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 071012,授理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 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 1毒理生态学 2生态修复 3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3-5年。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4-6年。 四、学分要求 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 求 29 学分。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 53 学分。 类别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
2、 普通博士研究生 总学分 53 学分 29 学分 修课 学分 34 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 6 学分 校级公共必修课程 9 学分 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 2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 2 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1学分; 硕士一外 2 学分;英语论文写作 2 学分; 校级公共选修课 1 学分 10 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 2 学分 校级公共必修课程 4学分,其中: 中国马克思主义 2学分; 英语论文写作 2 学分 学科基础与专业课 24 分,其中: 一级学科基础课 8 学分(必修) 二级学科基础课 4 学分(限定选修) 硕士专业课 4 学分(任选) 跨一级学科课 4 学分(任选)
3、博士专业课 4 学分(任选) 跨一级学科课 2学分(任选) 博士专业课 4 学分(任选) 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研究 环节 19 学分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 1 学分 19 学分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 1 学分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 1 学分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 1 学分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1 学分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1 学分 发表学术论文 1 学分 发表学术论文 1 学分 学位论文 15 学分 学位论文 15 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
4、学分分配 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硕博连读、直攻博贯通设置) 类别 课程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季节 开课单位 备注 学 位 课 程 公共 必修 课程 408.6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春 /秋 马克思主义学 院 硕士研究生阶段必修 6 学分 408.601 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春 /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411.500 第一外国语(英语) 32 2 秋、春 外国语学院 校级公共选修课程 1 408.810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秋 马克思主义学 院 博士 必修 4 学分 411.800 英语论文写作 32 2 秋 外国语学院 一级 学
5、科 基础 课 261.710 高级生态学(国际一流课程) 32 2 秋 环境学院 必修 8 学分 (硕士阶段) 261.515 环境经济学 32 2 春 环 境学院 261.513 环境毒理学 32 2 秋 环境学院 261.718 生态设计(国际一流课程) 32 2 春 环境学院 二级 学科 基础 课 271.511 GIS 原理与应用 32 2 秋 水电学院 限定选修 4 学分 (硕士阶段) 261.712 环境规划学 32 2 秋 环境学院 261.717 生态工程 32 2 春 环境学院 261.719 污染生态学 32 2 春 环境学院 硕士 261.720 现代生态环境评估技术 3
6、2 2 春 环境学院 4 专业选修课程 261.601 生物化学 32 2 秋 环境学院 学分(硕士阶段) 博士 专修课程 261.811 生态学原理 32 2 春 环境学院 4 学分 170.510 基因组学 32 2 秋 生科院 271.815 生态水文学新方法 16 1 春 水电学院 271.817 定量遥感 16 1 春 水电学院 跨一级学科课程 博士 必修 2 学分 011.501 数理统计 48 3 秋 数学系 非学位课 补修 课程 环境生态学 32 2 环境学院 本科非生态学类硕士生必修 研究 环节 650.8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博) 1 环境学院 650.802 参加国际
7、学术交流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 (博) 1 650.803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 1 650.804 发表论文(博) 1 650.805 学位论文(博) 15 650.5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硕) 1 650.502 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硕) 1 650.503 学位论文(硕) 10 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 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 ( 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
8、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 1学分。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 ( 1)课题的来源、意义; ( 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 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 ( 4)理论 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 ( 5)预期成果; ( 6)主要参考文献。 4论文中期报告 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5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 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 ( 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
9、( 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 ( 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 ( 4)在刊物上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 ( 5)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 6)通过校内外专家的评审。 生态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 071012,授理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具有扎实的生态学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具有从事环境治理、监测、评价、规划与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教学、管理工作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毒理生态学 2生态修复 3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 3年。 四、
10、学分要求与分配 总学分要求 36 学分, 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 24 学分,研究环节要求 12 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总学分 36 学分 修课 学分 24 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 2学分 校级公共必修课程 5 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 2学分;自然辩证法 1 学分;硕士一外 2 学分; 校级公共选修课程 1 学分 一级学科基础课 8 学分(必修) 二级学科基础课 4 学分(限定选修) 任选专业课 4 (任选) 跨一级学科课程 2 学分(任选) 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研究 环节 12 学分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 1 学分 参加校内外公开 学术报告 1 学分 学位论文
11、10 学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季节 开课单位 备注 学 位 课 程 校级公共课程 408.6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春 /秋 马克思主义学 院 6 学分 408.6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春 /秋 马克思主义学 院 411.500 第一外国语(英语) 32 2 秋、春 外国语学院 人文类或理工类或其它类课 程 1 一级学科基础课 261.710 高级生态学(国际一流课程) 32 2 秋 环境学院 8 学分 261.515 环境经济学 32 2 春 环境学院 261.513 环境毒理
