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视小中风避免大中风 一为什么要重视小中风? 重视小中风,可以预防严重后果 小中风,这个几年前人们尚陌生的词汇,现在日益受到医生们的重视。这是因 为它是中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先兆。调查研究表明,患过小中风的人患中风的 可能性,要比未患过小中风者高 16 倍。每百名中风患者中,竟有 25 人曾患过 小中风。可见它与中风的关系何等密切。 小中风一经出现,便预示有发生 脑梗塞的可能,初次发作小中风,进展为中风的几率将明显增加,其中一周内 发生者占 5,1 个月内发生者占 10,1 年内发生者占 20,5 年内发生者占 35。从这种意义上说,近期频繁发作的小中风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如果患 者出现“小中风
2、 ”即就医,可有效降低卒中发作的风险。尤其是高血压等脑血管 病重点人群,需要学会识别并确认这些卒中即将发生的警示信号,一旦发觉须 及时送到医院诊治。 最近,我在门诊接诊了好几例小中风患者。李大爷在晨练时突然出现一过性肢体 麻木,口齿不清,这些症状持续二十来分钟便恢复正常,之后也没有留下肢体活动 障碍等症状。由于他患高血压多年且平时不规则服用降血压药,血压控制不稳,家 人对他出现这种异常情况比较重视,赶紧送他去医院检查,他的头颅 CT 检查未见 明显异常,医生初步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并建议他住院检查做进一步的化验 及治疗。他认为医生小题大做,“什么药也没开,就几张化验单”而拒绝检查,结果 他
3、在回家不到 2 小时就出现持续性瘫痪,再次送医院住院。 研究发现,有 90%的人在患有小中风时,没有及时就医,致使错过了最关键的治 疗阶段,而招致瘫痪等严重后果。因此,建议大家应该像重视中风一样,把小中风 作为急诊处理,这是预防严重后果发生的黄金时机。 二. 什么是小中风? 小中风,医学名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简称 TIA,是由于脑部血管一过性阻塞所 致,症状与中风类似,通常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不超过 24 小时,也叫“小中风”。由于 持续时间短,通常都会在 1 小时之内恢复正常,常被很多人忽视。不过,随着治疗 时间窗理论的问世及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国际上对 TIA 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过去
4、 24 小时 TIA 的观点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观点认为 TIA 起病迅速,症状多在 5 分钟之内达到高 峰(通常不到 1 分钟),持续时间约 2 至 15 分钟。如果症状持续超过 10 分钟,则 TIA 的 可能性很小,做RI 检查可能提示有梗死灶。若症状持续时间超过 1 小时,则提示脑梗死 灶的可能性会更大,24 小时内症状完全缓解的几率更是低达 2,持续 1 至 24 小时的 TIA 中有 56 将造成永久性损害。由于 TIA 是一个症状学诊断,有的 TIA 完全缓解后, 上仍可见病灶,实际上是一次腔隙性梗死,但临床不遗留任何症状,这种患者占 TIA 的 20左右。对于频繁发作的 TI
5、A,考虑有大动脉狭窄或动脉动脉性栓塞的病因,通过 TCD、MRA 或 DSA 等检查发现狭窄的责任血管,积极采取介入治疗等措施,可达到预防进一 步 TIA 或中风的目的。当今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不到 30,但致残率却高达 90,这就提 示我们应该重视 TIA 阶段的治疗,以减少残障的发生。时间就是大脑,不论是医生还是患 者都应该提高对 TIA 的认识,一旦发生症状,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立即前往医院急诊, 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从而大大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三小中风的临床表现 小中风的临床表现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头晕,特别是突然发生的眩晕; 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脸部或半身
6、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 3、突然一侧肢体软弱无力或活动不灵活;例如:手中拿的物品有时忽然落地;或突然 下肢无力摔倒,很快恢复正常,不留任何痕迹; 4、突然吐字不清或说话不灵; 5、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跌跤或晕倒;但迅速清醒; 6、精神改变、短暂的遗忘症,个性的突然改变和短暂的判断或智力障碍;近期内出现 记忆障碍,尤其是近期记忆;原因不明的智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常无 缘无故地“出差错” 7、突然出现一时性视物不清或视野缺损甚至失明。 上述表现都是在无任何诱因情况下,不知不觉发生的,而且历时短暂,仅几秒 甚至几分钟。 由于小中风通常发作突然,而且症状又会很快消失,大多数患者 1 小
