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放大器的设计.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4216996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84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频放大器的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音频放大器的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音频放大器的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音频放大器的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音频放大器的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高保真电路的组成及基本原理 2.1 电路整体方案的确定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功能是把前级送来的声频信号不失真地加以放大, 输出足够的功率去驱动负载(扬声器)发出优美的声音。放大器一般包括前置 放大和功率放大两部分,前者以放大信号振幅为目的,因而又称电压放大器; 后者的任务是放大信号功率,使其足以推动扬声器系统。 功率放大电路是一种能量转换电路,要求在失真许可的范围内,高效地为 负载提供尽可能大的功率,功放管的工作电流、电压的变化范围很大,那么三 极管常常是工作在大信号状态下或接近极限运用状态,有甲类、乙类、甲乙类 等各种工作方式。为了提高效率,将放大电路做成推挽式电路,功放管的工作 状

2、态设置为甲乙类,以减小交越失真。常见的音频功放电路在连接形式上主要 有双电源互补推挽功率放大器 OCL(无输出电容)、单电源互补推挽功率放大 器 OTL(无输出变压器)、平衡(桥式)无变压器功率放大器 BTL 等。由于功 放管承受大电流、高电压,因此功放管的保护问题和散热问题也必须要重视。 OCL 电路由于性能比较好,所以广泛地应用在高保真扩音设备中。本课题 输出级选用 OCL 功率放大器,偏置电路选用甲乙类功放电路。为了使电路简单, 信号失真小,本电路选用反馈型音调控制电路。为了不影响音调控制电路,要 求前置输入阻抗比较高,输出阻抗低,本级电路选用场效应管共源放大器和源 级跟随器组成。 高保

3、真音频放大器组成框图 信号 Ui 前置放大 电路 音调控制 电路 OCL 功率 放大器 喇叭 RL 2.2 OCL 功率放大器的原理 OCL 功率放大器电路通常可分成:功率输出级、推动级和输入级三部分。 根据给定技术指标,选择下图所示电路 功率输出级是由四个三极管组成的复合管准互补对称电路,可以得到较大 的输出功率。再用一些电阻来减小复合管的穿透电流,增加电路的稳定性。前 置电路用 NPN 型三极管组成恒压电路,保证功率输出管有合适的初始电流,以 克服交越失真。 推动级采用普通共射放大电路。 输入级部分由三极管组成差动放大电路,减小电路直流漂移。 2.3 音调控制电路的原理 常用的音调控制电路

4、有三种:一种是衰减式 RC 音调控制电路,其调节范 围较宽,但容易产生失真;另一种是反馈型电路,其调节范围小一些,但失真 小;第三种是混合式音调控制电路,其电路较复杂,多用于高级电子设备中。 为了使电路简单、信号失真又小,本次设计采用反馈型音调控制电路。 2.4 前置放大电路的原理 前置级放大电路要求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以便不影响音调控制网络 正常工作。为后级提供一定比的信号电压。为此,电路选用场效应管共源放大 器和场效应管源级跟随器组成。电路输入阻抗高,并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提 高了电路的稳定性。通过选取适当的电阻,可得到满意的增益。第二级源极跟 随器,可以得到较小的输出阻抗,同时其输入

5、阻抗高,对前级影响很小 第三章 高保真音频放大器的设计 3.1 各级电压放大倍数的分配 根据额定输出功率 Po 和 RL,求出输出电压为 UO= (UO 为有效值)LRP 整机中频电压增益为: Aum= ioiL 前置级队输出的噪声电压影响最大,一般增益不宜太高,通常该选该级 增益为: Aum1 =510 (A um1 为前置级增益) 对音调控制电路无中频增益要求,一般选: Aum2=1 (A um2 为音调控制电路增益) 功率输出电压增益则可按总增益来确定,若其中频电压增益为 Aum3,则要 求: Aum1 Aum2 Aum3 Aum3 3.2 电源电压的确定 为了保证电路安全可靠地工作,通

