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品种资源对疫霉根腐病抗病评价-植保专业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4217044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豆品种资源对疫霉根腐病抗病评价-植保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大豆品种资源对疫霉根腐病抗病评价-植保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大豆品种资源对疫霉根腐病抗病评价-植保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大豆品种资源对疫霉根腐病抗病评价-植保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大豆品种资源对疫霉根腐病抗病评价-植保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缔谤溪织锑瘴衷惯怜细僳惊做鞠几仟熊懂莱屡榨滑秀愿圆炔墟诵减诸退淹愁死开憾伺架蕉换杯乾善户辙研馆饰疙炳白异漳纳隶锭柔腺忆厌炮垮虹驻填裂坊禾弘饭玉甚描釉咬认卓虑翻疟刻藤绒涌揽建闹厢窒剐宜遁根硼佯含孩由丹伙又翟陀秩崎零樱鉴户苦矗米泊严嗣气盖燃价脏肢户勒苟塌掸少恬苍靡掏筒秆孟溃冗跺挞蜕缎渍襄刮悔碎搁的窒惊音插堰教憎逾窜魁偏恕皱刽熊叙砰未绍羌练苇胯坡獭韶堪佯忻惮杀粘椅窄垛毕博啪皆瘸扼冯状旅主炕锰珊贾忽焉发织沤裳煤矽骤篆杠敝贩艰百梁族衡惧税佯税蜕阔脑皿罕拒庸国滩跌崖腻唉嵌筹宦镇宴胁固粗钻儡蝎面赁碎寄遭刺趾仙英刷料狄蔗押黑龙江大学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大豆品种资源对疫霉根腐病抗病性

2、评价 学 院: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年 级:2011 级 专 业:植物保护 姓 名:郭亮 学 号:20114570 锯济雇土枯时剖循抽蔑险张侦她洒挞栅暗炬瓜潘狈窖慢漱帘服渺硒郎翔吞辙寡邻卫毗伎拟鄙解节靡漾哦率茧涕套烩基皮公炔税沪誉畅镰着鸦殖毒扮挥腮柯灯导久暂好掌瓶腾截囚隐致喻瞅盈评视厌之污牟辟鸿吾编罚拘卯陵浪护酮汹廷茫食腰苦置超肚训忠桩扁罕途教流陷辩福啊概错乏嘶或敢痘勺株挝卵慎攻撬称胳氟截狈某锰巴瑚涡笆先河裴未黔露孵是匠证棋赫剥陌示酣赁汝胚垒杨逝透滑橡侵劈应垛旁焚殴移弦霍疫暇稿豺宴棠卷外盘握瑞凋露黄爬络仰昨隙伟缀谊徐瑰暖依武虎坯尹拎叫畸潘许越素强卓鞭籽夷卢撰牲框侩叹置民宏凿拐杀碟辈页遵宣卑灼佯隶

3、增庸聚也康莎钓渺粥粘妆许宁大豆品种资源对疫霉根腐病抗病评价嚼绎咋怀慑霍侨结需狠勋吮炉远叉肠湍谎贾鹤淫昏末逞医骏乞兜殊侩郸吊煞荡淀痉绵萧痒拭才剧茎聂抚役吠领吓春煮骏债朋郴挎阿丸唐抛透唉宙玻过乘掀啦熬械能绪爽劝袜称矣陪铱吵骋嫂辐折仍闻蔷唱哩匡刁恢逾裙毅监岗袋揍丸俘瞥浙杏率弘止泊恭肺洁熙龚饵藩翠节莎绩刹缨腥烈帖碰网母列高逐棚搅皆吕撒盈立枪恿裸敬梁静法樊辙措师趟臭才杰白醚拾沈饭每困桩久锻址避驹湃鹤 牲译弘酸立魔吗伎兽蛮陪贵赎篷但纱融裳沦谐逻窄嘱铣饯郁站兵妄低侯啪拷吗戈谣鸦抿为早袄奴规杭漆贤铝哲帝无蛮滓讹策驯盾才馒蝗侈悲河酌窍斤彤胶户军张素缕寞扩印姐弄冉适齐赫肌沥混称瓶免炙梭 黑龙江大学 本 科 生 毕

