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高三诗歌鉴赏教案九:分类鉴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2、能通过学习各类题材诗歌的相关知识,能归纳各类题材诗歌的主旨 3、通过解题和拟题训练,掌握各类诗歌题材的解题方法 二、教学过程 根据诗歌创作的不同题材,我们可以把诗歌大致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羁旅怀 人诗、咏史诗、咏物诗、送别诗、闺怨诗等。各类不同题材的诗歌在创作和主旨上往往有一 定的特点,本课我们一起来择要学习。 (一) 、山水田园诗 1、山水田园诗概述 山水田园诗是以山水自然景观和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主要表达对自然山水 的热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
2、,南朝的谢灵运 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2、山水田园诗的创作特点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亦即作者 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具 体创作方面的艺术特点请参见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3、常见山水田园诗的情感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 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
3、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 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如: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 日,还来就菊花。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如:江村 (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 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 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如
4、: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 - 2 - 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真题展示 (2009 年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 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 分)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 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
5、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 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 ,作者为 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6 分) 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 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 为“代人赋” ,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5、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 1)山水田园诗的常见命题方式是怎样的? 写了哪些景物(意象)?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意境? 写景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哪个字
6、用得特点传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山水田园诗的答题思路 关键在整体上要把握好意象(景物) 、意境和作者情感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 6、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1) 诗人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幽”的? (2) 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案:(1)三个方面:选择幽静的意象写幽,以动衬幽,以声衬幽。 (2)有恬然自得之乐,又有报国无门、寂寞惆怅之慨。 - 3 - 7、我来拟题 鹿柴 王维
7、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歌一、二句与三、四句各从什么角度描写鹿柴风光的?用了怎样的手法?分别表现了 鹿柴的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一、二句是听觉,三、四句是视觉。2)都运用了反衬手法,前者是以动衬静,用 人语响表现山中的空寂;3)后者是以明衬暗,用有限的“返景”表现大片的无边的幽暗。一 二句表现的是鹿柴的空寂,三四句表现的是鹿柴的幽暗。4)表达了诗人向自然的热爱和隐逸 生活的向往。 (二) 、边塞战争诗 1、边塞战争诗简介 边塞战争诗是以边塞风光、军旅和战争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 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
8、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的诗作称之为边塞 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边塞诗一般出自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通过对古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 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在唐代边塞诗中,多以汉朝喻唐朝的类型。 2、思想内容和情感 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 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 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 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
9、光和民风民俗。 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 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有喜有乐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 容异常丰富。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 而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有褒有贬。情况 相当复杂。 唐代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 ,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 - 4 - 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 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
10、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 。 3、连读战争诗常见的意象及其作用 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胡雁、鹰、夕阳、大漠、长河、长城、边城、 杨柳、胡天等 (1)大漠、黄沙、霜雪、碣石、瀚海、海(朔)风 等意象:边塞恶劣的自然条件,表现边 塞苦寒。 (2)金鼓、旌旗、羽书、烽烟、烽火等意象:渲染紧张的战争氛围 。 (3)云、月、笛声等意象:是作者情感的寄托。 4、代表作家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 龄、李颀,高适燕歌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
11、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 如:李白的关山月 、 塞下曲六首、 战城南 、 北风行等,杜甫的兵车行 、 前出 塞九首 、 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的出塞 、 从军行 ,王之涣的出塞 ,王翰的凉州词 。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唐朝的王 维是边塞诗的代表诗人。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5、边塞战争诗的意境特点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阴沉肃 穆、瑰丽雄奇、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清新自然等。 6、类型 根
12、据边塞诗选材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内容上的不同,边塞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 以王昌龄的从军行为例: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 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 二、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 从思妇的角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成独特的边塞闺怨诗。 以金昌绪的春怨为例: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5 - 长年戍边的亲人还健康地活着吗?每天吃得饱吗
13、?身上的棉衣能否御寒?这一切,都让思 妇担心、牵挂,而这些担心、牵挂无法得到排解,思念之极就不自觉地出现在白日梦中了。 在梦中与思念的人儿相会,也是一种苦涩的幸福啊,难怪女主人要赶走可爱的黄莺鸟。这种 无理而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看起来它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 诗,实则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三、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 杜甫在兵车行中沉痛地写到:“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君不见青海头,古来 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战争使得无数的家庭背井离乡、使得无 数的战士变成累累白骨! 高适在燕歌行里用对比的手法展示
14、了这样一幅画面:“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 歌舞。”一方面是前线的战士浴血奋战,随时都有战死的可能;一方面却是将领们纵情声色、 歌舞升平。 四、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 王昌龄的从军行较为典型: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解析:这里的“边愁”有对于现实的忧愁、建功立业的渴盼,更有离乡背井抛妇别雏的痛 楚、无限的乡愁。 宋人范仲淹的渔家傲和苏幕遮也表达了因长期戍边又毫无结果而产生的思乡之情。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酒如愁肠,化作相思泪。”“浊酒一杯家 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
15、些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典型诗 句。 7、真题展示 【2009全国卷】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 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 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
16、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 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 6 - 6、实战演练 【2007山东】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 分)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关,指居庸关。旆(pi) ,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 ,与本诗相比你更喜 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 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 “马后桃花马前雪”
