,府谷县城黄河、孤山川主要防洪堤已 基本建成,县城防洪达到百年一遇洪水防洪标准,县城机关、厂矿、 学校、居民生产生活安全有了保障。 各主要河道的堤防建设 黄甫川:目前干流堤防较少,在黄甫工业园区段修建了近 3km 的堤路结合的防洪堤防,当地群众自行修建的临时防洪护堤,标准 较低,不能抵御 5 年一遇的洪水。 13 清水川:目前该河道建设了
27、清水镇水地湾段、清水川工业园区 段河堤(张潭沟清水沟水地湾沙墩清水电厂河段)左右岸 堤路结合防洪堤 5 段、总长 16.12km,为土石堤防,钢筋混凝土护 面,设防标准为 50 年一遇,为 4 级堤防。 孤山川:该川道已建成河道河堤工程总计 14.68km:孤山川左 岸河堤工程长 4817m,结为 2 级堤防;孤山川右岸河堤工程 3216m,为 2 级堤防; 华龙桥河堤工程长 960m,为 2 级堤防;孤山 镇段堤防工程 974m,为 4 级堤防;野芦沟堤防工程 408m,为 5 级 堤防;木瓜乡政府驻地堤防工程 666m,为 3 级堤防;郝家畔塔堤防 工程 1200m,为 5 级 堤防;庙沟
28、门堤防工程 789m,为 5 级堤防;沙 梁村堤防工程 1650m,为 5 级堤防。 (3)水土保持工程 自 2013 年,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320.9km2,森林覆盖率 37.9%,初步形成了古城松花沟小流域、碾房沟流域、麻镇西沟流 域、老高川小板免川流域、哈镇戏楼沟流域 5 条流域的坝系体系, 控制流域总面积达到 276.07k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 11.76%。同 时还依托哈镇戏楼沟小流域初步设置了水土保持观测设施,并实 施了观测工作。 淤地坝工程 据统计 2013 年,累计建成淤地坝 2069 座,其中骨干坝 201 座、 中型坝 481 座。累计建成小型水保工程 3786
29、处,治理沟道 201 条。 14 退耕还林与口粮田建设 退耕还林工作实施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54.97 万亩, (其中退耕还林 17.37 万亩,荒山造林 37.1 万亩,封山育林 0.5 万 亩),涉及 20 个镇区 232 个行政村农户 30972 户,农业人口 130322 人。全县还林工作主要通过禁止开垦,育林草为主的方式 进行,生态状况已由退耕前的“整体恶 化、局部好转” ,向“总体好转、 局部良性循环”的方向 转变。 人工造林工程 府谷县人工造林工作主要是发展沙棘种植,实施晋陕蒙砒砂 岩区沙棘生态工程。该工程自从 1998 年实施以来,截止目前,累 计营造沙棘林 118
30、万亩,累计保存面积达 65 万亩。 2.4.3 山洪灾害防御体系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近几年,府谷各个河道堤防建设速度较快,但其长度和标准还 比较低,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安全的需要。特别是近年 来,随着农村人口居住逐渐向川道地集中靠近,工业项目也向川道 地集中靠近,所以,河道的防洪压力不断加大。 府谷县淤地坝部分建于上世纪 70 年代,受当时技术和施工条 件的制约,工程设计标准低、质量差,目前已经基本淤满,带病运行 较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我县山洪沟没有进行过任何治理,遇强降雨极易出险。 三 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15 3.1 划分原则 根据府谷县山洪灾害的形成特点和对历史山洪灾害
31、发生区域 的调查,分析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类型、程度及影响范围,划分危 险区和安全区。 本预案界定的危险区是指府谷县境内的黄甫川、清水川、孤山 川、石马川、大板兔川、悖牛川等流域易遭受山洪灾害的河谷、沟 口、河滩、易损堤段范围以及陡坡下、低洼处、不稳定山体下、病险 水库下的村庄、居民点、厂矿所在区域。 历史最高洪水线以上,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 构比较稳定,可以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划入安全区。 3.2 “两区”的基本情况 山洪灾害危险区和安全区根据山洪灾害调查评价项目实测数 据确定,据调查分析和指标研判,在黄甫川、清水川、孤山川、石马 川、大板兔川、悖牛川流域内有部分自然村
32、、移民村、居民点等生 活、生产区域处于山洪灾害危险区。上述山洪灾害危险区域的历史 最高洪水线以上,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 定,可以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划为安全区。山洪灾害 调查评价项目确定我县山洪灾害防治区 221 处、重点防治区 56 处、 危险区 41 处。 山洪灾害危险区是山洪灾害防御的重中之中,各镇、农业园区、 办事处要对山洪灾害危险区严格落实防汛责任人责任,编制切实 可行的防御预案并认真执行。 16 四 组织指挥体系 4.1 组织机构 府谷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指挥全县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防汛办,办公室主任由郝忠林兼任。 各镇(农业园区
