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2章《分子结构与性质》word精品教案.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4169880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2章《分子结构与性质》word精品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2章《分子结构与性质》word精品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2章《分子结构与性质》word精品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2章《分子结构与性质》word精品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2章《分子结构与性质》word精品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本章比较系统的介绍了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内容比较丰富。首先,在第一 章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基础上,介绍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键和 键, 以及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接着,在共价键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分 子的立体结构,并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共价分子结 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了解释。最后介绍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 作用力、氢键等概念,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并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说明 了“相似相溶”规则、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等。 化学 2 已介绍了共价键的概念,并用电子式的方式描述了原子间形成共价 键的过程。本章第一节“共价键”是在化学

2、 2 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的第一 章学过的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概念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共价键,通过电子云图象 的方式很形象、生动的引出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键和 键,以及它们的差 别,并用一个“科学探究”让学生自主的进一步认识 键和 键。 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中,首先按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直间给出了 三原子、四原子和五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并配有立体结构模型图。为什么这 些分子具有如此的立体结构呢?教科书在本节安排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和“杂化轨道理论”来判断简单分子和离子的立体结构。在介绍这两个理论时 要求比较低,文字叙述比较简洁并配有图示。还设计了“思考与交流” 、 “科学 探究”等内容让

3、学生自主去理解和运用这两个理论。 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中,介绍了六个问题,即分子的极性、分子间作用力 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溶解性、手性和无机含 氧酸分子的酸性。除分子的手性外,对其它五个问题进行的阐述都运用了前面 的已有知识,如根据共价键的概念介绍了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根据化学键、 分子的极性等概念介绍了范德华力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电负性 的概念介绍了氢键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极性分子与非非极性分 子的概念介绍了“相似相溶”规则;根据分子中电子的偏移解释了无机含氧酸 分子的酸性强弱等;对于手性教科书通过图示简单介绍了手性分子的概念以及 手性分子

4、在生命科学和生产手性药物方面的应用 第一节 共价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键和 键。 3、说出 键和 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NaCl、HCl 的形成过程 设问 前面学习了电子云和轨道理论,对于 HCl 中 H、Cl 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电子云 如何重叠? 例:H 2的形成 讲解、小结 板书 1、 键:(以“头碰头”重叠形式) a、特征: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的图形不变, 轴对称图形。 b、种类:S-S 键

5、S-P 键 P-P 键 过渡 P 电子和 P 电子除能形成 键外,还能形成 键 板书 2、 键 讲解 a.特征:每个 键的电子云有两块组成,分别位于有两原子核构成平面的两 侧,如果以它们之间包含原子核的平面镜面,它们互为镜像,这种特征称为镜 像对称。 3、 键和 键比较 重叠方式 键:头碰头 键:肩并肩 键比 键的强度较大 成键电子: 键 S-S S-P P-P 键 P-P 键成单键 键成双键、叁键(双键中含有一个 键和一个 键, 叁键中含有一个 键和两个 键) 共价键的特征 饱和性、方向性 练习 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 B化学键可以是原子间作用力,也可以是离子

6、间作用力 C化学键存在于分子内部 D化学键存在于分子之间 2对 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键不属于共价键,是另一种化学键 BS-S 键与 S-P 键的对称性相同 C分子中含有共价键,则至少含有一个 键 D含有 键的化合物与只含 键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同 3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I 2 BBaCl 2 CH 2SO4 DNaOH 4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AKNO 3 BBeCl CKO 2 DH 2O2 5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H2、N 2、HCl、H 2O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HCl、NaBr、MgF 2、Na 2S、CO 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

7、识键能、键长、键角等键参数的概念 2、能用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知道等电子原理,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重点: 键参数的概念,等电子原理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N2与 H2在常温下很难反应,必须在高温下才能发生反应,而 F2与 H2在冷暗处 就能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 学生讨论 小结:引入键能的定义 板书 二、键参数 、键能 概念:气态基态原子形成mol 化学键所释放出的最低能量。 单位:kmol 生阅读书 33 页,表 2-1 回答:键能大小与键的强度的关系?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越不易断裂) 键能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的关系? (键能越

8、大,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越大) 键能越大,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过渡 、键长 概念:形成共价键的两原子间的核间距 单位:pm(pm10 -12m) 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牢固,形成的物质越稳定 设问 多原子分子的形状如何?就必须要了解多原子分子中两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3、键角:多原子分子中的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例如:CO 2 结构为,键角为,为直线形分子。 H 2O 键角形 CH4 键角正四面体 小结 键能、键长、键角是共价键的三个参数 键能、键长决定了共价键的稳定性;键长、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板书 三、等电子原理 、等电子体:原子数相同,价电子数也相同的微粒。 如