17、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 动,对比鲜明。“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 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7、我来命题 从军行唐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 西京:此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牙璋:玉制的兵符;凤阙:汉代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称凤 阙。龙城:又称龙庭,匈奴的名城,此借指敌人的重要都城。百夫长:率领一百名兵卒的下级军官。 问题、 这首诗的颈联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的?描写的内容
18、是什么? 问题 2、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是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来写的。表现了出征战士冒雪与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 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2、表达了他宁愿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三) 、咏物诗 1、什么是咏物诗 所谓“咏物诗”,是指那种以客观的“物”为描写对象,或细致地刻划它的色彩与形态, 或借以抒怀兴感的诗作。世间的花草松竹、鸟兽虫鱼,都有着自己生长、生活的规律。但是 那些多愁善感的诗人们,却往往能由自然界里有万物,生发现无限的感慨,这便产生了咏物 诗。“物”引发了诗,而诗又通过对“物”作形象的描绘,赋予“物”以美感,诗人还能 “因物
19、而兴怀”。因此,没有生活中的万物,便不会有咏物诗;而优秀的咏物诗,又给物以 美感和生命。将“物”与“诗”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是诗人们创造性的劳动。 - 7 - 2、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 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3、常见咏物诗的特点: (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如郭震之莲花,其以细腻的描写, 精巧的比拟将莲花之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脸腻香薰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湘妃雨后 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2)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借物喻人)。如韩愈之芍药,其诗比拟生动,借物抒
20、情, 表现出以物拟人,移情于物之基本特征:“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觉来独对情 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3)借物抒怀,咏物明志(托物言志)。如王维之辛夷坞,其借深谷中自开自落的 辛夷坞来寄寓作者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且表明作者孤芳自赏之性格:“木未芙蓉花,山中 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4)咏物寓理,物理浑然。如元稹之菊花,其诗理趣浑然,精巧可爱,说明物候对 繁花之影响,菊开花于秋,而秋后无花可赏,故作者“此花开尽更无花”是真正爱菊之原因: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4、真题展示 (10 年全国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
21、问题。 (8 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 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 分) 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 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 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 分
22、) 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5、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 (1)命题方式: - 8 - 描述对象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品思想内容是什么?) (2)解题对策: 概括物的特点要注意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不能仅仅抽象概括; 移情于物、借物抒情、借物咏怀、托物言志; 常见思想或情感: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渴 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6、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 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
23、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 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或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 人才。或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7、我来拟题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
24、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 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四)、咏史诗 1、咏史诗简介 咏史诗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作,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 慨或有感悟而作。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 - 9 - 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
25、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 典故,手法委婉。 2、咏史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1)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像古代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表达爱国热情。 (2)抒发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 、光阴虚度或怀才不遇的感叹、失意、郁闷;表达诗人 对统治者、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为借古讽今。 (3)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概,表达对历史兴亡(王朝兴衰)的思考与伤感、痛心,有“山河依 旧,人事不同”的感慨。 (4)对统治者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批判、鞭挞,或者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讽刺。 3、咏史诗鉴赏的一般方法 (1)弄清史实,疏通文意。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 这就要求要积累
26、一定的历史知识。 (2)披文入情,揣摩意图。即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从 而了解怀古的意图。 (3)分析技巧,体察诗心。怀古诗歌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垫;后议论抒情,点 明主旨。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 4、咏史诗常用的意象和手法 (1)意象:古迹史事,如黍离、商女、城池、宫殿、寺庙、陵墓等;与古迹有关的景物,如 江、山、流水、野草、燕子、明月等。 (2)艺术手法:借景抒情(借景烘托) 、虚实结合、用典、对比、议论、直抒胸臆等。 5、真题展示 08 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
27、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 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问题:(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1 分) ,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1 分) ; 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 分) (2)比喻。 (2 分)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1 分) ;忧贤者包括
28、自 己不得任用,忧 国忧 君忧民。 (1 分) 6、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两首同题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10 -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 ()这两首怀古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答:吊古伤今。 (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这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韦庄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阴雨、江草、鸟鸣、柳阴等景物,渲染出一幅凄清 而令人伤感的画面。或:通篇侧面烘
29、托,以自然景物的“无情”反衬人的无限伤痛与感慨。 刘禹锡诗: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繁华,后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 7、我来命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4 分) 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 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 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2 分) 对人事变化、
30、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五)、送别诗 1、送别诗简介 送别诗就是以送别友人或亲人为题材内容的诗歌。古代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 大量的送别诗。唐代较突出的 2000 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李白提到姓名的赠 别诗就有 400 多首。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 、征戎、乡旅、归隐等。 2、常见的送别方式 (1)折柳送别。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一是千丝万缕的柳条、纷纷 扬扬的柳絮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二是“柳”与“留” 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三是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 祝
31、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11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2)饮酒饯别。设宴款待亲友,表达惜别之意,也是古代的一种习俗,这在今天依然保留着。 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 关无故人。 ” (3)唱歌饯别。以歌来送别也是古代文人墨客表达惜别之意的一种方式。如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踏歌是民间的一 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李白)骊歌是一首
