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 节 传染病的预防(第 1 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素材,能够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 施。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素材,能够认识病毒及病毒性传染病。 3.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素材,进行调查探究,能够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 途径及预防措施。 二、教学重点 列举传染病的病原体;认识病毒及病毒性传染病。 三、教学难点 列举传染病的病原体;认识病毒及病毒性传染病。 四、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2009 年开始,一种流感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大肆横行。人群对这种流感病毒普遍易感, 并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
2、喉痛、身体疼 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也是这一年很多人记住了这种叫做甲型 H1N1 流感病毒,其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 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 H1N1 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 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 相互传播的一 类疾病。这一节课我们就先 来 认识一下什么是 病原体。 (二)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 你知道在人类的疾病中,哪些有传染性?哪些没有传染性?有传染性的疾病分别是由 什么引起的 ? 教师活动:播放传染病相关视频及课件,引导学生填写课本 P54 中的图表。 流行疾病 细菌性痢疾 腮腺炎 血吸虫 流
3、行性感冒 甲型肝炎 传染性非典 型肺炎 病因 发病季节 提出问题: 1.根据上表调查结果显示,你知道引起这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分别是什么生物吗?为什 么有些疾病会在一定的季节中流行? 2.你能说出传染病史如何传播的吗?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各组选一名代表发言,尽量举出所知道的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师生总结: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病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 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可以用乙型肝炎 的例子解释流行性的含义, 并以此引入下一个题目。 (三)认识病毒 教师说明:很多病毒能够引起疾病,如 2005 年 6 月(2005 年 6 月 1 日
4、零时至 6 月 30 日 24 时),27 种法定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总数为 387895 例,报告死亡总数为 744 人。当月除脊髓灰质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报告 外,其 余 23 种甲、乙类传染病均有报告。当月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 5 位的病 种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麻疹、淋病。 提出疑问: 1.上述的资料中病原体各是什么? 2.哪些是病毒?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P54-P55病毒内容,引导学生自习 观察图 24-5 电镜下的 病毒形态结构图,挂图展示各种病毒的结构模式图,引出病毒是一种比细菌还小的微小生 物,没有
5、细胞结构,只是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包裹的遗传物质核酸组成。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观看老师提供的素材, 了解病毒的结构。 教师提问:除了课本上出现的例子,你还知道哪些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呢? 学生回答:如:猪流感、登革热、麻疹等。 教师活动:虽然病毒的结构看起来很简单,可是病毒有时候却给我们带来了大麻烦。 人类的传染病 80是由病毒引起的,很多动植物的疾病也是病毒引起的。病毒的哪些特征 使得它具有如此强的破坏性呢?展示病 毒入侵人体的过程,说明病毒在人体内繁殖的过程。 教师说明:病毒引起的疾病传染性强、传播广 ,易给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五、教学点评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包括引导传染病的病原体、病毒的特征
6、。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主 动地获得这些知识,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个课题。通过本节课的处理,效果较好。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分析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再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方法很受学生的欢迎。课前调查,使学生在课堂上参 与的积极性高,其内容也成为课 堂上学习的知识的有源之水。 六、反馈练习 1.下列通过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是( ) A.流行性感冒 B.甲型肝炎 C.乙型肝炎 D.流行性乙型脑炎 2.下列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 A.蛔虫病 B.狂犬病 C.沙眼 D.心绞痛 3.下列属于血液传染病的是( )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百日咳 D.血吸虫病 4.禽流感病毒对人体来说是( ) 抗原 抗体 传染源 病原体 A. B. C. D. 5.某些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相当于( ) A.病原体 B.抗体 C.抗原 D.传染源 6.传染病能在人群流行必须同时具备的环节是( )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 易感人群 D.以上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