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 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411 号)、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 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 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 公厅印发的通 知,以及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特 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若干目标明确、边界清晰的重点专项组成,重 点专项采取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全链条一体化组织实施 方式。重点专项下设项目,项目可根据自身特点
2、和需要下设课题。重点专项实 行概预算管理,重点专项项目实行预算管理。 第三条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行多元化投入方式,资金来源包括中央财政 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单位自筹资金和从其他渠道获得的资金。中央财政资金 支持方式包括前补助和后补助,具体支持方式在编制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和年度 项目申报指南时予以明确。 第四条 本办法主要规范中央财政安排的采用前补助支持方式的国家重点研 发计划资金(以下简称“重点研发计划资金”),中央财政后补助支持方式具 体规定另行制定。其他来源的资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相关资金 提供方的具体使用管理要求,统筹安排和使用。 第五条 重点专项项目牵头承担单位、课题承担单位
3、和课题参与单位(以下 简称“承担单位”)应当是在中国大陆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 所、高等院校、企业等。 第六条 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遵循以下原则: (一)集中财力,突出重点。重点研发计划资金聚焦重点专项研发任务, 重点支持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公共科技活动。注重加强统筹规划,避 免资金安排分散重复。 (二)明晰权责,放管结合。政府部门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委托项目 管理专业机构(以下简称“专业机构”)开展重点专项项目资金管理。充分发 挥承担单位资金管理的法人责任,完善内控机制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三)遵循规律,注重绩效。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当体现 重点
4、专项组织实施的特点,遵循科研活动规律和依法理财的要求。强化事中和 事后监管,完善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建立面向结果的绩效评价机制,提高资金 使用效益。 第七条 重点研发计划资金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财政部、科技部负 责研究制定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制度,组织重点专项概算编制和评估,组织 开展对重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财政部按照资金管理制度,核定批复重点专 项概预算;专业机构是重点专项资金管理和监督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重点专 项项目预算申报、评估、下达和项目财务验收,组织开展对项目资金的监督检 查;承担单位是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责任主体,负责项目资金的日常管理和监 督。 第二章 重点专项概预算管理 第
5、八条 重点专项概算是指对专项实施周期内,专项任务实施所需总费用的 事前估算,是重点专项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重点专项概算包括总概算和年度 概算。 第九条 专业机构根据重点专项的目标和任务,编报重点专项概算,报财政 部、科技部。 第十条 重点专项概算应当同时编制收入概算和支出概算,确保收支平衡。 重点专项收入概算包括中央财政资金概算和其他来源的资金概算。 重点专项支出概算包括支出总概算和年度支出概算。专业机构应当在充分 论证、科学合理分解重点专项任务基础上,根据任务相关性、配置适当性和经 济合理性的原则,按照任务级次和不同研发阶段编列支出概算。 第十一条 财政部、科技部委托相关机构对重点专项概算进
6、行评估。根据评 估结果,结合财力可能,财政部核定并批复重点专项中央财政资金总概算和年 度概算。 第十二条 中央财政资金总概算一般不予调整。重点专项任务目标发生重大 变化等导致中央财政资金总概算确需调整的,专业机构在履行相关任务调整审 批程序后,提出调整申请,经科技部审核后,按程序报财政部审批。总概算不 变,重点专项年度间重大任务调整等导致年度概算需要调整的,由专业机构提 出申请,经科技部审核后,按程序报财政部审批。 第十三条 专业机构根据核定的概算组织项目预算申报和评估,提出项目安 排建议和重点专项中央财政资金预算安排建议,项目安排建议按程序报科技部, 预算安排建议按照预算申报程序报财政部。无
7、部门预算申报渠道的专业机构, 通过科技部报送。 第十四条 科技部对项目安排建议进行合规性审核。财政部结合科技部意见, 按照预算管理要求向专业机构下达重点专项中央财政资金预算(不含具体项目 预算),并抄送科技部。 第十五条 重点专项中央财政资金预算一般不予调剂,因概算变化等确需调 剂的,由专业机构提出申请,按程序报财政部批准。 第十六条 在重点专项实施周期内,由于年度任务调整等导致专业机构当年 未下达给项目牵头承担单位的资金,可以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由于重点专 项因故中止等原因,专业机构尚未下达给项目牵头承担单位的资金,按规定上 缴中央财政。 第三章 项目资金开支范围 第十七条 重点专项项目资
8、金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组成。 第十八条 直接费用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 要包括: (一)设备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 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应当严格控 制设备购置,鼓励开放共享、自主研制、租赁专用仪器设备以及对现有仪器设 备进行升级改造,避免重复购置。 (二)材料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 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三)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承担 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四)燃料动力费:是
