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复习学案 基础知识 一、现代世界的科学技术: 领域 背景 内容 意义 相 对 论 1905 年 提出了狭义相对论;1916 年,完 成了广义相对论 主要内容: 原理与和 原理。 时间、空间、运动、质量是 的,可以互相 转化 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很大程度上 解决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 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扩展了物 理学的应用的领域 打破了经典物理学 的思维模式, 为人们提供了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 理 论 量 子 论 的 危机:以牛顿 力学为代表的 经典物理学无 法解释 19 世纪 末以来的物理 学新发现 年,德国理论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 说 发展: 提出
2、光的量子理论 丹麦物理学家 提出原子的量子理论 对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多门学科产生重 大影响直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 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外 世界首台电 子计算机; 信息科学技 术革命 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它可以代替人脑进行高水平的劳动,被称“电脑” 年国际互联网问世,中文译为“因特网” 。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 积极:见课本 消极:信息泛滥、垃圾信 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都对社会经济 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1983 年, “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首次研制成每秒运算亿次的计算机 信 息 技 术 中 1997 年, “银河III” 型巨型计
3、算机研制成功 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突破 外 遗传学核分 子生物学的 发展为其奠 定了基础。 19 世纪 70 年代生物工程技术正式形成 应用:1993 年转基因食品在美国正式投放市场 发展:1990,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国 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 1997 年“ ”出 现 是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 21 世纪完成对人类基因组的框架图和对人 类基因组图谱的初步分析 生 物 工 程 技 术 中 新中国对农 业生产重视; 人口激增, 必须解决人 民温饱问题 理论上:袁隆平打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 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 1973 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 ,此后
4、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东方魔 稻:” “第二次绿色革命”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发挥重大作 用 外 1957 年,苏联发射了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 1961 年,苏联发射了 “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 船。 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1969 年,美国“ ”号登月飞船成功地 载月球上着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 1981 年 4 月,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 标志着人类宇航事业的伟大开端 这是世界宇航事业的又一个里程碑。 航 天 技 术 中 2003 年, “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杨利伟成为中国太空飞行第一人。 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5、技术的国家 成 果 ( 第 三 次 科 技 革 命 ) 两 弹 一 国防现代 化程度反映 科技发展水 平和综合国 1964.6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964.10 第一颗 试爆成功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6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和核威 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 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 星 力为了反 对核威胁, 打破核垄断 1970.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发射成功 1975.11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考点 1】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科技发展创
6、造了必要的前提。 2党的坚强领导,中央的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导。 3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 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4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风险。 5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新中国的教育 【考点 2】思考教育和科技、经济之间的关系。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科技的进步则要依赖教育的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建设已经转而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的高素质,而这些都要依赖教育的不 三、新中国的文化“双百”方针 断发 展。 达标检测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方针提出 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
7、会主义的积极性的需要。 提出: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毛泽东在 1956 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 地位:是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成效:在文艺界和科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优秀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学术界展开热烈探讨与争论 遭遇曲折 1957 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后, “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知识分子遭迫害 “文革”期间“双百”方针再遭重创:文艺界“百花凋零” ,八个样板戏; 科学界研究几乎中止 迎来春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新确立“双百”方针 1979 年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会议在京召开 重新 确立 文艺重新繁荣
8、:“伤痕文学” 、 “反思文学”等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 影视、诗歌、戏剧等争奇斗艳 学术和科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理论上摆脱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僵化思想 出现了许多创新的见解。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日益繁荣 表现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扫盲教育 措施 成就:到 2001 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曲折 发展 成效:新中国成立 50 年来,扫除文盲 2 亿多人,摘掉了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 1950 年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 1982 年 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 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在 20 世纪末
9、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义务教育 措施 1986 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 90 年代以来,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 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 、 “ ”等 高等教育 建国初,中国的高校改造和调整参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 1958 年起,实施“教育大革命” ,1961 年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 “文革”期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1977 年“文革”后,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 成就 大学数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趋合理 高校建立起 三级学位制度 一些具备条件的高校还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改革大学招生和分配制
10、度,扩大办学自主权 的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1联合国大会将 2005 年确定为“世界物理年”是为了纪念( ) A 牛顿及其创立的经典力学 B 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 C 爱因斯坦及相对论诞生 D 物理学领域又有新的发现 2成为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的是( ) A普朗克 B玻尔 C诺贝尔 D爱因斯坦 3上题中人物成为最伟大科学家的主要原因是( ) A他提出的量子论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B他提出了量子假说 C他提出的相对论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D他提出了原子的量子理论 41900 年,德国某物理学家以正常光谱中能量分布的理论为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
