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章 其他仪器分析法简介 大学基础化学(第二版 ) 12 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2 2 荧光分析法 12 3 质谱法 12 4 红外吸收光谱法 12 5 核磁共振法 大学基础化学 学习要求 1. 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特点、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部件以及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法定量方法和应用; 2. 了解荧光分析法的特点、荧光光谱产生的原 理、荧光分光光度计主要部件以及荧光分析法 定量方法和应用; 3. 了解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产生的原理、 条件及其在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4. 了解质谱产生的原理、条件和用途。 大学基础化学 12-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大学基础化
2、学 大学基础化学 一、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 谱 法( AAS)是 基于元素的基 态原子蒸气对特征谱线的吸收程度 ,根据朗伯 - 比耳定律来确定元素含量的方法。原子吸收光 谱 位于光 谱 的紫外区和可 见 区。 该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抗干扰能 力强、快速、准确度高等优点,目前可以测定 近 70多种金属元素。 大学基础化学 +11 原子的能级与跃迁 基态( A0) -基态原子 激发态( A*) -激发态原子 基态 第一激发态 吸收一定频率的辐射能量 A0 + h A* 产生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 吸收光谱 激发态 基态 发射出一定频率的辐射 A* - h A0 产生共振发射线(也简称共振线
3、) 发射光谱 Na 2 8 1 1s22s22p63s1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称 为第一激发态)时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 共 振吸收线 激发态的电子再跃迁回基态时,则发射出 同样频率的光(谱线), 共振发射线 共振吸收较易发生,且最灵敏。 共振吸收线是最灵敏的吸收线。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元素的特征谱线 ( 1)各种元素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基 态 第一激发态跃迁,吸收能量不同。 如:钠 589.0nm,铁 372.0nm,铜 324.8nm ( 2)各种元素的基态 第一激发态,最易发生, 吸收最强,最灵敏。特征谱线。 ( 3)利用原子蒸气
4、对特征谱线的吸收定量分析。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定量依据 原子吸收值与原子蒸气厚度 L、蒸气中基态原 子数目 N0之间的关系,符合朗伯 -比尔定律。 由于原子蒸气厚度 L一定,可简化为 A = Kc 这就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定量计算公式。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二、仪器及流程 特点 (1)采用锐线光源 (2)单色器在火焰与 检测器之间 (3)原子化系统(试 样装置) 大学基础化学 光源 提供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 光源应满足如下要求: ( 1)能发射待测元素的共振线; ( 2)能发射锐线; ( 3)辐射光强度大,稳定性好。 二、仪器及流程 大学基础化学 优缺点: ( 1)仅有一个操作
5、参数,辐射光强 度大,稳定,谱线窄,灯容易更换。 ( 2)每测一种元素需更换相应的灯。 空心阴极灯 二、仪器及流程 大学基础化学 原子化系统 将试样中离子转变 成原子蒸气 二、仪器及流程 大学基础化学 原子化方法 无火焰原子化 火焰原子化 二、仪器及流程 大学基础化学 单色器 作用作用 将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与邻近线分开。 组件组件 色散元件(棱镜、光栅),凹凸镜、 狭缝等。 二、仪器及流程 大学基础化学 检测系统 作用:检测光辐射的强度 检测器检测器 将单色器分出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 号。如:光电池、光电倍增管、光敏晶体管等。 放大器放大器 将光电倍增管输出的较弱信号,经电 子线路进一步放大。 对