9、:CO 和 N2,CH 4和 NH4+ 、等电子体性质相似 阅读课本表 小结 师与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练习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键长越长,化学键越牢固 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共价键越牢固 对双原子分子来讲,键能越大,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2、能够用键能解释的是 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 常温常压下,溴呈液体,碘为固体 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硝酸易挥发,硫酸难挥发 3、与 NO3-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SO 3 BF 3 CH 4 NO 2 4、根据等电子原理,下列分子或离子与 SO42-有相似结构的是 APCl 5 BCCl 4

10、CNF 3 DN 2 5、根据课本中有关键能的数据,计算下列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N2(g)+3H 2(g)=2NH 3(g) ;H= 2H2(g)+O 2(g)=2H 2O(g) ;H=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共价分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初步认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3、能用 VSEPR 模型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 4、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分子的立体结构;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1、阅读课本 P37-40内容; 2、展示 CO2、H 2O、NH 3、CH 2O、CH 4分

11、子的球辊模型(或比例模型) ; 3、提出问题: 什么是分子的空间结构? 同样三原子分子 CO2和 H2O,四原子分子 NH3和 CH2O,为什么它们的空间结构 不同? 讨论交流 1、写出 CO2、H 2O、NH 3、CH 2O、CH 4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2、讨论 H、C、N、O 原子分别可以形成几个共价键; 3、根据电子式、结构式描述 CO2、H 2O、NH 3、CH 2O、CH 4的分子结构。 模型探究 由 CO2、H 2O、NH 3、CH 2O、CH 4的球辊模型,分析结构不同的原因。 引导交流 引导学生得出由于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占有一定的空间,对其他成键电子对存 在排斥力,影响其分子的

12、空间结构。 引出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R models) 讲解分析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把分子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如 CO2、CH 2O、CH 4等分子中的 C 原子。它们的立体结构可用中心原子周围的原子 数来预测,概括如下: ABn 立体结构 范例 n=2 直线型 CO2 n=3 平面三角形 CH2O n=4 正四面体型 CH4 另一类是中心原子上有孤对电子(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的分子。 如 H2O 和 NH3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参与互相排 斥。因而 H2O 分子呈 V 型,NH 3分子呈三角锥型。 (如图)课本 P

13、40。 应用反馈 应用 VSEPR 理论判断下表中分子或离子的构型。进一步认识多原子分子的立 体结构。 化学式 中心原子含有孤对电子对数 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空间构型 H2S 2 2 V 形 NH2- 2 2 V 形 BF3 0 3 正三角形 CHCl3 0 4 四面体 SiF4 0 4 正四面体 练习: 1、下列物质中,分子的立体结构与水分子相似的是 A、CO 2 B、H 2S C、PCl 3 D、SiCl 4 2、下列分子的立体结构,其中属于直线型分子的是 A、H 2O B、CO 2 C、C 2H2 D、P 4 3、写出你所知道的分子具有以下形状的物质的化学式,并指出它们分子中的键 角分

14、别是多少? 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 三角锥形 正四面体 4、下列分子中,各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 A、NH 3 B、CCl 4 C、H 2O D、CH 2O 5、下列分子的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都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A、CO 2 B、PCl 3 C、CCl 4 D、NO 2 6、下列分子或离子的中心原子,带有一对孤对电子的是 A、XeO 4 B、BeCl 2 C、CH 4 D、PCl 3 7、为了解释和预测分子的空间构型,科学家在归纳了许多已知的分子空间构型 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十分简单的理论模型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这种模 型把分子分成两类:一类是 ;另一类是 。BF 3和 NF3都

15、是四个原子的分子,BF 3的中心原子是 ,NF 3的中心原子 是 ;BF 3分子的立体构型是平面三角形,而 NF3分子的立体构型是三 角锥形的原因是 。 8、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推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BeCl2 ;SCl 2 ;SO 32- ;SF 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 2、进一步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3、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4、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5、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 教学难点: 分子的立体结构,杂化轨道理论 教学过程: 碳的价电子构