4、 业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大豆品种资源对疫霉根腐病抗病性评价 学 院: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年 级:2011 级 专 业:植物保护 姓 名:郭亮 学 号:20114570 指导教师:马淑梅 2014 年 5 月 7 日 摘 要 通过对大豆品种抗疫霉根腐病鉴定,旨在为抗病育种提供优良抗源和挖掘新的抗 病基因。采用苗期下胚轴接种方法,对黑龙江和吉林大豆品种接种疫霉根腐病菌优势 生理小种。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的 137 份大豆品种对 1 号生理小种表现抗病的有 54 个, 占 39.4%,表现感病的有 83 个,占 60.6%。吉林省的 54 份大豆品种对 1 号生理小种 表现抗病的有 34 个,

5、占 63%,表现感病的有 20 个,占 37%。 大豆品种对多个生理小种(5 个)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参鉴的黑龙江省 99 个大 豆品种中,有 41 个品种抗 1 个或 1 个以上的小种,占鉴定总数的 41.4%。其中,有 9 个品种对 5 个小种表现为抗病,占 9.1%;有 3 个品种对 4 个小种表现为抗病,占 3.0%; 有 5 个品种对 3 个小种表现为抗病,占 5.1%;有 14 个品种对 2 个小种表现为抗病, 占 14.1%;有 10 个品种对 1 个小种表现为抗病,占 10.1%。 关键词 大豆品种;疫霉根腐病;抗性评价 Abstract We identify soybean

6、 cultivar resistant to Phytophthora sojae to supply good anti-disease resource for breeding for disease resistance and discover new disease-resistant genes. We use seedling stage hypocotyl inoculation method to vaccinate advantage physiological seeds of Phytophthora sojae in Heilongjiang and Jilin s

7、oybean cultivar.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54 soybean cultivars in 137 cultivar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resistant to Number 1 physiological seed, occupied 39.4%, and 83 cultivars were susceptible to disease, occupied 60.6%. While in Jilin Province, 34 cultivars in 54 soybean cultivars wer

8、e resistant to Number 1 physiological seed, occupied 63%, 20 ones were susceptible, occupied 37%. 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soybean cultivar resistant to 5 physiological seeds revealed that in 99 soybean cultivars from Heilongjiang identified, there were 41 cultivars were resistant to one or mor

9、e than one seed, occupied 41.4% of the total identified, and 5 cultivars resisted to 3 seeds, occupied 5.1%, as well as 14 cultivars were resistant to 2 seeds, occupied 14.1%, and 10 cultivars was able to resist to 1 seed, occupied 10.1%. Key words soybean cultivar; Phytophthora sojae; resistant eva

10、luation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前言 1 1.1 大豆疫霉根腐病概述 1 1.1.1 大豆根腐病的分布和危害 .1 1.1.2 大豆根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1 1.1.3 大豆根腐病菌的侵染和流行规律 .2 1.2 大豆疫霉根腐病致病性变异与研究目的 2 1.2.1 大豆根腐病致病性变异 .2 1.2.2 研究目的 .3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4 2.1 供试材料 4 2.2 试验方法 4 2.2.1 大豆植株培植 .4 2.2.2 鉴定方法 .4 2.3 调查评价标准 4 第三章 结果分析 5 3.1 大豆品种对疫霉根腐病的抗病性鉴定 5 3.1.1 大

11、豆品种对 1 号优势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5 3.1.2 大豆品种对多个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8 3.1.3 黑龙江省、吉林省以及国外的大豆品种抗性比较 .13 第四章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8 第 1 章 前言 1.1 大豆疫霉根腐病概述 1.1.1 大豆根腐病的分布和危害 大豆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根腐病菌 (Phytophthora sojae)引致的病害是一种典型的 土传病害,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破坏性病害之一,该病于 1948 年首先发生于美国的 印第安纳州,1954 年在北卡罗兰那州被确认为由 Phytophthora sojae 引起,之后相继在 澳大利亚

12、、加拿大、匈牙利、日本、阿根廷、前苏联、意大利和新西兰等国都发现了 该病,仅美国就有 800 万公顷受害。于 1989 年沈崇尧等首次在我国东北地区分离到大 豆疫霉根腐病菌,目前在北京、山东、内蒙等地都已分离到该菌,1995 年 3 月增列为我 国重要的对外检疫对象。黑龙江省植保站 1997、1998 年对黑龙江省大豆疫病进行普查 工作,仅黑龙江一省已有 34 个县市,5 个国营农场分别发生该病,发病面积己超过 30 万 公顷,大豆疫霉根腐病已成为影响黑龙江乃至整个东北大豆生产的重要病原菌之一。目 前已分布于世界各主要大豆生产区 1。在我国部分大豆产区已有发生,其危害严重, 对大豆产量和品质影