6、数变换器对数变换器 光强度与吸光度之间的转换。 显示、记录显示、记录 新仪器配置:计算机工作站 二、仪器及流程 大学基础化学 三、定量分析方法 标准曲线法 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 准试样,由低到高依次分析, 将获得吸光度 A对应于浓度 c作 标准曲线。 在相同条件下测定试样吸 光度 A,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对 应的浓度值。 大学基础化学 标准加入法 取若干份体积相同的试液( cx),依次按比 例加入不同量的待测物的标准溶液( co),定容 后浓度依次为: cx , cx +co , cx +2co , cx +3co , cX +4 co 分别测得吸光度为: Ax, A1, A2, A3, A4
7、。 以 A对浓度 c做图得一直线,图中 cx点即待测溶 液浓度。 三、定量分析方法 大学基础化学 标准加入法 以 A对浓度 c做图得一直线, 图中 cx点即待测溶液浓度。 三、定量分析方法 大学基础化学 在标准样品和未知样品中加入内标元素,测 定分析样品和内标样品的吸收的光强度比,以吸 收的光强度比值对被测元素含量绘制校正曲线, 然后从校正曲线上推算出被测元素含量。 内标应选择与被测元素吸收特性相近的元素 。 内标法 三、定量分析方法 大学基础化学 四、应用示例 例如:口服补液盐 中总钠含量 处方: 氯化钠 1750g 枸橼酸钠 1450g 氯化钾 750g 无水葡萄糖 10000g 制成 1
8、000包 本品每包装量为 13.95g,含钠应为 0.9261.1131g 。 含 量 测 定 大学基础化学 ( 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经 110 干燥至恒重的分析纯氯化钠 1.017g,用水配至钠浓度为 100g/mL的标准溶液。精 密量取 1、 2和 3mL,分别置 3个 100mL量瓶中,再分别 各加 10氯化锶溶液 2、 4和 6mL,用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 589.0nm波长处测得 吸光度读数分别为: 0.483、 0.965和 1.402,绘制标准曲 线。 四、应用示例 大学基础化学 ( 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和测定 精密称取口服补液盐 13.95g
9、,置 250mL量瓶中, 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 5mL,置 1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再精密 量取 1mL,置 100mL量瓶中,加 10氯化锶溶液 4mL, 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在相同条件下测得吸光度读数 为 0.952。按每包口服补液盐 的规格为 13.95g,计算每 包中含钠多少克? 四、应用示例 大学基础化学 解:对照品溶液中钠的 浓度( g/mL) 1.000 2.000 3.000 吸光度 A 0.483 0.965 1.402 测定口服补盐液 中总钠的标准曲线 四、应用示例 大学基础化学 从标准曲线查得吸光度为 0.952时,相应的浓度 为
10、1.977 g/mL,则每包口服补液盐 含钠为: 答:按每包口服补液盐 的规格为 13.95 g计算每 包中含钠 0.989 g。 四、应用示例 大学基础化学 12-2 荧光分析法 荧光:分子吸收较短波长的光(通常紫外光 和可见光),在很短时间内发射出比照射光波长 较长的光。 根据物质的荧光谱线位置可确定其分子结构 ;根据荧光强度可测定物质的含量。 大学基础化学 荧光分析法特点 灵敏度高 (10-10g/mL,甚至 10-12g/mL)、 选择性好、所需样品量少。在医药、临床分 析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大学基础化学 分子发光包括荧光、磷光、化学发光、生 物发光。 室温下,大多数分子处于基态的最