33、、办事处)的镇长(主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 责指挥本辖区内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紧急情况下,指挥部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 5 个 工作组及应急抢险队;各工作组由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及各 镇(农业园区、办事处)组成。 监测组: 气象局、水文勘 测 局、国土 资 源局、安 监 局 信息组:防汛办、广播电视局 转移组:各镇(农业园区、办事处)政府、县人武部 调度组:县委办、政府办、水务局 保障组:公安局、财政局、交通局、民政局、卫生局、电力局、 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 应急抢险队:人武部、公安局、各镇、农业园区、办事处抢险队 4.2 分工与职责 4.2.1 分工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
34、统一领导和组织全县山洪灾害防御群测群 防工作,各相关部门、各镇(农业园区、办事处)各司其职,相互协 17 作,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4.2.2 工作职责 (1)行政首长主要职责 负责全县山洪灾害防御全面工作,对山洪灾害防御、抢险、撤 离、后勤保障工作做出重大决策。 (2)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防御山洪灾害主要职责 统一领导和指挥全县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负责召集指挥部成 员召开防汛抗灾会议,部署、监督和检查全县范围内的防汛抗灾工 作,协调各部门之间工作,依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组织实施山洪 灾害防御、抢险、撤离、后勤保障工作。 (3)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防御山洪灾害主要职责 负责信息收集、整理、汇总、
35、汇报,协调各工作组工作,传达指 挥部命令等工作。 (4)各工作组主要职责 监测组: 气象局、水文勘测局:协助县水务局和防汛办,做好检查水位 监测站、雨量监测站、视频控制站、重要水利工程监测站等的监测 工作,制定监测站降水、洪水要素等监测手册,及时向指挥部汇报 本部门的相关信息。 国土局:负责滑坡、山地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组织协调指导各镇(农业园区、 办事处)、各矿区做好山洪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公布区域内山洪 18 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制定并落实地质灾害的防御预案。 安监局:负责监督、指导和协调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对矿 山、尾矿坝及其它重要工程设施
36、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监督检查。 信息组: 防汛办:负责收集与汇总气象、水文、国土等部门汛期各类信 息,掌握水情、雨情、工情、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等信息,及时 为防汛决策提供依据。 广电局:向社会及时公开发布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准许发布的 信息;做好山洪灾害防御的宣传工作。 转移组: 各镇人民政府、农业园区管委会、办事处、县人武部:负责组 织转移被洪水围困或危险地带的人员及重要物资财产工作。逐户 检查、逐人动员,按预定的转移路线转移群众,确保转移途中和安 置后的人员安全。 调度组: 县委办、政府办、水务局:负责与交通、农业、林业、粮食、民 政、电力、通信等部门的联系,调度所有抢险救灾工作所需的救灾
37、车辆、救灾物资、设备等。 保障组: 公安局:负责维持治安、社会秩序,保护救灾物资和山洪灾害 防御设备,协助群众安全撤离或转移。 交通局:负责组织对县级道路、镇村公路的畅通保障工作,做 19 好救灾人员和物资运输工作,及时上报损失情况。 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医疗防疫队进入灾区,抢救、治疗和转运 伤病员,实施灾区疫情监测,开展食品、饮用水等卫生监督、检测; 组织开展卫生教育、环境消毒和除害治病工作,预防和控制疫情; 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 财政局:负责救灾资金的预算、争取和落实工作,做好救灾资 金、捐赠款物的分配、下拨、监督使用工作。 民政局:负责组织协调全县山洪灾害救灾工作。收集、核查山
