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教科版科学四上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word说课稿.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4163589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秋教科版科学四上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word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秋教科版科学四上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word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秋教科版科学四上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word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秋教科版科学四上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word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秋教科版科学四上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word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稿 进修附小 白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是 7 号,来自汶上董口小学的董效光。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声音是怎 样产生的 ,希望各位评委和老师能多给予指导,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教学单元的 第二课,是在学生初步感知声音之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 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 释,并能通过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学生建立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产生

2、的这个概念。本节课是本单元最重要的一节课,只有认识了声音是由 物体产生的,才能继续研究声音高低、强弱的变化;才能探究音高的变化;才 能认识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传播的,了解耳的构造以及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等 一系列有关声音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观察分析能 力,并且懂团结、会协作。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 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但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会引起学生 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时间去探究发生在身边的声音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 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上课前可以由老师收集 声音的录音

3、材料,以便在引课时让学生做“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符合学 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想知道 声音更多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现状,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教学理念,我 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成了三个部分。 第一个目标:探究目标:经历制造声音,感受声音产生的过程。在观察、 描述的活动中,积极思考交流。 第二个目标:知识目标。感受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第三个目标:情感目标。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培养科学探究中的事实意 识。 学生以以前的生活经验,是很容易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的: 大多数学生认为声音是通过敲打、碰

4、撞、拍打等产生的。本节课的教学需 要设计几个循序渐进的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 解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难点是“理解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的 关系”。 实验往往是学生热衷的,并且能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重难点的突破关 键就在两次实验探究上。用实验层层推进学生的思考,从关注动作的本身到关 注发声物体的变化,从而构建起“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概念。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锣、音叉、装水的水槽 学生分小组准备:鼓、豆子、钢尺、皮筋、绿叶 学生可以应用鼓、钢尺、皮筋、绿叶等这些实验材料,经历让物体发出声 音、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

5、这一科学探究 活动,对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灵活掌握所学知识,启迪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以 及突破教学重难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教法、学法 1、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声音文件、 图片进行直观演示。通过播放各种声音,使学生进入到声音的情境中去,进而 对声音的产生进行研究。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 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 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主动建构者。 2、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活动探索法和小组讨论法,教师提出声音 是怎样产生的这一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进行假设和实验证明,从中发现

6、问题, 找到规律。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发展假设论证的科学 精神和科学态度。 3、本节课采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有团结合作、观察法、实验法和学生的思维 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这些方法的教学主要渗透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 进行。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互相合作, 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实验、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 六、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我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模式为:激发兴趣提出问题针对问题多种猜想引导学生设计验证 小组合作,实验交流评价形成结论联系生活实践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 1、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2、探

7、究实验,得出结论 3、运用认知,解释现象 4、归纳总结,促进建构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做“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关注:“同学们,老师 今天给你们带来一样特殊的礼物,请你们闭上眼睛,认真聆听。”(播放声音) 生听后,汇报听到了的声音:流水声、狗叫声、电话声、汽车声等。通过让学 生说说听到的声音, “唤醒”了学生对声音的直接认识。然后再让学生模仿生 活中听到过的声音,学生模仿后,教师点明“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 里,每天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风声、雨声、流水声倾诉着大自然的千 变万化;歌声、笑声、音乐声描绘着人们的欢乐;还有鸟叫、虫鸣不绝于 耳,构成一个奇妙的王国

8、。”从小学生喜欢“做游戏,猜谜语”的心理特点入 手,创设了声音这么一个情景,为新课教学创造了最佳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启 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与兴趣。接着教师谈话:“关于声音你已经 知道了什么?关于声音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实验,得出结论 1、使物体发出声音 (1)做实验前谈话: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你能不能想出一个什么好 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来呢?老师已经为你们每个小组准备好了鼓、钢尺、皮筋, 请你想个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在没做之前,请大家共同来看一下要求。(课 件出示) 小组内分工要明确,开动脑筋想办法使鼓、钢尺、皮筋发出声音,实验 前讨论怎样做,做

9、完一个实验再做下一个实验。 仔细观察,注意观察物体发声前什么样,发声时有什么变化?每个实验 要重复地做几次,力求准确。 用你喜欢的方式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完成后,用你正确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已经完成实验了。 (2)学生分组活动,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 课堂上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认为这太简单了,于是他们会不以为 然地乱敲乱打,所以教师应提前提出要求:“我们不是看哪个小组同学制造的 声音响,而是看哪组能想更多的办法来使物体发声。”活动中填写记录表。然 后让学生自己来说,并且要进行评价,小组间互评,交流他们使上面三种物体 发出声音的方法。 (3)学生进行短暂的活动后,教师接着提出本课要探