11、低振动 能级,处于基态的分子吸收能量(光能、化学 能、电能或热能)后被激发为激发态,激发态 不稳定,将很快衰变到基态,若返回到基态时 伴随着光子的辐射,这种现象称为 “ 发光 ” 。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荧光的分类(按辐射源): 紫外可见荧光:物质受紫外可见光激 发而发出的荧光。 X射线荧光:以 X射线为辐射源发射出比入 射 X光波长稍长的 X光。 红外光荧光:物质受红外光激发而发出比 红外光波长稍长的荧光。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荧光与磷光的产生 分子能级与跃迁 分子能级比原子能级复杂;在每个电子能级上,都 存在一系列的振动、转动能级; 用 S0表示基态; 第一、第二、 电子激
12、发单重态 S1 、 S2 表示 第一、第二、 电子激发三重态 T1 、 T2 表示 v = 0, 1, 2, 3表示振动能级。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电子激发态的多重度 电子激发态的多重度: M = 2S + 1 S为电子自旋量子数的代数和 (0或 1); 平行自旋比成对自旋稳定 (洪特规则 ),三重态能级 比相应单重态能级低; 大多数有机分子的基态处于单重态; S0 T1 禁阻跃迁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电子激发态的多重度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激发态 基态的能量传递途径 传递途径 辐射跃迁 荧光 磷光 内转移 外转移系间窜越 振动弛豫 非辐射跃
13、迁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S2 S1 S0 T1 吸 收 发 射 荧 光 发 射 磷 光 系间窜越 内转换 振动弛豫 能 量 l 2l 1 l 3 外转换 l 2 T2 内转换 振动弛豫 一、基本原理 能量传递途径 大学基础化学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 激发光谱 :用不同波长的激发光使物质发射某一波长荧 光所得的光谱。 通过改变入射光的波长,产生的荧光通过检测器,在 固定的检测波长下测定相应的荧光强度,荧光强度对激发 光波长 (ex)作图所得的光谱曲线即为激发光谱。从激发光 谱图可找出最佳激发波长。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 发射光谱:固定激发光的波长,进行发射波长扫
14、描,检测不同发射波长下相应的荧光强度,得发射光 谱图 。 从荧光光谱图可找出最佳检测波长。 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也可用来做荧光物质的定性 分析。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的关系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之间的波长差值。发 射光谱的波长比激发光谱的长, 振动弛豫消耗 了能量。称为 斯托克斯( Stokes) 位移 。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的关系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荧光激发光谱 荧光发射光谱 nm蒽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 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通常荧光发射光谱与激发光谱成镜像对称关系 一
15、、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荧光的产生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分子产生荧光必须具备的条件 ( 1)具有合适的结构; ( 2)具有一定的荧光量子产率。 荧光量子产率( f):表示物质发射荧光 的能力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化合物结构与荧光 ( 1)跃迁类型: * 的荧光效率高,系间跨 越过程的速率常数小,有利于荧光的产生。 ( 2)共轭效应:提高共轭度有利于增加荧光效 率并产生红移。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化合物结构与荧光 含 * 跃迁能级的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最强 化合物(在环己烷中) f /nm 苯 0.07 283 联 苯 0.18 316 对 -联 三苯 0.93 342 一、基本原理
