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概述.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4210985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材料概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建筑材料概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建筑材料概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建筑材料概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建筑材料概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建筑材料概述 一、建筑材料的分类 建筑材料是指建筑结构物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及制品,它是一切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通常可按以下方法进 行分类:根据材料来源,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根据使用部位,可分为基础材料、结构材料、屋面 材料、地面材料、墙体材料等;根据使用功能,可分为承重材料、装饰装修材料、防水材料、防火材料、 防腐材料、绝热材料等;根据施工类别,可分为木工材料、混凝土材料、瓦工材料、喷涂材料等;根据化学 组成,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三大类,进一步细分如表 2-2-1 所示。 建筑材料的分类 建筑材料 无机材料 金属材料 黑色金属 钢、铁、不锈钢等 有色金属 铜、铅等及其合金 非

2、金属材料 天然石材 砂、石及石材制品等 烧土制品 砖、瓦、玻璃等 胶凝材料 石灰、石膏、水泥、水玻璃等 混凝土及硅酸盐制品 混凝土、砂浆及硅酸盐制品等 有机材料 植物材料 木材、竹材等 沥青材料 石油沥青、煤沥青、沥青制品等 高分子材料 塑料、涂料、胶粘剂、合成橡胶等 复合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与有机材料复合 混合物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等 金属材料与无机非金属材料符合 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等 金属材料与有机材料复合 轻质金属夹芯板等 由于建筑材料品种繁多、性能各异,对工程造价影响大,因此选择材料时应注意以下性能要求: (一)生产、施工性能及可循环利用性能:原材料资源是否丰富,生产、运输及施工过程是

3、否消耗过多的资 源和能源,是否污染环境,可加工性、施工性及循环再利用性等; (二)力学性能:包括强度、硬度、刚度、弹性模量、徐变、韧性、耐疲劳性等; (三)物理性能:包括密度,变形,热、声、光及水分的透过与反射等; (四)耐久性能:包括氧化、变质、劣化、风化、冻害、虫害、腐朽等; (五)化学性能:包括对酸、碱、药品等侵蚀性介质的抵抗能力,腐蚀,溶解性等; (六)健康性能:包括是否发散有毒气体、辐射,对人体是否有害,特殊建筑物要求有杀菌性能等; (七)防火、耐火性能:包括燃烧性、引火性、熔融性、发烟性、有毒气体等; (八)外观性能:包括色彩、亮度、质感、花纹、触感、尺寸精度、表面平整性等。 作为

4、有关生产、设计应用、管理和研究等部门应共同遵循的依据,对于绝大多数常用的建筑材料,均有专 门的机构指定并发布了相应的“技术标准”,对其质量、规格和验收方法等作了详尽而明确的规定。在我 国,技术标准分为四级:国家标准、部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国家标准是由国家标准局发布的全国 性的指导技术文件,其代号为 GB;部标准也是全国性的指导技术文件,由主管生产部(或总局)发布,其代 号按部名而定,如建材标准代号为 JC,建工标准代号为 JG;地方标准是地方主管部门发布的地方性指导技 术文件;企业标准则仅适用于本企业,其代号为 QB。另外还涉及到一些与建筑材料关系密切的国际或国外 标准,其中主要有:国际

5、标准(ISO)、美国材料试验学会标准(ASTM)、日本工业标准(JIS)、德国工业标准 (DIN)、英国标准(BS)、法国标准(NF)等。 二、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 (一)密度()、表观密度(0)与堆积密度(1) 1.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用式 2-2-1 表示: 式中 材料的密度,/m3 m 材料在绝对干燥状态下的质量, V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m3 2.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用式 2-2-2 表示: 式中 0 材料的表观密度,/m3 m 材料的质量,需要注明含水状态。如果没有特殊注明,一般指气干状态下的质量 V0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m3

