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社会工作评估 期末试卷 A卷社会学院 专业 年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题号得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总分论述题(每题各50分)。一、试运用一个社会工作理论,对一个社会工作个案进行评估和介入。(一)概念框架:生态系统理论1、定义:生态系统观点是依据人与环境间的互动关系的特质为概念架构,理解个人所在的复杂网络力量如何正向地影响个人及其行动的场域,也关心阻碍个人成长、健康与社会功能的负向生活情景。社会工作干预的对象是个人、家庭、次文化、社区等各个层次系统,主张运用多元面向和多元系统的干预策略。2、基本假设:个人与其栖息环境的交流过程中,必须在其适当成长的时间点获得足够
2、的环境滋养才能进行各项生活历程,而为了维系生活历程的前进,人因此就要与其栖息环境保持适当的调和度以达到顺利的适应。3、具体假设:1)一个人有能力与其所在环境互动,有能力和其他人发生关联。 2)所谓的问题是指生活中的问题,要了解个人的问题应该将个人置于其所生活的整体空间中来理解。 3)个人的行动是目标取向的、是有目的的,人类为了适者生存而竞争,因此发展的关键取决于环境给个人的主观意义内涵。 4)个人的人格是个人和环境经年交流的长期发展结果,个人的生活经验是可以产生正向改变的。(三)核心概念:1、生命周期:指的是影响个人发展的相关社会结构及历史变迁之生活事件,对个人的生活产生意义,因此运用时间线方
3、法可以重现案主所经历集体历史事件的可能。2、人际关系:指的是个人拥有与他人连结而建立关系的能力,此种人际关系的发展开始与亲子间的依附关系之建立,亦因此建构个人在未来生命周期中所发展出来的各种互惠性的照顾关系。3、位置与栖息地:栖息地指的是个人所在文化脉络中的物理及社会情境,位置指的是个人在其所在的立即环境或社区中所拥有的成员地位。4、角色:指的是角色表现是一种互惠性期待的社会层面角色,非个人的角色期待,是个人内在历程及社会参与的桥梁,受到个人的感受、情感、知觉和信念的影响。(四)四大系统:1、微观系统:指在亲密情境下的人际关系活动形态与角色扮演。2、中介系统:指两个以上的情景间发生关联及其历程
4、。3、外在系统:指两个以上的关联情境,亦在同一个间接的外在情境中发生关联4、钜视系统:指各个系统层次在一个更钜视的文化环境、民族团体中发生关联。(五)干预目的:一方面强调增进个人胜任能力而干预个人,二是聚焦于加强或建立社会支持而干预环境的层次。而两个都是达成个人与环境之间的调和度。建议社工专业的功能在增进个人、家庭及团体的需要与环境中的支持资源的两相调和度,同时兼备直接服务与钜视干预两层次的功能。在直接服务方面,透过与案主对个人的生活功能与环境资源条件的共同评估,达到以下目的:1、透过有效的个人及情境式的激励,加上行为学习技巧,以改善个人管理压力的能力。2、透过影响个人所在的社会及物理环境条件
5、,以满足个人行为发展的需要。3、改善个人及环境间的交流品质。实务流程:1、问题界定:三类问题:困难的生活转变与创伤的生活压力事件,环境的压力,人际过程的失功能。2、生态评估:指运用生态图的工具描绘出个人与其所在环境交流的互动方向和关系强弱,并针对两者交流间的调和度进行评判分析与决策过程。一方面询问个人的需求所在,另一方面则确定满足需求的资源提供。最重要的是找出个人需求和资源之间的失衡或障碍,以便进一步找出个人与资源连线的行动策略。收集资料三个阶段:(1)收集资料阶段:社工透过案主及相关家人及团体的分享,收集有关案主的重大生活压力事件。(如事件的性质及严重度,个人的觉知及努力,其家人和相关团体对
6、案主及该事件的看法,环境资源情况。)(2)组织资料阶段:社工根据所能收集到的资料,来构建该重大生活压力时间的资料基模,并进一步提出案主问题界定的假设和评估的架构。(3)诠释资料阶段:根据社工的知识体系架构针对组织完整的资料,与案主一起进行演绎与归纳的诠释,而非依据社工的个人价值判断。所谓的归纳推理,目的在找寻案主目前所呈现的行为形态或交流失衡的假设原因,属于人类行为的分析,而演绎推理则回归社工本身的只是架构与专业判断,属于专业评估。评估的核心在理解个人与环境间的交流性及调和度。(六)干预三阶段:1、初始期的关系建立、资料探索及契约订定。2、行动持续进行期在培养案主的适应技巧,协助案主建立正向社
7、会网络关系为目的。3、结束期在确认案主有关结案的失落时刻及评估助人历程有效性的任务。Pardeck(1996)社区心理卫生的生态系统架构7步骤:1、进入系统:社工透过与案主及相关人员的会谈及其他系统的资料提供,并借由评估案主所有的重要关系,找出案主与其环境不合的来源及两者各自的优势。例如某个案主的重要他人,某件案主有兴趣谈论的事件等,找出进入案主世界的入口。2、绘制生态图:以案主系统中的人物和事件为重心,正的和负的行为或感情皆包括在内。事件指案主与其系统互动间具有代表性的事情及内容,而人物指对案主或事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个人或人际关系。3、评估生态图:社工寻找案主的生态系统中所经历的基本问题及主要
8、优点,特别是描述案主生命中重要的关系及主题。(不管是正的还是负的影响。)4、创造改变的观点:向案主提议几个需要改变的生态系统,特别是在案主生态系统中最可以着力而产生改变的生态系统层次,需要案主同意。5、协调与沟通:在干预步骤里,社工的重要角色在沟通及协调案主的各个生态系统,改变的努力常常是掌握在案主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他人。透过电话、家访及其他支持性行动来完成改变的任务。6、再评量,如果案主及重要他人所参与的干预过程可能进行得并不顺利,社工应该进行再评量的阶段,再次寻找切口进入案主的生态系统之中,取得更多的资料。7、评估:评估最后的果,案主本身角度来评估,以确立生态系统发挥效用的有效性及评量干预行
