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3.2《声音的特性》word导学案.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4157756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3.2《声音的特性》word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3.2《声音的特性》word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3.2《声音的特性》word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分类及乐音的三要素; 2、通过实验总结出影响音调的因素是频率; 3、知道减弱噪音的方法; 【学习重点】 1、乐音的三要素 2、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声音产生的条件是_ 2、声音可以在_、_和_中传播,但不能在_传播。 3、声音在_传播的最快,在_传播的最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_。 二、学习新知 1、 利用音叉、鼓等设计实验,使之发出不同响 度的声音。 2、 演示响度与分散程度的活动。 点拨: 1、声音的响度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响度与声音传播的距离及分散程度有关。 3、响度一般

2、指声音的大小。 (2)、音调 阅读课本 41 下半部分和 42 页上半部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物理学中把_ _叫做音调。 2、音调的高低与_有关。 3、_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 _,用_表示。 体验活动: 利用刻度尺、梳子等设计实验,使之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点拨: 1、声音的音调高低与频率有关。物体振动越_,音调就越_。 2、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 3、注意区分音调和响度。 (3)音色 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征,教师引导学生生活中利用音色的实例。 (二)噪声的防治 体验活动: 学生阅读课本 4345 页 内容, 1、找出噪声防治的三个环节,并举出生活中的具体措施分别在哪个环节进行防治。

3、 2、在课堂中有哪些噪声,如何防治? 点拨: 防止噪声的三个环节是噪声的产生、噪 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 【课堂小结】谈收获,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存在什么疑惑? 【分层训练】 基础过关 1、女同学说 话声音“尖细 ”是声音的_高,是因为说话时 声带振动_-。 2、用硬纸片在梳齿上划过,当划得快时,产生的音调 _,当划得慢时,产生的 音调_。 3、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_的音调高,_ _的 响度大。 4、用小提琴和二胡分别演奏二泉映月能分辨出琴声,是因为二者的_不同。 5、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在公路两旁植树造林;带上防噪音耳塞;分别用 _-、_、_来减弱噪声。 6、

4、 “无声手枪”的消声装置,是在_处减弱噪声,小孩在放鞭炮 时,常捂住耳朵, 这是在_处减弱噪声, 现代城市规划中,一般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这是在_处减弱噪声。 能力提升 7、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可以判断水位的高低,是因为( ) A、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水位升高时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水位升高时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响度大 B、 “起的调太高唱不上去”中的“高”是指音调 C、 “尖 声细调 ”指的是音调 D、 “细声细语” 指的是音调 9、用带孔的竹管与药瓶制成的简易乐器,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的 _产生的,用手按住不同的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 10、噪声是由发声体的 产生的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 ”,这是在 (选 填“声源处” 、 “传播途中”或“人耳处” )减弱噪声 11、(2013武汉)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 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 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 12、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对此说法不 正确的是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