7、时内就可恢复正常,所以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常常对小中风提供的“危险信号” 视而不见。老年患者最近无缘无故地变得沉默寡言、记性变差,有些老人虽然记忆 力轻度减退或无减退,但其思维和反应能力变得迟钝。很多家属会认为这是老人年 龄大了的缘故,反应变慢也属正常,有的任其自然发展,也有希望能开些药使患者 行为变“灵便”些就可以了。殊不知,这很有可能是小中风的一种亚临床表现。有医 学研究发现,以认知障碍、抑郁等为主要表现的亚临床小中风是以肢体瘫痪为主要 表现中风的 5 倍,而恰恰是这些亚临床表现的小中风严重影响了患者今后大中风住 院和生命质量,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大家要提高认识重视亚临床小中风。
8、四.哪些人易发生小中风 调查统计资料表明,下列 6 种人比一般人更容易发生小中风,应特别注意: 1、有动脉硬化病史者; 2、血脂、血压和血液粘稠度明显增高者; 3、体胖、缺乏运动者; 4、滥用降压药的高血压病人; 5、有中风、冠心病或糖尿病家族史者; 6、长期大量吸烟或酗酒者。 五 出现小中风怎么办?:七天之内需要评估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对小中风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现已明确应抓住时机,进 行 7 天内发展成大中风危险性的全面评估,做必要的相关化验和超声影像学检查。 千万不要误以为随便拿些药吃吃就会好转。对于有上述症状的病人,应首先做颈部超 声检查、CT 扫描或核磁共振,如这些检查提示有脑血管
9、狭窄,则应进一步进行全脑血管造 影检查,因为目前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动脉狭窄的金标准。脑血管造影能够提供其他检 查方法无可比拟的高度清晰的血管图像,可测量狭窄程度,并结合临床表现,以决定如何 治疗。 同样的小中风,处理方式却不一样。患者通过脑部 CT 或脑部造影,若发现脑血 管腔内有不稳定斑块则进行相应的抗炎、稳定斑块处理;若脑分水岭梗死(低灌注 引起的)应及时扩容;若发现脑血管腔狭窄,还要进行相应部位支架置入术。总之, 及时治疗尽可能地防止不可逆事件的发生,患者应积极配合医师进行相应的治疗。 六怎样预防小中风? 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小中风 大家首先应加强对小中风的认识,以科学知识指导防病、治病,
10、而不是听信邻居、 “山友”的经验去药店买药治病,预防小中风方法如下: 1、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基础,如适度健身锻炼,平和心态,谨防过劳,均衡饮食, 戒烟限酒等。 2、重视血压管理,提倡优质、平稳降压,降压达标的同时应对靶器官保护。大量 临床试验表明不同的降血压药虽降压水平相似,但对中风的预防却不同,因此最好 在医师指导下合理选择降血压药。 3、调脂力度要加大。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同时高血脂还影响血管内皮 的一系列炎症反应,加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的形成、破溃,若脑供血动脉斑块破 溃,其内容物随血流堵塞远端血管则引起小中风或大中风。他汀类降脂药物对稳定 斑块、抑制血管内皮炎症反应有益。 4、降
11、糖宜提早。血糖升高加速全身大动脉硬化和小血管变性,造成神经营养障碍, 亚临床小中风患者 90%以上有血糖升高。应强调降糖防线要前移,因为高血糖一旦 造成了微小血管不可逆变性后,再降血糖就为时晚矣。对血糖水平进行评估,做糖 耐量试验,在糖耐量异常阶段就应加以干预。 5、抗血小板凝集最常用的是阿司匹林,可先进行临床简易评估:男性年龄大 于 40 岁,若伴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糖尿病、家族遗传史等危险因 素中的二项,或 50 岁以上伴一项危险因素,或女性年龄大于 50 岁伴二项危险 因素,或 60 岁以上伴一项危险因素。对于这些患者 10 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多 在 610以上,建议使用阿司匹
12、林。 特别应该提出的是,最近的研究成果还发现,小中风不仅是中风的先兆,与其它疾病 的关系也密切,其中主要的有急性心肌梗死和糖尿病。美国有关资料报道:1982 年小中风 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是一般人的 13 倍。有人曾对 225 例小中风随访了 6 年,结果有 23的小中风患者死于心肌梗死。同时,又有人在调查中发现,小中风患者竟有 19.3并 发了糖尿病,是一般人的 7-9 倍。为什么小中风患者易发生心肌梗死和糖尿病?主要是心 肌梗死的病理基础和小中风是一致的,均为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液流体动力学或凝血机 制的改变。许多学者认为,糖尿病患者的凝血机制的改变,血液流体动力学弄常,导致微 血管血流
13、变慢,因而容易引起血栓形成而发生小中风或中风。有人统计过,糖尿病人发生 中风的是一般人的 3-21 倍。因此,许多学者认为中风、冠心病和糖尿病是姊妹病,属于同 类。 当人们认清上述道理之后,就应该特别重视小中风的发作。中老年人更应警惕小中风。 一旦发现小中风,既不能粗心大意,也不能惊慌失措。正确的态度是:立即到较大的医院 去做进一步检查,着重检查血脂、血粘稠度、心脑血管状况、血糖、尿糖等指标,以便及 早地发现疾病,针对原发病进行认真的治疗,并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做到生活规律, 饮食合理,切忌过劳,讲究心理卫生,保持愉快、稳定的心情。如能坚持做到上述各点, 一定会防止或减少中风、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