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升初数学衔接教育探索-论文 “小学考一百,初中不及格”,这种情况表明: 一定不能忽视小升初的数学衔接教育。学生从小学升 到中学,心理上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他们在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方面也存在较 大的差异,因此,这个时期的教育尤其要搞好衔接,做好转化。 1 重视思想教育, 抓好心理转折, 提高基本素质 刚踏入中学的学生,一方面觉得新鲜 ,好奇心强,爱说爱动,争强好胜,学习的动力多来自于兴 趣和激情,收获多来自于“无意注意”;另一方面, 不少学生自控能力差,情绪起伏大, 学习的动力和效 果都不确定。为此,必须十分重视抓思想教育。首先 ,用课本上的数学知识和一些数学家的成才 经历,
2、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引导和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学习目的 ;其次,用一些 贴近生活的应用题,如计算银行储蓄的利息、商店的利润以及搞数学游戏、猜谜活动等, 培养他 们学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树立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 ;再次 ,利用课本上的改错题和作业中的错误 解法,编制纠错卷,让学生自查自纠,限时打分, 然后再用讲评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认真 学习的习惯,培养“有意注意”。 2 抓知识和技能的衔接与转化,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在知识上可接受性、直观性、常识性较强,而学科性、抽象性、严密性较弱; 在技 能上单项单层训练较多,多项复合训练较少 ,并且数学计算多 ,字母运算少;在研
3、究问题的观点和方 法上,静的、常规性的多,动的、变换性的少。为了做好知识的衔接 ,笔者从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 总结着手,强化分数的四则运算技能 ,巩固发展概念、法则、定律的运用。比如对有理数的加法 , 让学生观察(+2)+(+7)=+9 与 2+7=9 一致,0+(+2)=+2 与 0+2=2 一致,启发他们发现研究任意两 个有理数的加法,只需研究正数与负数相加 ,负数与 0 相加。这样不但发展了法则,而且减少学生 记忆的内容。在技能上,特别帮助指导学生由常识性向科学性、直观性向抽象性、单项单层训 练向多项复合训练、静的观点向动的观点方法的过渡与转化。 例如求:。又如比较 a 与 b 的大小关
4、系:ab(a-b0);a=b(a-b=0);aB(A-B 3 做好教法的衔接与转化,以教导学 3.1 改进概念和法则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感性强,理性弱,重使用, 轻依据,这不适应初中教材和教学要求。因此 ,从初一开始, 应重视概念的发现过程和法则的推导过程的教学。对所讲的概念和法则设计一个层层递进的问 题链,引导学生“入网”,组织鼓励他们积极尝试、实践, 让他们像科学家发现新知识一样去发现概 念、法则,从而学会观察的要领和归纳概括的方法 ,对比相近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揭示本质属性,掌 握变化应用的技能技巧,从中学会学习。 比如在进行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教学时,设计下面的问题链。 1)计算下面两
5、组算式的值: 第一组第二组 13+(7-5)13+7-5 13-(7-5)13-7+5 9a+(6a-a)9a+6a-a 9a-(6a-a) 9a-6a+a 2)从计算结果来看可否把上面两组写成如下形式? 13+(7-5)=13+7-5 13-(7-5)=13-7+5 9a+(6a-a)=9a+6a-a 9a-(6a-a)=9a-6a+a 3)上面各式等号两边有何不同?请把不同部分划线标出。 4)你能从上面式子中发现什么结论?请口述。 5)反过来又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口述。 通过上述问题的解答,学生不但发现新知 ,而且学会发现问题的方法。 3.2 以“ 导” 和“得”为目标,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
6、讲是为了“导”,初一学生直觉思维占优势 ,抽象逻辑思维和思维的深刻性差。为此,在技能教 学中,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口述解题思想和思维方法上 ,让学生先说后做 ,然后再总结方法、规律, 从而求“得” 。例如在讲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x-7=5 时, 可问:你打算如何解这个方程? 根据是什么?目 的是什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再做。做完后, 可问:你所得的 x 值是什么?这个值是不是原方程的 解?你有办法验证吗? 在你解此方程时,如果方程两边不同时加 7,而同时加上一个别的什么数可 不可以?为什么? 通过这样的问答,使学生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在求“ 得”的同时,也培养思维的 深刻性。 4 抓好学习方
7、法和学习习惯的衔接与转化 小学生学习时,机械背诵多 ,理解记忆少;做完作业就认为完事,预习复习少;喜欢计算, 害怕说 理;模仿性强,求异性差。为此,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学习方法、习惯的转化坚持常抓不懈。针对新 课设计思考题,在课外指导时督促学生预习新课 ;在课堂上 ,按思考题提问或检测,有的放矢地讲解;在 学生读书复习后再布置作业,这样使学生逐步掌握读书预习、独立思考、质疑解惑、先读后做、 自觉小结的学习方法,养成刻苦自学的习惯。 5 进行科学的分层次训练,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学生进入中学后,课程增多 ,作业面大,学习数学的时间相应地减少,如果训练不科学,就会造 成部分学生掉队,厌学。因此 ,对课
8、堂例题的讲解和训练题的设置 ,均按层次性、趣味性、多变性 的原则进行选择编拟,然后借助于电教设备 (投影片)加大课堂训练的容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 地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所学内容达到熟练掌握和基本巩固; 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上适当减少部 分类型相同的题目,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减少课外作业的抄袭和拖交现象。 例如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设置 3 个训练题,分为 A、B、C 三个层次,用投影仪打 出: 【A】一群小孩分一堆梨 ,一人 1 个多 1 个, 一人 2 个少 2 个, 问有几个小孩几个梨? 【B】一架敌机侵犯我领空 ,我机起飞迎击。在两机相距 50 千米时,敌机扭转机头, 以 15
9、千 米/分的速度逃跑,我机以 22 千米/ 分的速度追击。当我机追击距离敌机 1 千米时, 向敌机开火,经 过半分钟,敌机冒着浓烟一头栽了下去。敌机逃跑到被我歼灭只有几分钟时间? 【C】一份试卷共有 25 题,每道题均给出 4 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要求把正确答 案选出来;每道题选对得 4 分, 不选或选错倒扣 1 分。如果一个学生得 90 分,那么他做对了多少 道题?如果得 60 分呢? 以上 3 道题趣味性强,A 组要求全体学生都做;B 组要求中上学生做;C 组要求优秀学生做。 而且每道题做完后,提问学生口述解题过程 ,让学生讨论各种解法的优劣性。最后教师讲评、归 纳,使学生触类旁通,能举一反三,改变往日以讲代练的被动局面,体现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通过以上方法,能使初一学生养成比较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发展并形成良 好的思维品质,激发数学学习兴趣以适应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