9、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直接使用的相关仪器设备、科 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五)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 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 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六)会议/差旅/国际合作交流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会议费、 差旅费和国际合作交流费。在编制预算时,本科目支出预算不超过直接费用预 算 10%的,不需要编制测算依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应当按照实事求是、精 简高效、厉行节约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和单位的有关规定,统筹安排使用。 (七)劳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参与项目的
10、研究生、博士后、 访问学者以及项目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项目聘用人员的劳务费开支标准,参照当地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 员平均工资水平,根据其在项目研究中承担的工作任务确定,其社会保险补助 纳入劳务费科目开支。劳务费预算应据实编制,不设比例限制。 (八)专家咨询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 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本项目及所属课题研究和管理的相关工作人 员。专家咨询费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九)其他支出: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上述支出范围之外的其他相关 支出。其他支出应当在申请预算时详细说明。 第十九条 间接费用是指承担单位在组织实
11、施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 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承担单位为项目研究提供的房屋占用, 日常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激励科研人员的绩 效支出等。 第二十条 结合承担单位信用情况,间接费用实行总额控制,按照不超过 课题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比例如下: (一)500 万元及以下部分为 20%; (二)超过 500 万元至 1000 万元的部分为 15%; (三)超过 1000 万元以上的部分为 13%。 第二十一条 间接费用由承担单位统筹安排使用。承担单位应当建立健全 间接费用的内部管理办法,公开透明、合规合理使用间接费用,处理好分摊间 接成
12、本和对科研人员激励的关系。绩效支出安排应当与科研人员在项目工作中 的实际贡献挂钩。 课题中有多个单位的,间接费用在总额范围内由课题承担单位与参与单位 协商分配。承担单位不得在核定的间接费用以外,再以任何名义在项目资金中 重复提取、列支相关费用。 第四章 项目预算编制与审批 第二十二条 重点专项项目预算由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构成。项目预算由课 题预算汇总形成。 (一)收入预算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和其他来源资金。对于其他来源资金, 应充分考虑各渠道的情况,并提供资金提供方的出资承诺,不得使用货币资金 之外的资产或其他中央财政资金作为资金来源。 (二)支出预算应当按照资金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资金来
13、源分 别编列,并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进行详细说明。 第二十三条 重点专项项目不得在预算申报前先行设置控制额度,可在重点 专项年度申报指南中公布重点专项概算。 项目实行两轮申报的,预申报环节时,项目申报单位提出所需专项资金预 算总额;正式申报环节时,专业机构综合考虑重点专项概算、项目任务设置、 预申报情况以及专家建议等,组织项目申报单位编报预算。 项目实行一轮申报的,按照正式申报环节要求组织编报预算。 第二十四条 项目申报单位应当按照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 原则,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预算,对仪器设备购置、参与单位资质及拟外 拨资金进行重点说明,并申明现有的实施条件和从单
14、位外部可能获得的共享服 务。项目申报单位对直接费用各项支出不得简单按比例编列。 第二十五条 专业机构委托相关机构开展项目预算评估。预算评估机构应当 具有丰富的国家科技计划预算评估工作经验、熟悉国家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政 策、建立了相关领域的科技专家队伍支撑、拥有专业的预算评估人才队伍等。 第二十六条 预算评估应当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坚持独立、客观、公正、 科学的原则,对项目以及课题申报预算的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 性进行评估。 预算评估过程中不得简单按比例核减直接费用预算,同时应当建立健全与 项目申报单位的沟通反馈机制。 第二十七条 专业机构根据预算评估结果,提出重点专项项目预算安排
15、建议, 并予以公示。 第二十八条 专业机构根据财政部下达的重点专项预算和科技部对项目安排 建议的审核意见,向项目牵头承担单位下达重点专项项目预算,并与项目牵头 承担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含预算)。 项目任务书(含预算)是项目和课题预算执行、财务验收和监督检查的依 据。项目任务书(含预算)应以项目预算申报书为基础,突出绩效管理,明确 项目考核目标、考核指标及考核方法,明晰各方责权,明确课题承担单位和参 与单位的资金额度,包括其他来源资金和其他配套条件等。 第五章 项目预算执行与调剂 第二十九条 专业机构应当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及时办理向项目牵 头承担单位支付年度项目资金的有关手续。实行部门预
