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 案 (序号 1 ) 课 题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备课日期 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 2 月 26 日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 准备 鼓、锣、小提琴、口琴、音叉、小玻璃瓶、不锈钢长尺(也可用:废 旧的钢锯条)、碟子、水、泡沫小球(适量)、系泡沫小球的线。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 我的加减 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1、引导 学生探究 物体发出 声音时, 有什么现 象发生? 1、提问: (1)城市的马路上白天车水马龙,喧闹无比;到 了深夜则人歇物停,一片宁静。说说看,为什么人
2、们用“车水马龙”来形容“喧闹” ,而“人歇物停” 就叫“宁静”了呢?你们对“喧闹”与“宁:静”的 感觉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大家再说说看,鼓、锣、小提琴、口琴、瓶 子等物体,你不动它,它能自己发出声音吗?怎样做 就能使它们发出声音呢? 2、分组实验。(学生对物体分别进行敲、打、 吹、拨这些都是对物体施加了一定的力)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总结:任何物体在静止的状态下,都不能自 行发出声音。当给它们一定的作用力时就能发出声 音。这是为什么呢?(板书课题) (1)指导学生边实验边观察“当物体发出声音时, 你会看到什么现象?”把用线系着的小泡沫球靠近 发声的锣面。看发
3、音的琴弦。(这两个实验方法可 叫学生参照课文自己设计)(可再加:个“鼓的 实验” ,过程简单直观)在发声的鼓面上撒些小泡沫 球。让学生细心观察物体发声时发生了什么现象。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振 动”这个词描述物体发声的特征)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 我的加减 2、研究 当物体停 止振动, 还能听到 声音吗? 3、认识 声音是由 物体振动 产生的。 (4)师生总结: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物体发声 时的共同特征是物体都在“振动” 。 (1)谈话: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产生的” ,如果让物体停止振动会怎样呢?下面 大家就
4、设法使鼓、锣、小提琴发声时的振动立即停 止,看还能不能再听到声音。为什么? (2)分组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师生总结:只要物体产生振动,就能发出声 音。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实验证明:声 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谈话:为了体现科学实验的严密性,我们要 用更多不同类的物体进行实验来证明“声音是由物 体振动产生的” 。 (2)引导学生根据课本第 4 页实践 1 图中的一组 照片自己设计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 (3)分组实验。(其中关于“尺”的实验,可增 加一个尺子露出的一端长与短不同的对比实验。让 学生了解“振幅”与“频率”及频率的高低对声音 音调高
5、低的影响) (4)师生总结:通过以上多次实验证明,声音是 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课后感受 学生都能了解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教 案 (序号 2 ) 课 题 2、声音的传播 备课日期 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 3 月 5 日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声音是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向四面八方 的,知道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可以传播。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 准备 1、大鼓、4 个背后吊着一个小泡沫球的纸屏。 2、水槽、水、闹钟、塑料袋、扎线、长木条、木板、两根金属棒。 (每组一套)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 我的加减 导
6、入新课 学习新课 1、引导 学生探讨 声音传播 的途径。 2、引导 学生研究 声音传播 的形式。 1、谈话:大自然奇妙无穷,各种声音交错在一 起,遥相呼应,如同一曲曲交响乐,使世界充满生 机。这里所指的“交响乐”是由哪些声音组成的?它 们来自何方? 2、学生讨论、汇报。 3、师生小结:这些来自天上、地下、水中、工 厂等四面八方的声音是怎样传人我们耳朵里的呢? (板书课题) (1)提问:每天上课铃一响,校园各个角落的同 学都能听到。挂在高处的喇叭一响,全山村都能听 到。树上的鸟鸣,人在树下的四周较远处也能听 到这是为什么呢?想想看声音是在哪里传播的, 传播的方向又是怎样的。 (2)学生讨论汇报。