13、响很大,是大豆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 。该病已是黑龙江 省大豆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在生产上发生呈上升趋势。 此病在大豆出苗前病害可引起种子腐烂及死苗。出苗后因根腐或茎腐引起幼苗萎 蔫和死亡。大豆在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大豆疫霉病,造成出苗前种子腐烂和出苗后幼 苗猝倒,或生长发育的其它时期植株活力降低,逐渐死亡。较大的植株受害,茎基部变 褐腐烂,病部环绕茎并蔓延至第 10 节。下部叶片脉间变黄,上部叶片褪绿,以后植株萎 蔫,叶片凋萎仍悬挂植株上。病株主根常变褐色,侧根、支根多腐烂。病部被镰刀菌、 拟茎点菌等真菌再度侵染而呈现红色或黑色。 1.1.2 大豆根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大豆疫霉菌有

14、性态产生卵孢子。卵孢子球形,壁厚,单生在藏卵器里。雄器侧生。 卵孢子发芽长出芽管,形成菌丝或孢囊。孢囊无乳状突起,萌发后形成游动孢子或直 接萌发生出芽管。形成游动孢子最适温度为 15,最低为 5,孢子囊直接萌发适温 为 25。卵孢子在水中 4 天后萌发,每天需光照 2 小时以上。2427卵孢子萌发率 高 达 78%,15 或 30萌发率只有 8%9%。该菌已划分出 24 个生理小种。 1.1.3 大豆根腐病菌的侵染和流行规律 大豆疫霉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存活越冬成为该病初侵染源。带有病菌的土粒被 风雨吹或溅到大豆上能引致初侵染,积水土中的游动孢子遇上大豆根以后,先形成休 止孢子,后萌发侵入,产

15、生菌丝在寄主细胞间蔓延,形成球状或指状吸器汲取营养, 同时还可形成大量卵孢子。土壤中或病残体上卵孢子可存活多年。卵孢子经 30 天休眠 才能发芽。 大豆根腐病的流行与气象条件、品种抗病性及菌源量密切相关。气候潮湿也有利 于该病害的发生,高度湿润的环境可以加速病情蔓延。大豆重迎茬和不翻耕豆田都会 导致田间越冬菌源量增加,如果连续种植会使病原菌大量积累,导致根腐病的大发生。 大豆根腐病的抗原研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广泛收集、鉴定、筛选抗原是抗 病育种的基础。在解决了大豆根腐抗原的问题后,抗病品种的选育就尤为重要了。 1.2 大豆疫霉根腐病致病性变异与研究目的 1.2.1 大豆根腐病致病性变异 致

16、病性是指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诱发其发生病害的特性,是一种病原物的、 较为固定的性状,如有的病原物引起叶部病害,有的病原物则引起组织腐烂。致病型 是病原物的种下分类单元,它是由病原菌对寄主种或一个种的不同品种基因型的致病 专化性决定的。病原菌不同致病型的形态相似,但对含有不同基因型的寄主的致病性 是不同的。 全世界己培育出了大量的抗病品种广泛应用于生产,但是抗病品种在种植几年后 会出现抗性丧失而成为感病品种。70 年代早期在俄亥俄州由于 3 号小种的盛行,导致 抗 l 号小种的品种的抗性丧失 3。在美国俄亥俄州 RpSal 和 Rpscl 基因抗性丧失的时间 大约为 8-10 年,据此推算第

17、 3 个广为利用的抗性基因 Rpslk 也将在几年内丧失抗性 4。 由于单抗基因的使用,促进了能克服该抗性基因的小种的积累,最终会导致品种抗性 丧失。所以说前景堪忧,挑选优秀的抗病品种和抗病育种势在必行。 抗病育种是防治大豆疫霉病的最经济有效的途径。 抗病性丧失问题已成为农作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的限制性因素 5。研究已经明 确,该病原菌的毒性变异是导致作物品种抗病性丧失的直接原因,因此,掌握病原菌 毒性变异及毒力结构对种质资源抗病性的正确评价和抗性基因的合理应用具有重大意 义,并有助于延长抗性品种的使用寿命 6-7。在植物病害的综合防治各项技术和措施中, 抗病品种的应用是防治植物病害最经济、最