16、 大学基础化学 ( 3)刚性平面结构:可降低分子振动,减 少与溶剂的相互作用,故具有很强的荧光。 如荧光素和酚酞有相似结构,荧光素有很强 的荧光,酚酞却没有。 一、基本原理 化合物结构与荧光 大学基础化学 一、基本原理 刚性平面结构具有较强的荧光 大学基础化学 ( 4)取代基效应:芳环族化合物苯环上不同 取代基对该化合物的荧光强度和荧光光谱有很 大的影响,可归为下列几种类型: 第一,供电子基团常常使荧光增强; 第二,吸电子基团会减弱甚至破坏荧光; 一、基本原理 化合物结构与荧光 大学基础化学 ( 4)取代基效应 第三,同 电子体系相互作用小的取代基和烷 基对发光影响不明显; 第四,将一个高原子
17、序数的原子引入,常常增 强磷光而减弱荧光; 第五,双取代和多取代较难预测,但若能增加 分子的平面性,则荧光增强,反之,则荧光减弱。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二、荧光分光光度计 测量荧光的仪器主要由四个部分 组成:激发光源、样品池、双单色器 系统、检测器。 特殊点:有两个单色器,光源与 检测器通常成 直角直角 。 大学基础化学 二、荧光分光光度计 基本流程如图 : 单色器 :选择激发光波长的第一单色器和选择发 射光 (测量 )波长的第二单色器 光源 :氙灯和高压汞灯 样品池:石英 玻璃 检测器 :光电倍增管。 大学基础化学 三、定量依据与方法 定量依据 当荧光物质
18、浓度很小时,荧光强度 If与荧光 物质浓度 c之间的关系式为 If = 2.3 f I0 b c 式中: f为荧光效率, I0为激发光的强度, 荧光物质的摩尔吸收系数, b为试样池的光程, c 为荧光物质的浓度 。 大学基础化学 三、定量依据与方法 定量依据 在一定条件下, f、 I0、 、 b均为常数, 荧 光强度 F与荧光物质浓度 c可写成 If = Kc 即 荧光强度 If与荧光物质的浓度 c成正比 。 荧光强度和溶液浓度呈线性关系,只限于 极稀的溶液。 对于较浓溶液,会产生浓度猝灭现象。 大学基础化学 定量方法 标准曲线法 配制一系列标准浓度试样测定荧光强度, 绘制标准曲线,再在相同条
19、件下测量未知试样 的荧光强度,在标准曲线上求出未知试样的浓 度。 三、定量依据与方法 大学基础化学 应用示例:丹参注射液中丹参素的含量测定 ( 1)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称取丹参素对照品 10m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 浓度为 1.010 6g/mL。准确量取上述溶液 1.06.0mL,在 波长 317nm处,分别以水为空白对照测定荧光强度,激发 波长为 285nm,结果丹参素浓度在 (1.06.0)10 7g/mL范 围内与荧光强度成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 c 9.3510 9If 2.0610 8, R2 0.9996, c为浓度, If为荧光强度。 大学基础化学 应用示例:丹参注射液中丹参素的
20、含量测定 ( 2)样品测定 精密吸取丹参注射液适量,按照标准曲线制备项下 操作,于 317nm处测定荧光强度,激发波长为 285nm, 以水为空白,由回归方程计算其中丹参素的含量。 大学基础化学 定量方法 比较法 在线性范围内,测定标样和试样的荧光 强度 。 If(0)为空白溶液 的荧光强度 三、定量依据与方法 大学基础化学 应用示例 :利血平片中利血平的含量测定 ( 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3)测定方法 在激发波长为 400nm、发射波长为 500nm处测定荧光读 数,对照品溶液及其空白的荧光读数分别为 If(s)和 If(s0),供 试品溶液及其空白的荧光读数分
21、别为 If(x)和 If(x0),计算: 大学基础化学 12-3 质谱法( MS) 质谱法(简称 MS)是一种利用电磁场将具 有不同质量电荷比的物质分离测定的物理化学 分析方法。 20世纪初,第一台质谱仪,并发现 了同位素和测定了它的丰度。 大学基础化学 一、仪器与基本原理 进样系统 离子源 质量分析器 检测器 1.气体扩散 2.直接进样 3.气相色谱 1.电子轰击 2.化学电离 3.场致电离 4.激光 1.单聚焦 2.双聚焦 3.飞行时间 4.四极杆 大学基础化学 质谱仪需要在高真空下工作: 离子源( 10-3 10-5 Pa ) 质量分析器( 10-6 Pa ) (1)大量氧会烧坏离子源的
22、灯丝; (2)用作加速离子的几千伏高压会引起放电; (3)引起额外的离子分子反应,改变裂解模 型,谱图复杂化。 一、仪器与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一、仪器与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电离室原理与结构 一、仪器与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离子源 M+ (M-R2)+ (M-R3)+ Mass Spectrum(M-R1)+ 一、仪器与基本原理 + + + : R1 : R2 : R3 : R4 : e + 大学基础化学 质量分析器 一、仪器与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质量分析器 在磁场存在下,带电离子按曲线轨迹飞行; 离心力 =向心力; m 2 / R= H0 e V 曲率半径: R = ( m )