6、常使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 Pom 比额定输 出 Po 要大一些,一般取: Pom (1.52)Po 所以,最大输出电压应根据 Pom 来计算,为: Uom= LomR2 电源电压必须大于 Uom,因为输出电压为最大值时,VT1 和 VT2 已经接 近饱和。考虑到管子的饱和压降,以及发射极电阻的压降作用,我用下式表示 电源电压和输出电压最大值的关系: Uom= Ucc Ucc= Uom 1 其中 称为电源利用效率,一般取: 0.86.0 根据管子的材料、发射极电阻值和扬声器阻抗来选定 值。如果上述因素 是输出电压降低很多时, 可选低一些,反之可选高一些。 3.3OCL 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3.3.1

7、 电路形式的选择 OCL 功率放大器电路通常可分为:功率输出级、推动级(激励级)和输入 级三部分。为了完成给定技术指标,本课题选用如 1-1 所示电路。 功率输出级是由 VTI、VT2 、VT3 、VT4、组成的复合管准互补对称电路, 可以得到较大的输出功率。电阻 R2、R 3、R 4 和 R5 用来减小复合管的床头电流, 增加电路的稳定性。偏置电路用三极管 VT6 组成的恒压电路,保证功率输出管 有合适的初始电流,以克服交越失真。 推动级采用 VT5 组成的普通共射放大电路。为了扩大输出管的动态范围, 本级加了自举电容 C1 在信号负半周期内,通过 C2 反馈,可为 VT4 提供足够的 基流

8、,保证 VT4、VT2 充分导通。 图 1-1 OCL 功率放大电路 输出级是由 VT7、VT8 、VT9 组成带恒流源的差分放大电路,减小了电路 直流漂移,并且深度直流负反馈,进一步稳定输出点的静态零电平。对于交流 信号,因为足 C2 够大,可视为短路,所以其反馈系数 F 143R 3.3.2 功率输出电路的设计 (1)选择大功率管 VT1 和 VT2: 主要考虑三个参数,即晶体管 c-e 结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集电极最大电 流和集电极最大功耗。 VT1 和 VT2 承受的最大反压: UCEmax 2Ucc 单管最大集电极电流,忽略管压降: IcEmax LRc1 VT1 和 VT2 的发射

9、极电阻 R1 和 R2 选得过小,复合管稳定性差;过大又会 损耗较多的输出功率。一般取 R1=RL=(0.050.1)RL 若 若取 R1=R2=0.5 ,及取 R1 I c3max PcM PC3max VT3 为 NPN 型,VT4 为 PNP 型,并使 3 = 4。 3.3.4 偏置电路的设计 因为 UB3 -UB4 UBE3 + UBE1 + UBE4 设: UBE3=UBE1 = UBE4 =0.7V UB3 -UB4 2.1V 又因为 VT9 接成电压并联负反馈型,所以其给出的偏置电压稳定,输出电 阻很小,并具有温度补偿作用。 UCE9 = UB3 -UB4 UBE9 ( UBE9

10、=0.7V)98R =3 R8 = 2R9 为了保证 VT9 基极电压稳定,取 IR8=(510) (其中 ICQ9 为 VT9 静态9cQI 工作电流,它要根据 VT9 的工作电流来确定,若忽略 IR8 和 IB3 的分流作用,可 以近似认为 ICQ9 ICQ5), 则 R9= 98BQEIU8RE R8=2R9 为了调节偏置电压的数值,R 8 可以改用一固定电阻和可调电阻并联,使其 并联值等于 R8. VT9 管因为最大电流和耐压要求不高,可以选普通 3DG 型管。 3.3.5 推动级电路的设计 (1)确定 VT5 的工作电流: 为保证信号不失真,VT5 工作在甲类放大状态,要求 ICQ5

11、 3IB3max 一般取: ICQ5=210mA (2) R6、R 7 的设计与计算公式 因为 VT9 偏置电路输出阻抗很小、VT5 的直流负载主要是(R 6=R7) ,又因 为 UB4 0.7v 所以 R6+R7= 54CQBIUc 从交流通路来说,R 7 实际与负载 RL 并联。其阻值太小会损耗信号输出 功率,太大又必然使 R6 减小。R 6 为共射电路有效负载,R 6 太小将会使推动级 的增益下降。一般取: (R 6+R7) R 7 20RL31 确定 R7,则可求出 R6。 (3) 自举电容 C1 的设计: 自举电容是为了提高放大器增益或扩大电路的动态范围, 为了在最低工作频率时 C1