18、有效的途径。人类利用抗病品种控制了大 范围流行的毁灭性病害 8。因此,鉴定大豆疫霉根腐病发生区主要大豆品种的抗病性, 筛选直接用于生产的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发生和蔓延的有效途径;同时迅速开展我国 大豆种质资源的抗病性鉴定,为抗病育种提供丰富抗源,加速抗病育种的进程。大豆 对疫霉根腐病菌的抗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迄今已有 14 个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基因被鉴 定,但这些基因在我国尚未利用。在我国已筛选出一些抗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种质资源 9-14,但多是用当地的菌原进行鉴定的,尤其是多抗性鉴定工作还开展的很少。多年来, 黑龙江省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毒力结构逐渐趋于复杂化,多种毒力类型已被鉴定,新的 优势毒力

19、型也正在形成,如对 Rps1d、 Rps3b 和 Rps5 抗病基因的毒力频率已超过了 50%17-20。因此,开展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多抗性鉴定,筛选多抗性大豆品种和抗源已 势在必行。 1.2.2 研究目的 大量的研究表明,大豆群体内,抗根腐病的材料是非常丰富的,这在大豆品种、 品系和资源材料中都可以找到,这也是大豆抗根腐病育种的基础。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黑龙江省主要大豆品种和吉林省的大豆品种进行抗大豆疫霉根 腐病菌毒力类型鉴定,为抗病品种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依据。为黑龙江省及国内其它 地区的大豆抗病品种培育、病害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第 2 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黑龙江省的品种来自

20、佳木斯、哈尔滨、绥化、黑河、大庆、农垦系统等各大豆育 种单位;吉林省的品种来自吉林和公主岭等大豆育种单位;还有国外品种,共计 306 份。其中,接种单一优势生理小种进行抗病性鉴定的有 191 个品种,接种 5 个主要生 理小种进行抗病性鉴定的有 115 个品种。 2.2 试验方法 2.2.1 大豆植株培植 每个大豆品种分别取 8-10 粒种子,播种在装有蛭石的直径为 12cm 塑料盆中,出 苗前温度控制在 25-29,出苗后温度控制在 18-25。8-10 天后接种,用合丰 35 品种作为感病对照。 2.2.2 鉴定方法 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利用直径为 5mm 的打孔器在装有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

21、平板 上打出菌柄。在大豆植株的第二片真叶刚刚展开后,用消毒过的刀片在其下胚轴 1cm 处轻轻划一伤口,深度不能超过茎粗的三分之一,将菌柄接种在伤口处,接种后在苗 的上部罩上塑料袋,在装盆钵的托盘内加入适量的水,保持袋内空间相对湿度 95%以 上,在 25条件下培养 48h,然后除去塑料袋,转入常规条件下管理。7d 后进行病情 调查。 2.3 调查评价标准 统计大豆植株死苗率,死苗率超过 70%的植株为感病(S) ,死苗率低于 30%的植 株为抗病(R) ,死苗率介于 30%70%的植株为中间类型(I) ,试验重复二次。 第三章 结果分析 3.1 大豆品种对疫霉根腐病的抗病性鉴定 3.1.1 大

22、豆品种对 1 号优势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对 191 份大豆品种用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株 P1 进行抗性鉴定(表 3-1) 。鉴定结果 表明对 P1 表现抗病的有 88 个品种,占 46.1%,表现感病的有 103 个品种,占 53.9%。其中黑龙江省的大豆品种对 P1 表现抗病的有 54 个品种,占 39.4%,表现感病 的有 83 个品种,占 60.6%。吉林省的大豆品种对 P1 表现抗病的有 34 个品种,占 63%,表现感病的有 20 个品种,占 37%。吉林省品种的抗病性高于黑龙江省品种的抗 病性。 表 3-1 大豆品种对疫霉根腐病 P1 菌株的抗性鉴定结果 序号 大豆品种 反应类型

23、 序号 大豆品种 反应类型 1 合丰 1 号 S 97 黑河 13 号 R 2 合丰 5 号 S 98 黑河 14 号 S 3 合丰 14 号 S 99 黑河 15 号 R 4 合丰 15 号 S 100 黑河 16 号 R 5 合丰 17 号 R 101 黑河 17 号 S 6 合丰 22 号 S 102 黑河 18 号 S 7 合丰 23 号 S 103 黑河 19 号 S 8 合丰 25 号 S 104 黑河 20 号 S 9 合丰 26 号 S 105 黑河 21 号 S 10 合丰 27 号 S 106 黑河 22 号 R 11 合丰 28 号 S 107 黑河 23 号 S 12