23、/ e H0 质谱方程式: m/e = (H02 R2) / 2V 离子在磁场中轨道半径 R取决于: m/e 、 H0 、 V 改变加速电压 V, 可使不同 m/e 的离子进入检测器 。 质谱分辨率 = M / M 一、仪器与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检测器 ( 1)电子倍增管 15 18级;可测出 10-17A微弱电流 ( 2)渠道式电子倍增器阵列 一、仪器与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二、应用 色谱 -质谱 联用技术 质谱:纯物质结构分析 色谱:化合物分离 色谱 -质谱联用:共同优点 GC-MS; LC-MS; CZE-MS(毛细管电泳 -质谱) 困难点: 载气 (或流动液 )的分离 出峰时间监
24、测 仪器小型化 关键点:接口技术 (分子分离器 ) 大学基础化学 色谱 -质谱 联用技术 二、应用 大学基础化学 GC-MS联用仪器 Sample Sample 5890 1.0 DEG/MI N HEWLETT PACKARD HEWLET TPACKAR D 5972A Mass Selective Detector D C B A A B C D Gas Chromatograph (GC) Mass Spectrometer Separation Identification B A C DA D B C MS 二、应用 大学基础化学 GC-MS中的分子分离器 分子分离器类型:微 孔玻
25、璃式、半透膜式和 喷射式三种。 喷射式分子分离器: 由一对同轴收缩型喷嘴 构成,喷嘴被封在一真 空室中,如图。 二、应用 大学基础化学 LC-MS (离子阱 )联用仪器结构示意图 二、应用 大学基础化学 红外吸收光谱也称分子吸收光谱,是由于 分子振动、转动能级跃迁产生。 当不同频率的红外光谱通过测定分子时, 就会出现不同强弱的吸收现象,用 T-作图就 得到红外吸收光谱。有很强的特征性,可以作 为物质定性和定量的依据。 12-4 红外吸收光谱法 (IR) 大学基础化学 优点: ( 1)气态、液态、固体样品均可用红外光谱 测定。 ( 2)每种化合物均有红外吸收,由红外图谱 可以得到丰富的信息。 (
26、 3)仪器价格低廉,易于购置。 ( 4)样品用量少,毫克级。 大学基础化学 红外光谱表示方法 透光率波数即 T-曲线 阿司匹林的红外吸收图谱 大学基础化学 一、基本原理 红外光波长范围 0.76m500m 现在红外光谱只能扫描 2.525 m 习惯上用 cm的倒数来表示,即波数 cm-1表示 。 大学基础化学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一、基本原理 红外光谱区的划分: 近红外区: 0.76m2.5m, OH、 NH及 CH的倍频吸收; 中红外区: 2.5 m50 m ,分子振动 伴随着分子转动; 大学基础化学 一、基本原理 红外光谱区的划分: 远红外区: 50 m 500 m,分子转动 。
27、应用 最广泛的是中红外区 ,其波数在 4000400cm-1 大学基础化学 分子振动的类型:伸缩振动,弯曲振动, 整个结构基团的振动 当测定物质的分子中基团的振动频率与照 射红外光谱的频率相同时,此物质就能吸收这 种红外光谱,使分子由振动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产生吸收光谱。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分子的 基本 振动形式 一、基本原理 对称伸缩振动 s 不对称伸缩振动 as 伸缩振动 面内弯曲振动 面外弯曲振动 弯曲振动 面外摇摆 扭曲振动 剪式弯曲振动 摇摆弯曲振动 大学基础化学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基团频率 不同的官能团其特征吸收频率不同,可 作为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依据。 相关峰