6、,该体积包括材料内部封闭孔隙的体积 3.堆积密度(也叫体积密度)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用式 2-2-3 表示。根据堆积 的密集程度,又可分为紧密体积密度和松散体积密度。材料的堆积密度为: 式中 1 材料的堆积密度,/m3 m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质量, V1 材料在堆积状态下的体积,m3,该体积既包括材料内部封闭孔隙的体积,也包括颗粒之间的空隙 体积 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是材料最基本的物理性质,它间接地反映材料的密实、坚硬程度。同时在生产和施 工过程中,通过密度、表观密度或堆积密度等指标掌握材料的质量、体积等数据,以便配料计算、安排储 存场地、确定构件自重及运输工具等。 (

7、二)密实度(D)与孔隙率(P) 1.密实度(D)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即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占外观体积的百分比 如果已知材料在绝对干燥状态下的表观密度 0,则密实度也可以表示 2.孔隙率(P)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即材料内部的孔隙体积占外观体积的百分率 根据上述密实度和孔隙率的定义,可得出密实度和孔隙率的关系:D+P=1。 孔隙率或密实度反映材料的结构致密程度,直接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及耐久性等性能。 孔隙率反映了材料内部所有孔隙的总量,孔隙的构造又可分为开放的、封闭的、连通的或独立的等。不同 尺寸、不同特征的孔隙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程度不同,例如封闭孔隙有利于提高材料

8、的保温隔热性,在一定 范围内对抗冻性也有利;而开放或连通的孔隙则降低材料的保温性和抗渗性。孔径较大的孔隙对材料的强 度极为不利,但孔径在 20nm 以下的凝胶孔对强度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所以,除孔隙率之外,孔径大小、 孔隙特征对材料的性能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填充率(D1)与空隙率(P1) 1.填充率及空隙率适用于粒状材料。所谓填充率是指粒状材料在堆积体积中,被颗粒填充的程度,可以用 颗粒的外观体积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来表示 如果采用相同含水状态下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 2.所谓空隙率是指粒状材料在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空隙体积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 根据上述定义,可得出填充率和空隙率的关系:D1

9、+P1=1。 空隙率反映粒状材料堆积体积内颗粒之间的相互填充状态,可作为控制混凝土骨料级配与计算含砂率的依 据。 (四)亲水性与憎水性 将水珠滴在不同固体材料表面,它将出现不同状态。水滴、固体材料及气体形成固液气系统,在三相 交界点处沿液-气界面作切线,与固液界面所夹的角叫做材料的润湿角(),如图 2-2-1 所示。当 9 0o 时,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小于水分子与材料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表明材料为亲水性材料, 越小, 表明亲水性越强;当 90o 时,表明材料为憎水性材料。这一概念也可应用到其他液体对固体材料的浸 润情况,相应地称为亲液性材料或憎液性材料。 大多数建筑材料都是亲水性的,例如木材、

10、混凝土、粘土砖等,同时这些材料内部又存在着孔隙,因此水 很容易沿着材料表面的连通孔隙进入内部。憎水性材料例如沥青、塑料等,水分不容易进入材料内部,这 类材料适合作防水材料。 转自:考试网 - Examw.Com (五)吸水性与吸湿性 1.含水率。材料吸收水分的质量占材料干燥状态下质量的百分比称为材料的含水率 式中 Wh 材料的含水率,% mh 材料在环境中的质量,g md 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 2.吸水性。吸水性指将材料与水接触吸收水分的性质。材料的吸水性用吸水率表示,有质量吸水率与体积 吸水率。质量吸水率即材料达到吸水饱和时所吸收水分的质量占材料干燥状态下质量的百分比,如式 2-2 -

11、11 所示;体积吸水率为材料达到吸水饱和时所吸收水分的体积占材料外观体积的百分比 式中 Wm 材料的质量吸水率 Wv 材料的体积吸水率 mw 材料在吸水饱和时的质量 md 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 材料所吸水分是通过连通孔隙吸入的,所以连通孔隙率越大,则材料的吸水量越多。材料吸水达到饱和时 的体积吸水率即为材料的连通孔隙率。吸水率的大小反映了材料孔隙率的大小以及连通孔隙的多少,反映 了材料的致密程度,影响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时吸水率的大小与材料内部的孔径大小和孔隙特征有关 ,细微的连通孔隙,容易吸水,而封闭的孔隙水分不能进入。连通的大孔虽然水分容易进入,但不容易存 留。所以封闭或粗大孔隙材料的

