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说课稿.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4140208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孤独之旅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孤独之旅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孤独之旅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孤独之旅说课稿 王翠芳 孤独之旅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人教版教材编辑在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文虽是节选,但叙事简练,情节完整,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短篇小说来引导学生学习。这 个单元的四篇课文均是小说,是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小说单元,选编的课文有故 乡 、 孤独之旅 、 我的叔叔于勒 、 心声四篇。 孤独之旅写少年杜小康因家景败落, 被迫与父亲离家去遥远的地方牧鸭生活的故事。课文描绘了柔弱、幼稚、恋家的少年杜小 康,历经牧鸭生活最初的孤独和恐惧,终于战胜自我,变得坚强的一段生活历程。小说语 言平实,通俗易懂,于平白中饱含真情 课标要求,七-九年级学生,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

2、解诗歌、散文、小 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 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和 评价,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习本单元时,要紧密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 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引导学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小 说的艺术特色也是本单元的教学要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讲“教材是例子” ,作为课文 孤独之旅是一个什么例子,这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最先弄明白的。人物、情节、 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虽然在教学中我们并不一定要把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基础知识强 灌给学生,但在教学实践

3、中,作为教师的我们理应按照小说教学的规律来引导学生学习。 基于此,我把引导学生按照情节变化的四个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主人公杜小 康的成长历程,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作为教学的第一个目标,这也是本篇课文学习最 基础的目标。环境是人物生活的处所和凭借,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小说普遍采用的 艺术手法之一,作者曹文轩把一个十多岁的少年杜小康置身于“如万重大山围住的芦苇荡” 和“仿佛世界末日来临的暴风雨中” ,环境的单调、冷漠、恶劣,家景的败落、失学的痛苦、 牧鸭的艰难和辛酸(人文环境) ,而就是这一切,这不可改变的一切,把一个胆小、柔弱、 对未来茫然不知所措的杜小康锻造得成熟和坚强

4、。作为小说,出色的环境和细节描写是本 文最成功的一个方面。引导学生品读出色的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杜小康 的性格特征,我把它作为第二个教学目标。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 正确、准确的解读文本的内涵,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创意的解读文本,并从中 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熏陶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和理想。因此,联系学生的生活,领会 杜小康的典型意义,建构学生的精神家园,我把它作为第三个教学目标。 历史不能倒退!草房子,简陋、破败;破败、简陋。就是这破败、简陋的草房子,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一群活泼、可爱,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少年儿童在里面学习了六年, 在那时,草房子是一所

5、学校;布局规范、窗明几净、书香袭人、广播室、因特网,这是现 在的学校!很显然,我们的学生非但没有那样的生活经历,即使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 那段生活恐怕也很难了。再有,杜小康为何失学而牧鸭?(生活所迫) 。离家与父亲二人孤 苦地行走五六天,途中渺无人烟,好似走进了一片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这一切,学生又 怎能体验?贫穷是那个时代的特征。 “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到阅读中来,把我们的学生置 身于杜小康的生活境遇中去” ,理解杜小康的茫然和恐惧,理解杜小康的无奈和孤独,理解 杜小康从万重大山似的芦苇荡中走出来,理解杜小康从世界末日似的暴风雨中长大了,这 就成了课文学习的难点。 杜小康在放鸭,但课堂不能

6、放鸭,不能放羊!没有教师的课堂是散乱的、无序的。频 繁出现在我表述中的“引导”和“理解”两个词语,奠定了我教学的思想和理念。既是 “引” , “道而弗牵” 、 “不愤不启” ,诱导是我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引 导学生阅读课文,按照认读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解读领会杜小康的性格特征及 2 典型性建构面对挫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三个层面,自主学习,相互研讨。 作为教材的孤独之旅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平常的教学经验,略读课文只安排一 个教学课时。但课文篇幅较长,近 6000 字,依每分钟读 500 字的速度计算,学生读完一遍 至少需要 12 分钟。为此我安排一节课预习,提出两个要求:一、

7、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弄通课 文中出现的 8 个生字和 12 个生词;二、熟悉课文内容,用两三百字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通过一节课的预习,为正式上课作好准备。 有人说“说课是纸上谈兵,上课是实战演练” 。下面我开始实战演练。 导语:同学们,当你早晨背上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的时候,当你和同学们行走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时候,你是否知道,在一个遥远的地方,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个比你还小三四岁的孩子,由于家道中落,被迫辍学,只得跟随 父亲到茫茫无际的芦苇荡放鸭的故事?此时此刻,你一定很难过,你一定很同情比你还小 的那个孩子。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进孤独之旅 ,和文中的主人公一

8、起去旅行吧! 悲凉的语调,怜悯的言辞,三言两语,既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营造了低沉的氛 围,把学生的情感体验力求引导到阅读中来。 按照我的教学流程,整个课堂我预设了 4 个问题。 (问题用多媒体出示) 1、浏览课文,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给课 文的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并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 (提示:课文以自然间行的 形式已经把课文分成了几个部分)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失学离家孤独行程风雨寻鸭少年长大 概括:小说写了杜小康因故失学,被迫与父亲离家前往芦苇荡放鸭的经历。 引导学生一进课文,通过 5 分钟的自主浏览,拟定小标题,教师用 3 分钟时间引导归 纳,

