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认识电路 第 1 节 电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2.知道电荷周围有电场,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进行的,了解电荷之间作用的规律。 3.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的规定;了解电池的作用。 4.知道电流的三种效应;知道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摩擦起电的实验与观察,知道电荷的种类及物体带电的实质。 2.通过观察及讨论,了解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3.经历关于电能转化的讨论过程,知道电能是可以转化和利用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踏实的
2、学习态度及良好的节能习惯。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两种电荷的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理解电流是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教学难点】 根据原子结构理论解释物体在摩擦时为什么会带电。 【教学突破】 从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入手,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认识两种电荷,进而通过演示实验知道两 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课本插图认识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 从而从微观角度了解摩擦起电,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与体会,根据科学家的故事,认识到电荷的定向移 动形成电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图片、玻璃棒、丝绸、橡胶棒、毛皮、铁架台、细
3、线、验电器。 学生准备 橡胶棒、玻璃棒、绸子、羽毛、纸屑、验电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批注 一、情境导入。 情景 1:用课件展示物体带电后的情景,如:人的头发会竖 起来,发光的塑料丝会散开,发出漂亮的光。 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情景 2: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 出现什么现象?(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 情景 3: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几件化纤毛衣,在晚上脱衣时, 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你有过这种体验吗? 你知道上面提到的几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吗?(摩擦起电) 大家还知道生活当中有哪些类似的现象?谁能说出来与同学 们交流? 教师总结:同学们
4、说得很好。我们在小学自然课的学习中已 经了解了一些关于摩擦起电的知识。摩擦起电的现象在日常 生活中又是经常可以看到的,那么,带电物体具有哪些性质? 头发为什么会随梳子飘起来?在这一节里,我们将继续进行 学习和讨论。 通过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 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不但引 入了课题,还激发了学生学 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培养 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进行新课。 (一)静电现象。 1.电荷。 师:你能用塑料笔杆吸起碎纸屑吗?比一比,看谁吸起的碎 纸屑最多。 学生做实验:用塑料尺或塑料笔杆与头发或衣服摩擦后,吸 引碎纸屑。 师: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教师总结: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现象。我们习惯上把这些 带
5、了电荷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师:请同学们不摩擦塑料笔杆,看看还能不能吸引碎纸屑。 学生活动,发现不能吸起碎纸屑。 (1)演示实验:摩擦起电。 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棒靠近纸屑或羽毛等轻小物体, 观察现象。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棒靠近纸屑或羽毛等轻小物体, 观察现象。 学生交流看到的现象,总结: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被丝 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师: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2)两种电荷。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 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
6、们带的 电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实验(或利用课件展示): 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 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排斥;将被丝绸摩 擦过的玻璃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 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也互相排斥。 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 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吸引。 思考:这两个实验现象说明什么?(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不同) 教师总结: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起电的方 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 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 排斥
7、;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 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 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 表示。 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 表示。 2.摩擦起电的实质。 提出问题:为什么物体摩擦后就会带有一定量的电荷呢?摩 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图片进行分析,讨论交流。 总结: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它的实质是电荷从一个物 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失去电子的带正电, 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利用课件展示电子的转移。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利用课件展示或演示实
8、验:玻璃棒(绸子)靠近玻璃棒(绸子) 会排斥;橡胶棒(毛皮)靠近橡胶棒(毛皮)会排斥;橡胶棒 (毛皮)靠近玻璃棒(绸子)会吸引。 分析推理得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课件展示电荷的发现历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4.电场。 提出问题:电荷的作用没有相互接触,是不是在电荷周围存 在“场”呢? 学生活动:讨论总结电场的概念。 (二)电流。 1.电流。 提出问题:任何两个物体相互摩擦后都会带电吗? 生:不会,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才会带电。 师:下面,我们就来观察电荷定向移动的现象。课件展示 1746 年的莱顿瓶实验。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说明什么是电流?其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学生交流
9、后总结:电荷有两种,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 摩擦起电现象中,转移的只 能是带负电的电子。 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有可能是正 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规定:正电荷定向移 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电池。 师:怎样获得持续的电流呢?电池的能量转化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交流。 课件展示电池的发明过程。 利用课件介绍干电池和蓄电池:干电池、蓄电池上有正极和 负极。干电池的正极是碳棒,从外表看,即为带铜帽的一端; 负极是锌筒(展示干电池剖面实物)。蓄电池的正、负极通常 用“” “”标在电池的上部。 总结:电池有正、负两个极,电流从正极流出,从负极流回 电池;电池把化学能转
10、化为电能。 (三)电能。 1.电能。 提出问题:电池的作用是什么?用电器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后总结:电池的作用是提供持续电流,是把其 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电能的转化。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知道的用电的地方有哪些?电能是 怎样工作的? 学生讨论交流,说出生活中电的用途。 师:各种用电器在工作时其能量转化是怎样的?或者说电流 有哪些作用(效应)? 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总结:电流具有热效应、磁效应和化学效应,伴随着这些效 应,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同学们了解到的用电的地方 涉及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我们生
11、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用电的领域会越来越多,电对我们的影响也会越来越重要。 师: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此之重要,你知道它从哪儿来吗? 播放录像资料:介绍各种各样的发电设施,我国的水电站、 风电站、核电站等。 让学生介绍各种发电:风力、水力、火力、核能等发电站。 总结: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可能还有许多尚未开发的新能 源能变成电能,等待着同学们,利用你们的智慧,利用你们 努力学习掌握的知识去开发、利用,为人类造福。今天的人 们已经离不开电了。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见用电设备在工 作。所以,我们在大力开发无污染、低能耗的电力资源的同 时,一定要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 教学中要强调,在电源外部 的电流方向是
12、从电源的正极 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的电 流方向是从电源负极流向正 极。 利用教学资源展现知识,比 单纯地说教的效果会好得多, 利用图片等资源可以进一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 了解电能的来龙去脉,学生 认识到能量的流动性,同时 培养其节约能源的意识。 三、反思总结,布置思考题。 1.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摩擦起电的实质,认识了电流的概念,电 流是电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我们要从电流的形成、电流方 向的规定、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等几方面加深对电流的认识, 了解了电能的来源和应用,体会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13、请学生反 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课后作业。 小实验:自制一个水果电池。参照课本插图、查阅相关资料, 认识电池。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 1 节 电现象 (一)静电现象 1.电荷:正电荷() 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实现的。 (二)电流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正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 向和电流正方向相反。 2.电池:干电池等。 (三)电能 1.电流的效应:热效应、磁效应和化学效应。 2.电能的转化: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发电站将各种形式的 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探讨与反思】 电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既熟悉又神秘的。本节课是电学的入门课,所以在讲授新课时做了大量的实验, 通过这些简单而有趣的实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摆脱对电的恐惧心理,并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本节课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