38、洪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汇总灾情数据,及时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 上报;管理、发放救灾款物并监督检查使用情况,组织开展救灾捐 赠等工作。 电力局:负责辖区内电力设施建设、维护工作,保障电力供应。 制定特殊情况应急保障预案,保证防汛抢险救灾用电及用电安全。 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负责辖区内通信设施的建设、 维护工作,保障通信通畅。制定应急预案,保证指挥机构通信联络 通畅。 应急抢险队:各应急抢险队服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命令,有序 进行紧急情况下的抢险救援工作。 五 监测、通信及预警 5.1 监测 20 5.1.1 雨水情监测站 我县雨水情监测站包括自动雨量站 13 站,自动雨量水位站 8 站,视
39、频监视站 6 站,简易雨量站 59 站,简易水位站 20 站。 5.1.2 监测内容 自动水位站、自动雨量站将观测到的水情、雨情自动上报县山 洪灾害预警平台。 简易雨量站观测人员负责观测本站降水量,观测本站河道水 情,并将观测到的信息报告相关镇(农业园区、办事处)防汛指挥部。 简易水位观测人员负责监测本站测验断面的河流水位、水流 情势,完整记录洪水过程,初步推估本站流量,并将观测到的信息 报告相关镇(农业园区、办事处)防汛指挥部。 5.2 通信方式 (1)山洪灾害自动监测站采用 GPRS、CDMA 通信传输信息, 简易监测站点采用电话、人工传输信息。 (2)山洪灾害预警发布的通信方式由电话、传
40、真、广播、电视、 手机短信、无线预警广播、手摇报警器、铜锣、口哨等组成。多种通 信方式各自相对独立并互为补充,确保预警和指挥调度信息及时 通知到各镇、农业园区、办事处、村组和危险区群众。 5.3 预报预警 5.3.1 预报 21 预报内容分为气象预报、溪河洪水预报、泥石流和滑坡预报。 气象预报由气象局发布,溪河洪水预报由水文局发布,泥石流和滑 坡预报由国土局发布。 5.3.2 预警 (1)预警指标 本预案以临界雨量和成灾水位(流量)为预警指标。 临界雨量是指在一个流域内,降雨量达到或超过某一量级时, 该流域发生洪水、泥石流、滑坡等山洪灾害时的降雨量和降雨强度。 府谷县山洪临界雨量是通过调查历史
41、山洪灾害发生时的降雨 情况,根据各小流域的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等,结合历史暴雨 洪水资料分析成果,综合确定的。 府谷县山洪灾害临界雨量表 项 目 1小时雨量 3小时雨量 6小时雨量 24小时雨量 临界雨量 40 60 75 100 成灾流量的确定是根据调查府谷县历史山洪灾害情况以及目 前可能形成洪灾的地方,通过水力学法建立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推算。 (2)预警等级 气象预警:根据气象部门预报的降雨量及范围,将山洪灾 害预警分为三个级别,对应颜色依次为黄色、橙色、红色,三种颜 色预警信号分别代表可能(暴雨气象预报)、严重(警戒雨量)、特别 严重(危险雨量、有泥石流、滑坡征兆)。 22 级预警:气
42、象预报有大暴雨,或者实测 1 小时降雨量已达 40 毫米以上。 级预警:在过去 3 小时,实测局部降雨量已达 60 毫米以上, 且天气预报有持续强降雨。 级预警:在过去的 6 小时,局部降雨量已达 75 毫米以上,且 天气预报有持续强降雨。 成灾流量预警:根据境内各河流上游第一水位站水情,当 达到设定警戒水位、成灾流量时,按照水文分析计算确定的各断面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求下游可能成灾的范围,进行滚动预警。 当洪水持续上涨,及时扩大预警范围。 (3)预警启用时机 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人应引起重 视,组织会商。当降雨量达到相应预警等级雨量值时,降雨仍在持 续,应发布预警信息。
43、 当境内各河流最上游水位站实时水位达到预定成灾水位时, 应发布预警信息。当洪水持续上涨,可能对下游形成更大范围的灾 害时,滚动发布预警信息。 府谷县各河流山洪灾害预警水位(流量)表 项 目 警戒水位 相应流量 成灾水位 相应流量 黄甫川古城站 938.7 1450 939.2 1700 清水川哈镇站 1043.7 850 1044.2 1370 孤山川沙梁站 1111.5 520 1112.0 770 新城川新民站 1070.5 100 1071.0 160 黄河府谷站 813.5 12000 814.0 14000 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应发布泥石流、滑坡灾 23 害预警信息。 水
44、库及淤地坝出现重大险情时应立即发布预警信息。 (4)预警发布及程序 根据监测、预报,按照预警等级及时发布预警。 在一般情况下,按照县镇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 (如图) 。 图 1 一般情况预警程序示意图 如遇紧急情况(水库、淤地坝出现重大险情,滑坡等),可采 用快速灵活的预警方式进行预警(如图 2)。 图 2 紧急情况预警程序示意图 泥石流 省市防汛指挥部 山洪灾害预报 暴雨 洪水 滑坡 镇、农业园区、办 事处防汛指挥部 村 村 村 县防汛办 泥石流 省市防汛指挥部 山洪灾害预报 暴雨 洪水 滑坡 镇、农业园区、办 事处防汛指挥部 村 村 村 县防汛办 监测 地质异常 水利工程险情 雨、水情异常