12、 的容抗远小于 R7,一般取: C1=(310) 21fL 其中:f L 为下限截止频率。 (4)选择 VT5 管: 因为 VT5 是工作在甲类放大状态,一般要求: UCCEO VcEmax = 2Ucc(最大反向电压) PcMUccIcQ5(一般取:5UccI cQ5) 3.3.6 输入级电路的设计 (1)确定差分管工作电流: 差分管 VT6、VT7 的集电极电流太大,会增加管耗,并使失调电压和漂移增 大;太小又会降低电路的开环增益,一般选: IC6 = IC7 (0.52)mA IC8 = IC6 + IC7 (2) R10、R 11 和 R12 的设计与计算公式: R10= (U BE5

13、 0.7V) 75CBEI 为了使恒流源 VT8 的工作点稳定,应使流过 D1、D 2 的电流 IDI B8。 IB8= 8C 一般取 ID 3mA 则 R11= )7.0()(2121DDCUIU R12821CQBE (3)选择 VT6、VT7 和 VT8 管: 为是差分放大电路能稳定可靠地工作,要求 VT6、VT7 满足: BUCEO1.2Ucc PCM5PC=5(IC8 Ucc) 6 = 7,并且反向电流越小越好。 VT8 管亦可选用同类型的晶体管。 3.3.7 反馈支路设计 (1)差分电路引入电压串联反馈,使其输入电阻提高,因此,基极电阻 R15 对该机输入阻抗影响很大。一般取 R1

14、5=1547k 之间。 另外,要使电路对称,要求: R13=R15 又因为 Auf 1+143 所以 R14 3uf 反馈电容 C2 应保证在低频截止频率时,其容抗远小于 R14,一般取: C2 ( 310)142fL 耦合电容一般取: C3 (310 ) 15RfL (2)补偿元件的选取 为了使负载在高频时仍为纯电阻,需要加补偿电阻 R10 和补偿电容 C6。一 般取: R16=RL C6= (fH 为放大器的高频上限频率)。162F 为了消除电路高频自激,通常在 VT5 的 b、c 极之间, R13 两端加消振电容, 一般取 100200p 3.4 音调控制电路的设计 3.4.1 电路形式

15、的选择 常用的音调控制电路有三种:一是衰减式 RC 音调控制电路,其调节范围 较宽,但容易失真;另一种是反馈型电路,其调节范围小一些,但失真小;第 三种是混合式音调控制电路,其电路较复杂,多用于高级收音机中。 为使电路简单、信号失真又小,本级采用反馈型音调控制电路。 其原理电路图如 1-2 所示。 1-2 负反馈型音调控制电路 Z1 和 Zf 是由 RC 组成的网络,放大单元为集成运放 A1。因为 A1 开环增益 高,所以: AUf= UioifZ 当信号频率不同时,Z 1 和 Zf 的阻抗值也不同,所以 Auf 随着频率的改变而 变化。假设 Z1 和 Zf 包含的 RC 元件不同,可以组成四

16、种不同形式的电路,如图 1-3 所示。 例图(1):若 C1 取值较大,只在频率很低时起作用。则当信号频率在低 频区,f 时,则 = ,所以 = 因此可以得到低音提升。f 12CjRAuf1RZf 在如图(2):若 C3 较小,只在高频时起作用。当信号频率在高频区,f 时, = 所以, ,因此可得到高音提升。1Z3/j12Zf 同理,图(3) 、 (4)分别可得到高低音、低音衰减。 1-3 四种不同电路形式 将四种形式的电路组合起来,即可得到反馈型音调控制电路,如图 1-4 所 示 1-4 反馈型音调控制电路 为了分析方便,先假设: R1=R2=R3=R W1=W2=9R C1=C2C3 (1

17、)信号在低频区: 因为 C3 很小,C 3、R 4 支路可视为开路。反馈网络主要由上半边起作用。又 因为 A1 开滦增益很高,放大器输入阻抗又很高,所以 UE UE (虚地) ,因 此 R3 的影响可以忽略。 当电位器 W2 的滑动端移动到 A 点时,C 1 被短路,其等效电路如图 1-5 所 示,它和 1-4 很相似,可以得到低频提升。 1-5 低频提升等效电路 该电路的分频特性分析: Z1=R1 Zf=R2+(W2/ )Cj Auf= -212WjRR 令: L1 =2 FL1=2C L2=2 FL1= R 则: Auf=- 1212Lj2)(12LfRWAu 根据前边假设条件, 。 12