7、(教师可适时提示:如树上 的鸟鸣,树周围和人之间充满着什么物体,说明声 音可以在什么物体中传播,四周都能听见,说明声 音是向哪个方向传播的) (3)小结: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可以推想:声音 是通过空气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1)提问:将石子投入水中,水面上会有什么现 象发生?(一圈圈向外传的水波和听到石子落水声) (2)实验:一名学生在教室中间敲大鼓,其他同 学围绕四周观察鼓周围立的纸屏及纸屏背后的小泡 沫球有什么现象?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 我的加减 3、指导 学生通过 实验认识 声音能在 液体和固 体中传播。 (3)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击鼓使鼓面振动发出声音
8、,会引起周 围空气也跟着振动,就形成了声波,像水波可以向 远处传播一样,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 (5)讨论:纸屏上的小球为什么会振动?为什么 各个方向的小球都会振动?鼓声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 里的? (6)小结:随着鼓声我们看到纸屏上的小球振动, 这是由于击鼓产生的声波从鼓面通过空气传向四周 的纸屏,引起纸屏和小球振动。当声波传到我们的 耳朵里,又引起耳朵里的鼓膜振动,我们才听到了 声音。 (1)提问:声音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吗? (2)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根据所给实验材料 设计实验程序,并提醒不可把闹钟不加防水措施放 入水中) (3)汇报实验结果。 (4)师生总结:通过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液体和
9、固 体中传播。 课后感受 学生都能了解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教 案 (序号 3 ) 课 题 3、回声 备课日期 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 3 月 12 日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回声是由于声音的反射而产生的,了解减 少或消除回声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 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精神。 教学 准备 1、纸筒、镜子、手表、木板、手电筒、毛巾、玻璃、软绒布、多孔 的泡沫。(每组 12 套) 2、回音壁、影剧院墙壁的图片或录像资料、投影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 我的加减 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1、指导 学生认识 回
10、声的成 因。 2、指导 学生认识 利用回声 原理建成 的我国古 代建筑。 1、指导学生观看录像(生活中的或儿童故事中 的回声片段)。 2、提问: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1)讨论:针对这一现象,你想知道什么?它可 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谈话:下面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你们的想法 是否正确。 (3)学生自学课文。 (4)汇报实验方法。 (5)学生分组实验。 (6)学生讨论?正报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说明什么? 调整纸筒或书的角度,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这又说明什么? (7)讨论:当声音在传播的途中遇到障碍物后, 会怎样?(板书课题) (1)谈话:我国早在 400 多年以前就知道利用
11、回 声原理建造出许多具有奇特声学现象的宏伟建筑。 请打开课本第 9 页,自学阅读部分。看一看,回音 壁和三音石有哪些奇特之处?这种现象可能是怎样形 成的? (2)学生自学课文。 (3)讨论: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 我的加减 3、指导 学生认识 消音材料。 回音壁建于哪一年?三音石和回音壁各有什么 特点? 为什么叫“三音石”?你想可能是怎样形成三 次回声的? 你能简单地画一下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吗? 这些建筑的表面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设计 建成这种式样的建筑? (1)投影出示音乐厅、影剧院的墙壁特写。同时 播放一些音响效果较差的、听不清楚、有回声的说 话声音。 (2)学
12、生讨论: 为什么把影剧院、音乐厅的墙壁做成凹凸不 平的? 为什么在有些屋子里说话听不清楚? (3)学生分组实验。 (4)讨论汇报实验结果: 哪些材料消除回声的效果好?你是怎么知道的? 影剧院、音乐厅为什么要用上消音材料? 课后感受 学生都能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 教 案 (序号 4 ) 课 题 4、听不见的声音 备课日期 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 3 月 14 日 教学 目标 1、通过阅读、讨论,使学生了解人耳能听到的声音范围是有限的, 还有听不到的声音次声波和超声波。 2、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类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积累 知识,从小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 准备