16、型是什么样的?甲烷的分子模型表明是空间正四面体,分子 中的 CH 键是等同的,键角是 10928。说明什么? 结论 碳原子具有四个完全相同的轨道与四个氢原子的电子云重叠成键。 师:碳原子的价电子构型 2s22p2,是由一个 2s 轨道和三个 2p 轨道组成的,为 什么有这四个相同的轨道呢? 为了解释这个构型 Pauling 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 板书: 三、杂化轨道理论 1、杂化的概念:在形成多原子分子的过程中,中心原子的若干能量相近的原子 轨道重新组合,形成一组新的轨道,这个过程叫做轨道的杂化,产生的新轨道 叫杂化轨道。 思考与交流 甲烷分子的轨道是如何形成的呢? 形成甲烷分子时,中心原子的

17、 2s 和 2px,2p y,2p z等四条原子轨道发生杂化, 形成一组新的轨道,即四条 sp3杂化轨道,这些 sp3杂化轨道不同于 s 轨道,也 不同于 p 轨道。 根据参与杂化的 s 轨道与 p 轨道的数目,除了有 sp3杂化轨道外,还有 sp2 杂 化和 sp 杂化,sp 2 杂化轨道表示由一个 s 轨道与两个 p 轨道杂化形成的,sp 杂 化轨道表示由一个 s 轨道与一个 p 轨道杂化形成的。 讨论交流: 应用轨道杂化理论,探究分子的立体结构。 化学式 杂化轨道数 杂化轨道类型 分子结构 CH4 C2H4 BF3 CH2O C2H2 总结评价: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多原子分子立体结构

18、的判断规律,完 成下表。 化学式 中心原子孤对电子对数 杂化轨道数 杂化轨道类型 分子结构 CH4 C2H4 BF3 CH2O C2H2 讨论:怎样判断有几个轨道参与了杂化?(提示:原子个数) 结论: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对数与相连的其他原子数之和,就是杂化轨道数。 讨论总结: 三种杂化轨道的轨道形状,SP 杂化夹角为 180的直线型杂化轨道,SP 2 杂化 轨道为 120的平面三角形,SP 3杂化轨道为 10928的正四面体构型。 科学探究:课本 42 页 小结:HCN 中 C 原子以 sp 杂化,CH 2O 中 C 原子以 sp2杂化;HCN 中含有 2 个 键和 2 键;CH 2O 中含有

19、3 键和 1 个 键 练习: 1、下列分子中心原子是 sp2杂化的是 A 、 PBr 3 B、 CH 4 C、 BF 3 D、 H 2O 2、关于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中心原子采取 sp3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几何构型都是正四面体 B 、CH 4分子中的 sp3杂化轨道是由 4 个 H 原子的 1s 轨道和 C 原子的 2p 轨道混 合起来而形成的 C 、sp 3杂化轨道是由同一个原子中能量相近的 s 轨道和 p 轨道混合起来形成 的一组能量相近的新轨道 D 、凡 AB3型的共价化合物,其中中心原子 A 均采用 sp3杂化轨道成键 3、用 Pauling 的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甲烷分子的

20、四面体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A、C 原子的四个杂化轨道的能量一样 B、C 原子的 sp3杂化轨道之间夹角一样 C、C 原子的 4 个价电子分别占据 4 个 sp3杂化轨道 D、C 原子有 1 个 sp3杂化轨道由孤对电子占据 4、下列对 sp3 、sp 2 、sp 杂化轨道的夹角的比较,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A、 sp 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B、 sp 2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C、 sp 3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D、 sp 3 、sp 2 、sp 杂化轨道的夹角相等 5、乙烯分子中含有 4 个 CH 和 1 个 C=C 双键,6 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下列 关于乙烯分子的成键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 、

21、每个 C 原子的 2s 轨道与 2p 轨道杂化,形成两个 sp 杂化轨道 B 、每个 C 原子的 1 个 2s 轨道与 2 个 2p 轨道杂化,形成 3 个 sp2杂化轨道 C 、每个 C 原子的 2s 轨道与 3 个 2p 轨道杂化,形成 4 个 sp3杂化轨道 D 、每个 C 原子的 3 个价电子占据 3 个杂化轨道,1 个价电子占据 1 个 2p 轨道 6、ClO -、ClO 2-、ClO 3-、ClO 4-中 Cl 都是以 sp3杂化轨道与 O 原子成键的,试推 测下列微粒的立体结构 微粒 ClO- ClO2- ClO3- ClO4- 立体结构 7、根据杂化轨道理论,请预测下列分子或离

22、子的几何构型: CO2 , CO 32- H2S , PH 3 8、为什么 H2O 分子的键角既不是 90也不是 10928而是 104.5?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2、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表示方法 3、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4、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 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景 什么是配位键?配位键如何表示?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讨论交流。 1、配位键 概念 共用电子对由一个原子单方向提供给另一原子共用所形成的共价键。 表示 A B 电子对给予体

