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新闻两则 八年级 班 姓名: 学习目标 1. 掌握新闻相关知识。 2. 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自主预读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荻 港( ) 锐不可 当 ( ) 歼 灭( ) 击 溃 ( ) ( )区 阻 遏 ( ) 鄂豫 ( ) 逃 窜 ( ) 芜 ( )湖 诸 ( )县 2填空 新闻又称 _,它 _、 _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一篇新闻稿主要包括 _、 _和 _三个部分。从表达方式上看,它以_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 _。 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 _、 _、 _、事件发生的
2、 _、_、 _; 3下列各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句是 ( ) 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依然负隅顽抗。 渡江战役打得非常急烈。 国民党拒决签定国内和平胁定。 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残败,又逃到了葫芦岛。 4解词并解释加黑的字: 不可当: 溃: 业已: 5辨别下列词词在文章中的感情色彩: 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溃退 激战 泄气 顽强 毫无斗志 歼灭 抵抗 微弱 冲破 占领 击溃 褒义词语: 中性词语: 贬义词语: 6请给下面一则新闻加上标题(不超出 12个字)。 “ 5 12”汶川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孩子是灾区未来的希望,他们还有几十年的人生路要走。然而,痛失亲人的哀痛,噩梦般的经历,不可能不在孩子们的心
3、里留下难忘的阴影。因此,2 如何帮助灾区的孩子走出震后梦魇,成了一项急迫的工作。灾后,数十名心理专家从不同地方飞抵灾区,在儿童节来临之际与孩子们面对面,进行心理疏导,为他们幼小的心灵“减震”。 标题: 7请用一句话概括第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文本研讨 活动一 读一读。 要求:以播报等多种形式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句子的节奏、语气和语调。 思考: 8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试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的六要素。 9说说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是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它的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
4、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 活动二 品一品 要求:品读课文,反复咀嚼体味词句。 思考: 10.举例说说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作者的谴词造句是怎样做到准确、精练、铿锵有力,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和或雅或俗,各得其妙的? 活动三 比一比 要求:将两则新闻比较阅读。 11比较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两则新闻,从多角度说说两文的相同与不同。 12.我的疑难 3 书声琅琅 美文赏读 阅读下面的消息,完成后面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做些圈点批注。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圈点批注 江泽民主席庄严宣告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 6月 30
5、日午夜至 7月 1日凌晨,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1 9 9 7 年 7 月 1 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 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 9 9 7 年 6 月 3 0 日午夜至 7 月 1 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历史的时钟指在 1 9 9 7 年 7 月 1 日零点那一刻,大会堂全场肃立,几千双眼睛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行注目礼。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
6、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 零时 4 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这里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 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一庄严宣告在大会堂 4 0 0 0 多位中外嘉宾中激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一宣告通过电波传向祖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澳门和台湾,传向世界的四面八方。 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于 6 月 3 0 日午夜举行。 2 3 时 4 2 分,交接仪式正式开始。 在中英仪仗队入场后,
7、双方礼号手吹响礼号。 2 3 时 4 6 分, 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步入会场登上主席台主礼台。英国方面同时入场并登上主席台主礼台的有查尔斯王子、首相布莱尔、外交大臣库克、离任港督彭定康、国防参谋长查尔斯格思里。 在仪仗队行举枪礼之后,查尔斯王子讲话。他说,这一重要而特殊的仪式标志着香港在1 5 0 多年英国统治之后,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向那些把“一国两制”构想变为中英联合声明的人致敬,并对那些为谈判联合声明的实施细节而辛勤工作的人们表示敬意。 查 尔斯说,香港向世界表明,生机勃勃和稳定可以成为成