9、力求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进而理解“孤独之旅”的第一个含义:杜小康与 父亲牧鸭生活的孤独行程。 2、浏览课文,按照杜小康与父亲牧鸭的四个阶段,划出杜小康心理变化的标志性语句, 体会杜小康心理变化的历程。 出发到达安顿(时间久了)暴风雨后 茫然恐惧害怕胆怯孤独无助不再恐慌长大坚强 概括:杜小康由茫然恐惧到孤独害怕到勇敢战胜孤独、战胜困难,杜小康长大了,坚 强了。 引导学生二进课文,自主阅读,估计用 5 分钟的时间可以找出杜小康心理变化的五处 标志性语句。教师再给 3 分钟的时间讨论:从杜小康的心理变化过程,你发现了一个什么 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发现,这看似零乱的五句话,一旦连在一起,一个由茫

10、然恐惧到孤独 害怕到勇敢战胜孤独、战胜困难的杜小康就站到了学生的面前。进而理解“孤独之旅”的 第二个含义:杜小康牧鸭生活过程中心理上的孤独旅程。 教师设计以上两个问题,在于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小说线 索分明,一明一暗,由表及里揭示了孤独之旅的双重含义。杜小康正是在牧鸭生活的孤独 中,伴随鸭子的长大而长大了,坚强了。 3、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环境描写的语段,体会环境描写与杜小康性格之间的关系。 (1)对鸭群呈扇面形的描写(略):幼弱、孤独 (2) “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 ;“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十多天遇不到一 个人,无人和他们说话”:胆怯、害怕、孤独 (3)对

11、暴风雨的描写语段。 (精读)思考: 用一个词语概括天气的特点。 (比喻、夸张)恶劣 3 面对暴风雨杜小康有什么感受? 仿佛到了世界末日 本语段对刻画杜小康的性格有何作用? 为杜小康暴风雨中找鸭作铺垫。 品读环境描写的语段,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重点。本文的环境描写 非常出色,课文环境描写的语段有十多处,教师引导学生三进课文,学生在自主完成思考 题(3)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上面三个语段。 “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些环境一是小 说主人公赖以生活的自然之景,二是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为杜小康的成长在勾画蓝图。 教学时,可以采用学生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深入

12、体会 这些语言文字的妙处。对“暴风雨语段”教师设计了 3 个小题肢,要求学生在 3 分钟内自 主完成。整个这一环节预计 15 分钟。 4、速读杜小康暴风雨中寻鸭这一段。讨论: (1)面对恶劣的天气,杜小康不去寻鸭行不行?(不行,迫于生计。 ) (2)杜小康暴风雨中寻鸭表现怎样?(勇敢、坚强。 ) 你从小说主人公杜小康身上发现了什么?(略) 暴风雨中寻鸭是课文中最精彩的部分,在速度课文(四进课文)的基础上,设计三个 看似很小的讨论题,却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学生讨论时,教师用多媒体补充杜 小康生活的社会特征和家庭变故的文本资料,通过对前两个问题的讨论,已经比较深刻地 认识了杜小康这个人物的

13、性格特征。最后一个问题可以放在这里,也可以单独设题,旨在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孤独之旅的解读,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一环节大概 10 分钟。 整个课堂安排了 4 分钟的机动时间。 下面这些答案,对学生来说已是水到渠成: 生:要勇敢地面对现实、面对困难。 生:人的成长总会经历一个痛苦的阶段。 生:要敢于面对磨难,磨难锻炼人,造就人。 生:“人定胜天” 。 生:战胜自然,必须先战胜自己。 结束语: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话题,无论孤独是一种苦难还是一 种美丽,我们都应当把它当成生活的调味剂。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暴风雨,胆 小、害怕的杜小康会找到散失的十几只鸭子吗?没有暴风雨,杜小

14、康会看到在阳光下闪闪 发光的羽毛吗?没有孤独之旅,杜小康能变得成熟和坚强吗?同学们,倘若你们遭遇孤独, 遭遇磨难时,请你回想杜小康,学习杜小康,即便在孤独中,也要风雨兼程,去收获那温 热的鸭蛋!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期望。通过充分的预设,我认为对课文孤独之旅 的学习定能达到预期的收获。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 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孤独之旅 , 以小说的主要人物杜小康为中心,以杜小康与父亲牧鸭的生活经历为主线,学生先后四进 课文,梳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进而理解孤独之旅的双重含义。引导学生品读环境描写的 语段,赏析暴风雨中寻鸭的精彩画面,深刻认识杜小康的性格特征,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 物”杜小康就鲜活地站到了学生的面前。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架空的分析,学生是课堂 的主人。通过学习,学生走进了孤独之旅 ,走进了杜小康的心田,与作者曹文轩交流, 与人物杜小康对话。 “潜移默化,熏陶感染” 。至此,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实现了和 谐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