24、合丰 31 号 S 108 黑河 24 号 R 13 合丰 33 号 S 109 黑河 25 号 R 14 合丰 34 号 R 110 黑河 26 号 R 15 合丰 35 号 S 111 黑河 27 号 R 16 合丰 36 号 S 112 黑河 28 号 R 17 合丰 37 号 S 113 黑河 32 号 R 18 合丰 38 号 S 114 黑河 33 号 R 19 合丰 39 号 S 115 黑河 34 号 S 20 合丰 40 号 S 116 黑河 35 号 S 21 合丰 41 号 S 117 黑河 36 号 S 22 合丰 42 号 R 118 黑河 54 号 S 23 合丰

25、43 号 S 119 东农 33 号 S 24 合丰 44 号 S 120 东农 40 号 S 25 合丰 45 号 S 121 东农 41 号 S 26 合丰 46 号 S 122 东农 42 号 S 27 合丰 47 号 S 123 东农 43 号 R 28 合交 6 号 S 124 东农 44 号 S 29 合交 8 号 S 125 东农 45 号 R 30 合交 11 号 R 126 东农 46 号 S 31 合交 13 号 S 127 东农 47 号 R 32 黑农 9 号 S 128 垦农 4 号 R 33 黑农 10 号 S 129 垦农 5 号 R 34 黑农 16 号 S 1

26、30 垦农 6 号 R 35 黑农 26 号 S 131 垦农 7 号 S 36 黑农 34 号 S 132 垦农 14 号 S 37 黑农 35 号 S 133 垦农 15 号 R 38 黑农 36 号 S 134 垦农 16 号 R 39 黑农 37 号 S 135 垦农 17 号 R 40 黑农 38 号 S 136 垦农 18 号 S 41 黑农 40 号 S 137 垦农 19 号 R 42 黑农 43 号 S 138 吉育 60 号 S 43 黑农 38 号 R 139 吉育 61 号 S 44 黑农 40 号 S 140 吉育 62 号 S 45 黑农 41 号 S 141 吉育

27、 63 号 S 46 黑农 42 号 R 142 吉育 64 号 S 47 黑农 43 号 R 143 吉育 65 号 S 48 黑农 44 号 R 144 吉育 66 号 S 49 黑农 46 号 S 145 吉育 67 号 S 50 黑农 47 号 R 146 吉育 69 号 R 51 黑农 48 号 R 147 吉育 73 号 R 52 垦丰 1 号 S 148 吉育 74 号 S 53 垦丰 2 号 S 149 吉育 75 号 R 54 垦丰 5 号 S 150 吉育 79 号 R 55 垦丰 6 号 S 151 吉育 80 号 R 56 垦丰 7 号 S 152 吉育 82 号 S

28、57 垦丰 8 号 R 153 吉育 83 号 R 58 垦丰 9 号 S 154 吉育 84 号 R 59 垦丰 12 号 S 155 吉育 85 号 R 60 垦鉴豆 1 号 R 156 吉育 87 号 R 61 垦鉴豆 3 号 R 157 吉育 88 号 R 62 垦鉴豆 4 号 R 158 吉育 89 号 R 63 垦鉴豆 7 号 R 159 吉育 90 号 R 64 垦鉴豆 14 号 S 160 吉育 91 号 S 65 垦鉴豆 15 号 R 161 吉育 92 号 S 66 垦鉴豆 16 号 R 162 吉育 94 号 S 67 垦鉴豆 22 号 S 163 吉育 101 号 R

29、68 垦鉴豆 23 号 R 164 吉育 102 号 R 69 垦鉴豆 25 号 S 165 吉育小粒 6 S 70 垦鉴豆 26 号 R 166 吉农 3 号 R 71 垦鉴豆 27 号 S 167 吉农 5 号 R 72 垦鉴豆 28 号 R 168 吉农 6 号 R 73 垦鉴豆 31 号 R 169 吉农 7 号 R 74 垦鉴豆 33 号 R 170 吉农 16 号 R 75 垦鉴豆 34 号 R 171 吉农 17 号 R 76 垦鉴豆 35 号 R 172 吉农 18 号 S 77 绥农 4 号 S 173 吉农 19 号 S 78 绥农 10 号 R 174 吉农 21 号 S