13、投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书资料(或有关图片)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 我的加减 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1、指导学 生认识听不 见的声音。 2、指导学 生了解发生 在动物中的 次声波、超 声波给人的 启示及通过 这些启示研 制出生产和 生活中应用 的仪器。 1、指导学生观看录像(蚊子或蝴蝶飞行)或投 影。 2、学生讨论: (1)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怎么来的?(由翅 膀振动发出的) (2)蝴蝶的翅膀振动为什么听不见声音?这可 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可能与蝴蝶翅膀振动的速 度有关) (1)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物体振动发出 的声音入耳都能听见吗?(不能)你还能举出物
14、体只 振动而听不到声音的例子吗? (2)谈话:这些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虽然振 动,但听不到声音的呢?请你们自学课本第 11 页。 (3)学生自学课文并参考人和动物能够听见的 声音频率范围表 (4)提问:什么样的声音我们听不见?哪些动 物能感受低于每秒 20 次的声音?哪些动物能感受 高于每秒 20000 次的声音? (5)观看蝙蝠捕虫的录像或投影并解说。 (6)提问:蝙蝠是怎样捕虫和避开障碍物的? (1)认识次声波的危害和应用。 讲述海蜇在风暴前逃向深海的故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 我的加减 讨论:为什么海蜇风暴前会逃向深海呢?是谁 告诉它的? 学生阅读资料(次声
15、波的产生、危害和监测)。 揭示风暴到来前海蜇逃向深海的秘密。 谈话: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已经掌握一些关于 次声波的产生和危害以及监测的知识,但是如何减 少和预防次声波,人们一直都在研究和探索,只要 你们多注意,留心观察,细心研究,将来一定会有 新的发现、新的贡献。 (2)认识超声波及应用 谈话:我们在对生物进行研究的时候,发现 许多动物都能发出超声波探测外面的信息。人们受 到动物们的启示,结合超声波的特点,也发明了许 多仪器应用在生产和生活中,下面我们就通过查找 有关资料来了解这些知识。 教师分发准备好的图书资料,引导学生以小 组为单位,查找和阅读。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什么叫超声波?人类利用 超声
16、波做了哪些事情? 课后感受 对于一些听不见的声音,学生有一定的认识。 教 案 (序号 5 ) 课 题 5、呼吸 备课日期 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 3 月 19 日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和阅读认识呼吸的意义。知道呼吸器官的名称 和呼吸的过程,养成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的综合能力。 教学 准备 1、保鲜袋(一样大)、火柴、澄清的石灰水(瓶上要有石灰水的标签)、 气球、钟表、多媒体“人的呼吸”课件。 2、人的呼吸器官的模型、挂图或投影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 我的加减 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1、指导 学生认识 呼吸的意 义。
17、 谈话:人每天都要吃食物,是因为要从食物中 获得长身体所需的营养和获得热量。人每时每刻都 在呼吸,人为什么要呼吸?呼吸是怎么回事?今天我 们就来研究“呼吸” 。(板书课题) (1)分组用保鲜袋收集自己呼出的气体。 谈话:我们不停地进行呼吸,吸进去的是什 么?呼出来的又是什么?请同学们取出保鲜袋罩住口 和鼻,不要留缝隙。这时你的呼吸有什么感觉?过一 会儿又有什么感觉?当你感到呼吸困难时,抓紧袋口, 不能漏气,左手把保鲜袋取下来,并扎紧袋口备用。 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现象。 师生小结:保鲜袋刚刚罩在口和鼻上时,呼 吸还正常,过一会儿,感觉到呼吸困难。这是为什 么呢?可能是因为保鲜袋内的空气中氧气越来
18、越少了, 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了。 (2)推测吸进和呼出的空气成分有什么变化。 谈话:开始时保鲜袋里是什么气体?现在保鲜 袋里还有气体吗?它的成分有没有变化?请你设计实 验,证明你的推测。 学生讨论。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 我的加减 2、指导 学生测量 每分呼吸 的次数, 认识静坐 时、活动 后每分呼 吸的次数 是不同的。 3、指导 学生认识 人在呼吸 中有最大 的通气能 力(肺活 量),但 各人不同。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开始时保鲜袋里的空气 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现在保鲜袋内空气中氧气可 能变少了,二氧化碳可能多了。我们可将燃烧的火 柴棒放进袋中,火柴立刻熄灭了,说明缺