9、动的连贯性。个案简介:KY,15岁,高中一年级学生,双职业父母,为家里的独生女。初中二班主任转介到中心,她投诉父亲U,与父亲的关系并不开心,争执的重点在于与朋友的交往。回家晚,与朋友在外面网吧玩,一回家父亲就责骂她回家晚,她并不想回家。妈妈也经常帮着父亲劝她甚至责骂她回家晚。父亲母亲工作忙碌,平时白天都在外,晚上回家,白天很少有时间能够照顾KY,母亲休息时间经常与朋友打牌、逛街、做美容等,陪伴KY的时间并不多。介入点:历史过去父女关系?什么时候开始变差的?引发的事件是什么?父亲的反应有什么变化?妈妈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重大的事件有哪些?生态图:家庭、学校、朋友、老师、中心、网吧1、进入系统
10、:经由班主任转介到中心,中心的社工以工作者的角色进入KY家的生态系统,与父母及KY一起讨论父女关系、KY的交友回家问题。同时,父亲表达了自己对女儿交友的不满看法,也表示担心女儿晚上在外的安全问题以及交到不好的朋友。KY也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责骂的抱怨和自己交友的安全。母亲则是帮助父亲劝KY早点回家,别乱交朋友。父亲为KY系统中的主要家庭成员。2、绘制生态图:根据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绘制。3、生态评量:4、协调与沟通:为了促使父亲和KY有意愿改变,社工一方面以同理支持与鼓励示范的方式增强他们改变的意愿,另一方面也透过家访促使母亲也参与进来,了解母亲与KY的关系,母亲怎样看待KY的行为,父母的态度有何
11、差异,KY怎样看待母亲。通过家访,让KY坦诚说出自己回家晚的真实原因以及对父亲的不满情绪的真实来源,父亲为何以责骂方式干涉KY,父亲怎么样解读KY的行为,与父亲的原生家庭或之前的经历有关系吗?社工提出家庭的和睦应该由家庭每一位成员共同努力,相互尊重。并且班主任也参与进来,提供KY的朋友的具体情况以及回家的时间记录,让父母更了解KY的真实情况。在相互的理解之后,父母与KY之间主动订立契约,KY答应父母回家的确切时间,如有事在外面也应该提前通知父母以免父母担心,父母对KY的交友持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开放的方式,父亲适当改变自己的反应模式,试图去倾听和理解女儿的心声和原因,母亲也积极参与进来,花更多时间
12、陪伴女儿。5、再评估6、评估:在KY家依据计划进行一段时间后,社工可以运用生态图、家庭关系图与KY家家人对新空间安排的主观感受等方面,来比较KY家初步接触和干预后的情形差异,以判断所采用的干预方法与策略之成效。二、试论述社会工作评估中的质性研究方法。社会工作评估是一种认知过程,一种逻辑判断,是工作者在掌握了案主所叙述的情境际遇后,运用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作透视分析,以获得对案主的了解。具体包括以下任务:(1)确认案主情境中所包括的所有系统单位;(2)发展对这些单位的认识;(3)以特定的方式组织这些单位以明确地呈现它们之间的作用与关系结构,以及情境中的交流本质;(4)确认情境中的需求以及满足这些需求
13、的障碍;(5)从交流的视角出发规划问题;(6)识别所需要的额外信息,确认有助于增进认识的知识基础以及在情境中起作用的价值观体系;(7)评估已有的信息;(8)确认相关的社会政策、情境中的约束因素以及当中的现实和潜在资源;(9)明确情境的潜在改变对其中所有单位可能产生的影响。评估所需资料的来源主要包括:(1)案主所填写的基本资料及其叙述(对问题的说明、感受、看法等);(2)对案主的非语言行为的直接观察;(3)对案主与亲友之间互动的直接观察;(4)从案主的亲友、医生、老师、上司等相关人员处获得的间接讯息;(5)心理测验;(6)实务工作者与案主直接互动的个人经验4。评估过程所运用的社会工作基本技巧主要
14、包括访谈、观察和记录等,相应的支持性技巧一般涉及澄清、对质、引导和倾听等。社会工作实务过程:评估、计划、行动、结案,在评估阶段,实务工作者明确识别案主的问题和需要,并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案主个人及相关情境等描述性资料,识别为协助案主解决问题或满足需要可以运用的资源以及必须破除的障碍。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在计划阶段规划各种可能的介入方案,并同案主协商制定最终的行动计划。计划在行动阶段通过工作者和案主的行动获得实施,在最后的结案阶段,工作者运用一系列指标对介入行动的效果作出评估,在行动达到预期目的的情况下予以结案。评估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实质上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质性研究方法,就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如个案研究、焦点团体访谈、非结构化系统观察、民族志研究、跨文化研究等)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评估质性研究设计的标准:资料收集方法能否鼓励研究对象如实而坦率地谈论其经历和感受?这些资料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出经历和感受的多样性?当运用质性方法时,这些资料是否体现出质性方法所寻求的丰富性?我们是否可以根据专业文献中的现有知识,来评估这些研究设计所得到的资料?研究是否为将来的研究提出了可信的理念或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