12、吸水率通常较低。 各种材料的吸水率相差很大,如花岗岩等致密岩石的吸水率仅为 0.5%0.7%,普通混凝土为 2%3%,粘 土砖为 8%20%,而木材或其他轻质材料的吸水率则常大于 100%。 3.吸湿性(还湿性)。材料在空气中吸收(或放出)水分的性能叫做吸湿性(或还湿性),用含水率(wh)表示。 吸湿性的大小不仅与材料本身的孔隙率有关,还与环境湿度有关。如果环境湿度大,材料的含水率将增大 ,反之,含水率将降低。当材料吸收一定的水分与周围环境湿度达到相对平衡时的含水率叫做平衡含水率 。此时,材料将不再吸收水分,也不再放出水分,或者说材料吸收的水分等于放出的水分,达到相对的动 态平衡。 材料吸水后

13、会导致自重增加,体积与尺寸、形状变化,保温隔热性能降低,强度下降等问题,影响使用功 能。例如木材制品由于内部含水量的变化会出现尺寸变化或变形,多孔材料吸收水分后保温隔热性降低, 导热系数增大;石膏制品、粘土砖、木材等材料吸水后强度和耐久性也将产生不同程度的降低。 (六)耐水性 材料在长期饱和水作用下而不破坏、其强度也不显着降低的性质称为耐水性。材料广义的耐水性包括水对 材料的力学性质、光学性质、装饰性等多方面的劣化作用。习惯上将水对材料的力学性质及结构性质的劣 化作用称为耐水性,也可称之为狭义耐水性。耐水性用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与干燥状态下的强度之比来衡 量,叫做软化系数 式中 KR 材料的耐水

14、系数 fw 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强度,MPa fd 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强度,MPa 软化系数在 0l 之间变化,软化系数越高,表明材料的耐水性能越好。一些长期在水中或潮湿环境中工 作的结构物,要选择软化系数大于 0.85 的耐水性材料。通常软化系数大于 0.80 的材料,可以认为是耐水 的。 (七)抗渗性 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称为抗渗性(或不透水性)。材料的抗渗性用渗透系数 K 来表示,渗透系数越小 的材料表示其抗渗性越好。 式中 K 渗透系数,cm/h Q 透水量,cm3 d 试件厚度,cm A 透水面积,cm2 t 时间,h H 静水压力水头,cm 对于混凝土和砂浆材料,抗渗性常用抗

15、渗等级来表示。 S=10H-1 式中 S 抗渗等级 H 试件开始渗水时的水压力,Mpa 抗渗性与材料的孔隙率和孔隙特征有密切关系,孔隙率低且封闭孔隙的材料有较高的抗渗性能。抗渗性又 是衡量材料耐久性的主要指标。在设计地下结构、压力管道、容器等结构时,均需要其抗渗性能达到所要 求的指标。 (八)材料的热工性质 材料的热工性质包括热量在材料中传导的速度,材料储存热量的能力等物理特性,主要有导热系数、传热 系数、比热和热容量等性能指标。 1.导热性 当材料两侧存在温度差时,热量将从温度高的一侧向温度低的一侧传递,直到两侧温度相同。不同质的材 料其传导热量的速度不同,叫做导热性,用导热系数来表示 式中

16、 Q 传导的热量,W A 传导面积,m2 T 传热时间,h d 材料厚度,m (t1-t2) 材料两侧的温度差,K 导热系数,W/(mk) 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是厚度为 1m 的材料,当其两侧的温差为 1K 时,在 1h 内通过 lm2 面积的热量。导热 系数越小,材料的隔热性能越好。建筑上通常将导热系数小于 0.23W/(mK)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为了 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效果,节省温控能耗,房屋建筑的围护结构应尽量采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不同成分及 结构的材料其导热系数差别很大,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见表 2-2-2。 材料的导热系数不仅取决于材料的组成,还与材料内部的孔隙率、吸水多少有密切关系。由表