16、算批复前项目资金预拨 制度。 项目牵头承担单位应当根据课题研究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向课题承 担单位拨付资金。课题承担单位应当按照研究进度,及时向课题参与单位拨付 资金。课题参与单位不得再向外转拨资金。 逐级转拨资金时,项目牵头承担单位或课题承担单位不得无故拖延资金拨 付,对于出现上述情况的单位,专业机构将采取约谈、暂停项目后续拨款等措 施。 第三十条 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切实履行 法人责任,建立健全项目资金内部管理制度和报销规定,明确内部管理权限和 审批程序,完善内控机制建设,强化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 有效。 第三十一条 承担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科
17、研财务助理制度,为科研人员在项目 预算编制和调剂、资金支出、财务决算和验收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 第三十二条 承担单位应当将项目资金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对中央财政 资金和其他来源的资金分别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按照承诺保证其他来源 的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第三十三条 承担单位应当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在单位内部公开项目立项、 主要研究人员、资金使用(重点是间接费用、外拨资金、结余资金使用等)、 大型仪器设备购置以及项目研究成果等情况,接受内部监督。 第三十四条 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支出管理制度。对应当实行 “公务卡”结算的支出,按照中央财政科研项目使用公务卡结算的有关规定执 行。对于设备费
18、、大宗材料费和测试化验加工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原 则上应当通过银行转账方式结算。对野外考察、心理测试等科研活动中无法取 得发票或者财政性票据的,在确保真实性的前提下,可按实际发生额予以报销。 第三十五条 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资金开支范围和标准办理支出,不得擅 自调整外拨资金,不得利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不得通过编造虚假劳务合同、 虚构人员名单等方式虚报冒领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不得通过虚构测试化验内 容、提高测试化验支出标准等方式违规开支测试化验加工费,不得随意调账变 动支出、随意修改记账凭证,严禁以任何方式使用项目资金列支应当由个人负担 的有关费用和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 第三
19、十六条 承担单位应当按照下达的预算执行。项目在研期间,年度剩余 资金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预算确有必要调剂时,应当按照以下调剂范围和 权限,履行相关程序: (一)项目预算总额调剂,项目预算总额不变、课题间预算调剂,课题预 算总额不变、课题参与单位之间预算调剂以及增减参与单位的,由项目牵头承 担单位或课题承担单位逐级向专业机构提出申请,专业机构审核评估后,按有 关规定批准。 (二)课题预算总额不变,课题直接费用中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 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其他支出预算如需调剂,课 题负责人根据实施过程中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提出申请,由课题承担单位批准, 报项目牵头承
20、担单位备案。设备费、差旅/会议/国际合作交流费、劳务费、专 家咨询费的预算一般不予调增,需调减用于课题其他直接支出的,可按上述程 序办理调剂审批手续;如有特殊情况确需调增的,由项目(课题)负责人提出 申请,经项目牵头承担单位同意后,报专业机构批准。 (三)课题间接费用预算总额不得调增,经课题承担单位与课题负责人协 商一致后,可以调减用于直接费用。 第三十七条 项目牵头承担单位应当在每年的 4 月 20 日前,审核课题上年 度收支情况,汇总形成项目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并报送专业机构。决算报告应 当真实、完整,账表一致。 项目资金下达之日起至年度终了不满三个月的项目,当年可以不编报年度 财务决算,其
21、资金使用情况在下一年度的年度决算报告中编制反映。 第三十八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使用中央财政资金形成的固定 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执行。企业使用中 央财政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等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承担单位使用中央财政资金形成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按照国家 有关规定执行。 使用中央财政资金形成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 按照规定开放共享。 第三十九条 项目或课题因故撤销或终止,项目牵头承担单位或课题承担单 位财务部门应当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编制财务报告及资产清单,报送专业机 构。专业机构组织清查处理,确认并回收结余
22、资金(含处理已购物资、材料及 仪器设备的变价收入),统筹用于重点专项后续支出。 第六章 项目财务验收 第四十条 项目执行期满后,项目牵头承担单位应当及时组织课题承担单位 清理账目与资产,如实编制课题资金决算。项目牵头承担单位审核汇总后向专 业机构提出财务验收申请。 财务验收申请应当在项目执行期满后的三个月内提出。 第四十一条 专业机构按照有关规定组织财务验收。财务验收前,应当选择 符合要求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审计,财务审计报告是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 财务验收工作应当在项目牵头承担单位提出财务验收申请后的六个月内完 成。 在财务验收前,专业机构应按照项目任务书的规定检查承担单位的科技报 告呈交
23、情况,未按规定呈交的,应责令其补交科技报告。 第四十二条 财务验收应当按项目组织,以项目下设的课题为单元开展和出 具财务验收结论,综合形成项目财务验收意见,并告知项目牵头承担单位。 第四十三条 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得通过财务验收: (一)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 (二)未对重点研发计划资金进行单独核算; (三)截留、挤占、挪用重点研发计划资金; (四)违反规定转拨、转移重点研发计划资金; (五)提供虚假财务会计资料; (六)未按规定执行和调剂预算; (七)虚假承诺其他来源的资金; (八)资金管理使用存在违规问题拒不整改; (九)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四十四条 课题承担单位应