18、120,LRW 当 ,即信号接近中频时,2L ( 20lg )02 112LAufdBAuf0 时,2L ( 20lg ) 2)(12LfRWdBAuf3 时, 7.07 ( 20lg )1LfAuduf17 时, 10 ( 20lg )2f A20 综上所述,可以画出 1-6 所示的幅频特性。 1-6 低频提升幅频特性 在 f=fL2 和 fL1, (提升量 3dB 和 17dB)曲线变化较大,称 fL2 和 fL1 转折频 率。在两转折频率之间曲线斜率为-6Db/倍频程。则 fL1 和 fL2 折现的拐点。此 时,低音最大提升量为 20dB。表示为: AuB= =10(20dB)12RW

19、同样分析法可知,在 W2 滑动端至 B 点时,低频衰减。 转折频率为: fL1= =fL121C fL2= =fL212RWC 最大衰减量: Auc= = (-20dB)210 (2)信号在高频区: C1 和 C2 对高频可视为短路。此时 C3 和 R4 支路已起作用,等效电路如图 1- 7 所示。为分析方便将电路中 Y 型接法的 R1、R 2 和 R3,变换成型接法的 Ra、Rb、Rc, 1-7 音调控制电路 其中: Ra=R1+R3 + =3R ( )21RR321 Rb=R2 + R3 + =3R13 Rc=R1+R2+ =3R3 因为前级输出电阻很小(1mA UP1V gm0.5mA/

20、V 适当选取 UGS,使 IDQ 小一些(保证 NF 小) 。根据公式: IDQ= IDSS(1- )2PGSU 又因为 US=-UGS 通常取: UDS=(12)U S UD = UDS +US (1)电阻 R4 R3 R2 和 R1 的设计与计算公式: R4= DQCI R2 + R3 = GSI 因为 RL = ri2 R5(ri2 为次级输出电阻,选 R5 =1M ) RD =R4/RL R4 场效应管共源放大器中频电压增益为: Aum1=- 3411ggmDsm 当 gmR31 时, AUm1 34R R3= R2 3IUDQGS 为了保证输入500k ,选取 R1=1M (2)电容

21、 C1 和 C2 的设计与计算公式: C1 和 C2 主要影响低频响应,要求: C1 12)03(fL C2 (f L 为低频截止频率)2Rgm 3.5.2 源级跟随器的设计 为了得到较大的动态范围,一般把静态管子点选在移动特性的中点。 UGS = 2P IDQ= IDSS(1- )2PGSU US=-UGS RS 即 R6 DQGIDQGSI 源级跟随器传输特性为: Aum2=- SmRg1 其中:R S =RS /RL ,Aum 2 为传输系数 输入阻抗: ri2 R25 输出阻抗 r0 =RS / R24 /mg1 3.5.3 射极跟随器的设计 射级跟随器的特点是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

22、在电子线路中的应用极为 广泛要减小 NF,并希望不产生非线性失真,工作电流 ICQ 应选小一些, (但又 要保证有合适的动态范围)一般取: ICQ =(1.52)IOmE Re=(12RL) UCC om3 UCEQ Uom+(23)V 其中,Iom 为输出电流幅值,Uom 为输出电压幅值。 根据指标可知 Ui(输入电压),前级以求出电压放大倍数 Aum1, 本级输入电压 幅值为: Ui2m= 21umAi 有因为射级跟随器电压传输系数进似为 1,本级输出电压: Uo2m= LoR2 根据上边给出经验公式确定射级静态工作点,取: ICQ=2Io2m UEQ=UCC-UCEQ R24=Re CQ

23、EI 取: IR=(510)IBQ (IBQ= )CQI 为提高本级输入阻抗,I R 可选小一些,但是太小又影响偏置电路的稳定性。 R25= EBQIU 输出阻抗: ro=Re/ 1bers 3.6 电路元件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3.6.1 OCL 功率放大电路的参数计算 已知: 最大不输出功率:P om8W 负载阻抗(扬声器):R L=8; 失真度(主要是非线性失真) 3% (1)确定电源电压 根据公式 Ucc= Uom = (取 =0.8)1LomRP2 Ucc 14V 则选定电源电压为 15V。 (2) 大功率管 VT1、VT2:: BUCEO2UCC=30V ICMIC1max 1.88A