45、 水库、淤地坝溃 坝 24 5.3.3 预警、警报方式 预警方式:电话、传真、手机短信预警;广播电视预警; 口 头通知。 警报方式:无线预警广播报警;手摇报警器;铜锣、口 哨报警;口头通知。 5.3.4 预警发布及响应 1、暴雨、地质灾害预警 (1)一小时降雨量达到 40 毫米时,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三 级( 黄色)预警,同时 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通过防汛 QQ 群、电话、传真、手机短信 向各镇、农业园区、办事处发布三级(黄色)预警。 通过广播、电视播放天气预报,并提醒广大群众注意做好 山洪灾害防范准备。 当接到三级(黄色)预警后,各有关人员应迅速上岗到位,注 意观察水雨情变化
46、,并加强防范。 (2)三小时降雨量达到 60 毫米时,且降雨仍在持续时,发布二 级( 橙色)预警,同时 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通过防汛 QQ 群、电话、传真、手机短信 向各镇、农业园区、办事处发出二级(橙色)预警。 通过广播、电视播放山洪灾害二级(橙色)预警信息,提醒广 大群众注意防范山洪灾害,危险区人员做好转移准备。 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等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指挥及指 25 挥部成员单位领导、各镇(农业园区、办事处)主要领导、县防指所 属的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主要成员发布二级 (橙色)预警,做好相关防范工作。 有关村组在接到镇(农业园区、办事处)防汛指挥部发布
47、的 二级( 橙色 )预警后,通 过无线预警广播、铜锣、口哨、手摇报警器等 向危险区群众发出二级(橙色)预警,提醒危险区人员注意防范,做 好转移撤离准备。 (3)六小时降雨量达到 75 毫米时,且降雨仍在持续时,或有泥 石流、滑坡征兆时,发布一级(红色)预警,同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通过防汛 QQ 群、电话、传真、手机短信 向各镇、农业园区、办事处发出一级(红色)预警,要求有关镇(农业 园区、办事处)立即全面行动,做好抢险救灾转移安置工作。 通过广播、电视播放山洪灾害一级(红色)预警信息,要求危 险区人员马上转移,有关群众严加防范山洪灾害。 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等向县防汛抗旱指挥
48、部各指挥及指 挥部成员单位负责人、各镇(农业园区、办事处)主要领导、山洪灾 害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主要成员、各行政村负 责人、各村民小组负责人、各相关企业负责人,要求危险区人员立 即按预定路线撤离至安全区、并妥善安置。 2、洪水预警 本县境内各河流上游第一水位站发生较大洪水,向可能成灾 的区域发出洪水预警。 26 当洪水持续上涨时,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滚动发布预警。 六 转移安置 6.1 转移安置原则 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孕幼,后一般人员,先低 洼处后较高处人员的原则,以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转移责任人 有权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采取强制转移措施。 6.2 转移安置路
49、线 转移安置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各镇(农业园区、 办事处)要对辖区内受山洪灾害威胁区域事先拟定转移路线、安置 地点,必须经常勘验转移路线、安置地点,如有异常应重新确定。 6.3 转移安置方式和应急措施 安置地点一般因地制宜地采取就近安置、集中安置和分散安 置相结合的原则。安置方式可采取投亲靠友、借住公房、搭建帐篷 等。搭建账篷地点应选择在安全区内。 在转移安置过程中出现交通、通讯中断等特殊情况时,由转移 安置组临时决断,及时采取防灾避灾措施。转移安置组和村干部逐 户逐人排查,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转移人员由向导、村干部 引导,干部殿后。转移安置组要经常关注转移人群状况,确保转移 群众,特别是特殊人群无一人掉队,安全到达安置点,要特别防范 已撤出的人员返回危险区情况。 27 七 抢险救灾 7.1 抢险救灾准备 7.1.1 抢险救灾工作机制和救灾方案 各级防汛指挥机构根据灾情,按照预案立即提出紧急处置措 施,迅速调集本部门的资源和力量,组织当地有关部门和人员,迅 速开展现场处置或救援工作。 7.1.2 抢险救灾准备 抢险救灾装备:由县防汛抗旱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