28、 由一个官能团(或基团)所产生的一组 相互依存的吸收峰,称为相关峰。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特征区 40001250cm-1区域的吸收峰有比较明确的官能 团和频率的对应关系,故可用于官能团的鉴别, 称为特征吸收峰,该区域称为特征区。 指纹区 1250200cm-1区域内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随化 合物而异,犹如人的指纹,称为指纹区。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O-H、 N-H键伸缩振动段 不饱和 C-H伸缩振动段 饱和 C-H伸缩振动段 三键与累积双键段 一、基本原理 中红外区又分为 9个吸收区段 大学基础化学 羰基伸缩振动段 双键伸缩振动段 键面内弯曲振动段 不饱和 C-H面外弯曲振动段
29、 键面外弯曲振动段 一、基本原理 中红外区又分为 9个吸收区段 大学基础化学 主要特征峰和相关峰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二、仪器和制样 分类: 光栅色散型:扫描速度慢,灵敏度较低, 无法实现色谱光谱联用 傅里叶变换( FT-IR ) 型:分辨率高, 灵敏度高,扫描速度快,是实现色谱光谱联 用较理想的仪器 大学基础化学 二、仪器和制样 光栅型分光光度计 大学基础化学 气体样品:气体池装载,防止水蒸汽在红 外区的强吸收干扰 液体样品:可拆式液体池 ,不要带气泡 对吸收很强的液体或固体样品:用特殊溶 剂稀释 CS2、 CCl4、 CH2Cl2等,并通过溶剂为参 比进行校正。 红外光谱试样的制备
30、 二、仪器和制样 大学基础化学 固体样品:溶液法、糊状法、压片法、薄膜 法 最通常用压片法 : 5试样 95分析纯 KBr 混合研磨,研磨均匀装在模具中置于压片机内用 0.8106 kPa 抽 2min后,取出。 在制备试样时应做到试样中不含水,多组分试 样在测定前要分离,选择适当试样浓度和厚度。 二、仪器和制样 大学基础化学 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 FT-IR ) 二、仪器和制样 大学基础化学 优点: ( 1)波数精度高 2 cm-1 ( 2)分辨率高 0.25 cm-1 ( 3)灵敏度高 10g ( 4)扫描速度快 1秒完成图谱扫描 ( 5)测定的光谱范围宽 7500400 cm-1
31、( 6)可建立光谱数据库,可用计算机进行 谱图检索 中国药典委员会提倡使用 FT-IR型 二、仪器和制样 大学基础化学 三、应用简介 定性分析 ( 1) 已知物的鉴定 将试样谱图与标准谱图对照或与相关 文献上的谱图对照。 大学基础化学 定性分析 ( 2)未知物结构分析 如果化合物为新物质,则须进行光谱解析 ,其步骤为: 1)该化合物的信息收集:试样来源、熔 点、沸点、折光率、旋光率等; 三、应用简介 大学基础化学 2)不饱和度的计算 通过元素分析得到该化合物的分子 式,并求出其 不饱和度 。 三、应用简介 大学基础化学 = 0 时,分子是饱和的,分子为链状烷烃 或其不含双键的衍生物; = 1
32、时,分子可能有一个双键或脂环; = 3 时,分子可能有两个双键或脂环; = 4 时,分子可能有一个苯环。 一些杂原子如 S、 O不参加计算。 三、应用简介 大学基础化学 3)查找基团频率,推测分子可能的基 团; 4)查找红外指纹区,进一步验证基团 的相关峰; 5)能过其它定性方法进一步确证: UV -Vis、 MS、 NMR、 Raman 等。 三、应用简介 大学基础化学 例 题 C7H6O2 可能有苯环 三、应用简介 大学基础化学 吸收峰 振动类型 归属 34002500 cm-1 OH(伸缩) 1680, 1580 , 1500 , 1460 cm-1 C=C(苯环的骨架振动) 1695
33、cm-1 C=O (伸缩,与苯环共轭) 765 , 690 cm-1 H (面外弯曲) (苯环单取代) 1290 , 1320cm-1 C-O(伸缩) 935 cm-1 OH (面内弯曲,对称) 三、应用简介 大学基础化学 红外光谱解析 三、应用简介 大学基础化学 红外光谱解析 C7H9N 不饱和度为 4,可能有苯环 3520 cm-1、 3430 cm-1, NH2的 vN-H 1622 cm-1, NH2的 N-H 3030 cm-1,苯环上 vC-H 1588 cm-1、 1494 cm-1、 1471 cm-1,苯环骨架 vC=C 三、应用简介 大学基础化学 红外光谱解析 748 cm
34、-1,苯环邻位二取代的 C-H; 1303 cm-1、 1268 cm-1, C-N; 2925 cm-1, CH3的 C-H; 1442 cm-1、 1380 cm-1, CH3的 C-H。 此化合物为 三、应用简介 大学基础化学 12-5 核磁共振法( NMR) 核磁共振波谱法,简称 NMR 有自旋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可以吸收种 电磁波,使得核的自旋能级发生跃迁,产生了核 磁共振信号。据此建立了该分析方法。 广泛应用于结构分析、临床医学诊断等。 大学基础化学 一、基本原理 将自旋量子数 I 的原子核置于一均匀的外 磁场 B0中,根据量子力学规则应有( 2I +1) 个核自旋取向,每种取向
