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圆圆的沙粒说课稿 陈户中心小学 郑晓霞 圆圆的沙粒说课稿 【教材分析】 1、 分析本课教材 圆圆的沙粒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单元“奇妙的海底世界”的一篇 童话故事,课文采用对话的形式叙述了一颗圆圆的沙粒不被同伴们的议论所动 摇,钻进蚌壳里,几十年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说明朝着预定目标、 坚定不移的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从网上找 来形色各异、美不胜收的各种珍珠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沙粒与珍珠的反差, 帮助学生领会故事的寓意。本文除了语言美、意境美,还蕴藏着深刻的道理: 只要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课文中对话多 且各有特色,是指导学生朗读的
2、好文章。课文中有三个省略号留给学生充分的 遐想空间,值得引导学生去想像。更值得引导学生去领悟的是课文中几处对比 :沙粒与珍珠的对比;圆圆的沙粒与同伴语言及态度的对比;同伴前后语言的 对比等。 这篇童话故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对白极富儿童情趣,特别适合学生结合自 己的生活探究性、创造性阅读,我把朗读作为训练重点,通过有层次、多种形 式的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领悟重点词 “真诚、坦然、议论纷纷、动摇”的意思。从而使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 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学生为文章中的情感、情境所吸引时,我适时激发 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思维,设计“如果你是其中的一颗沙粒,你会怎么 议论呀?”等发散性问题。
3、圆圆的沙粒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五册第十单元一篇美丽的海边童话故事 。文章采用生动的对话形式叙述了一颗圆圆的沙粒不被同伴们的嘲笑、议论所 动摇,钻进蚌壳里几十年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亮的珍珠。本文除了语言美、意 境美,还蕴藏着深刻的道理:只要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 现美好的愿望。课文中对话多且各有特色,是指导学生朗读的好文章。课文中 有三个省略号留给学生充分的遐想空间,值得引导学生去想像。更值得引导学 生去领悟的是课文中几处对比:沙粒与珍珠的对比;圆圆的沙粒与同伴语言及 态度的对比;同伴前后语言的对比等。 2、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地朗读,感
4、悟语言,从而读懂圆圆的沙 粒为什么能够变成美丽的珍珠。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沙粒变成珍珠的过程; (2)通过引导学生替换词语、句子对比、发挥想像,练习人物间的对话等形式 ,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奇妙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2)领悟小沙粒不管别人议论,朝着预定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取得成功的品质 。 3、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课文 15 自然段,沙粒变珍珠的决心和不被同伴们的议论所动摇,坚定 地钻进蚌壳里的过程。 难点:使学生初步懂得有了预定的目标,只要坚持努力就能成功的道理。 【学情分析及教学方法】 1、学情
5、分析:本篇课文描述了海边的一颗小沙粒不管别人的议论,朝着预定 目标、不懈努力,最后变成珍珠的故事,对于生活在南方的孩子来说很难理解 沙粒是如何演变成珍珠的,所以我充分借用远程教育中的资源,搜集了大海、 珍珠的相关资料,通过直观的图片,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体会海美、景美、物 美。 2、教学方法:我主要采取了老师引领,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方法,充分体现 学生自主性学习。在整堂课中,力求做到: 朗读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文中的景美、物美。 想像填文中空白(省略号)让学生在想像中体会。 对比多方面的比较让学生感悟文中的深刻道理。 这三种教学策略,相溶、递进,学生在朗读中想像,在朗读中对比领悟。 【设
6、计思路】 “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 向。弘扬个性是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为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创 设情景,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主想 像,充分尊重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领悟来取代教 师的讲解分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激趣 (课件出示海景图)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海边吗?蓝色的大海、洁白的浪 花、金色的海滩,漫步在海滩上,有谁注意过那细小的沙粒? 2、揭题 (师板书:沙粒,提示“粒”的写法)它是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角,读一读, 我给它加两个字(圆的)再读一读,我再给它加一
