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2 物质的溶解性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能够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 情况。 2.了解结晶的定义,掌握好结晶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情况。 教学难点:结晶的两种方法。 三、教学方法 实验、分析讲解相结合 四、课时安排:1 课时 五、教学准备:1、投影片 2、实验及相关器材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引入】 1、什么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新课讲授】 提问:如何表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一)实验探究: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 法 (1) 、测定某物
2、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 度。如 用实验方法测定不同温度下硝酸钾在 水中的溶解度,并将实验数据记录下来,如 下表 (2)绘制溶解度曲线。以物质的溶解度为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回忆所学知 识 学生理解绘 制方法。 动手绘制溶 通过新课的引入,巩固所 学知识,为新课 打下基础。 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理 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纵坐标,以温度为横坐标,在坐标纸上上先 找出不同温度下相应溶解度的点,再用光滑 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即为某物质的溶 解度曲线。 (二 )认识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图是根据几种常见在不同温度下
3、的溶 解度绘制出来的曲线溶解度曲线。请你仔 细观察溶解度曲线并回答问题。 1、氯化钠在 20时的溶解度是_ _ ;硝酸钾在 20时的溶解度是 _;氢氧化钙在 80时的溶解 度是_。 2、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的规律是_。 3、从上述溶解度曲线中,你 还能发现哪 些规律? 提问:根据溶解度曲线能够总结哪些规 律? 解度曲线。 学生观察溶 解度曲线, 根据溶解度 曲线进行分 析、解答。 。 学生认真分 析总结,得 出溶解度曲 培养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 1表示意义 (1)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某一温度 下的溶解度。 (2)曲线的走向表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 度的变化情况。 (3)两条溶解
4、度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 在某一温度下有相同的溶解度。 2变化规律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增大,如硝酸钾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 NaCl;极少数固体物 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 钙。 3应用 (1)查找某一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 (2)比较某一温度下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 小。 (3)选择使某种物质从溶液中结晶的方法。 (三)结晶 【讲解】1、概念: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 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结晶是分离 物质的方法之一。 2、结晶的方法: (1)降温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 较大的物质。如硝酸钾等。 (2)蒸发溶剂: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
5、较小的物质。如氯化钠等。 【课堂练习】 线的规律。 学生认真听 讲,理解溶 解度曲线的 含义。 认真听讲, 理解结晶的 定义和结晶 的两种方法。 通过讨论分析理解溶解度 曲线的意义、应用、溶解 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规律 等知识。 使学生学会能够根据固体 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 化的情况选择正确的结晶 方法。 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 题,做到学以致用。 1、根据下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 a 点表示,t2 时 100g 水中最 多溶解甲物质 25g B甲物质的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 大 C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 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D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如图是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 的溶解曲线,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t 1时,A 的溶解度为 g; (2)a 点的含义是 ;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是 ; (4)从 A、B 的混合物中分离 A 物质, 认真思考, 解决问题。 认真解题 学生思考、 回答 巩固所学知识,做到学以 致用。 一般采用 的方法。 【小结】下面请大家回忆一下,本节课 你学到了 哪些知识? 学生回忆并 回答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