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粤教版必修一4.3《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word教案.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4148100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粤教版必修一4.3《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3粤教版必修一4.3《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3粤教版必修一4.3《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3粤教版必修一4.3《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word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3 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要求学生认真看书,明确用“比较”的方法测量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 量的关系;作出 a-F、a-1m 图象。 过程与方法 1 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 aF、a1m 的实验结论,并使学生对牛顿第二定 律有 初步的理解。 2渗透科学的发现、分析、研究等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 aF、a1m 的探究,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基础上,体验探究带来的乐 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 aF、a1m 的探究 难点:对探究性实验的把握。 教学方式: 本节课主要采取的是“实验探究”教学方式。 教学工具: 1学生分组实验的

2、器材:木板、小车、打点计时器、电源、小筒、细线、砝码、天 平、刻度尺、纸带等。(附有滑轮的长木板 2 块;小车 2 个;带小钩或小盘 的细线 2 条;钩码(槽码),规格:10 g、20 g,用做牵引小车的力;砝码, 规格:50 g、100 g、200 g,用做改变小车质量;刻度尺;1 m2 m 粗线绳, 用做控制小车运动) 如果没有小规格钩码或槽码,可以用沙桶及沙子替代,增加天平及砝码,用来测质 量。 2计算机及自编软件,电视机(作显示)。 3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1复习提问: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快慢用什么物理量来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与何 因素有关?关系是什么? 教师启发引导

3、学生得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快慢用加速度来描述,与物体质量及物体 受力有关。 (学生更详细的回答可能为:物体受力越大,物体加速度越大;物体质量越大,物体加 速度越小) 2教师引导提问进入新课: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外力及物体的质量之间是否存在 一定的比例关系?如果存在,其关系是什么?请同学猜一猜。 (学生会提出很多种猜想,对每一种猜想,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教师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启发学生: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需要用实验来检 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指导学生确定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 一、实验介绍 投影: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讲解:我们用小车作为研究对象,

4、通过在小车上 增减砝码可以改变小车质量;在小车上挂一根细线, 细线通过定滑轮拴一个小桶,小桶内可以放重物,这时小车受到的拉力大致是小桶及 重物的重力,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小桶内的重物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我们研究小车的 加速度 a 与拉力 F 及小车质量的关系时,可先保持 m 一定,研究以与 F 的关系;再 保持 F 一定,研究 d 与 m 的关系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 方法。(此控制变量法可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教师引导提问:如何根据现有器材测出小车的加速度?(学生回答:用打点计时器) 教师可再追问: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的方法和公式是什么?(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 础 上可展示如下版图) 板图:如果物体

5、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测量物体加速度最直接的 办法就是用刻度尺测量位移并用秒表测量时间,然后由 a=2x/t2算出。也可以在运动 物体上安装一条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来测量加速度。 由于 a=2x/t2,如果测出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为 x1、x 2,位移之比就是加速度之比,即 a1a 2= x1/ x2。 提出问题:在小车运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这个摩擦力也会影 响到小车的加速度,如何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呢? 教师可启发引导学生得出:把木板没有定滑轮的一端垫高,使小车重力沿斜面向下 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 二、实验过程 1保持小

6、车质量不变,研究 a 与 F 的关系。 实验的基本思路: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 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教师引导提问:怎样才能直观地反映出口与 F 是否成正比呢?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得出:可以借助图象,用横轴表示拉力,用纵轴表示加速度,通 过采集数据作 a 一 F 图象。如加速度随拉力的变化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就说明 n 与 F 成正比。 实验数据的分析:设计一个表格,把同一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填在表中。 为了更直观地判断加速度 a 与力 F 的数量关系,我们以以为纵坐标、F 为横坐标,根 据各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如果这些点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说

7、明 a 与 F 成正比, 如果不是这样,则需进一步分析。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报出实验数据并输人计算机。 (用 Excel 表格处理数据) 教师引导各组代表汇报实验过程及结果得出结论。 板书:aF 2保持拉力不变,研究 a 与 m 的关系 实验的基本思路: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 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数据的分析:设计第二个表格,把不同物体在相同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填 在表中。根据我们的经验,在相同力的作用下,质量优越大,加速度 a 越小。 这可能是“a 与 m 成反比” ,但也可能是“以与 m2成反比” ,甚至是更复杂的关 系。我们从最简

8、单的情况人手,检验是否“a 与 m 成反比” 。在数据处理上要用 到下面的技巧。 板图:“a 与 m 成反比”实际上就是“a 与 1m 成正比” ,如果以 a 为纵 坐标、1m 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根据 a-1m 图象是不是过原点的直线,就 能判断加速度以是不是与质量 m 成反比。 (实验前教师指导)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数据输人计算机。(用 Excel 表格处理数 据) 各实验小组代表汇报实验情况得出结果。 板书:a1m 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根据日常经验和观察到的事实,首先猜想物体的加速 度与它所受的力及它的质量有最简单的关系,即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

9、反比 aF、alm。 如果这个猜想是正确的,那么,根据实验数据以 a 为纵坐标、F 为横坐标 和以 a 为纵坐标、1M 为横坐标作出的图象,都应该是过原点的直线但是实 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描出的点有些离散,并不是严格地位于某条直线上,用 来拟合这些点的直线也并非准确地通变原点。 这时我们会想,自然规律真的是 aF、alm 吗?如果经过多次实验, 图象中的点都十分靠近某条直线,而这些直线又都十分接近原点,那么,实际 的规律很可能就是这样的。 可见,到这时为止,我们的结论仍然带有猜想和推断的性质。只有根据这些结论推导 出的很多新结果都与事实一致时,它才能成为“定律” 。本节实验只是让我们对于自然规律 的够究有所体验,实际上一个规律的发现不可能是几次简单的测量就能得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