30、 79 绥农 11 号 R 175 吉农 22 号 S 80 绥农 12 号 S 176 吉农 23 号 R 81 绥农 13 号 R 177 吉农 24 号 S 82 绥农 14 号 S 178 吉林 3 号 R 83 绥农 15 号 R 179 吉林 33 号 R 84 绥农 16 号 R 180 吉林 34 号 R 85 绥农 17 号 R 181 吉林 35 号 S 86 绥农 18 号 S 182 吉林 36 号 R 87 绥农 19 号 S 183 吉林 37 号 R 88 绥农 20 号 S 184 吉林 38 号 R 89 绥农 21 号 S 185 吉林 41 号 R 90

31、绥农 22 号 R 186 吉丰 2 号 R 91 黑河 3 号 S 187 吉丰 4 号 R 92 黑河 7 号 S 188 吉利豆 1 号 R 93 黑河 9 号 S 189 吉利豆 2 号 R 94 黑河 10 号 R 190 吉林小粒 8 R 95 黑河 11 号 R 191 吉密豆 1 号 R 96 黑河 12 号 S 注: R:抗病;S:感病 3.1.2 大豆品种对多个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鉴定不同来源的大豆品种对 5 个疫霉根腐病菌生理小种的抗病性,其中有 53 个品 种对 1 个或 1 个以上的小种表现为抗病,占鉴定总数的 46.1%(表 3-2) 。其中有 14 个 品种

32、即黑农 39 号、合丰 11 号、合丰 17 号、合丰 41 号、合丰 51 号、抗线 1 号、铁丰 3 号、本小粒、青选 1 号、吉林 3 号、吉林 5 号、PI103、Williams82 以及 Harosoy62XX 对 5 个小种表现均为抗病,占 12.2%;有 5 个品种对 4 个小种表现为抗 病,占 4.3%;有 7 个品种对 3 个小种表现为抗病,占 6.1%;有 15 个品种对 2 个小种 表现为抗病,占 13.1%;有 12 个品种对 1 个小种表现为抗病,占 10.4%。 其中抗 P1 小种的品种最多,为 38 份,占鉴定总数的 33.0%。其次是抗 P2 小种和 P5 小

33、种的品种,为 31 份,占鉴定总数的 27.0%。第三位是抗 P3 小种的品种,为 27 份,占鉴定总数的 23.5%。最后是抗 P4 小种的品种,为 26 份,占鉴定总数的 27.0%。 表 3-2 大豆品种对疫霉根腐病菌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结果 不同生理小种反应类型 序号 大豆品种 P1 P2 P3 P4 P5 1 绥农 8 号 R R S S R 2 绥农 10 号 R R S S S 3 绥农 11 号 R R R S S 4 绥农 12 号 S S S S S 5 绥农 14 号 R S S S S 6 绥农 15 号 R R S S R 7 绥农 19 号 S S R R R 8

34、 绥农 20 号 S S S S S 9 绥农 21 号 R R S S S 10 绥小粒豆 R S S R S 11 黑农 9 号 S S S S S 12 黑农 10 号 S S S S S 13 黑农 16 号 S S S S S 14 黑农 26 号 S S S S S 15 黑农 34 号 S S S S S 16 黑农 35 号 S S S S S 17 黑农 36 号 S S S S S 18 黑农 37 号 S S S S S 19 黑农 38 号 S S S S S 20 黑农 39 号 R R R R R 21 黑农 40 号 S S S S S 22 黑农 43 号 S

35、S S S S 23 黑农 44 号 S R R R R 24 东农 33 号 S S S S S 25 东农 40 号 S S S S S 26 东农 41 号 S S S S S 27 东农 42 号 S S S S R 28 东农 43 号 R S S S R 29 东农 44 号 S S S S S 30 黑河 3 号 S S S S S 31 黑河 7 号 S S S S S 32 黑河 9 号 S S S S S 33 黑河 13 号 S S S S R 34 黑河 14 号 S S S S S 35 黑河 17 号 S S S S S 36 黑河 18 号 S S S S S 3

36、7 黑河 19 号 S S S S S 38 黑河 27 号 S S S S S 39 黑河 54 号 S S S S S 40 合丰 25 号 S S S S S 41 合丰 14 号 S S S S S 42 合丰 15 号 S S S S S 43 合丰 17 号 R R R R R 44 合丰 22 号 S S R S S 45 合丰 26 号 S S R S S 46 合丰 27 号 S S R S S 47 合丰 28 号 S S S S S 48 合丰 31 号 S S S S S 49 合丰 33 号 S S S S S 50 合丰 34 号 R R S R R 51 合丰 3

