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指南.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4216075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症医学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重症医学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重症医学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重症医学的系列指南下载 脑外伤是年轻人死亡和重残的主要原因,其最重要的并发症为颅内血肿。颅内血肿发病率在重型脑外伤中 为 25%45%,在中型脑外伤中为 3%13%,在轻型脑外伤中为 1/500。如不给予有效的外科治疗,颅内血肿很 可能使可以恢复的良性临床过程演变成死亡和持续植物生存状态,对颅内血肿诊断和治疗的延误也会产生 相似结果。 该指南旨在为创伤后颅内占位病变患者的外科治疗提供基于文献的缜密建议,主要选择了针对创伤后 10 天 内发生的急性占位病变的文献,而没有选择关于慢性硬膜下血肿、硬膜下水瘤和外伤后脑积水等迟发病变 的文献。同时,指南以闭合性颅脑损伤为主,因为已经存在许多关于开放性脑

2、外伤的治疗指南。 该指南根据传统文献分类方法对创伤后占位病变进行分类,即分成急性硬膜外血肿、急性硬膜下血肿、脑 实质内损伤(脑挫裂伤和脑内血肿 )、急性后颅窝血肿和凹陷性颅骨骨折等进行叙述。当然 ,大多数重型脑外 伤和部分中型脑外伤患者可同时存在一种以上的外伤后占位病变,例如,大多数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 CT 扫描时发现还同时存在脑挫裂伤。有些患者可存在多处脑实质内占位病变,如双额叶挫裂伤、双颞叶挫裂 伤或颞叶和额叶的同时损伤。对于体积较大的病变(50 cm3),比较容易选择治疗方法,一般都倾向于手术治 疗,而体积较小的病变(25 cm3)通常不予手术治疗。然而,对于介于大与小之间的病变,治疗

3、决策可能非常难 定,此时,相关因素如移位、脑池形态和 Glasgow 昏迷评分(GCS 评分) 变得尤为重要。 下文对该指南的要点进行介绍,并同时对具实用价值的附录作一介绍。 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外科治疗 手术适应证 不管患者的 GCS 评分如何,只要急性硬膜外血肿量超过 30 cm3,就应手术清除血肿。 血肿量少于 30 cm3、血肿厚度薄于 15 mm 且中线移位小于 5 mm 的患者,若 GCS 评分高于 8 分,没有局灶 性功能缺失,则可在动态新像学观察和神经外科中心严密观察下,予非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 强力建议出现昏迷(GCS 评分小于 9 分)和瞳孔不等大的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尽早行血肿

4、清除术。 术式 尚无充分证据支持哪一种术式效果更好。然而,开颅手术能更彻底地清除血肿。 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外科治疗 手术适应证 不管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 GCS 评分如何,只要 CT 扫描显示血肿厚度超过 10 mm 或中线移位超过 5 mm, 就应手术清除血肿。 所有处于昏迷状态(GCS 评分小于 9 分)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应监测颅内压。 血肿厚度薄于 10 mm、中线移位小于 5 mm 且处于昏迷状态(GCS 评分小于 9 分) 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若 出现入院时的 GCS 评分比受伤时下降 2 分或更多和( 或)瞳孔不等大或瞳孔固定散大和( 或)颅内压超过 20 mmHg,则应手术

5、清除血肿。 手术时机 有手术适应证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尽早行外科血肿清除术。 术式 具有手术指征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昏迷患者(GCS 评分1 cm、额窦破裂、严 重的容貌毁损、伤口感染、气颅或严重伤口污染的临床或影像学证据,则可予非手术治疗。 闭合性(单纯性) 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可接受非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 提倡早期手术,以减少感染危险。 手术方法 推荐骨折片撬起和伤口清创作为外科手术方法。 若不存在伤口感染,则原骨折片的复原是一种外科治疗选择。 开放性(复合性) 颅骨凹陷性骨折患者,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附录 1:脑外伤患者 创伤后占位体积的测量 1. 使用现代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机成像软件直

6、接测量体积是金标准。但已很少应用。 2. Kothari 等已描述过使用“ABC”方法测量脑内出血,并且也是基于测量椭圆体体积的概念。椭圆体的体积 公式: Ve=4/3(A/2)(B/2)(C/2) 此处的 A、B、和 C 是 3 个直径。因为 3,所以公式可变为:Ve=ABC/2。 按下列步骤可以近似计算脑出血的体积: 确定出血区域最大的 CT 层面(层面 1)。 A:测量层面 1 最大直径,为 A。B:测量垂直于 A 的最大直径,为 B。 C:计数厚度为 10 mm 的层面数。 将每一个层面与层面 1 进行比较。 若层面的出血量超过层面 1 的 75%,则将此层面记作 1。 若层面的出血量

7、在层面 1 的 25%75%之间,则将此层面记作 0.5。 若层面的出血量小于层面 1 的 25%,则不计算此层面。 将所有层面累加起来为 C。 3. 近来,引入了一种名为“Cavalieri 直接测算术” 的方法。该方法将 CT 扫描上的病变分解为相应的点数,病 变体积则是病变点数的总和,病变点数等于与每一点数相关的面积乘以扫描层面之间的距离。用来确定点 数的网格可以通过影印原文的模板或通过计算机预制均一的空间点状网格来获取。 附录:对相关 CT 扫描所见的评估 由于其快速成像时间、相对低费用和安全性,CT 扫描成为广泛用于评估颅脑损伤的成像方式。为使成像程 序标准化,从枕大孔到蝶鞍应行 5

8、 mm 层厚扫描,蝶鞍以上应行 10 mm 层厚扫描,扫描平行于眦听线。与转归 相关的早期 CT 扫描所见包括基底池的形态、中线移位和基底池内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脑水平的基底池 基底池受压或消失提示颅内压增高的危险增至三倍,且基底池的形态与转归相关。占位效应的程度通过中 脑水平的脑池来评价。中脑周围池被分成 3 肢,一个后肢和两个侧肢(图 1)。脑池是否开放或受压,可以通过 每肢分别去评价。基底池可以是:开放(三肢全部开放);部分闭塞(一或两肢消失);完全闭塞(三肢全部 消失)。 室间孔水平的中线移位 中线移位的出现与转归呈负相关。在判定室间孔水平的中线移位时,应首先通过测量脑内空间的宽度来决 定中线(“A”),然后再测量颅骨至透明隔的距离(“B”)(图 2),最后按下列公式计算中线移位: 中线移位=(A/2)-B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26%53%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发生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患者死亡率加倍。 若基底池出现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则其对转归不良的阳性预测值约为 70%。摘自Neurosurgery 2006, 58(3 Suppl): S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