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4209889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十一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十一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十一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十一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一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 一、垄断组织(p185) 卡特尔 辛迪加 托拉斯 康采恩 关系 同类产品 同类产品 生产有密切联 系的企业 多部门 经营 协议规定产量、 市场份额和售价 统一销售, 统一采购原 料 统一生产,财 物、销售 大垄断 企 业为核心 经营 生产、销售和法 律 生产、法律 丧失 形式上 混合联合公司 投资 经营 分散、非长期化 异类性 二、金融资本及其垄断统治 银行垄断形成 银行资本集中 垄断银行的新作用 万能的垄断者 金融资本: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融和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 金融资本形成途径:1.资本相互参与 2. 人事结合 金融寡头:是指掌握庞大

2、金融资本的最大的金融资本家或金融资本家财团。 金融寡头统治: 经济上参与制 政治上个人联合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含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资本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2.形成 3.迅速发展的原因 它是解决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带来的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的需要; 它是经济恢复的需要; 它是克服经济危机,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 它是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1.国有企业最典型、最高层次 途径:国家财政拨款直接投资开办企业;实行私人垄断企业国有化 。 分类 满足国家机构自身需要的国有企业 从事

3、公用事业的国有企业 高科技、高风险新兴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 一般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 2.国私共有企业战后的主要形式 国有企业将一部分股份出售给私人 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开办合资企业 由国有企业与私人垄断资本企业合并而成 国有企业对私人企业参股 国有企业转由私人承包或租赁经营 3.国家通过多种方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大量订货 国家通过各种形式的津贴和补助 国家用大量资金发展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 国家科研投资委托私人企业进行科研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主要方面紧密地结合起 来,以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取更高的垄断利润;资产阶级

4、国家代表垄断资产阶 级的整体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调节社会经济和各种阶级矛盾,以 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转和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生存。 第十三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资本积累及其后果 资本积累 1.概念 在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 源泉 源泉 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 扩大再生产 2.资本积累的实质 必然性 追求剩余价值内在动力 市场竞争外在压力 实质 无偿占有 M 扩大剥削、资本规模 榨取更多 M 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 利润率的高低 预付资本的多少 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 所用资本:投入

5、生产中的全部资本。 所费资本: 生产中实际耗费的资本。 积累率的高低 资本积累的后果 1.相对过剩人口: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而形成的失业和半失 业人口。 产生原因 资本积累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 妇女儿童、破产者、农民进入生产 劳动力供给绝对增加 K 总额 C:V C V 需要工人(设工资 20 元人) 每千元需要人数 10,000 4:1 8000 2000 100 10 40,000 7:1 35000 5000 250 6.25 K 总额 C:V C V 需要工人数 (设工资 20 元人) 10,000 4:1 8,000 2,000 100 10,000

6、7:1 8,750 1,250 62.5 含义 所谓相对过剩人口,是指超过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失业或半失业人口。之所以 是相对过剩,是因为这些劳动力相对于资本的需要是多余的,而不意味着他们 是社会经济发展所不需要的。 作用 A.劳动力蓄水池 B.加强在业工人的剥削 形式 流动的过剩人口、潜在的过剩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 2.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 原因 资本积累 C:V 提高 V 在总资本中比重减少 P下降 P下降 注意: 不表明剩余价值率降低。 不意味利润量绝对减少,还可能增加。 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 M提高 C 价值降低 相对过剩人口存在 对外贸易发展 规律内部矛盾的展开 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

7、值实现的矛盾 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的矛盾 人口过剩和资本过剩的矛盾 社会各阶级阶层矛盾的加深 二、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 1.经济危机 含义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 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 根源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2.经济周期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一般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主周期:朱格拉周期(7-11 年) ,又称投资周期 次周期:基钦周期(3-5 年) 库兹涅茨周期:又称建筑周期(

8、15-25 年) 长波或康德拉捷夫周期(45-60 年) 题 1.资本积累;相对过剩人口;经济危机 2.资本积累如何引起相对过剩人口产生? 3.资本积累如何引起平均利润率下降?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理论的形成 马克思、恩格斯的划分 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 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列宁的划分 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 发达的社会主义 完全的社会主义 斯大林 1936社会主义社会 1939共产主义第一向第二阶段过渡 我国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十五大-总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 社会