17、 2-2-2 数据 可见,空气的导热系数很小,而水的导热系数较大,如果材料内部含有大量封闭的、微小孔隙,同时保持 干燥状态,孔隙内部充满空气,可有效地降低材料的导热系数;但是如果多孔材料吸收大量水分,将使导 热系数增大,降低其保温效果 2.热容量与比热 材料温度升高时将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时将放出热量叫做热容量。单位质量的材料当温度升高或降低 lK 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该材料的比热 式中 Q 材料热容量,J m 材料质量,g (t1-t2) 材料受热或冷却前后的温度差,K c 材料比热,J/(gk) 导热系数表示热量通过材料传递的速度,热容量或比热表示材料内部存储热量的能力。对于房屋建筑围护

18、 结构所用的材料,我们希望冬季保暖、夏季隔热,即在室内外存在温差的条件下,尽量减小热量通过墙体 、屋顶等部位的传递,同时将热量存储在材料之中,以保证室内温度稳定。在选材时,要选用导热系数小 而热容量或比热大的材料。常用材料及物质的热工性能指标。 三、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 (一)强度 材料在荷载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叫做强度。当材料受外力作用时,内部就会产生抵抗外力作用的内力, 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内力叫做应力,在数值上等于外力除以受力面积。外力增加时,材料内部的抵抗力、 即应力也相应增加,该应力值达到材料内部质点间结合力的最大值时则材料破坏。因此,材料的强度即材 料内部抵抗破坏的极限应力。 1.理论

19、强度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破坏实质上是由于拉力造成内部质点间结合键的断裂,或由于剪力造成质点间的滑移 而破坏。材料的理论强度是克服固体材料内部质点间的结合力,形成两个新表面时所需的应力。理论上材 料的强度可以根据化学组成、晶体结构与强度之间的关系来计算。但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组成、不同的结 构及不同的键合方式,因此这种理论计算十分复杂,对各种材料均不相同。为此提出了简化的材料理论强 度的计算公式 式中 fth 材料的理论强度,MPa E 材料的弹性模量,MPa U 材料的单位表面能,J/m2 a 原子间距离,或者叫做晶格常数,m 材料的理论强度是假定在材料内部没有任何缺陷的前提下推导出来的。即外力

20、必须克服内部质点之间的相 互作用力,将质点间距离拉开足够大,才能使材料达到破坏。由于固体材料内部质点间的距离很小,通常 在 10.1nm 数量级,因此,理论强度值很大。但是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按照某种标准方法测得的实际强 度值远远低于理论强度。这是由于材料内部存在着许多缺陷,例如孔隙、裂缝等,尽管所施加的外力较小 ,但局部应力集中已经达到理论强度了,所以材料在远低于理论强度的应力时即发生破坏。 2.静力强度 根据外力作用的方式不同,有抗压、抗拉、抗弯(抗折)和抗剪等各种强度。其中抗压、抗拉或抗剪强度按 公式 2-2-19 计算;抗折强度等于试件所受最大弯矩除以该截面的抗弯模量,当跨距为 、两端简

21、支、跨 中受一集中荷载 F 时 式中 f 抗压、抗拉或抗剪强度,MPa fth 抗折强度,MPa F 最大破坏荷载,N A 受力面积,mm2 L 抗折试件中间跨距,mm b 抗折试件截面宽度,mm h 抗折试件截面高度,mm 3.影响材料强度的因素 (1)材料的组成。不同组成的材料,内部质点的排列方式、质点间距离以及结合强度有很大不同,因此是 影响强度的内在因素。例如金属材料属于晶体材料,内部质点规则排列,且以金属键连接,作用力强,不 易破坏,因此金属材料的强度较高;而水泥浆体硬化后形成凝胶粒子的堆积结构,相互之间以分子引力、 即范德华力连接,强度很弱,因此强度比金属材料低很多。 (2)材料的