8、功社会的明显特征。 他说,香港将从此交还给中国,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香港将继续拥有其明显的特征,继续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要国际伙伴。 1 9 8 4 年的联合声明对全世界做出庄严承诺,保证香港继续她的生活方式。对英国来说,她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支持联合声明。 4 2 3 时 5 6 分,中英双方护旗手入场,象征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的降旗、升旗仪式开始。出席仪式的中外来宾全体起立。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主礼台前东西两侧的旗杆上。 2 3 时 5 9 分, 英国国旗和香港旗在英国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这时,距零点只差几秒,全
9、场一片肃穆。 7 月 1 日零点整,激动人心的神圣时刻到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 全场沸腾了,许多人眼睛里噙满激动的泪花,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不停地闪动,记录下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 接着,江泽民主席走到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讲台前发表讲话。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 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 1 9 9 7 年 7 月 1 日这一天,将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 江泽民说,历史将会记住提出“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的邓小平先生。我们正是按照“一国两制”
10、伟大构想指明的方向,通过外交谈判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终于实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江泽民向中英两国所有为解决香港问题作出贡献的人士,向世界上所有关心和支持香港回归的人们表示感谢。向回到祖国怀抱的 6 0 0 多万香港同胞表示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 江泽民说,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执行“一国两制”、“ 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保持香港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 他说,香港回归后,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香港的外交事务和防务。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据基本法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香港居民依法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将循序渐进地发展适合香港实
11、际情况的民主制度。 江泽民说,香港回归后,将继续保持自由港的地位,继续发挥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作用,继续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发展经济文化关系。所有国家和地区在香港的正当经济利益将受到法律保护。他希望世界上一 切在香港有投资与贸易利益的国家和地区,继续为促进香港的繁荣稳定作出努力。 江泽民指出,香港今日的繁荣归根到底是香港同胞创造的,也是同祖国内地的发展和支持分不开的。他表示相信,有全国人民作坚强后盾,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香港同胞一定能够管理和建设好香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创造香港美好的未来。 江泽民主席的讲话,激起全场 6 次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随后,中英两国领导人走到主席台前
12、,握手合影。 凌晨 0 时 1 2 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结束。 5 中国政府代表团王汉斌、费孝通、雷洁琼、程思远、吴阶平、罗干、吴学谦、董寅初 、安子介、霍英东、马万祺、何鲁丽、卓琳等成员出席了交接仪式并在主席台上就座。出席交接仪式的还有观礼团成员。 出席交接仪式的有 4 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 3 0 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负责人以及国际知名政界人士, 9 0 多个国家驻香港领事机构的代表和一些国家的民间组织、地区与国际组织驻港办事处的代表。 香港各界人士,澳门、台湾同胞,以及来自 3 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也出席了交接仪式。 来自世界各国 7 0 0 多家新闻媒体的 8 0 0 0
13、 多名记者采访报道了这历史性的一幕。 13.香港回归究竟有什么历史意 义? 考场佳作 又见枝头吐新芽 2008年广州中考一考生 早上妈妈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时已是快八点了,我来不及吃饭,抓起书包就向外跑,来到街上这才发现,天上正下着豆儿大的雨滴。路上有不顾一切奔跑的人,有撑起伞满口甜言蜜语的情侣,但我来不及欣赏这雨里的美景,我在雨中没命地奔跑着。突然一辆公共汽车停了下来,司机问我是否要乘车 ? 我想天下这么大的雨,即使跑到学校也淋成 落汤鸡 了,于是我上了车。里面的人太多了,连个空位置也没有了,车里静悄悄的,人们都想着各自的心事,都拥有自己不为人知的故事,头一致的往外看,看雨自 上而下的落在干净
14、的柏油路上,溅起朵朵水花 “好香啊 !哪儿飘来的花香 ?”一个眼中闪烁着希望的清波,面带微笑的小姑娘惊奇地说道。那一双渴望的目光正四处搜索着,在地板上的那盆花终于被她找到了,那是一盆含笑花。她用手轻轻地摸着含笑花的花瓣,情不自禁地赞美道 好美的花啊 !像笑开的娃娃的脸。 正当我沉浸在这美好的画面时,突然一只手搭在我的肩膀上,说“请买票 !” 哦 !光顾享受,连票也忘了买,真可笑,于是,我连忙解开书包带子,从容地拿出钱包 .啊 !怎么连一分钱也没有了呢 ?想起来了,早晨出来的急,忘 记带了。可现在怎么办呢 ?我急得眼泪都快出来了,车上的乘客,都向我投来诧异、猜疑的目光。 “你找到了没有 ?到底有
15、没有钱 ?”售票员恼了,板着脸问道。 我窘极了,太难为情了,只能眼巴巴地向车内扫了一眼,倏地,我捉到一朵微笑 !就是刚才那个有着小巧的鼻子、赞美含笑花的小女孩。她对我浅笑,这是一个亲切的宽慰的笑,在唇边在眼角都长有那么一抹异样的纯情。 小女孩细眉细眼,清清纯纯的。那微张着粉嘟嘟的唇,一派天真无邪的、善良安静的样子使我沉静了许多。 车地板上的那盆含笑花,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香 ! 果然,她 问我“姐姐,你几站路 ?” 好随便好热心的询问。 “给你。”她于是欠着身,把手给我,手心里是一枚亮晶晶的硬币。含笑花的香又幽幽袭来,沁人心脾的清香 ! 6 “你拿去呀,姐姐。”她把小身子又向前探一探,偏着小脑袋,