9、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涵义: 第一,从社会性质上说,我国的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从发育程度上说,我国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还处在它的初 级阶段。 3.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 我国的工业化和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程度很低。 生产力发展总水平仍然很低。 生产力的发展不平衡。 由我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 4.理论和实践意义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理论与我国实践 结合的结晶。 是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5.主要矛盾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生产力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0、 1.依据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 已是我国现实经济中客观存在的事实。 2.公有制及其形式 含义 公有制是指一个社会群体(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 料的所有制形式;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国家的全体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或 支配的一种所有制。 (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公有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 分和集体成分。 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在绝对数量上,而是体现在它的质量上。公有 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

11、 导作用。 公有制占主体地位是就全国范围来说的,不同地区、不同领域要因地制宜。 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形式国家所有制 A.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有个协调中心 B.全民是个整体概念,要有个代表整体的机构来行使所有 权 集体所有制:部分劳动群众结合在一起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与全民所有制的关系 联系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区别A.范围不同 B.同一集体内部同工同酬,不同集体之间可能同工不同酬 C.每个集体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形式 A.农村集体所有制 B.城镇集体所有制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与其他公有制实现形式 A.股份制财产组织形式 特点 a.以资本占

12、有量为基础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b.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以及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相互制衡的治理 结构 c.产权多元化、社会化和市场化 类型 a.公有企业之间的股份制 b.公有企业与非公有企业组成的股份制,公有股东掌握控股权 c.公有企业与非公有企业组成的股份制,公有股东只参股 B.股份合作制企业组织形式 股份合作制 股份制 资本联合、劳动联合 资本联合 一人一票 一股一票 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结合 按股分红 C.社会基金财产组织形式 投资性基金 社会保障性基金 公益性基金 科教文方面的资助性基金 3.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指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支配劳动产品 的一种经济

13、形式。 私营经济: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关系的经济成分。 外资经济:指在我国开办的中外合资、合作经营所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和 外商独资的企业。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国民收入及其构成 含义 是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 以后,剩下的那部分社会总产品就是国民收入。或者说,它是社会各个生产部 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内新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构成 劳动者在为自己的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劳动者在为社会的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2.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含义 在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 过程 C + V

14、+ m V + m 政府收入 税收、利润 发展基金 企业收入 企业基金 福利基金 补偿基金 个人收入 职工工资 奖励基金 国家或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三种“原始收入” ,作为再分配的前提 和基础。 3.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含义 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原因 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 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的需要 重点建设、协调发展的需要 维持社会公平的需要 途径 经济建设支出 科教文卫与行政、国防支出 转移支付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分配结构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 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2.按劳分配 具体涵义:它

15、是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具体表述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中, 社会按劳动者提供给社会的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而不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没有权利向社会领取报酬。 客观必然性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 生产力水平低是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旧分工(劳动的差别性、谋生性) 内容 分配的对象有折有扣的分配 分配的前提各尽所能 分配的尺度劳动 性质和作用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它体现着国家、集体、劳动者个人根本利益 相一致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 3.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及其实现形式 必然性 从生产力看社会成员要分为不同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或不同的利益主体,有 收入索取

16、权 从生产关系看多种所有制结构 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形式 KP 土地地租 资金利息 公有制(全民、集体)按劳分配 (3)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公平与效率的涵义 公平指权利和机会平等。按照公平原则的要求,收入应与决定收入的尺度相对 应。 效率指通过充分利用和有效配置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充分发挥各种要素 的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二者的矛盾 效率 给予要素所有者报酬 生产要素集中度高、劳动力分散度高 收入差距 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A.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兼顾公平。 B.在不同时期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协调两者关系:在经济领域和初次分配时强 调效率,在社会领域和再分配时更多地考虑

17、公平。 C.要首先保证遵循公平和效率兼顾的某些原则。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妥善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建立健全市场分配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加强宏观调控,健全法制,对个人收入分配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题 1.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国民收入 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分析。 3.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 。 4.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以及确立的依据。 5.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点 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认识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不存在商品经济 商品 社会分工 交换的必要性 消灭商品 Pm 私有制 交换的可能性 Pm 公有制 货币关系 实行计划经济 消灭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列宁的观点两个阶段 1921 年前,与马恩一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 年后,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新经济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