22、结构。包括孔隙率、孔隙结构特征、内部质点之间的结合方式等。相同组成的材料,随着孔隙 率的增加,强度呈直线下降。 (3)含水状态。大多数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强度低于干燥状态的强度。这是由于水分的存在使材料内 部质点之间的距离增大,相互间作用力减弱,所以强度降低。 (4)温度。温度升高,内部质点之间距离增大,因此材料的强度下降。 4.材料的比强度 材料的强度与其密度之比叫做比强度,是衡量材料轻质高强性能的重要指标。优质的结构材料应具有较高 的比强度,才能尽量以较小的截面满足强度要求,同时可以大幅度减小结构体本身的自重。表 2-2-3 所示 为几种常用建筑材料的比强度。 (二)弹性与塑性 材料在外

23、力作用下,将在受力的方向产生变形。根据变形的性质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1.弹性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变形能完全恢复,这种性质称为弹性。这种能够完全恢复的变 形称为弹性变形,具有这种性质的材料称为弹性体。弹性体的应力应变曲线是一条闭合曲线,即弹性变 形属于可逆变形。如果应力与应变呈直线关系,即符合虎克定律,则该物体叫做虎克弹性体,公式中的比 例常数正叫做该材料的弹性模量。虎克定律表达式为: 式中 应变,即单位长度产生的变形量 应力,MPa E 弹性模量,MPa 可见,弹性模量 E 值等于应变为 l 时的应力值。E 值越大,表明材料越不容易变形,即刚性好。弹性模量 是材料的一

24、个重要性质,是进行结构设计时的重要参数。有些材料受力时应力与应变不成比例关系,但去 除外力后变形也能完全恢复,这类物体叫做非虎克体,非虎克体的弹性模量不是一个定值。 2.塑性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有一部分变形不能恢复,这种性质称为材料的塑性,这种不 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或永久变形)。实际上纯弹性变形的材料是没有的,通常一些材料在受力不大 时,表现为弹性变形,而当外力达到一定值时,则呈现塑性变形 实际生活中完全理想的塑性体和弹性体是不存在的。有些材料在应力较小的范围内表现为弹性,当应力超 过某一范围后表现为塑性。取消外力后,一部分变形能够恢复,而一部分变形残存下来。例如

25、建筑钢材, 在受力不超过弹性极限时呈弹性,如果在弹性范围内卸载,则变形完全恢复,利用这一特性可生产预应力 钢筋混凝土。当外力超过钢材的弹性极限后,将产生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且变形的同时能保持不断裂, 利用这一特性可对钢材进行弯曲、轧制等冷加工,得到所需的形状。还有一些材料没有明显的弹性阶段, 从一开始受力就是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同时产生,取消外力后弹性变形部分恢复,而塑性变形部分残存。中 华考试网 (三)脆性与韧性 材料受外力作用时不产生明显的变形,当外力达到一定限度后突然破坏,材料的这种性质称为脆性,具有 这种性质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脆性材料的抗压强度远远大于抗拉强度(大几倍至几十倍),所以脆

26、性材料 不能承受振动和冲击荷载,也不宜用做受拉构件,只适用于作承压构件。粘土砖、石材、玻璃、混凝土等 大部分无机非金属材料均属于脆性材料,破坏前没有明显的变形 材料在冲击、震动荷载作用下,能够吸收较大的能量,同时能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致破坏的性质称为韧性 (或冲击韧性)。与石材、混凝土等脆性材料相比,建筑钢材的韧性较高,因此工程中经常受冲击荷载作用 的构件、有抗震要求的构件,例如吊车梁、桥梁等通常采用钢材。 (四)硬度与耐磨性 1.硬度 材料抵抗其他较硬的物体压入或刻划的能力叫做硬度。材料的硬度反映了材料的耐磨性和加工的难易程度 。常用的硬度测量方法有刻划法和压入法。刻划法即用硬度不同的材料对被