19、氧;再把 澄清石灰水倒人袋中,变浑浊,说明袋中含有较多 的二氧化碳气体。 (3)实验:检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变化。 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师生小结:实验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 含量很少,所以燃着的火柴会熄灭。将澄清的石灰 水倒人袋中晃动后,变浑浊了,说明袋中的二氧化 碳较多。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知道了人在呼吸 中,要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人体只有连续不 断地得到充足的氧气, “生命之火”才能旺盛,才能 源源不断地供给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 (1)测量静坐时,每分呼吸的次数。 讲述: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呼吸,你知道 你 1 分呼吸多少次吗?每人用右手掌平伸进胸部,默 数 1 分呼吸的
20、次数,并作记录。 学生活动:学生实验(由教师统一计时,学生 默数),并填写测量结果。 (2)测量做操后,每分呼吸的次数。 谈话:我们做操以后,每分呼吸的次数是不 是和刚才测的一样呢? 学生活动:做室内操。 提问:请同学们用手摸胸部,与活动前比较, 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学生随即测每分呼吸的 次数,由教师统一计时),填写测量结果。 师生小结:静坐时,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 比较稳,儿童平静时的呼吸频率在每分 2025 次左 右。运动时,因为需要用力,呼吸肌加快收缩,胸 腔进一步扩大或缩小,呼吸深度急剧增加,呼吸次 数同时急剧增加。 (1)谈话:现在我和同学们一起吹气球,轻轻吸 一口气,然后全
21、吹进一个气球内,看看气球有多大; 深深吸一口气,再全吹进气球内,看看气球有多大, 这说明什么?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 我的加减 4、指导 学生认识 人的呼吸 器官以及 呼吸的过 程 (2)学生实验,汇报。 (3)师生小结:深吸气比轻吸气吹的气球大。因 为深呼吸时,能使胸腔进一步扩大,身体内气体的 容量随呼吸的加深而增大。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 是在一次呼吸活动中最大的通气能力。 (4)提问:全班同学都用最大的力气吸一口气吹 气球,比一比,每个人吹起的气球有什么不同,这 又说明了什么? (5)学生讨论。 (6)师生小结:各人吹的气球有的大,有的小。 说明各人的身体状况不
22、一样,各人身体内呼吸气体 的容量就不一样。那么是哪些器官能够容纳气体呢? 现在我们一道研究人的呼吸器官。 (1)认识人的呼吸器官。 谈话:人时刻都在呼吸,你知道人有哪些担 负呼吸任务的器官?它们在人体的哪个部位?它们是 什么样的? 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呼吸器官课件、挂图 后再讨论、汇报。 师生小结: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 气管、支气管、肺。鼻、咽、喉在人的头部,气管 在人的胸腔内,表面呈一环一环的,很有弹性。气 管从上往下不断分支,成为支气管和很多小支气管, 像树枝一样。肺在胸腔内,有左肺和右肺。肺很有 弹性,由很多很多小肺泡构成。肺泡内是空的,可 以容纳气体,与小支气管相通,表面包着很
23、多很细 的血管。 让学生指着自己的身体说出各个呼吸器官所 在的部位。 (2)认识呼吸的过程。 讲述:观看空气在呼吸器官中流动的多媒体 课件,并根据自身呼吸的情况,说说人呼吸的过程 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归纳、汇报。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 我的加减 5、向学 生进行呼 吸的卫生 教育。 师生小结:空气首先进入鼻腔。鼻腔里有鼻 毛和潮湿的黏膜,能滤去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鼻 腔还能使干冷的空气变得湿润温暖。空气由鼻腔经 喉进入气管。气管的下端分成左右两根支气管,分 别进人左肺和右肺。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吸进 的氧气能从这里进人血管,再被血液送到全身各处 去;全身各处产生的
24、二氧化碳气体由血液送到肺泡 里释放,再经支气管、气管、鼻腔呼出体外。 (1)讲述:我们已经知道呼吸器官有这么重要的 作用,那么就一定要注意保护呼吸器官,不要让它 生病,否则就会影响身体健康。让我们看课本第 17 页,请你们边阅读边思考:呼吸器官容易得哪些病? 得这些病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呼吸器官的疾病? (2)学生阅读、讨论并回答。 (3)师生小结:为了保护呼吸器官健康,必须做 到:一注意呼吸卫生,如不随地吐痰,扫地前先洒 水,用湿布擦黑板。这样可以保持空气的清洁,预 防肺结核等传染病;二坚持锻炼身体,以增加肺活 量,预防感冒和气管炎;三不要吸烟。烟不仅刺激 气管,使气管发炎,还能使人得肺癌