24、当在财务验收完成后一个月之内及时办理财务 结账手续。 完成课题任务目标并通过财务验收,且承担单位信用评价好的,结余资金 在财务验收完成起两年内由承担单位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两年 后结余资金未使用完的,上缴专业机构,统筹用于重点专项后续支出。 未通过财务验收或整改后通过财务验收的课题,或承担单位信用评价差的, 结余资金由专业机构收回,统筹用于重点专项后续支出。 第四十五条 专业机构应当在财务验收完成后一个月内,将财务验收相关材 料整理归档,并将验收结论报科技部备案。验收结论应当按规定向社会公开。 第四十六条 科技部对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进行随机抽查。对财务审计,重 点抽查审计依据充分性
25、、结论可靠性、审计工作质量及对重大违规问题的披露 情况;对财务验收,重点抽查验收程序规范性、依据充分性、结论可靠性和项 目结余资金管理情况。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七条 财政部、科技部、相关主管部门、专业机构和承担单位应当根 据职责和分工,建立覆盖资金管理使用全过程的资金监督检查机制。监督检查 应当加强统筹协调,加强信息共享,避免交叉重复。 第四十八条 科技部、财政部应当根据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监督检查年度计划 和实施方案,通过专项检查、专项审计、年度报告分析、举报核查、绩效评价 等方式,对专业机构内部管理、重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规范性和有效性进行监 督检查,对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和内部控制、项目资金
26、拨付的及时性、项目资金 管理使用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等进行抽查。 第四十九条 相关主管部门应当督促所属承担单位加强内控制度和监督制约 机制建设、落实重点专项项目资金管理责任,配合财政部、科技部开展监督检 查和整改工作。 第五十条 专业机构应当组织开展对重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并配合有 关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较多的承担单位,采取警示、指 导和培训等方式,加强对承担单位的事前风险预警和防控。 专业机构应当在每年末总结当年的重点专项资金管理和监督情况,并报科 技部备案。 第五十一条 承担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和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及财务管理规定, 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加强支撑服
27、务条件建设,提高对科研人员的服 务水平,建立常态化的自查自纠机制,保证项目资金安全。 项目牵头承担单位应当加强对课题承担单位的指导和监督,积极配合有关 部门和机构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十二条 承担单位在预算编报、资金拨付、资金管理和使用、财务验收、 监督检查等环节存在违规行为的,应当严肃处理。科技部、财政部、专业机构 视情况轻重采取约谈、通报批评、暂停项目拨款、终止项目执行、追回已拨资 金、阶段性或永久取消项目承担者项目申报资格等措施,并将有关结果向社会 公开。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监督检查和验收过程中发现重要疑点和线索需要深入核查的,科技部、财 政部可以移交相关单位的主管部门。主管
28、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及时进 行核查,并将核查结果及处理意见反馈科技部、财政部。 第五十三条 经本办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作出正式处理,存在违规违纪和违法 且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责任主体,纳入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加强与 其他社会信用体系衔接,实施联合惩戒。 第五十四条 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实行责任倒查和追究制度。财政部、科 技部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在重点专项概预算审核下达,专业机构及其相关工作人 员在重点专项项目资金分配等环节,存在违反规定安排资金或其他滥用职权、 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按照预算法、公务员法、 行政监察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 人员的责
29、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十五条 科技部、财政部按照信用管理相关规定,对专业机构、承担单 位、项目(课题)负责人、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咨询评审专家等参与资 金管理使用的行为进行记录和信用评价。 相关信用记录是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预算核定、结余资金管理、监督检查、 专业机构遴选和调整等的重要依据。信用记录与资金监督频次挂钩,对于信用 好的机构和人员,可减少或在一定时期内免除监督检查;对于信用差的,应当 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加大监督检查频次。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六条 管理要求另有规定的重点专项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15 年 7 月 7 日财政部、科技部 颁布的关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过渡期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教2015154 号)和 2016 年 4 月 18 日财政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颁 布的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预算管理有关规定(试行)的通知 (财办教201625 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