7、个字(圆)生齐读。 (通过在“沙粒“的前面加字,让学生体会到叠词的妙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重点词语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 2、学习重点词语。(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一读。) (抓住生字词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字词的音、形、意 。) 3、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圆圆的沙粒为什么能变成珍珠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 习课文。) 三、细读课文,品读语言文字 (一)学习 15 自然段 (这个环节的教学策略主要是:画读想议) 1、画后读:由课件回到文本,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15 自然段,边读边画出 圆圆的沙
8、粒及同伴们的詻,并比一比圆圆的沙粒与同伴的不同态度及表现。 (找一找、画一画、比一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并懂得借 助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与文本对话。) 2、读中想:(课件出示重点句子)通过让学生换相近的词,变标点符号、对比 句子等多种形式,引导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课文,充分尊重学生的 个性理解,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思维更加活跃。 3、议中读:我引导“面对同伴们的不理解,圆圆的沙粒还坦然地钻进了蚌壳里 。它的这一举动,同伴们怎样说的?”小组议论一下。 三分钟后,我提问:同学们刚才议论纷纷,哪个同学当一当圆圆沙粒的同 伴,分角色来表演他们的对话,感受当时的情景。 (文章再生动,
9、毕竟以文字作载体,而让学生走进角色、换位体验,是孩 子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它不但有利于更深刻地感知课文,而且是培养和发展 学生再创造的有效手段。) 接着通过学生用读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这一形式,巩固第 5 自然段。 圆圆的沙粒在蚌壳里听得怎样?如果他动摇了,会怎样?因为什么? 自己再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时,小沙粒又是怎样做的? (二)学习 69 自然段 这个环节的教学策略主要是:自由想像,加深体会。 1放录像,老师深情而缓慢地朗读 68 自然段。 2现在,你就是这颗呆在蚌壳中的小沙粒,在这几十年漫长的岁月中,你是怎 样想的呢?把自己的想法用一两句话写在书上第九自然段省略号的旁边。(并 请同学展示)
10、3女生、男生、全班分别朗读 6、7、8 自然段,共同感受岁月的漫长和小沙粒 变珍珠的坚定。 (通过老师饱含感情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且注重农远资源 的运用,将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引入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 合文本特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使他们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三)、学习 1012 自然段 这个环节的教学策略主要是:对比中感悟。 过渡:(课件出示珍珠图)师引读:几十年过去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 ,采珍珠的小姑娘在大海的波涛中打开一只蚌壳。 1、(课件出示句子)请学生把自己当作是采珍珠的姑娘,练习读句子,表达 自己对珍珠的赞美。 2、同桌练习对话,分角色对比朗读,把珍
11、珠和伙伴们见面时的情景表演出来引 导学生前后比较,体会不同的语气。 (引导学生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让学生感悟沙粒坚持不懈的精神所在,并 在对比中回顾全文。) 4、师:多不容易呀,同学们,你们为圆圆的沙粒感到高兴吗?我也为你们而高 兴,因为你们懂得了(师指板书)只要认准目标坚持不懈就能实现自己的美 好愿望。齐读课文 1012 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了这篇课文,让我想到了一些事,一些人,送给你们几句话。 2、(课件出示名言)这时我想起一首歌曲,是这样唱的:阳光总在风雨后,不 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希望大家能像圆圆的沙 粒一样有了梦想,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长大成
12、为有用之材。 五、作业 小练笔:读圆圆的沙粒有感,写一段话,表达真情实感。 (进一步强化本课学习的重难点,达到练笔的作用。) 朗读中品味,想像中体会,对比中感悟 圆圆的沙粒第二课时说课稿 通政小学 陈慧兰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圆圆的沙粒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美丽的海边童话故事。 故事采用了对话形式叙述了一颗圆圆的沙粒不被同伴们的嘲笑、议论所动摇, 钻进蚌壳里几十年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亮的珍珠。本文除了语言美、意境美外 还蕴藏着深刻的道理:“只要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美 好的愿望。课文中对话多且各有特色是指导学生朗读的好文章。课文中有三个 省略号留给学生充分的想
13、像空间,值得引导学生去想像。更值得引导学生去领 悟的是课文中几处对比:沙粒与珍珠的对比;圆圆的沙粒与同伴语言及态度的 对比;同伴前后语言的对比等。 2、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并在感受和理解中个性朗读; (2) 通过学习课文,领悟“只要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 实现美好的愿望。”(这也是本课时教学的重难点) 二、说理念 “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是语文教学改革的 方向。弘扬个性是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为此,在教学中我力求 创设情景,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主 想像,充分尊重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以学生对课文
