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为了克服“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随着教师转”的弊端,改变课堂“满堂灌” ,学 生处于被动状态的情况,我在设计教案,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尽可能把最多的课堂 时 间 还 给 学 生 。 针 对 科 学 课 的 特 殊 性 , 即 “科 学 探 究 能 力 形 成 信 赖 于 学 生 的 学 习 和 探 究 活 动 , 必 须 紧 密 结 合 科 学 知 识 的 学 习 , 通 过 动 手 动 脑 、 亲 自 实 践 , 在 感 知 、 体 验 的 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这一特点,在把课堂
2、时间最大 限度地还给学生的同时,我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主 动探究,获取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的能力。古人不也曾说过: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 此事要躬行。”所以在这节课中我做到了以下两点: 一、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陶行知说曾经说过一句话: “兴趣与学习成果往往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是呀,学 生 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毫无兴趣,即便他人在教室里,心或许在操场上驰骋呢?又何谈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为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我在课堂上创设了 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 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如,上课开始创设了让学生猜测四种 物品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情景,让学生集中了注意
3、 力去观察,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 验 , 各 显 神 通 。 这 时 候 , 不 是 老 师 让 他 们 猜 , 而 成 了 他 们 自 己 要 猜 , 争 先 恐 后 地 要 猜 , 为这节课的继续探索创造了较好的效果。 二、生亲历探究的过程。 本人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而不是简单地把探究结果告诉学生,以便提高学 生的探究兴趣,在课堂上,学生亲自动手做了四个小实验。 学生们对物体沉浮的认识经历了“发现 否定 再否定 再发现 ”这样一个一 波三折过程,而对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疑问,发现的问题,教师始终没有给 他们一个 简 洁 明 了 的 答 案 。 而 是 让 学 生 通 过 推 测 , 验 证 , 层 层 推 进 , 由 果 推 因 , 自 己 去 找 答 案 。 如在做第二个 实验后,发现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对沉浮好像没有影响时,我并没有 告 诉 他 们 结 论 的 正 确 与 否 , 而 是 给 他 们 准 备 了 四 个 大 小 相 同 , 但 轻 重 不 一 样 的 立 方 体 , 让他们自己通过探究去找答案。 当然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需要学校、家庭、甚至是社会的共同努力。愿在 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并能识别什么是科学的,什 么不是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