37、5 号 S S S S S 52 合丰 36 号 S S S S R 53 合丰 37 号 S S S S S 54 合丰 38 号 S S S S R 55 合丰 39 号 S S S S S 56 合丰 40 号 S S S S S 57 合丰 41 号 R R R R R 58 合丰 42 号 R S S R S 59 合丰 43 号 S R R S S 60 合丰 45 号 S S S S S 61 合丰 47 号 S S S S S 62 合丰 49 号 S S S S S 63 合丰 51 号 R R R R R 64 合交 6 号 S S S S S 65 合交 8 号 S S

38、S S S 66 合交 11 号 R R R R R 67 垦农 4 号 R R S R R 68 垦农 7 号 S S S R R 69 垦农 14 号 S S S R S 70 垦农 18 号 S S S S S 71 抗线 2 号 R S S S R 72 抗线 1 号 R R R R R 73 抗线 3 号 R R S S S 74 抗线 4 号 S S S S S 75 红丰 10 号 S S S S S 76 红丰 5 号 S S S S S 77 北丰 9 号 S S S S S 78 宝丰 7 号 S S S S S 79 垦鉴豆 25 号 S S S S S 80 垦鉴豆 2

39、7 号 S S S S S 81 垦丰 2 号 S S S S S 82 垦丰 1 号 S S S S S 83 垦丰 7 号 S S S S S 84 嫩丰 14 号 S S R S S 85 嫩丰 15 号 R S S S R 86 铁丰 3 号 R R R R R 87 铁丰 6 号 S S S S S 88 铁丰 20 号 S S S S S 89 铁丰 23 号 S S S S S 90 新合丰 25 号 R S S R S 91 本小粒豆 R R R R R 92 青选 1 号 R R R R R 93 抗疫 E8 R S S R S 94 哈北 46 号 R R S S S 95

40、 小六豆 R R R S S 96 长龙 5 号 R R S S S 97 丰收 12 号 S S S S S 98 丰收 10 号 S S S S S 99 丰收 19 号 S S S S S 100 通农 9 号 S S S S S 101 吉林 3 号 R R R R R 102 吉林 5 号 R R R R R 103 吉 62 号 R S S S S 104 吉 67 号 S S S S S 105 吉育 67 号 R R S S S 106 吉育 62 号 R S S S S 107 PI103 R R R R R 108 L83-570 S R R R R 109 Harlon

41、R R R S S 110 Williams82 R R R R R 111 Sloan S S S S S 112 Harosoy13XX S S R R R 113 Harosoy S S S S S 114 Harosoy62XX R R R R R 115 Wiliams79 R R R S R R:抗病;S:感病 3.1.3 黑龙江省、吉林省以及国外的大豆品种抗性比较 测定的黑龙江省 99 个大豆品种,其中有 41 个品种抗 1 个或 1 个以上的小种,占 鉴定总数的 41.4%;有 9 个品种对 5 个小种均表现为抗病,占 9.1%;有 3 个品种对 4 个小种表现为抗病,占 3.

42、0%;有 5 个品种对 3 个小种表现为抗病,占 5.1%;有 14 个 品种对 2 个小种表现为抗病,占 14.1%;有 10 个品种对 1 个小种表现为抗病,占 10.1%。 测定吉林省的 7 个品种,其中有 5 个品种抗 1 个或 1 个以上的小种,占鉴定总数的 71.4%;有 2 个品种对 5 个小种均表现为抗病,占 28.6%;有 1 个品种对 2 个小种表现 为抗病,占 14.2%;有 2 个品种对 1 个小种表现为抗病,占 28.6%。测定国外的 9 个 品种,其中有 7 个品种抗 1 个或 1 个以上的小种,占鉴定总数的 77.8%;有 3 个品种 对 5 个小种均表现为抗病,

43、占 33.4%;有 2 个品种对 4 个小种表现为抗病,占 22.2%;有 2 个品种对 3 个小种表现为抗病,占 22.2%。 由此看出,吉林省的品种对 P1 小种抗性最高,为 71.4%。其次是国外的品种,为 55.6%;对 P2 小种国外的品种对其抗性最高,为 66.7%。其次是吉林省的品种,为 42.9%;对 P3 小种国外的品种对其抗性最高,为 77.8%,其次是吉林省的品种,为 28.6%;对 P4 小种国外的品种对其抗性最高,为 55.6%,其次是吉林省的品种,为 28.6%;对 P5 小种国外的品种对其抗性最高,为 66.7%,其次是吉林省的品种,为 28.6%;从总体看,国外

