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的核心,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主要内容。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实质就是一个强调创新的时代,“创新” 是这个时代的灵魂。对于我们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而言,就应该努 力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时代要求。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 展,许多教师非常重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和发展。然而,目前还有很多教师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 重压下,存在诸多问题。我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师,也经历过不 同时期,多次教改,发现现在有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脱离实践, 或者措施不力,缺乏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那
2、么 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呢?教师为什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 又怎样去指导学生的实践呢? (一)目前一些教师存在的问题。 1思想保守。 很多教师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思想非常保守,他们唯恐学生不会 学,学不会,对学生不放心,放不下,怕耽误学生学习时间,把学 生困在课堂中,校园内。很多知识、道德、情感都全部在课堂灌输, 老师缺乏创新意识。尤其是毕业班老师,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更 是“不敢越雷池一步“。面对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面对日新月异 的开放时代,仅仅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仅仅把知识传授,看 作是教学的全部,这种思想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不利 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3、 2教学目标单一。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重视认知目标,而时代发展所要求的三维目 标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落实,时代发展所要求的创新意识、探究能 力,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他们非常重 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与训练,极端的强调认知性学习,忽视实践这一 重要的方式。这种单一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探索精神萎缩,剥 夺了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机会,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 3远离生活、脱离实践。 在新课改形势下,教育教学应在不断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而 一些教师的教育教学远离生活,脱离实践。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 直接经验的获得。把学校看作鸟笼子,学生的成长经历被局限在学 校的围墙之内,只是
4、在课堂中进行应试教育。这种强烈的书本化倾 向,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际,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缺 乏动手操作能力。目前的高分低能,低分更低能,甚至一些大学生 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就是更好的说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早 已启动,其目标体系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开展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前所未 有的发展空间。 (二)培养创新素质贵在实践。 1实践能丰富学生经验。 参加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主动的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反思自我, 并在开放的生活空间中,形成了对自己、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 识,丰富了他们的经验和体验。学生会时刻将自己融合在这种开发 的情景
5、之中,并在认识过程中,时刻伴随着他们自己鲜活的体验、 感悟和创新,这种体验、感悟和创新是课堂教学所难以实现的。 2实践能完善学生的生活方式。 课堂教学赋予学生的是一种“书本世界”、“知识道德”的生活 方式,而社会实践则是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在这种生活世界里, 学生通过亲近自然,走进社会,反思自我,会与社会很多部门、很 多人打交道。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学会了交往;同时也学会了处 理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不断地形成他们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丰富 多彩的生活方式。 3实践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首先,在实践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能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发现问题, 明确活动主题,问题意识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6、。这些问题,能引起学 生认识的升华,能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 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其次,在实践活动 中,学生面对各种自然情景、社会情景和自我生活中的情景问题, 学会了如何去思考与研究这些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如何与 他人交往,如何与社会部门联系,如何制定一份问题解决的方案, 创新能力提高很快。例如:我们在学习“清澈的湖水”一课时,我 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在此活动中,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 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 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们主动探究,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的素质也逐步形成
7、。 (三)注重指导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个 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教师要有效的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 防止教师包办代替。让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动脑,保证学生活动参 与率。从活动主题的提出,到实践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的实 施,以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活动。 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面对操作任务进行观 察,分析,找出规律,选择方法和工具,启发他们知道做什么,怎 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自己是学习和实践的主人。
8、 教师不要随意点评学生的过失和缺点,因为他们热情很高,而且大 都处于心理上的叛逆期,如果教师经常事无巨细的指手画脚,招致 学生反感,这会降低学生的热情和创新激情。 2营造合作和谐氛围。 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安全、和谐的气氛中才能更好 地进行,这会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使其探究创新的潜能得 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学生在平等、自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动脑, 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见解,激发他们开拓进取的勇气。教师应重视 与学生建立起彼此的信任,重视双方情感和谐交融。用开放的心态 鼓励学生奇思妙想。达到心理上的共融和默契,让每个学生都有机 会,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创设一种宽松的环境
9、,营 造一种创新的氛围,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创造一切有 利条件,学生的创新潜能、创新素质一定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3注重深度实践。 实践并不等于走过场,有些教师是为活动而活动,停留在表面上 的热热闹闹,学生只是一种零散的、情景化的、个别化的体验,这 种低层面的实践,是无效的实践、盲目的实践,只能事倍功半。教 师在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实践。要使学生从不同方面、 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在自己建构的基础上,通过对不 同意见的聆听、理解、接纳、赞赏、争辩、互动,不断修正自己的 见解,更主动、更完善自己对知识的建构。要求学生真正理解实践 的目的与意义,真正去东脑、动手,勇于探索
10、。敢于向传统挑战, 向权威挑战,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品质。 4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 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也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 基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引导学生学好基础知识,丰 富的知识是发展学生一切能力的载体,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 本依据。知识越丰富,则思路越广阔。其次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敢于质疑,因为思维是 从问题开始的。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培 养学生概括、判断和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等。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多给学生一些实践操作的机会
11、,多一些成功的体会,驱使学生向无 数次的成功前进。真正将创新素质的培养落实到实践中。 5注意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教师需要不断挑战自我局限,克服畏难情绪,要开展多种形式的 实践活动,这会使学生兴趣不断提高,效果显著。教师要勇于尝试, 不断反思和总结。我在长期的实践中,经常运用以下几种形式: (1)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让学生走出课堂,开阔思路,提高创新能力。例如,我们每年麦 收季节都会有焚烧秸秆现象,污染了环境,产生安全隐患。我会带 领学生到田间去调查访问农民伯伯,麦收后麦秸怎样处理利用更好, 让学生讨论给农民伯伯想办法,并回家向父母宣传焚烧秸秆的害处 及正确处理、利用秸秆的好处等。 (2)组
12、织“模拟法庭”、开展法制报告会。 在学习法律知识时,我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采取多种实践形式 来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其中,最主要的我采取的是:“模拟法庭实 践活动”,我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 “原告、被告”等进行“司法实践”的尝试,效果颇佳。充分展示 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3)主题故事会、小论文评比、演讲比赛、创作演出情景剧,开设 才艺展示课、建立小记者站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有时 开展实践活动不一定是统一、大型的,也可以让学生去进行一些个 别分散的实践活动。例如,我们坚持开展了“日行一善”等一些活 动,让学生从小事做起。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 们接触和了解自然、社会,提高了对社会、政府的认识,增强了观 察、思考能力,培养了创新素质。 一个创新的时代赋予了我们教师创新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 放手实践,使学生的创造素质得到较好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每个教师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 的观念,要对每个学生负责,我们应该认识到:转化一个差生和培 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我们一定要切实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 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