14、内容的领悟来取代 教师的讲解分析。 三、说学生的准备: 学生已能读熟课文,读准并理解其中的重点词句,感受到圆圆的沙粒变成 珍珠的艰辛过程,并通过查找资料获得有关珍珠的制作过程。 三、说教学方法: 我主要采用了“老师引进门,修行靠个人。”老师引领,学生自读自悟, 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在整堂课中,力求做到: 朗读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文中的景美、物美。 想像填文中空白(省略号)让学生在想像中体会。 对比多方面的比较让学生感悟文中的深刻道理。 这三种教学策略,相溶、递进,学生在朗读中想像,在朗读中对比领悟。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指导看课文插图。 师出示课文插图(海边美景)同
15、时播放海浪声,说,让我们一起来到海边看海 景,听海浪,讲海边的故事。 师:用几句话说一说图上的内容。学生说后,我可启发说得更具体,如: 这是一个怎样的天气?可加上小姑娘可能说什么?(插图是文章的眼睛,我不 失时机地让学生看图说话想像,为接下去的学习做好铺垫,更好地学文。见缝 插针地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这对三年级学生的习作起步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体 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点) 而后我及时从课件出示课文的原句,让学生读,感受文中语言的美,接着 及时点击美丽的珍珠图,让学生感受珍珠的美后再一次指导学生读文。 2、感观比较。 (播放课件:美丽的珍珠图)这些珍珠美吗?(师板书:美丽的珍珠)是 不是,出示准备
16、的沙粒,看到这普普通通的沙粒和这美丽的珍珠你们想些什么? 生:都能变成这么美丽的珍珠呢?那么这颗圆圆的沙粒是怎样变成珍珠的,它 经历了什么?它跟其他沙粒有什么不同?(师板书“?”号)师:让我们 带着问号,走入整个故事中。师放课件:整个故事的动画。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课文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形象生动的动画更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 (二)学课文 1-5 自然段 这个环节的教学主要的策略是:画读议 1、画后读:由课件回到文本,学生自读课文 1-5 自然段并边读边找出圆圆 的沙粒及同伴说的话用画一画。并用“ ”标出每段的重点词,并比一比圆圆 的沙粒与同伴的不同态度、及表现,
17、(找一找、画一画、比一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并懂得 借助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与文本对话。 2、多种形式读:(老师课件出示 15 自然段),引导学生个别读,你认 为要用什么语气读圆圆沙粒的话。同伴说的话用什么语气读呢?学生按照自已 对文本的理解来读。接着我请两个学生分角色读,我读旁白。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师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不强加老师 的思想,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思维更加活跃。 3、议中读:我引到“面对同伴们的不理解,圆圆沙粒还坦然地钻进了蚌壳 里。面对着它的这一举动,同伴们怎样?生读“议论纷纷”它们议论什么?还 可能说什么?小组议论一下, 三分钟后,我提问:同学们刚
18、才议论纷纷,哪个同学当一当圆圆沙粒的同 伴。从学生的发言中引导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三)学课文 6-9 自然段(自由想像,加深体会) 过渡:同学们你们愿意做那颗圆圆的沙粒吗?我(放课件:海浪声)让学生 做那颗圆圆的沙粒,闭上眼睛想一想你在蚌壳里会想些什么?我深情而缓慢地 朗读 6-9 自然段。这时如有的学生眼睛睁开后,我马上风趣地说:这颗沙粒动 摇了从那条缝中跑出来了。让这些学生站起来,而对坚持下来的学生说:睁开 眼睛吧你们已经变成的美丽的珍珠了! 师:现在我来采访这些美丽的沙粒们,你们在黑暗的蚌壳里想些什么?生自 由回答。 学生在回答时老师可随机板书:认定目标)师提醒同学们,你们说的就是 第
19、 9 自然段省略号的内容。我接着问,老师为什么读得那么慢呢?让学生感受 时间的漫长!生个别读,齐读。 师:时间那么漫长圆圆的沙粒有没有动摇?(师板书:坚持不懈) (四)学课文 10-12 自然段(对比中感悟) 过渡:我出示课件珍珠图说,你们看这就是美丽的珍珠。 1、变成珍珠后同伴说什么,美丽的珍珠说了些什么。分角色对比朗读, 由刚才从蚌壳里跑出的沙粒来读同伴的话,全文提醒:读珍珠说的话和同伴的 话,应用什么语气?与前面一样吗?引导学生前后比较,在比较后读。 (引导学生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让学生感悟沙粒坚持不懈的精神所在, 并在对比中回顾总结全文。) 2、师:多不容易呀,同学们,你们为圆圆的粒感
20、到高兴吗?我也为你们而 高兴那就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感受读出来,并懂得了(师指板书)只要认准 目标坚持不懈就能实现自已的美好愿望。齐读课文 1012 自然段。 (五)师生说感受,总结升华。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你身边的哪个人、哪件事或哪句名言。 2、师课件出示句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有志者事竟成! 这时我想起一首歌曲这样唱道: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 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希望大家像圆圆的沙粒一样有了梦想,坚持 不懈地努力下去,长大成为有用之材。 (六)作业:两题选一题 1、小练笔:读圆圆的沙粒有感。写一段话,表达 真情实感。 2、选择文中的一处省略号发挥想像,进一步补充。 (进一步强化本课学习的重难点,达到练笔的作用。) 板书: 圆圆的沙粒 认定目标 ? 坚持不懈 美丽的珍珠 (板书纵向,圆圆的沙粒与美丽的珍珠中间一个“?”号,横向“认定目标, 坚持不懈”揭示了文章的中心突出了课文教学的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