16、眼睛亮晶晶地闪着笑容。 “谢谢,太谢谢了。”我真感动。 这时又一缕清香飘来,我急忙低头看那株含笑花,却惊喜的发现它枝头上又长出了几棵新芽。 名句诵读兵法篇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春秋孙武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战国 孟子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战国孟子 )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三国诸葛亮 ) 兵民是胜利之本。 (毛泽东 )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毛泽东 ) 方法归结 说一说:怎样读新闻(消息)? 反思评价 1 新闻两则 1. 绥靖 2消息及时、准确标题、导语主体、记叙、议论 物
17、、时间、地 点、原因、经过、结果 3 4 利无比,不可抵挡。当:阻挡; 2垮,打散。溃:溃败。 3经。已:已经。 5褒义词: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激战、顽强、歼灭、击溃。 中性词:抵抗、冲破、占领。 贬义词:溃退、泄气、微弱、毫无斗志。 6答案示例为灾区孩子心灵“减震”;对灾区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7即标题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8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 1949年 4月 20日夜起至 4月 22 日 22时 7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 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
18、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9其导语是开头两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作战情况。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
19、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 10.准确,首先是用词准确 。例如,“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准确。又如,东面防线经过整天激战,敌军一部分被歼灭,另一部分被击溃,不是一概说歼灭,或者一概说“击溃”,而是说“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一个词往
20、往还有程度的差别,有时需要说明程度,表达才算准确。例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加上“较为”二字就十分准确。而汤恩伯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加上一个“很”,可见他骄傲自负的心理。必须明确交代的地方,一点也不含糊。例如,“西起九江”后面还注明 “不含”,也是为了明确。 语言的精练、铿锵,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能用单音节的词不用双音节词。电文要求极端精练,军事用语更要求斩截有力。二是适当采用文言词。例如,“至发电时止”斩截有力,如果写成“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就拖沓了。又如,“现已占领”不说“现在已经占领”。这类例子还很多。 文章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如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
21、一天”一句,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正是那一天”既对“督战”“认为很巩固”构成强烈讽刺,又证实了的确“不起丝毫作用”。敌人“不料”,我军“突破”,“所有预定计划,都 已实现”,对比鲜明,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又如文中将“东路军”改为“我军”就在不影响准确明了的前提下,自然融入了亲切自豪的感情色彩。 还如“百万大军”、“ 1000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一系列动词,鲜明的
22、写出了我军一个又一个战果,富有动态和昂扬的激情。 8 这篇新闻许多语句很文气。例如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但是说到国民党官兵的情绪,又非常口语化,“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1示例: 同 : 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 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教育意义相同: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 之不易。 不同
23、: 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 1949年 4月 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 1948年 11月 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 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语言风格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
24、”“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13.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标志着中国人民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只有在国力强盛的今天,才得以实现。 标志着我们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标志着中国人民为 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作出了光辉典范。 标志着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完全正确的,它为国际社会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与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的成功的范例。 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更是 20世纪世纪史上的大事。 说一说:怎样读新闻(消息)? 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