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科学全国优质课教案光的反射 (第一课时)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中心小学 刘春梅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光的反射”一课,是首师大版科学第六册“光与生活单元”的教学内容。从课标和教材的要求来看本课聚焦的是光的反射概念。学生建立光的反射概念之后,教材又安排了通过纸筒在平放的镜子中分别找一找上、中、下三个气球(拴在铁架台上)、两个平面镜用纸或胶条连接在一起,看镜子中的像、自制万花筒、自制潜望镜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看到的现象除了与镜面反射有关还与漫反射也有关,所以本节课聚焦的是两个科学概念:光的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一个认识(命题或判断):人眼的视觉主要是物体漫反射的结果。 镜面反射是指光遇
2、到镜面障碍物发生偏折返回的现象;漫反射是指光遇到粗糙面障碍物向四面八方反射的现象。这两个概念的定义方式都为发生定义,即“属概念”为光现象,“种差”为发生偏折返回,即以发生方式的区别下定义。这里以建构主义学习为指导思想,以逻辑学概念定义理论为依据,通过设计揭示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发生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和认识反射和漫反射的发生过程及特点,遵循发生定义方式获得科学概念。采用逻辑思维方法中的典型归纳法(科学归纳法),即:由一根光线、一束光线的行为推广到无数光线的行为,建立普遍结论(光的反射和漫反射的科学概念)。一个认识:人眼的视觉主要是物体漫反射的结果。它是经历认识过程,得到的科学判断,也是以建构
3、主义为指导,通过设计学生的观察活动建立此认识。具体的观察活动设计,又是以逻辑学理论为依据。选择运用典型归纳法,即:一个物体漫反射可以形成视觉,可以代表多个物体或无数个物体。视觉是物体漫反射的结果,由于不易察觉、观察,为此教师根据观察实验方法中的增强感觉知觉的方法对比法,设计有光和无光条件,指导学生对物体的视觉效果进行对比感知。对于科学概念和科学判断的深入理解,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中逐步推动。本课指导学生建立的光的反射概念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初步体会人眼的视觉主要是物体漫反射的结果。 2. 学习典型归纳法的使用,发展推断
4、科学认识的能力;学习演绎法的应用,发展解释和预测能力。 3. 学生保持对镜面反射、漫反射及其相关现象探索的积极性,并能够与同伴协调合作,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教学重点:建立光的反射、漫反射的科学概念;初步体会人眼的视觉主要是物体漫反射的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表面粗糙的物体也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三、教学准备手电筒、镭射笔、小平面镜、白纸片、白纸环、纸箱、塑料盒、靶等 四、教学过程(一)通过打靶活动,感知光的反射现象1. 利用镭射光打靶(1)谈话交流:镭射光不对准靶心怎么能够打中靶心。图 Error! Main Document Only.(2)小组实验(实验方法见右图1):镭射光对准平面镜打中靶心活
5、动。(3)汇报交流:镭射光打中靶心的过程。2. 利用手电筒光打靶(1)谈话交流:还是上述实验方法,如果将镭射换成手电筒,是否可以打中靶心。(2)小组实验(3)汇报交流:手电筒光打中靶心的过程。 3. 小组讨论交流:镭射光对准平面镜打中靶心的过程与手电筒光对准平面镜打中靶心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 全班交流:要求:结合交流内容,揭示光的反射概念。 【意图】通过典型归纳法揭示光的反射概念:即:由一条光线、一束光线的行为推广无数光线的行为。(二)通过镭射光照射白纸活动,感知漫反射现象 1. 谈话交流:镭射光照在白纸上是否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 2. 小组实验(实验方法见图2)图 Error! M
6、ain Document Only. 3. 汇报交流:以实验现象为证据对实验前的交流内容进行回答图 Error! Main Document Only. 4. 小组实验(实验方法见图3) 5. 汇报交流:盒子周围白纸的变化。(三)通过实验现象的比较、归纳,形成对光的反射的初步认识 1. 小组讨论交流:镭射光照在白纸上与照在平面镜上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 2. 全班交流要求:结合交流内容,揭示漫反射、镜面反射的概念。【意图】在交流中学生逐步完善对光的反射的认识。(四)解释通过小孔看到物体的原因,初步体会人眼的视觉主要是物体漫反射的结果 1小组实验:不打开盒盖、盒子侧面的门
7、,从盒子侧面的小孔看盒内是否有其它物体;打开盒子侧面的门,再次从盒子侧面的小孔看盒子里面是否有其它物体。 2. 结合实验现象,小组讨论交流:打开盒子侧面的门,人眼是怎么通过小孔看到盒内物体的,将想法画在记录单上。 3. 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体会人眼的视觉主要是物体漫反射的结果。【意图】应用演绎法,发展学生解释问题的能力。(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光 的 反 射“光的反射”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说明首师大版科学教材在学生建立了光的反射概念之后,又安排了多个活动。这些活动的实验现象揭示一个共同的认识(命题或判断),即:物体漫反射光经镜面反射可以成像。如,人们利用潜望镜看到窗外的景象。为此,“光的反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聚焦在指导学生认识物体漫反射光经镜面反射可以成像。学生会运用已经建立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概念去解释实验现象,在解释的过程中认识到物体漫反射光经镜面反射可以成像。解释的过程,从科学本身来讲是实现科学理论的解释功能;从学习理论来讲是概念的深化,形成概念能力;对逻辑学来说是演绎推理。