25、。 课后感受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都能了解人体的呼吸器官有哪些。 教 案 (序号 6 ) 课 题 6、心跳和脉搏 备课日期 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 3 月 26 日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测量心跳和脉搏,认识人体血液循环的功能。并知 道心脏和血管是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 2、使学生初步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懂得保护心脏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 准备 1、猪的心脏、人的心脏模型图、干净抹布。 2、钟表、多媒体血液循环器官课件或挂图、投影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 我的加减 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1、指导 学生测量 心跳次数。
26、谈话:当我们在运动场上奔跑、做剧烈运动时, 除了感到呼吸急促外,还会有什么感觉?(学生自 由发言) 除了感到呼吸急促外,还会感到心跳明显加快。 (板书:心跳) (1)测量静坐时,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 讲述:每时每刻我们的心都在跳动,请各位 同学用右手掌平伸进胸部左侧,紧贴心脏的部位, 有什么感觉? 学生实践,分别感觉。 汇报感觉结果。 讲述:请同学们测一下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 学生测量。(由教师统一计时,学生默数) 学生汇报结果:每分心跳大约 65 次、70 次、 75 次 小结:测得每分心跳 60100 次,都属正常 的。请同学们将测得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填人课本 第 18 页。 (2)测量一
27、般性运动及剧烈运动后,自己每分心 跳的次数。 谈话:当我们做一般性运动和做剧烈运动后, 每分心跳的次数是不是和刚才测得一样呢?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 我的加减 2、指导 学生认识 心跳的实 质和人的 血液循环 器官。 学生运动。(学生蹦跳半分、1 分,由教师统一 计时)测量心跳次数。(学生随即测量每分心跳的次 数,由教师统一计时) 填写并汇报测量结果。 小结:剧烈运动后,测得每分心跳的次数比 静坐时每分心跳的次数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比较 3 次心跳数。 (1)了解心跳的实质是什么? 阅读课本第 1819 页的阅读部分第一节。 学生汇报。 师生小结:心跳实
28、质上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2)认识心脏。 谈话:为了使同学们对心脏有个清楚的了解,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猪的心脏,猪的心脏和 人的心脏基本构造和形状差不多。 分组观察猪心脏。(提出观察要求:i)外形像 什么?ii)有多大?iii)捏一捏心脏的肌肉,有什么感 觉?) 师生小结:心脏外形像桃子,有自己的拳头 大小,心脏具有强有力的肌肉。 (3)了解心脏跳动的原因。 谈话:下面看心脏跳动的多媒体课件,看看 心脏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与心跳有什么关系。 学生仔细观察。 师生小结:心脏总是在有规律地收缩舒张。 收缩时,把血液压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中,舒张时又 让全身血管中的血液流回心脏。心脏每收缩、舒张 一
29、次就是我们感到的心跳一次。 (4)认识血管。 谈话:人的血液是通过血管在体内循环流动 的。我们手臂上的一根根“青筋”就是血管。人的 全身布满了血管。你能找到自己身上的血管吗? 学生活动:在自己身上寻找血管。 观察人体血管多媒体课件。(借助形象的描述, 使学生对人体血管有初步了解,同时渗透血液循环 的知识)阅读课本第 19 页第二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 我的加减 3、指导 学生认识 血液在人 体中的循 环过程及 其作用。 提问:人的血管有几种呢? 师生小结:人的血管有三种。从心脏通到全 身各处去的血管叫动脉血管。动脉血管逐渐分支, 越分越细,细到肉眼看不见的叫毛细
30、血管。从全身 各处通到心脏的血管叫静脉血管。心脏和血管是人 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1)认识血液循环的过程。 谈话: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流动的?我们把人 的血液循环示意图用多媒体放出来,看看血液的流 动情况,以及血液在人体中的循环的过程。 学生观察。 学生参照课文图中人的血液循环示意图相互 描述血液在人体中循环的过程。 (2)认识血液循环的作用。 谈话:人的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 的。心脏不停地收缩、舒张,血液便沿着这个过程 不停地循环流动。血液循环有什么作用呢?血液流到 小肠绒毛时会怎样?血液流到肺泡时会怎样?如果心 脏停止跳动了,血液循环就停止了,人的生命也就 终止了,这是为什么? 阅读