32、离别时唱的歌。 “劳歌一曲解行舟” , (许浑)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 的代称。 3、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和答题要领 (1)积累、分析送别诗常用意象。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3)送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衬托、各种修辞等。 4、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 (1)送别诗中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还有“日暮” 、 “斜阳” 、 “暮雪” 、 “暮钟”等。 如: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 这种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景交
33、融) 。并且,傍晚时候会 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反衬)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 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多情的象征义,因而诗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 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2)送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如:李白劳劳亭歌:“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释: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约十五 里左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之地。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目送行人渐行渐远。后来, 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的代名词。又如李白谢公亭
34、:“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 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谢公亭又称谢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晀所建。后来谢亭成为 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也便成了离愁的代名词。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 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 行旅之人出门大多乘船。 “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 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5、送别诗的主要情感 - 12 - (1)哀婉伤感,依依不舍之情。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 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 (2)豁达,劝慰之情。如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
35、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 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3)表白坦诚心志。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 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结合“一片冰心在玉壶” ,分析作者在送别辛渐时所表达的感情。 6、真题展示 【2007江苏】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
36、层新意? 【答案】 ()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 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 风波险恶得多。 【解析】这首词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 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上阕之“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两句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 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 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
37、不但联系紧 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 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 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 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 7、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王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简析严维诗三、四两句的意境。 (60 字左右) 诗人独立江边遥望朋友去处不愿离去,
38、直到很晚。秋夜清冷,乌鸦都已归巢,唯余江水 悠悠。表达了无限的思念之情(所答应是对意境的描绘,有人、有景、有情) 。 - 13 - 8、我来命题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董大:多家认为是唐玄宗时的著名琴师,音乐圣手。具体身世末详。高适(700765),唐诗 人,诗与岑参齐名,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并称“高岑” 。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暗景色。 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具体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色?有何作用?(3 分) 送别诗多凄婉缠绵,而这首诗则别开生面。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后两句诗:(3 分) 答:北风呼啸,大雪纷飞,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
39、处灰蒙蒙的荒寒壮阔的景色;烘托了送别友人 凄凉悲苦之氛围。 (北风呼啸,大雪纷飞,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灰蒙蒙,答少于三点扣 1 分;荒寒壮 阔,1 分;烘托了送别友人凄凉悲苦之氛围,1 分) 而后两句,作者一扫前两句的落寂悲苦,表现出昂扬的精神,豪壮的气概, (1 分)劝慰朋友不要为离 别而难过,在未来的人生路上一定会结识许多新的知心朋友。同时,也是诗人对自己有这样好的朋友的而感 到自慰。 (2 分,后一句不答亦可)能讲出道理亦可给分。 (六)、羁旅怀人诗 1、羁旅怀人诗简介 以羁旅怀人诗以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为主要内容,即滞 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
40、亲之情。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 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 “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 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 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 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往往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 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
41、节等 。 2、羁旅怀人诗表达的主要情感 (1)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 思等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孟郊的游子吟、张籍秋思等。 (3)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杜甫的 登高等。 - 14 - 3、羁旅怀人诗的主要特点 (1)常用的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细节描写、主客移位、以 乐写哀等。 (2)常见的字词:“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 “相思”、“归”等。2004 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 “作者思想感情”
42、(试题第 2 问)的关键;2005 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 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3)常见的节日: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 情。 (4)常见的意象: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西楼、高楼、小楼、危楼、 危栏、秋风、秋霜、衰草、鸿雁、月亮、杜鹃、浮云等。 4、羁旅怀人诗的鉴赏要点和答题策略 鉴赏要点:首先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意象)?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 第二步: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何特点? 第三步: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答题策略:1诗歌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43、 2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结合具体诗句谈手法的运用; 3抒发了什么情(或手法对抒发情感的作用) 5、真题展示(2006 年全国高考江苏)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
44、家中亲人之情。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 愁苦与无奈。 (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3)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6、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 15 -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 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 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 “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 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7、我来命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第二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 “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2)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 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特定的环境气氛,营造出一种月圆人缺、寂静思忆的意境, 把要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3)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 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