35、各对应于一定的能 量,可用一个磁量子数 m 表示。对 I = 1/2的 1H 而言,即有 m = +1/2、 m = -1/2 两个取向。 大学基础化学 一、基本原理 固定磁场扫频;固定辐射频率扫场 大学基础化学 核磁共振仪 1. 磁铁 2. 探头 3.锁场单元 4. 匀场单元 5. 样品旋转管 一、基本原理 1H氢谱 (PMR)提供的结构信息 化学位移、峰的裂分情况与偶合常 数、峰面积 (积分曲线 ) 大学基础化学 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 核外电子在外磁场作用 下绕核环流,产生感应磁场 。处于高电子密度区域的核 ,感受到较外加磁场弱的磁 场,必须用较高的外加场使 之发生共振。 屏 蔽 效 应 一
36、、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处于低电子密度区域的核,使共振发生在较低场 B = Bo - B感应 去屏蔽效应使氢核的共振吸收移向低场 一、基本原理 B = Bo + B感应 屏蔽作用使氢核的共振吸收移向高场 大学基础化学 化学位移 不同化学环境中的氢核,受到的屏蔽 或去屏蔽作用不同,它们的共振吸收出现 在不同磁场强度下。 表示 :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标准物 : 四甲基硅烷 (CH3)4 Si TMS =0( 单峰) 一、基本原理 例如 CHCl3 大学基础化学 ( 增大 ) ( 减 小)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H 值小,屏蔽作用大 值大,屏蔽作用小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影
37、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诱导效应 一、基本原理 电负性大的原子(或基团)与 1H邻接时,其吸电子 作用使氢核周围电子云密度降低,屏蔽作用减少,共振 吸收在较低场;即质子的化学位移向低场移动, 值增 大;相反,给电子基团则增加了氢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 ,使屏蔽效应增加,共振吸收在较高场,即质子的化学 位移向高场移动, 值减小。 大学基础化学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共轭效应 一、基本原理 同上。使氢核周围电子云密度增加,则磁 屏蔽增加,共振吸收移向高场;反之,共 振吸收移向低场。 大学基础化学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磁各向异性效应 一、基本原理 具有多重键或共轭多重键分子,在外磁场 作用下, 电子会沿分子某一
38、方向流动,产生 感应磁场。此感应磁场与外加磁场方向 在环内 相反(抗磁),在环外相同(顺磁),即对分 子各部位的磁屏蔽不相同。 大学基础化学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氢键 一、基本原理 具有氢键的质子其化学位移比无氢键的质 子大。氢键的形成 降低了核外电子云密度。 随样品浓度的 增加,羟基氢信号 移向低场。 大学基础化学 自旋偶合 有自旋现象的相邻核在外磁场作用下,不 同的核自旋取向会通过成键电子传递,产生磁 性相互作用的现象,又称为自旋 -自旋偶合,它 造成相邻核引起共振所需的外磁场强度发生更 微小的改变(加强或减弱),在高分辨的 NMR 谱中会引起共振吸收峰分裂。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39、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积分曲线与峰面积 有几组峰,则表示样品中有几种不同 类型的质子 每一组峰的强度 (面积 ),与质子的数 目成正比 各个阶梯的高度比表示不同化学位移 的质子数之比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d a b c 一、基本原理 大学基础化学 二、应用 一化合物分子式 C9H12O,根据其 1HNMR谱 (下图 ), 试推测该化合物结构。 7.2( 5 H , s ) 4.3( 2 H , s ) 3.4( 2 H , q ) 1.2( 3 H , t ) 大学基础化学 某化合物其核磁共振谱如下,试指出各峰的归属。 a b d c 二、应用 大学基础化学 例:已知某化合物分子式 C8H9Br,其 1HNMR图谱如 下,试求其结构。 a b c 二、应用 大学基础化学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化学位移范围 二、应用 大学基础化学 大学基础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