31、课本第 19 页第三节,20 页第一节。 师生小结:血液在循环过程中,经过小肠时 携带上养料,经过肺时携带上氧气,把它们运送到 全身各处去,又把全身各处 收集的二氧化碳和各种废物运送到肺和排泄器 官排出体外。如果血液循环停止了,人体各器官就 得不到氧气和养料,它们产生的废物也就不会被运 走,人的生命就结束了。 在做剧烈运动时,身体需要的养料和氧气增多, 为了保证更多的养料和氧气的供给,所以就要加快 血液循环,因而心脏的跳动也就加,陕了。 师生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为 什么在剧烈运动后,测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比静坐 时测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多。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32、 动 我的加减 4、指导 学生认识 心跳和脉 搏之间的 关系。 5、指导 学生认识 脉搏与人 体健康的 关系,怎 样保护自 己的 心脏。 (1)认识脉搏的位置。 提问: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第 20 页图。这个学 生在做什么?你在哪里见过类似的情景? 学生观察汇报。 师生小结:这个学生在手腕上寻找跳动最明 显的地方,就是在找“脉搏” ,在中医院的门诊室里 时常看见中医在给病人“搭脉” 。 (2)什么叫脉搏? 谈话:你也可以模仿照片上的同学找到自己 手腕上的脉搏,并学会数自己和别人的脉搏。教师 示范“搭脉” 。提问:是什么在动?为什么动?什么叫 脉搏? 学生实践,汇报结果。 师生小结:脉搏是血液通过血
33、管时使血管产 生的搏动。 (3)认识心跳和脉搏之间的关系。 谈话:同一个人的心跳和脉搏之间有什么关 系呢?请同桌的同学相互测试。即同时测试一个同学 的心跳和脉搏,具体方法是:用右手按着同学手腕 上的脉搏,并把耳朵贴在那个同学的胸前听一听。 也可以一个同学测量脉博,另一个同学测量心跳, 同时计时。最后汇总测量到的数字。 学生实践,汇报结果。(由教师统一计时) 师生小结:在一定的时间里,心跳次数和脉 搏次数是一致的,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第 6 课。 (完成课题板书) 提问:有人说脉搏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为 什么呢?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心脏?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师生小结:通过听和摸脉搏了解心
34、脏跳动的 情况,可以进一步了解人体健康情况,这是医生诊 断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正常情况下,少年儿 童每分脉搏跳动 60100 次,如果低于 60 次或高于 100 次,就可能有病了,例如在发烧时脉搏常会加快。 我们学会了摸脉搏的方法,平时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监视自己身体健康情况。人在运动时,心跳和脉搏 跳动都会加快,那是正常的。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 我的加减 要保护好心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 心脏的收缩能力,但是体育锻炼要适量,否则会增 加心脏的负担。烟、酒对心脏、血管伤害很大。同 学们的心脏还在发育中,特别怕烟酒的伤害,千万 不能吸烟饮酒。 课后感受
35、学生能正确测量自己的心跳与脉博。 教 案 (序号 7 ) 课 题 7、脑和科学用脑 备课日期 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 4 月 2 日 教学 目标 1、指导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初步了解神经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培养 他们科学用脑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来进行初步人体科学的探究 活动。 教学 准备 人的神经系统图,人体神经传导信息图,人脑外形图(或人脑模 型),人脑功能示意图(或使用相应的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 我的加减 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1、指导 学生认识 神经系统 的构成和 作用。 谈话: 1、我们已经认识了人体的哪
36、些器官,它们各有 什么作用? 2、天气渐渐变暖了,被称为“四害”之一的蚊 子又渐渐多起来,干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你发 觉被蚊子叮咬时,你会作出什么反应? 3、做一做这一反应过程,讨论一下你是怎样在 极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一反应的?这一反应过程是靠人 体的哪些部分来指挥和协调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 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 21 页内容,认真观察 人体的神经系统图。 (2)讨论:你通过阅读知道了哪些知识?发现了 哪些问题? (3)出示“人的神经系统”挂图或投影片,让学 生汇报讨论结果。(学生自由发言,并根据学生汇报 所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解决) (4)根据学生汇报板
37、书: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 我的加减 2、指导 学生认识 神经传递 信息的特 点。 3、指导 学生认识 脑的构造 及大脑各 部分的功 能。 4、对学 生进行脑 的卫生保 健知识教 育。 (1)学生分组实践:去拿桌上的苹果(或钢笔), 说一说从看到拿的过程。先是眼看到苹果,并把这 个信息由视神经(传入神经)传人大脑,脑决定“去 拿这个苹果” ,这个命令由传出神经传到手上的某些 肌肉,这些肌肉收缩,这样就伸手拿到苹果了 (2)计算一个 14 米高的人,光脚无意踩上一 燃着的烟头所作出的反应过程要用多长时间? (3)讨论并汇报:神经传递信息的特点,一是单 向传递,分传人神