10、究的核心问题:“声 音是怎样产生的”。这时学生的回答还是在他们已有的经验基础上作出的。学 生们的解释可能会是“声音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产生的”和“声音是由于物体 运动产生的”。当然,这样的解释并没有探究到声音的本质。此段教学中,教 师不能刻意让学生去观察物体的振动现象,而是要让学生通过概括,将自己的 解释从具体上升到抽象。 (4)在刚才的实验中,有的学生会发现: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 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 就是学生没有发现,老师在此教学阶段也应该提出。教师谈话:“为什么弯曲、 按压的方法不能使物体发出声音呢,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

11、会做出 一些猜测,学生现在的猜测是前面的“声音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产生的”和 “声音是由于物体运动产生的”不能解释的,教学中要刻意让学生充分讨论和 质疑,产生强烈的认识冲突,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欲望。 让学生再做实验,仔细观察后交流汇报(教师需要适时引导):观察发声 的鼓面、钢尺和橡皮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有可能会说“这些物体在发出 声音时都会动。”有的学生会说颤动。这时教师要告诉学生用振动这个词更为 准确。板书:振动 教师谈话:“我们通过实验看见了发声的尺子在振动、橡皮筋发声在振动, 那么其他物体发出声音是不是也在振动呢?鼓发声时是否也在振动吗?能感觉 到吗?你能想出一个办法看见鼓发声时

12、在振动吗? 学生应该可以想出一些方法,如果想不到了,教师适时给予指引。(把豆 子放到鼓上,看到豆子的跳动) 本环节要达到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先推测,再验证。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检验自己提出的预测,引导学生经历声音 由钢尺、皮筋发声时的可见现象到鼓发声时候的不可见,发现利用媒介来证明 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让学生对声音产生的原因由原来的“物体受到力的作 用”发生转变,初步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这个概念。 2、观察发声物体 (1)教师出示音叉;然后,教师谈话: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 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你听到声音了吗?你能看到音叉在振动吗?你 能

13、想一个办法证明音叉在振动吗? 学生有可能说让每位同学都来摸一摸,教师可以给予肯定,但为了让全班学生都 看清,还是引导学生用实验来证明把振动的音叉放入水中,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自由谈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之后教师给予总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 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 动物体。(师演示钢尺发音时在振动、皮筋发声时在振动)音叉在振动,这也是音叉 发声的原因。 师完善板书:物体 振动 产生 声音) (2)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些物体都是有形状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固体,(师板 书:固体)你瞧,老师这里的水槽里面有一些水,你能想办法使水发出声音来 吗?

14、为什么会有声音了呢?(引导学生说出理由,师板书:液体) 其实发声的物体有很多很多的,比如说刮大风的天气我们都能听得到呼呼的 响声,下面你能把矿泉水瓶吹响吗?(引导学生说出理由,师板书:气体) “观察发声物体”这部分实验的设计意图是: 击打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 水面变化的活动。使学生们认识到正是由于音叉的振动才引起了水面的波动。 这组材料的选择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从而加深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 出来的”概念的理解。并延伸到液体、气体振动,意在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物体 概念。 (三)运用认知,解释现象 1、引言设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科学小天使听说咱们在这里上一节非 常生动的科学课,也来到了我

15、们今天的课堂上。它想请同学们来试一试,看看 哪一位同学能把绿叶吹响。为什么绿叶会响呢? 2、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能产生声音,那你有什么 办法让发出声音的物体马上不发声?(演示锣、皮筋、钢尺) 此处设计几个活动的目的重在延伸,通过学生吹绿叶使学生亲身体验“振 动发声”,并拓展到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物体都能振动发出声音,从而实现 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并促进了科学概念的形成与完整性。 (四)归纳总结,促进建构 1、教师质疑:在实验当中你还有什么发现吗?关于声音你还有什么问题? 这里设计两三分钟的时间,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让学生谈谈在实验当中 有哪些独特发现,并进一步想

16、要了解哪些知识,意在延伸,为后面的几课打好 基础。 2、本课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一节科学课的实验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实 验我们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师画重点标记)其实关于声音还有 好多秘密呢,比如在我们人的身体上就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猜猜它在呢?(耳朵)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们将进一步去了解,只要我们肯动 脑、动手,就会揭晓更多的秘密!就会有更多的小小科学家诞生! (五)板书设计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固体 物体 液体 振动 产生 声音 气体 采用了总分总式的板书,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知识结构,使学生形成 完整的认知体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布置作业(课件出示) 为给学生足够发展的空间,促使他们自主探索学习,我安排以下两个作业: 1、在二十一世纪的某一年,美丽的地球上将迎来太空客人,他们没有声音 概念,请你为他们写一本有关声音的小册子,向他们介绍一些关于声音的知识。 2、在学校或家的附近找出“不想听到的”那些噪声,描述出噪音的来源, 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减少这些噪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