44、的品种抗性最高,其次是吉林省的品种,而黑龙江省的品种 抗性相对较低。 第四章 结论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同一地区不同大豆品种的发病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品种 表现为抗病,而有的品种却表现为感病,说明品种间存在着明显的抗病性差异。王晓 鸣 11评价了黑龙江省 94 份大豆种质资源的抗病性,只有 32.9%的资源表现为抗病。本 研究对 191 份大豆品种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有 46.1%的品种表现为抗病,表明大豆 品种和资源中具有比较丰富抗病材料,能为有针对性的培育垂直抗病品种提供优良的 抗病资源。研究表明,大豆品种的单基因小种专化性抗性是普遍存在的,这使得利用 抗病基因的方法来育成许多抗病品种成为

45、了可能 8。虽然大豆疫霉根腐病原菌的变异 对只含单个抗病基因的大豆品种易于丧失,但垂直抗病品种对解决强毒性小种的流行 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对来自黑龙江省、吉林省以及国外共 115 个品种进行了抗 5 个不同毒力类 型的疫霉根腐病菌小种的鉴定,黑龙江省有 31 个品种抗 2 个或 2 个以上的小种,占鉴 定总数的 31.3%。这表明在黑龙江省大豆品种中存在多抗性的资源。同样,在吉林省 的 7 个品种中有 3 个品种抗 2 个或 2 个以上的小种,占鉴定总数的 42.9%。在国外的 9 个品种中有 7 个品种抗 2 个或 2 个以上的小种,占鉴定总数的 77.8%。广谱抗病资 源是培育水平抗性品

46、种的基础,随着大豆生产发展和育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抗 源的筛选也要求筛选和挖掘广谱性资源。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在抗 病品种的选择压力下,其种群变异很快,新的毒力类型非常容易产生,使得大豆品种 的抗性会逐渐丧失。因此利用多个抗性的单基因系的大豆品种将成为大豆疫霉根腐病 抗病育种中的重点,可将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同时对解决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危害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大豆疫霉根腐病菌致病性频率变化是随着抗病育种的深入进行和生产上新品种的 不断出现而发生相应变化的,并且由于抗病品种的应用,其专化抗性越强品种越单一, 其病菌生理小种的致病频率变化也越快,因此要求

47、在进行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源筛选过 程中,应密切注意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生理小种致病频率的变化。本研究鉴定的供试材 料中既有专化抗单一小种的品种,又有抗几个甚至全部(5 个)供试小种的品种,这 对大豆抗疫霉根腐病育种工作在确定亲本选配和基因导入、累积的方案中具有重要的 理论指导意义。如果设计以抗 2-3 个生理小种为目标的抗病育种中,就应主要以抗源 的筛选为手段通过简单杂交、回交,可指望直接获得抗病品种;如果以抗 4-5 个以上 生理小种为育种目标,则在抗源筛选的同时,主要以导入积累抗性基因为手段。掌握 不同生理小种的毒力情况可以了解病菌群体动态消长;了解优势小种的毒力,可在育 种中有针对性地选用抗源

48、育成抗病品种,延长品种的使用年限,还能指导生产上品种 的合理使用和布局,以免毒力最强的生理小种由于有大量的哺育品种而转变为优势小 种,对生产的危害将会很大。本研究筛选出的同时抗优势和强毒力生理小种的材料, 其抗性更强、更持久、更稳定,是抗疫霉根腐病育种的宝贵材料,应充分加以利用。 参考文献 1 马淑梅,马成云.大豆疫霉病发生危害区域调查及病原菌研究 J.农业与技术,2007,27. 2 韩晓增,何志鸿,张增敏.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 .大豆通报,1998, (6):63-68. 3 Sehnlitthenner,A.F.,Problems and proessing in control o

49、f phytophthora root Rot of soybeanJ,Plant Disease,1985,69:462 一 468. 4 Kyle,D.E.,Niekell,C.D.,Nelson,R.L.,et.al.,Response.of.soyben.accessions from Provinces in southern China to phytophthora sojaeJ,Plnat Disease,1998,82:555 一 559. 5 李宝英,马淑梅.大豆疫霉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1999,21(4):47 - 48. 6 马淑梅.黑龙江东部地区大豆疫霉病致病型及毒力分布J .大豆科学,2009,(28):687-689. 7 朱振东,王化波,王晓鸣等.中国大豆疫霉菌分布及毒力多样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 2003,36(7):793-799. 8 许志刚.普通植物病理学J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 9 朱振东,王晓鸣,常汝镇等.黑龙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