38、经和传出神经两种;二是速度快, 100 米/秒。 (4)用箭头标出课本第 22 页上图中信息传递的 方向。 (1)观察:课文上脑的外形图(或挂图、人脑模 型)。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 22 页阅读部分内容。 (3)讨论:人脑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大脑 各部分有哪些功能? (4)汇报并归纳小结:人脑中有大脑、小脑、脑 干,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称为左脑和右脑,大 脑(对照大脑各部分机能图)中各部分的分工不同, 不同部分分别管理书写、运动、感觉、视觉语言(阅 读)、听觉、视觉、识别等,但分工不是绝对的,更 多的是各部分协同工作,共同完成复杂的任务。 (5)根据大脑各部分机能在插图上的相应位置认
39、识大脑各部分的功能。 (1)阅读课本第 2223 页科学家的研究结论。 (2)讨论:根据大脑的活动规律,谈一谈我们如 何进行科学用脑?(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注意休息, 保证睡眠,每天不少于 910 小时;二是不连续很 长时间做一种工作,而是要交替进行各种工作;三 是经常用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大脑反应灵活。 ) 课后感受 学生对的脑的结构与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教 案 (序号 8 ) 课 题 8、踏上青春路 备课日期 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 4 月 9 日 教学 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人的一生是不断生长变化的,特别是青少年 时期身高、体重的变化最为明显,了解合理营养、体育锻炼等条件
40、 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制作曲线统计图的能力以及应用曲线统计图分析问题的 能力。 教学 准备 1、画好坐标的小黑板(或投影片)一块,彩色粉笔。 2、青春期男生、女生第二性特征的彩色挂图或投影片。 3、已经绘制成的我国男女青少年身高增长变化曲线图。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 我的加减 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1、指导 学生认识 青少年身 高的变化。 谈话:同学们注意没有,你们现在的身体与在 低年级时有哪些明显的变化?你们中间已有一部分人 开始由童年踏人青春期了。(板书课题)这是你们由 儿童长大为成年人所必经的一段过渡时期,在这一 时期里我们的身体会有哪些变
41、化呢?从现在起,我们 又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 容。 (1)讲述:人从小到大,在身高、体重、外形、 内部器官等方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的一生可以分 为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几个阶 段。718 岁属于少年和青年,习惯上称青少年。这 节课,我们重点研究青少年的身高生长变化。 (2)阅读:课文中 718 岁青少年身高分别是多 少? (3)提问:718 岁的男、女青少年身高分别 是多少? 从这个统计表中,你看出青少年的身高变化 有什么规律吗?(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不断长高) 从 718 岁,每年身高增长的数值一样吗? (4)讲解:为了更明显地看出青少年的身高变化有什 么
42、规律,还可以将这个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成青 少年身高变化曲线图。(出示绘制成的我国男女青少 年身高增长变化曲线图)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 我的加减 在这个曲线图中,底边叫横坐标,左边叫纵坐 标。横坐标从左到右表示年龄的增长,从 718 岁, 每格表示 1 岁。纵坐标表示身高,从 110 至 180 厘 米,每格表示 10 厘米。 要知道某个年龄的人身高多少,首先在横坐标 上找到这个年龄所在的点,然后从这个点沿着竖线 往上看,找到这条竖线与曲线相交的点,从这个点 向左看,看它与纵坐标上的哪个点相对应, 根据纵坐标所标的厘米数,就可以知道这个年 龄的人身高是多少了。 把
43、表示每个身高的点,按顷序用线段连接起 来,就成了一条曲线。从这条曲线可以更清楚地看 出青少年身高变化的情形。 其中红色曲线表示男生身高的变化,蓝色曲线 表示女生身高的变化。 为了更明显地看出青少年身高变化的情况,我 们来学习制作一幅青少年身高变化曲线图。 绘图时,先画男生身高变化的曲线,再画女生 身高变化的曲线。画的时候,先在图上用点表示出 从 718 岁各个年龄的身高,然后再用直尺把相邻 的点连结起来。 (5)学生绘图,教师巡视指导帮助。 (6)讨论:从图中看出,女生 8 岁、14 岁、16 岁的身高分别是多少?男生 9 岁、12 岁、15 岁的身 高分别是多少? 从图中看出,人从 718
44、岁,身高变化的总 趋势是怎样的? 男生的身高,从几岁到几岁增长较快?女生呢? (7)小结:从 718 岁青少年身高变化曲线图中 可以看出,人在这个年龄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身 高是不断增长的,每年增长的快慢不同,其中男生 的身高从 12 岁开始增长较快,女生的身高从 10 岁 开始增长较快。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 我的加减 2、向学 生进行青 春期卫生 保健教育。 (1)讲述:我国青少年大约从 1012 岁开始, 身高、体重开始迅速增长。在青少年阶段,身高、 体重的增长是一个信号,它标志着人开始进入青春 期。青春期是人各方面迅速生长发育的时期,身高、 体重在增长,内部