11、说,成为现代 物理学的支柱之一,这位物理学家是( ) A普朗克 B玻尔 C诺贝尔 D爱因斯坦 5下列有关爱因斯坦相对论力学与牛顿力学关系的表述比较准确的是 A前者否定了后者 B前者概括了后者 C前者解释了后者 D前者融化了后者 6证明“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的民间说法的是 A、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B、爱因斯坦相对论 C、量子论 D、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7为量子理论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有 爱因斯坦 牛顿 玻尔 普朗克 A B C D 8因特网的诞生使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交往更加方便 遗传工程迅速发展 地球变得更小 A B C D 9国际互联网问世的时间和国际网络年分别是 A1969 年、1996
12、年 B1968 年、1979 年 C1969 年、 1995 年 D1968 年、1999 年 10世界大国普遍重视发展航天技术,下表反映了 20 世纪 5070 年代这一领域的重大成果。 年份 1957 1961 1969 1970 1971 国家 苏联 苏联 美国 中国 苏联 成果 首颗人造地球卫星 第一艘载人 飞船 宇宙员首次次登 上月球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第一个空间站 上述成果表明了当时 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上处于领先状态 中国在空间 技术方面奋起直追 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国力大增 A B C D 11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技成
13、就是 A “东方红 1 号”送入太空 B籼型杂交水稻 C核武器研制成功 D “银河I”型机问 世 12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是 A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B成功爆炸了原子弹 C “第二次绿色革命 ” D “神舟”五号飞船升 空 13我国下列科学技术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 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A、 B、 C 、 D、 14我国跨入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世界先进行列的标志是 A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B银河 I 型机问世 C “神舟”号飞船发射成功 D “银河”机诞生 15号称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第二个光辉里程
14、碑的是 A “两弹一星”的研发 B杂交水稻的创制 C “银河- ”计算机的研制 D “神舟”五号飞船升 空 1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是 A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B国际上的帮助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有较好的科研基础 17、1964 年 10 月 16 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 导致西方人观念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8、有人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没有人永远留在摇篮里。 ”今
15、天中国人已经走出了摇篮并蹒跚学步 了。这第一步应指( ) A、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第一枚导弹发射 C、 “银河1 号”计算机的问世 D、神五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 19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在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先后出现如下科技词语,按 照时间顺序排列为( ) 电子计算机 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造地球卫星 杂交水稻 A B C D 20康德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个东西是人类不能够征服的,第一是我们头上的星空。 而两百多年 后的今天,已经掌握把人类送入太空技术的国家先后有:美国 俄罗斯 中国 A、 B、 C、 D、 2120 世纪 60 年代人类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 )
16、 国际互联网问世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苏联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人类成功登上月球 A B C D 221950 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对工农教育的宗旨是 A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C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D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3建国初期,我国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是 A片面强调“突出政治” ,过多参加体力劳动 B基本参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 C重视民间力量办学,发展全民教育 D少数民族教育长足发展 24为了提高平民素质,实现“教育救国” ,陶行知、梁漱溟等知识分子于 1928 年创办平民学校、补习学 校,下列图片不能体现此目的的是( ) A采煤工人施玉海在
17、 B北京工农速成中学 C纺织工人郝建秀 (中)在 D西藏大学培养的 中国煤矿工人速成中学学习 学生在学习 山东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 硕士毕业生 25标志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是 A1957 年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邓小平提出教育“三个面向”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的颁布 D规定每年 9 月 10 日为教师节 26 “双百”方针提出的最根本目的是( ) A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B倡导科学技术文化领域的自由开放 C克服把学术问题和思想问题当成政治问题 D处理好人民的内部矛盾,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 盾 27 “双百”方针提出的重要前提是 A我
18、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B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社会矛盾 C国家发展经济和文化的需要 D改革开放以来 28反映建国后农村艰苦创业和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的小说是 A杨沫的青春之歌 B郭小川的 将军三部曲 C 路遥的 人生 D柳青的创业史 29 “双百”方针遭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 “文革 ”的开展 C “左倾”错误的影响 D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看待 30 “文革”时期文艺界处于万马齐喑的局面,而“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最能说明 A文艺的繁荣有其自身规律,不会持久 B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 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 D “文革”对文艺有重大影响 3
19、1 (14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 毛泽东 1956 年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 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邓小平 1978 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 讲话 材料三 江泽民指出:“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 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 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活跃的因素。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
20、的竞争,关键是科学 技术的竞争。 ”“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 请回答: 江泽民 (1)20 世纪 5070 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2 分)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 (3 分) (2)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2 分)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调整? (3 分) (3)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新特点?(2 分)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 策?(1 分)新世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是什么?(1 分)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复习学案参考答案 达标检测 选择题 : 1
21、-10:CDCAB BCBCB 11-20:CCBDD CADCB 21-30:DCBDC AADCC 31答案要点 (1)重点发展“两弹一星” ,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方针。 (2 分)原因:当时,中美处 于敌对状态,中苏关系也在 60 年代初破裂,美苏敌视中国,严重威胁我国安全。发展两 弹一星是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垄断,加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 (3 分) (2)方向变化: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 发展的推动作用。 (2 分)原因: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 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美、中、苏关系缓和,以经济和 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 (3 分) (3)特点: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 全球化进程加快。 (2 分) 战略:科教兴国。 (1 分) 成绩:“神舟”5 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