23、电子对接受体 条件:其中一个原子必须提供孤对电子。 另一原子必须能接受孤对电子轨道。 提问举出含有配位键的离子或分子 举例:H 3O+ NH4+ 过渡什么是配位化合物呢? 讲解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 合物。 过渡 配位化合物如何命名? 讲解 硫酸四氨合铜 学生练习命名 Cu(NH3)4Cl2 K3Fe(SCN)6 Na3AlF6 小结 本节主要讲述了配位键和配位化合物。 练习 1、铵根离子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按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分类,应含有 A、离子键和共价键 B、离子键和配位键 C、配位键和共价键 D、离子键 2、下列属于配合物的是 A、NH 4Cl

24、 B、Na 2CO3.10H2O C、CuSO 4. 5H2O D、Co(NH 3) 6Cl3 3、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提供孤对电子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是 H 2O NH 3 F CN CO A、 B、 C、 D、 4、配合物在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 Mg2+为中心的大环配合物叶绿素能催化光合作用。 B、Fe 2+的卟啉配合物是输送 O2的血红素。 C、Ag(NH 3) 2+是化学镀银的有效成分。 D、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可除去硫酸锌溶液中的 Cu2+。 5下列微粒:H 3O+NH 4+CH 3COO- NH 3CH 4中含有配位键的是 A、 B、 C、 D

25、、 6亚硝酸根 NO2-作为配体,有两种方式。其一是氮原子提供孤对电子与中心原 子配位;另一是氧原子提供孤对电子与中心原子配位 。前者称为硝基,后者称 为亚硝酸根。 Co(NH 3)5NO 2Cl2 就有两种存在形式,试画出这两种形式的配离子的结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如何理解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如何理解电负性概念; 写出 H2、

26、Cl 2、N 2、HCl、CO 2、H 2O 的电子式。 提出问题: 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 讨论与归纳: 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一般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 不发生偏移,是非极性键。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 是极性键。 提出问题: (1) 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 (2) 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怎样分布?是 否重合? (3) 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怎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 讨论交流: 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例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图示以及数学或物理

27、中学 习过的向量合成方法,讨论、研究判断分子极性的方法。 总结归纳: (1) 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所 以都是非极性分子。如:H 2、N 2、C 60、P 4。 (2) 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 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如: CO2、BF 3、CCl 4。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如: HCl、NH 3、H 2O。 (3) 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分子 共价键的极性 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 结论 举例 同核双原子分 子 非极性键 重合 非极性分子 H2、N 2

28、、O 2 异核双原子分 子 极性键 不重合 极性分子 CO、HF、HCl 分子中各键的 向量和为零 重合 非极性分子 CO2、BF 3、CH 4异核多原子分 子 分子中各键的 向量和不为零 不重合 极性分子 H2O、NH 3、CH 3 Cl 一般规律: a 以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是极性分子。如:HCl、HF、HBr b 以非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如: O2、H 2、P 4、C 60。 c 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有的是极性分子也有的是非极性分子。 d 在多原子分子中,中心原子上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而周围的原子 是相同的原子,一般是非极性分子。 练习: 1、

2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 B、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存在共价键 D、原子以极性键结合的分子,肯定是极性分子 2、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分子是否有极性取决于分子的空间构型。下列 分子属极性分子的是 A、 H 2O B、 CO 2 C、 BCl 3 D、 NH 3 3、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 8 电子稳定结构且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 的是 A、 BeCl 2 B、 PCl 3 C、 PCl 5 D、 N 2 4、分子有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分。下列对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认识正 确的是 A、只含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

30、子 B、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C、非极性分子一定含有非极性键 D、极性分子一定含有极性键 5、请指出表中分子的空间构型,判断其中哪些属于极性分子,哪些属于非极性 分子,并与同学讨论你的判断方法。 分子 空间构型 分子有无极 性 分子 空间构型 分子有无极 性 O2 HF CO2 H2O BF3 NH3 CCl4 6、根据下列要求,各用电子式表示一实例: (1) 、只含有极性键并有一对孤对电子的分子 ; (2) 、只含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的物质 ; (3) 、只含有极性共价键、常温下为液态的非极性分子 。 7、二氯乙烯的同分异构体有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两种,其中属于极性分子的 结构简式