12、学 32 2 秋 环境学院 261.718 生态设计(国际一流课程) 32 2 春 环境学院 二级 学科 基础 课 271.511 GIS 原理与应用 32 2 秋 水电学院 4 学分 261.712 环境规划学 32 2 秋 环境学院 261.717 生态工程 32 2 春 环境学院 261.719 污染生态 学 32 2 春 环境学院 硕士专修课程 261.601 生物化学 32 2 秋 环境学院 4 学分 261.720 现代生态环境评估技术 32 2 春 环境学院 跨一级学科课程 011.501 数理统计 48 3 秋 数学系 2 学分 非学位课 补修 课程 环境生态学 32 2 环境
13、学院 本科非生态学专业的硕士生必修,不计学分 研究环节 650.5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 1 环境学院 12 学分 650.502 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 1 650.503 学 位论文 10 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执行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 市政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 081403,授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 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给水排水网络分析理论与技术 2 水质工程新理论和新技
14、术 3 城市水的良性循环理论与方法 4 水环境数字化理论与应用 5 城市废物 废水处理技术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3-5年。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4-6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一览表 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 29 学分。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 53 学分。 类别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 普通博士研究生 总学分 53 学分 29 学分 修课 学分 34 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 6 学分 校级公共必修课程 9 学分 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 2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 2 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学分; 硕士一外 2 学分;
15、英语论文写作 2 学分; 校级公共选修课 1 学分 10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 2学分 校级公共必修课程 4 学分,其中: 中国马克思主义 2 学分; 英语论文写作 2 学分 学科基础与专业课 24 分,其中: 一级学科基础课 8 学分(必修) 二级学科基础课 4 学分(限定选修) 硕士专业课 4 学分(任选) 跨一级学科课 4 学分(任选) 博士专业课 4 学分(任选) 跨一级学科课 2 学分(任选) 博士专业课 4 学分(任选) 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研究 19 学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 1 学分 19学 文献阅读 与选题报告 1 学环节 分 分 分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
16、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 1 学分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 1 学分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1 学分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1 学分 发表学术论文 1 学分 发表学术论文 1 学分 学位论文 15 学分 学位论文 15 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市政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季节 开课单位 备注 校级公共课程 408.6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春 /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硕士研究生阶段必修 6学分 408.601 中国特
17、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春 /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411.500 第一外国语(英语) 32 2 秋、春 外国语学院 校级公共选修课程 1 408.810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博士 必修 4学分 411.800 英语论文写作 32 2 秋 外国语学院 一级 学科 基础 课 011.500 矩阵论 48 3 秋 数学学院 必修 8学分 (硕士阶段) 011.501 数理统计 48 3 秋 数学学院 011.502 数值分析 48 3 秋 数学学院 261.613 现代水环境监测技术 32 2 秋 环境学院 二级 学科 基础 课 261.602 环境水力学
18、 32 2 秋 土木学院 限定 选修 4学分 (硕士阶段) 261.601 生物化学(国际化课程) 24 1.5 秋 环境学院 261.605 水工艺实验与科研方法 32 2 秋 环境学院 261.610 环境化学 32 2 春 环境学院 硕士专业选修课程 261.604 给水处理理论与工艺 32 2 秋 环境学院 4学分(硕士阶段) 261.603 废水处理理论与工艺(国际化课程) 32 2 秋 环境学院 261.607 给排水管网优化理论与技术 32 2 秋 环境学院 261.611 Membrane Application for Water 32 2 秋 环境学院 261.612 城市
19、水环境修复 32 2 秋 环境学院 博士 专修课程 261.812 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 32 2 秋 环境学院 4学分 261.806 当代给水和废水处理原理(国际化课程) 32 2 秋 环境学院 261.813 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前沿 32 2 秋 环境学院 261.805 博士生专题研讨(市政工程) 16 1 秋 环境学院 跨一级学科课程 跨一级学科课程(博士可选修硕士生课程) 2 2学分 非学位课 补修 课程 水质工程学 96 6 春 环境学院 本科非给排水类博士生补修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56 4 秋 环境 学院 研究 环节 650.8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博) 1 环境学院 19
20、学分 650.802 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 (博) 1 650.803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 1 650.804 发表论文(博) 1 650.805 学位论文(博) 15 650.5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硕) 1 650.502 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硕) 1 备注: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硕士阶段课程,需参照市政工程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六、培养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 ( 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
21、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 1学分。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 ( 1)课题的来源、意义; ( 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 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 ( 4)理论与实践方 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 ( 5)预期成果; ( 6)主要参考文献。 4论文中期报告 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5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 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 ( 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 ( 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 ( 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 ( 4)在刊物上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 ( 5)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 6)通过校 内外专家的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