45、器官也在进一步发育,智力、体 力都在迅速增长。 (2)提问:观察你周围的同学,哪些已经进入了 青春期?他们的身体有哪些变化? (3)小结:青春期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时期,男 生喉结突出,变声、体毛、胡须、脸上的暗疮、发 达的肌肉较以前明显,女生的胸部、臀部丰满,体 毛、暗疮也较以前明显。 (4)看图讨论:我们应该怎样注意青春期的身心 健康? (5)小结:我们要特别注意青春期的保健,特别 需要增加营养。另外,还要注意保证睡眠,注意生 活卫生,不穿紧身衣裤,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 情绪。 课后感受 学生对进入青春期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 教 案 (序号 9 ) 课 题 9、风的形成 备课日期 前学期
46、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 4 月 11 日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空气流动的原因以及自然界中空气流动的 条件。 2、根据空气流动的规律,运用类比探讨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3、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技能,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教学 准备 1、线香、蜡烛、火柴、空气流动实验箱。 2、投影片海陆风风向示意图(填画风向箭头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 我的加减 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1、通过 模拟实验, 认识温差 能使空气 流动成风。 1、设汁实验。我们已经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 (板书课题),你能设计一个实验使空气流动吗? 2、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
47、们还可用哪些方法 使空气流动?这些方法各用的是什么力?(人力 吹、扇,电力、火力等。要使空气流动成风,必须 对它施加外力) (1)观察实验箱,介绍实验箱的构造和实验方 法 (2)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提问:在模拟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点燃蜡烛前线香的烟是怎样流动的?点燃蜡烛后线 香的烟流动的路径又发生什么变化?这个现象说明 了 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如下要点:蜡烛燃烧的热 量使右箱内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上升从烟囱排出; 右箱内空气变少,压力变小,冷空气从左箱的侧孔 流人右箱补充,然后又受热上升形成空气流动, 产生一股小风,这股风的动力就是蜡烛燃烧的热量。 ) (4)小结:当燃烧
48、的蜡烛放在右箱,使右箱内 的温度升高,空气变轻,左箱内的温度相对较冷, 于是冷空气就流入右箱形成风。是蜡烛燃烧的热量 使空气流动成风的。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 我的加减 2、研究 自然界的 风是在什 么条件下 形成的。 (1)提问:自然界里的风是什么力量产生的?是 人力、电力、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 (2)思考并讨论:根据刚才做的模拟实验,想 一想自然界早是否有类似的情况? (3)小结: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表面各处的 气温都不相同,气温较高的地方,空气就会变轻上 升,气温较低的地方,冷空气就流向了气温高的地 方补充,这样空气不断流动,也就形成了风。 教 案 (序号 10
49、 ) 课 题 10、热气球和竹蜻蜓 备课日期 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 4 月 16 日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从认识几种不同的飞行器开始,了解它们所以能够飞行 是与空气的流动有关。知道热气球和竹蜻蜓升空的筒单原理。 2、指导学生学会制作简单的热气球“孔明灯”和竹蜻蜓。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 准备 1、宣纸、胶带、细铁丝、酒精灯、吸水纸、塑料支圈、长方形竹片 (或桐木)一根、酒精及制作工具等。 2、双面胶、刻刀、小刀、竹筷、细砂纸、线、砖等。 3、挂图、投影片或录像片段热气球、 “孔明灯” 、直升机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 我的加减 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1、指导 学生制作 放飞简单 热气球 “孔明 灯” 。 谈话: 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望着在天空自由 翔的鸟儿,从古到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