24、LRUc PCMPC1max 0.2Pom+UCCIO 取 IO = 20mA 时,P CM1.90W 按以上极限参数选择 3DD57A(NPN 型) , 并测得: =6021 (3)选择 VT3.VT4,计算 R2、R 3、R 4、R 5、R 6: UCEO2UCC=30 ICM mAaxC7.12Im PCM W 根据以上参数选 VT3 为 3DG69A (NPN 型) 、VT4 为 3CG8E(PNP 型) 测得 =6043 根据 R2=R3=(0.050.1)RL 选: R2、R 3 为 0.5 电阻(电阻丝绕制,功率1W) ri1=rbe1 +(1+ 1)R2 =40.5 R4=R6

25、=5 ri1=202.5 (取 R4、R 6 为 200 ) R5=R4/ ri1 =40 (取 R5 为 39 ) (4)计算推动级电路: 计算偏置电路: ICQ5=3IC3max/ 2.5mA3 选取 VT6 为 3DG6A, 9=50 忽略 VT6、VT3 基极的分流作用,I CQ ICQ5 则流过 VT8 基极偏置电阻的电流 IR 10 =0.5mA6CQ R11 =1.4k (取 R11 为 1.5k )RBEIU6 R9/R10=2R11=3k (取 R9 为 6.2 k 电阻,R 10 为 6.2 k 的电 位器) 计算 R7、R 8 R7+R8 =5.75 k54CQUBEI

26、要求: 1.9 k R8160 取 R8 为 1 k R7 4.7 k 选择 VT5 管 PCM5UCCICQ5=187mW BUCEO2UCC=30V 选择 3CG 型管 PNP 型 自举电容: C2 =32uF (取 C2 为 33uF)810RfL (5)计算输入级电路 取差分管工作电流: IC7=IC8=0.8mA IC9=2IC8=1.6mA 计算 R13、R 14、R 15、R 16 R13= =4.5k (取 4.3 k )DCIU)(21 R14= =440 (取 470 )9BE R15+R16= =90085CI 取 R15 为 470 电阻 R16 为 1k 电位器 选取

27、 VT7、VT8 、VT9 管 要求差分管 VT7、VT8 : PCM5PC8=5PC7=5UCCIC8=60Mw BUCEO1.2UCC=18V 选择 3DG 型管,并使 。反向电流小5078 VT9 选同类型管。 (6) 计算反馈支路: 取: R17=R10=47 k R12= =2.35 k (取 2.4 k )10ufA C4 =33uF(取 47uF)12fL C6 =1.7pF(取 10uF)60RfL (7)计算补偿元件 取: R1=20 C1= =0.4uF2fL C3=C5=100pF 3.6.2 音调控制电路的计算 已知: 低音:100Hz12dB 高音:10kHz12dB

28、 (1)芯片的选择 放大单元选用集成运放 F007,调零端各接 22k 电阻,再接负电源(- 15V) 。 管脚见图 1-9 所示。 1-9 F007 管脚图 (2)根据公式计算转折频率: fL2=fLx =400Hz62提 升 量 fH1=fHx 2.5kHz/提 升 量 (3)选择电位器 W2、W 3: 选用线性电位器,并使 W2=W3=150 k 。 (4)计算各元件参数 C12= 0.02uF (取 C12=C10=0.22uF)12Lf R20= =21 k 。(取 R2O=R21=R23=20 k )12Lf R22= =8.5 k (Ra=3R1) (取 R22 8.2 k12H

29、fa C11= (取 C11 为 1000pF)pFf97024 (5)计算耦合电容 在低频时音调控制电路输入电阻近似等于 R22=20 k . C13 (310) (C13 为 10uF)uFfL421 C7=10uF 转折频率: fL1= HzW482120 fL2= R51 fH1= kzC3.)24(51 fH2= H9241 提升量: AuB= =8.5 (18.6dB)25RW Auc= =0.118 (-18.6dB) AUT= =8.3 (18.4dB)2453 AUC= =0.12 (-18.4dB)25/Rab 3.6.3 前置级参数计算 已知:输入阻抗 ri500k 时,