31、是 ;属于非极性分子的结构简式是 。 8、已知化合物 B4F4中每个硼原子结合一个氟原子,且任意两个硼原子间的距离 相等,试画出 B4F4的空间构型,并分析该分子的极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范德华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能举例说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3、例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4、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5、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景 气体在加压或降温时为什么会变成液体或固体? 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水的结冰、气体的液化,讨论

32、、交流。 结论 表明分子间存在着分子间作用力,且这种分子间作用力称为范德华力。 思考与讨论 仔细观察教科书中表 2-4,结合分子结构的特点和数据,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 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思考与交流 完成“学与问” ,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结构相似时,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过渡 你是否知道,常见的物质中,水是熔、沸点较高的液体之一?冰的密度比液态 的水小?为了解释水的这些奇特性质,人们提出了氢键的概念。 阅读、思考与归纳 学生阅读“三、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思考,归纳氢键的概念、本 质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小结 氢键是除范德华力之外的另一种分子间作用力。 氢

33、键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氢)与另一个分子中电负 性很强的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氧)之间的作用力。 氢键的存在大大加强了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使水的熔、沸点教高。 讲解 氢键不仅存在于分子之间,还存在于分子之内。 一个分子的 X-H 键与另一个分子的 Y 相结合而成的氢键,称为分子间氢键,如 图 2-34 一个分子的 X-H 键与它的内部的 Y 相结合而成的氢键称为分子内氢键,如图 2- 33 阅读资料卡片 总结、归纳含有氢键的物质,了解各氢键的键能、键长。 小结 本节主要是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 响。 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34、熔化时所克服的作用力也完全相 同的是 ACO 2和 SiO2 BNaCl 和 HCl C(NH 4)2CO3和 CO(NH2)2 DNaH 和 KCl 2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键存在于分子之间,不存在于分子之内 B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范德华力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CNH 3极易溶于水而 CH4难溶于水的原因只是 NH3是极性分子,CH 4是非极性分 子 D冰熔化时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3沸腾时只需克服范德华力的液体物质是 A水 B酒精 C溴 D水银 4下列物质中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的是 AN 2 BHBr CNH 3 DH 2S 5以下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1) 氢键是化学

35、键 (2) 甲烷可与水形成氢键 (3) 乙醇分子跟水分子之间存在范德华力 碘化氢的沸点比氯化氢的沸点高是由于碘化氢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6乙醇(C 2H5OH)和二甲醚(CH 3OCH3)的化学组成均为 C2H6O,但乙醇的沸点 为 78.5,而二甲醚的沸点为23,为何原因? 7你认为水的哪些物理性质与氢键有关?试把你的结论与同学讨论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认识“相似相溶”规律。 2、了解“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3、能用分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4、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5、采用比较、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36、手性分子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教学过程 复习过渡 复习极性键非极性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并举出常见的极性分子和非极性 分子。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碘易溶于四氯化碳而不易溶于水,氨和氯化氢易 溶于水,这是为什么呢? 指导阅读 课本 P52,让学生说出从分子结构的角度,物质相互溶解有那些规律? 学生得出结论 1、 “相似相溶”规律:非极性物质一般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易溶 于极性溶剂。 2、若存在氢键,溶质和溶剂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 3、若溶质遇水能反应将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巩固练习 完成思考与交流 指导阅读 课本 P5354,了解什么叫手性异构体,什么叫手性分子,以

37、及“手性分子在生 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设问 如何判断一个分子是手性分子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有碳原子上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 教师补充 我们把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叫手性碳原子 过渡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都知道硫酸的酸性强于亚硫酸,硝酸的酸性强于亚硝酸, 这是为什么呢? 讲述 从表面上来看,对于同一种元素的含氧酸来说,该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含氧 酸的酸性越强,这与他们的结构有关 含氧酸的通式(HO) mROn,如果成酸元素 R 相同,则 n 越大,R 的正电性越高, 导致 R-O-H 中的 O 原子向 R 偏移,因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也就容易电离出氢 离子,即酸性越强。 如硫酸中 n 为 2,亚硫酸中 n 为 1,所以硫酸的酸性强于亚硫酸。 巩固练习 1、把下列液体分别装在酸式滴定管中,并使其以细流流下,当用带有静点的玻 璃棒接近液体细流时,细流可能发生偏转的是 A 、四氯化碳 B 、乙醇 C 、 二硫化碳 D、 苯 2、根据“相似相溶”规律,你认为下列物质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A 、乙烯 B 、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氢气 3、下列氯元素含氧酸酸性最强的是 、HClO 、HClO 2 、HClO 3 、HClO 4 4、下列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A、LiF B、NaF C、KF D、CsF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