27、测材料的表面进行刻划,按刻 划材料的硬度递增分为 10 个等级,依次为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 刚玉、金刚石,该方法用于测定天然矿物的硬度。压入法测得的是布氏硬度值,将硬物压入材料表面,用 压力除以压痕面积所得到的值为布氏硬度值。 2.耐磨性 材料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叫做耐磨性。所谓磨损是指材料与其他物质由于表面摩擦作用使质量和体积减小 的现象;而磨耗是指材料同时受到摩擦和冲击两种作用而使质量和体积减小的现象。 在水利工程中滚水坝的溢流面、闸墩和闸底板等部位经常受到夹砂高速水流的冲刷作用,或者水底夹带石 子的冲击作用而遭受破坏,用于这些部位的材料要求具有抵抗磨损及磨

28、耗的能力;建筑工程中楼梯的踏面 、地面,道路工程中的路面等材料也要求具有较高耐磨性。耐磨性用磨损率来表示 式中 N 磨损率,g/mm2 m1-m2 材料磨损前后的质量,g A 材料的受磨面积,mm2 四、材料的耐久性 耐久性指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在环境因素作用下,能保持不变质、不破坏,能长久地保持原有性能的 性质。环境因素包括温度变化、湿度变化、冻融循环等物理作用;酸、碱、盐类等有害物质的侵蚀,以及 日光、紫外线等对材料的化学作用;以及菌类、蛀虫等的生物方面的侵害作用。 (一)耐久性与长期安全性 谈到建筑物的安全性,人们首先想到往往是结构物的承载能力,即强度,所以长期以来人们主要依据结构 物

29、将要承受的各种荷载,包括静荷载、动荷载进行结构设计。但是不应忽略,结构物是较长时间使用的产 品,耐久性是衡量材料以至结构在长期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性能。尤其对于水工、海洋工程、地下等比较苛 刻环境下的结构物,耐久性比强度更为重要。许多工程实际表明,造成结构物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仅 仅由强度不足引起的破坏事例并不多见,而耐久性不良是引起结构物破坏最主要的原因。 (二)耐久性与经济效益 材料的耐久性与结构物的使用年限直接相关,耐久性好,就可以延长结构物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费用, 收到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以往的建设工程中,比较注重建造时的初始成本,而容易忽略结构物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包括建造、运 行、维

30、修保养以及解体工程在内的总成本。最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建造了大量的土木、建筑等基础 设施,目前大部分已经迎来了老龄时期。每年用于这些建筑物、结构物的维修费用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三)耐久性试验方法原理 材料在实际环境中的耐久性指标需要经过长期观察或测定才能获得,不可能像强度指标那样由破坏试验直 接获得强度值。为了在材料使用之前就能获得其耐久性评价结果,就必须采用强化的环境条件进行快速试 验,这样取得的试验结果可能会与实际情况有些差距。因此必须研究材料耐久性试验方法的科学性,以及 快速试验结果与长期耐久性能之间的对应关系。 同时,材料的耐久性包括多方面内容,是一个综合性质。对于不同用途的材料

31、、不同的环境条件,所要求 的耐久性指标不完全相同。例如在地下、水中或潮湿环境下,有挡水要求的构件要重点考虑抗渗性、水的 侵蚀;处于水位经常变化、温度变化部位的构件或材料要考虑对干湿循环作用和冻融循环的抵抗能力;海洋 工程结构物或氯离子含量较高的环境要考虑盐溶液的侵蚀、钢筋锈蚀等因素;工厂、高温车间、城市道路 附近的建筑物要考虑碳化、高温以及硫酸盐等侵蚀性介质的危害;沥青路面、塑料等高分子材料要考虑在 氧气、紫外线等因素作用下的老化性能等等 总之,耐久性包括的内容很多,许多性能指标的试验方法还不成熟,对于试验结果与实际环境中材料耐久 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还不深入。例如测定混凝土材料的抗渗性只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对混凝土试件施加水压 力,测定水是否渗透,试验加压时间最长不过十几个小时至几天,如果试件没有透水即确定为合格,但是 在实际结构物中混凝土需要常年处于压力水的作用之下,长达几十年,混凝土内部存在许多孔隙,透水的 可能性是很大的。所以如何正确、与工程实际更为接近地评价材料的耐久性还需要做大量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