30、V i100mV 频率响应: f=20Hz20kHz(3dB) (1)源级跟随器的计算 选 VT10 为 3DJ6 型晶体管,参数为: IDSS=5mA UP=-3V gm VmA/1. UGS= =-1.5V2 IDQ=IDSS(1- )2 1.2mAPGSU US=-UGS=1.5V R24= =1.25k (取 R26 为 1.2 k )DQSI (2)场效应管共源放大电路的计算 选取 VT11 为晶体管 3DJ6, IDSS1mA=5mA UP1V=-4V gm0.5mA/V=1mA/V 取: UGS=-3V US=3V IDQ= IDSS(1- )2=0.31APG RS=R27+R

31、28= kIDQS10 取: UDS=US=3V UD=UDS+US=6V R26= (取 UCC 为 10V R26 为 15k )kIDQC3.1 R27=R26/Aum1=1.5k (取 Aum1 为 10) R28=RS-R27=8.5 k 因为 ri R29,保证 ri500k ,取 R29 为 1M C16 =0.08uF (取 1uF)312)0(fL C15 (取 47uF)uFRfgLm930 C14 (取 10uF)fL8.217 取 R25=1M 第四章 电路板调试 4.1 不通电检测 检查单路元件焊接是否正确、可靠,注意元件的位置、管子型号、管脚是 否接对,电解电容极性

32、正确无误。用万用表电阻档检测电源 Ucc 及-Ucc 到输出 中点间的电阻值,以及对地的电阻值。其余各管在路简易测试 Be、Bc、Be 极间 是否存在短路现象,无论何时都必须排除短路故障和烧保险丝故障才能开机。 为确保安全,可以选用断开基极的检测方法试之。 4.2 通电测试 界限要对直观检查是否烧保险丝,线路板上的电容、晶体管是否炸裂,电 阻是否烧焦。通电检查时,可将电源开关打开,用手控制插头与插座的接触, 测输出中点电位,如接近 0,则接插头,然后手摸电路中各晶体管、电阻等是 否有迅速发热的情况。若有,先要排除故障再开机。正常情况下,中点电压为 0 或稍偏正或负值,用交流档检测输出中点有电压

33、摆动 4.3 静态测试 (1)为保护功率管,首先负载开路测试。接通电源,粗测各级管子静态工 作情况,逐级检查各管 UBE 和 UCE。若发现 UBE=0(管子截止)或 UBE 0(管 子饱和)均属不正常。检查场效应管 UGS 和 UDS 是否符合设计值。首先排除故 障,在逐级调整工作点。 输出级:输出重中点电位应为 0V。若偏离 0V,调节 R15。注意在调整时, R15 应由小到大,使 VT5 始终工作在放大区,防止 R15 过大烧毁 VT8。 前置级:调节 R30,使 VT11 管 VSI 为设计数值。在调整 R26 ,使 VS2= 。2PU (2)输出端接假负载(8 ,8W 电阻) ,量

34、测静态工作情况。要求输出端 电压为 0V,电源在允许范围内变化,偏移电压不应超过 100mV。若偏移过大, 说明互补对称管参数相差太大,或者差分对管不对称。 4.4 动态测试 (1)测试电路 需用仪器: 信号发生器XFD-6 型低频信号发生器; 电压及使真度测量仪SZ-1 型失真度测量仪; 波形监视SR8 二踪波器; 万用表和交流毫伏表。 (2)调试输出功率管静态电流: 信号源频率 f=1kHz,Ui=20mV,W 3、W 2 置于中点,W1 置于最大,由示 波器观察输出信号波形。调整电阻 R10,使输出波形刚好不产生交越失真。量测 输出管静态电流(不加输入信号)I O 2030mA 即为正常

35、。 (3)量测输出最大功率: 按图 1-10 接线,W 1、W 2、W 3 位置同上,输入信号 f=1kHz,逐渐加大输出 入信号电压 Ui,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刚好不产生削波失真,失真度 3%,此时 输出电压值 Uom 为最大输 出电压(有效值) 。 音频信号发生 器 OCL 音频放大 器电路 示波器 失真度仪 1-10 测试电路 根据 Pom= LomRU2 若 Pom 大于指标要求即可。 (4)测量输入灵敏度: 接线,W1、 W2、W3、的位置同上。输入信号频率 f=1kHz,在输入阻抗 ri 500k 时,测得此时输入信号电压 Ui 的数值。若 Ui 100mV 即满足要求。 (5)测量频

36、率响应: 接线同上。因为电路在单音频信号下工作,长时间输出最大功率容易烧毁 功率管,为此,可现在低电压下测试,一般使输出电压约为 50%的额定值。测 试时,W3、 W2 置于中点, W1 不动,保持输入电压 Ui 恒定,改变信号频率 f 从 20kHz 至 20kHz,测出对应的输出电压 Uo。注意测试过程中波形不应失真, 不能有振荡产生。 若以上测试均能正常工作,可加大 Ui,是输出在额定值范围进行测试,步 骤方法同上。注意测试应迅速、准确。 (6)测试音调控制电路和整机的高低音控制特性。 整机高低音控制特性的测试接线同上,输入电压 Ui=50mV,W 1 不动,改 变信号频率 f 从 20

37、Hz20kHz,按下述 W2 和 W3 的位置测试: 高音提升和低音提升特性:W 2、W 3 滑动端置于左端 A、C 点,测得对 应的 Uo。 高音衰减和低音衰减特性:W 2、 W3 滑动端置于左端 B、D 点, 测得对应的 Uo。 音调控制电路的特性测试方法同上,只是输入信号 Ui 从 C9 加入,输 出信号从 C12 引出。 (7)失真度测量 接线同图 1-10。输入信号频率分别为 100Hz、1kHz、5kHz 时,输出达到额 定输出功率,分别测出对应的失真度数值。 (8)测量噪声电压: 接线同上。W 2、W 3 置于中点, W1 置于最大,使输入端短路(无输入信号) ,观察输出噪声波形

38、,测量其有效值电压 UN,若 UN15mV 即满足要求。 4.5 成品试听检验 (1)接扬声器负载开机后在无输入信号时,不应有严重的交流声。功率管 不应过热,正常工作时,一般70。两功率管发热情况不应有太大差别。 (2)用收音机输入音乐信号慢慢加大 W1,音量应逐渐加大。调节 W2 和 W3,高低音应有明显变化,不应出现沙哑、尖叫和噗噗声。 参考文献 康华光、陈太钦 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年出版 焦宝文 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指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4 年出版 胡斌 图标细说电子元器件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年 出版 郑应光 模拟电子线路 东南大学出版社 2

39、000 附录 1.元件清单 序号 名称、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R1 电阻 201 R2、R3 电阻 0.5 2 R4、R6 电阻 220 2 R5 电阻 39 1 R7 电阻 4.7 1 R8 电阻 1k 1 R9 电阻 6.21 R11 电阻 1.5 1 R12 电阻 2.4 1 R17 电阻 47 1 R13 电阻 4.3 1 R14 电阻 470 1 R16 电阻 4701 R22.、R 23、 R25 电阻 20k 3 R24 电阻 24k 1 R26 电阻 1.2k 1 R27 电阻 1M 1 R29 电阻 1.5k 1 R30 电阻 8.5k1 R31 电阻 1M 1 R10

40、滑动电阻 6.5k 1 R15 滑动电阻 1k 1 W1 W2 线性电位器 11502 W3 线性电位器 47 1 C1 自举电容 1uF 1 C2 电解电容 10 uF 1 C3、C5 、C11 电解电容 100 pF 3 C6、C7 电解电容 10uF 2 C10、C12 、 C13 电解电容 0.22uF 3 C14 电解电容 10 uF 1 C15 电解电容 47 uF 1 C16 电解电容 1 uF 1 三极管 VT1、VT2 三极管 3DD57A NPN 2 三极管 VT3 三极管 3DG69A NPN 1 三极管 VT4 三极管 3CG8E PNP 1 三极管 VT5 三极管 3CG PNP 1 三极管 VT6 三极管 3DG6A NPN 1 三极管 VT7、 VT8、 VT9 三极管 NPN 3DG 3 VT10、VT11 晶体三极管 3DG6A 2 F007 集成运放 1 七个脚 D1、D2 IN4148 2 2 原理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